第56章 鎖定目標
- 雪夜追擊者
- 籠邊鳥
- 3258字
- 2018-08-21 11:57:03
五十五章
鎖定目標
明秋立即聚集眾人,根據已經掌握的線索做出分析。
鐘慧晴詳細匯報了這起入室殺人案的初步調查情況。
“死者叫劉敏,女,32歲,離異,無業人員?!?
“案發前兩天,她剛剛租住了新源小區的出租房。”
“從現場的情況來看,兇手進入室內后曾與劉敏有過搏斗,最后兇手用放在客廳桌上的一根減肥跳繩將其勒死?!?
“之后,兇手用廚房里的一把菜刀將死者胸腹部剖開,并變態的喝下死者的血液。這與前幾起案件的作案手法基本相似?!?
“我們在對現場附近的群眾走訪中得到重要線索:據一名居住在3號樓的居民講,案發當日,她下樓買菜,在2樓和3樓之間的緩臺處看見了拎著大包裹的劉敏,下到一樓時,與一個正走進樓道的男子擦肩而過?!?
“根據目擊者回憶,該男子身高大約1.72cm左右,很瘦,頭發又臟又亂,神色焦慮,眼睛里布滿血絲,嘴邊也起了好幾個水泡。懷疑兇手尾隨死者,趁其開門時,突然闖入室內?!?
“目前,已經根據目擊者的描述作了模擬畫像,并對該名男子進行通緝?!?
明秋聽完后草草散會,因為他有了一個新的想法。
……
在第四起命案發生的第二天,明秋一個人就去了圖書館。
通過楊尚賢見親臨第四起殺人案的現場,再加上他做出的結論,明秋已經對這一系列殺人吸血案件有了初步結論。
“這個連環殺人犯的標志性行為是在殺死被害人后將其血液喝下。很顯然,這種做法并不是為了泄憤或者隱瞞被害人身份,而是出于一種特殊需要。”
“那么,這種需要是什么呢?喝掉被害人的血液,可以理解為是一種對自身血液的“補充”,這意味著兇手一定對自身血液懷有一種強烈“缺乏”的恐懼與焦慮?!?
“假設如果沒有標志性的“吸血”行為,那么這四起案件很難想象是同一個人所為。”
“況且被害人的身份、年齡各異;案發地點有的在樓房里,有的在平房里;殺人手法分別是繩子勒殺、掐死和用花瓶砸死;剖腹工具倒是一致:都是在犯罪現場找到的利器,使用后都隨意丟棄在現場。而且,這個人似乎并沒有刻意去毀滅犯罪證據:現場到處都是他的指紋,甚至沒有關好房門就離開了現場。”
對這樣的現場,明秋能想到的詞只有一個:“瘋子!”
兇手沒有刻意選擇的被害人;沒有隨身攜帶的犯罪工具;沒有作案后仔細清理現場。這樣的兇手,精神和心理必定不是正常人,也許就是一個時常處于精神恍惚狀態的人。那么,導致他精神恍惚的這種心理障礙,究竟與血液有什么樣的內在聯系呢?
明秋在圖書館的電腦里輸入了“血液”、“精神障礙”這兩個關鍵詞。
電腦顯示閱讀室醫學工具類里確實有幾本這方面的書。明秋摘抄下這些書名,徑直去了閱讀室。明秋把書單遞給管理員,問這些書在哪里能找到。
圖書館管理員說:“這都是醫學院的人看的書,你是在學醫學的嗎?”
明秋笑說:“沒事看著玩?!?
管理員平淡的回道。“在工具類的那個書架上,就在那個角落里,我手上有些事,先忙?!?
明秋微笑點頭。
明秋按照管理員的指引找到了那幾本書。明秋隨手拿起放在桌子上的一張報紙,其中一版介紹了剛剛發生的這起入室殺人案,上面還附了兇手的模擬畫像。
旁邊一個人見明秋也在看報紙,抖著手中的報紙感慨道:“你說,報紙上一報道,再加上通緝令,這吸血鬼還不趕快跑了啊?”
明秋沒抬眼睛,隨口說道:“不會,這個人是不會關心新聞媒體的。”
那個人突然來了問了一句,“真的么?你怎么知道?”
明秋笑了笑,沒有回答那個人。
明秋放下手中的報紙,仔細的翻閱起那幾本書。
明秋翻到一篇詳細介紹關于雪夜疾病的介紹,看了幾分鐘后,立即打電話給洪圖名。
“我剛剛看了一些關于血液疾病和精神障礙的書,我覺得這個人有可能去過精神病院治療或者咨詢。
“所以,你去精神病院調查一下,最好要快,我有預感那個人,很快還會作案。”
第二天正午,明秋接到小天的電話。
“怎么了,小天,又出事了?”
小天平淡的說:“嗯,但是沒有死人,只是有一個女孩失蹤了?!?
“昨天晚上凌晨一點左右,派出所接到報案,一名初一女生放學后失蹤了?!?
同事們調查走訪中,一個路邊的燒烤攤老板提供了重要情況。
“他看到一個貌似初中女學生的女孩子在和一個外表邋遢、身材消瘦的年輕男子說話?!?
“派出所的干警覺得這名男子的體貌特征與通緝令上的“吸血鬼”很像,就直接找我了!”
明秋和小天來到目擊者所說的地點。明秋看了看四周。
明秋一邊看一邊對小天說:“你發現了什么問題沒有,兇手作案的地方很是集中?!?
小天懵懵的點了點頭。
明秋讓小天去車上拿了一張地圖。
明秋接過地圖,小天在一旁仔細的看。
明秋用手指在地圖上點著。
“你看這里,還有這里,這里,這里,都在這一區里,包括這個女學生失蹤的地點,也在這附近,而且前后距離不超過一千米。”
小天問明秋:“那么按照我們平時的偵察思路,如果犯罪嫌疑人把多次犯罪的地點都選在一處的話,通常認定他不熟悉犯罪地點,也就是說外地人作案的可能性比較大。你為什么認為他就住在附近呢?”
明秋根據昨天看的那些書籍,胸有成竹的否定小天說:“這個兇手不一樣。這個人的作案對象完全就是隨機的強,,也就是說,他并沒有刻意地去選擇被害人?!?
“但是,我有一種預感,也許這次有點例外。”
小天聽的云里霧里,他問了明秋一個現實的問題:“那,這女孩會不會已經被殺害了?”
明秋沒有立即回答小天的問題,心理想著那些書中對這類情況的種種介紹。
“極有可能。兇手有15天左右作一次案的規律,而這一次,距離上次作案不過一星期的時間。他大概想‘囤積’一些,等他需要的時候隨時取用?!?
聽了明秋這段話,小天更是莫名其妙。
他質疑的問道:“秋哥~你昨天干嘛去了,怎么今天對案子的判斷神神叨叨的?”
明秋笑了笑,給他說了那幾本書,然后和小天上了車。
“我們去精神病院,如果我沒猜錯,我們還有時間,一定要在他需要之前抓住他。”
照城專業的精神病醫院只有兩家。
明秋要查的是近五年來因妄想癥前來咨詢或者入院治療的人,尤其是那些妄想內容與血液有關的人。
洪圖名在第一家醫院一無所獲。
明秋在第二家醫院調查時,明秋剛剛說明來意,院長就想起一個人。
“這個男人叫方佳,兩年前,他28歲,因為他的父親和他的哥哥在一年內相繼去世而患上嚴重的抑郁癥和精神病?!?
“入院后,方佳也還算配合治療,看起來抑郁癥也在逐步好轉中?!?
“但是有一次,我們的護士發現他在室外散步時抓住了一只小鳥,而且把那只鳥殺了竟然活生生的喝鳥血。”
“很快的時間,他就向醫院要求輸血治療,因為他認為自己患有嚴重的貧血癥。醫院對他也進行了詳細體檢?!?
“但是奇怪的是,方佳血液內的血紅蛋白數量完全正常?!?
“但方佳不肯接受這個事實,執著的堅持認為自己嚴重貧血。”
“因此,醫院方面發現他同時還患有妄想癥。針對妄想癥治療了一段時間后,方佳突然離開了醫院。
在醫生和護士的印象中,方佳身高173cm,而且很瘦,不修邊幅,人也是邋里邋遢的,他的病房總是亂七八糟的?!?
“方佳極其不愛與人交往,也沒有人來探視過他。他突然消失后,醫院曾經去找過他,結果發現他在醫院登記的地址也是假的,后來醫院也就沒管了?!?
這條線索明秋興奮不已。
明秋很快又有了新的問題,方佳的這個名字極有可能也是個假名字。
所以明秋決定不管名字真假與否,馬上調查兩年前因血液疾病相繼去世的父子,并且在全市范圍內,尋找這個叫方佳的人。
兩天后,調查結果出來了。照城一共有204個叫方佳的人,但是沒有一個符合查找條件。
而在兩年前相繼死于血液疾病的父子也沒有姓方的,不過卻有一對姓萬的父子因患再生障礙性貧血分別于2010年和2011年相繼去世。
父親萬前進早年喪偶,2010年因再生障礙性貧血去世。萬前進有兩個兒子。
大兒子萬好在父親萬前進去世一年后,也因患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去世。
小兒子萬佳繼承了父親萬前進留下的房產一套,而這套房子的地點更為特殊。此處距離五個案發地點都沒有超過3公里。
……
“就是他!”
明秋看著電腦屏幕上的一張照片斬釘截鐵地說。盡管照片里的萬佳頭發整齊,表情安詳。
可是敏銳的明秋還是在那雙略顯呆滯的眼睛里看到了深深的焦慮與絕望。
明秋立即把劉敏被殺案和初中女學生失蹤案的兩個目擊證人找到了派出所。
兩名目擊者也是出奇的一致認定。他們都非常肯定地說,萬佳就是案發當天他們見過的人。
我們不能再猶豫了,馬上向局里申請調集人手,對萬佳實施抓捕。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