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祝夫人望著愛女輕輕一躍,便上了鵬背,鵬翥瞬間便消失在碧藍的蒼穹之中,看到愛女他們的輕功如此了得,祝夫人心里自感欣慰。
且說大兒媳花如艷被祝夫人訓斥了一頓之后,心想:“那個女人的聲音的確很像九妹,難道是我聽錯了嗎?”祝夫人見花如艷仍在沉思,似乎還在懷疑,便正色道:“如艷,你不要再胡思亂想、胡言亂語,再提九妹之事惹我傷心,小心我剪了你的舌頭。你想聽九妹的聲音就跑到梁冢墳頭上去聽吧!在那里聽得真、聞得切。”花如艷一聽到此話,便畏懼地后退兩步,半晌也不敢說話,待祝夫人她們離去之后,花如艷才掃興而歸。
祝大郎見妻子被勾魂似的回到寢室,便問道:“如艷,你這是怎么啦?是誰惹你不高興的?說來聽聽,為夫替你出口氣。”花如艷聽了嘟著嘴道:“在祝家莊除了娘,誰還敢惹我,我不剝了他的皮才怪呢!”
祝大郎聽了反問道:“那你為何這么不小心惹娘生氣了呢?”花如艷被夫君不分青紅皂白的這么一問,委屈的淚水霎時奪眶而出。祝大郎見妻子如此委屈,便端來了一杯熱茶給她,隨后祝大郎安慰道:“你先喝口熱茶,再慢慢道來是如何受委屈的。”
花如艷呷了一口茶之后說道:“剛才我見蝴蝶俠乘鵬遠去之后,就對娘說了這么一句話:‘娘,我好像聽到九妹的聲音。’結果給娘臭罵了一頓,娘說:‘如艷,你想聽九妹的聲音就跑到梁冢墳頭上去聽吧!在那里聽得真、聞得切。’你說這話聽起來多可怕呀!那不就是暗示我去死嗎?”說著,又委屈地抽泣著。在祝大郎的再三安慰下,花如艷才慢慢地平靜了下來。
過了一會兒,花如艷說道:“我不就是沒給你們祝家傳宗接代嘛!可這我也不想的呀!誰讓我這肚子這么不爭氣,娘就因此看我不順眼。”祝大郎說道:“不能生育這事,娘已經怨了十年八年了。依我看,這次不可能為那事對你這么兇的。現在為夫問你,九妹已經走了三年有余了,你還提她干嘛?那不就明擺著你在揭娘的傷疤,她不罵你才怪呢!”花如艷不服氣地應道:“本來就像九妹的聲音嘛!我又沒有撒謊,更無意去揭娘的傷疤,我現在每天巴結她還來不及呢!你說是嗎?”
祝大郎聞言自覺有理,考慮了片刻之后問道:“你真的覺得像九妹的聲音嗎?”花如艷見問回道:“我騙你干嘛!騙了你對我有什么好處呢?”
祝大郎微微地點點頭,然后喃喃自語道:“這就怪了,難道九妹真的還活著?”但轉而一想:“這不可能,那明明是銀心、四九還有馬文才他們親眼目睹九妹殉情投墳的,哪有死而復生之理?”
如此一想,祝大郎便對花如艷道:“這世間同貌、同聲之人是有的,那也不足為奇,咱們莫要胡思亂想了。再說,如果九妹真的還活著,娘沒有理由瞞著咱們吧……”
說到此,祝大郎的腦子突然“嗡”的一聲作響,便冒出一個可怕的緣由來:“欺君之罪、滿門抄斬!”一想到此,祝大郎便不由自主地打了個寒顫。
然而,祝大郎夫婦萬萬沒想到,這夫妻間的對話差點引起一場血光之災,滅族之禍。
原來,是花如艷的貼身丫鬟小紅打盤水要服侍主人洗臉,當她走到寢室門前時,就聽到花如艷的哭泣聲,便不敢進門,在門外止步靜聽。細聽之下,方得知他們的談話內容。
起初,小紅很是郁悶,心想:“九姑娘不是死了好幾年了嗎?難道真的還活著?簡直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小紅等了一會兒見室內毫無動靜,估計祝大郎夫婦已睡下了。于是,小紅便回到了自己的房間。
小紅剛坐下,突然門外響起了敲門聲,小紅柔聲地問道:“誰呀?”話音剛落,外面那人應道:“小紅,快點開門,我是表哥!”小紅聽出是表哥小明的聲音,頓時一陣歡喜,火速地把門打開,待表哥進門后方才把門扣上。
此時,這對青梅竹馬、久別重逢的情人,心情顯得格外激動。只見小紅問道:“表哥,你是如何得知我在這里的?”小明沒有立即回答小紅,而是說道:“表妹,時間緊迫,咱們長話短說,好嗎?”小紅順從地點點頭。
只聽小明道:“我是從小姨那里得知你在這里的,現在我是內閣密探,也就是皇上的眼線,將各地調查的實況向皇上匯報。”小紅驚喜道:“表哥!這么說來你當大官了。”小明道:“官雖然不大,但許多貪官還是很畏懼我們的。”
接著,小明又道:“我跟小姨說了,小姨也首肯了,過些光景我就將你贖出來,到時我們就完婚,你看行嗎?”小紅聽了羞得滿臉通紅,但還是點了點頭。
過了片刻,小紅問道:“表哥,你剛才說你的任務是將各地所調查的實況向皇上匯報,是嗎?”小明應道:“是的!”應完之后他發現小紅有難言之隱,便問道:“表妹,你有什么事要告訴表哥的嗎?”
小紅猶豫了片刻之后方才小聲地說道:“我聽祝大郎夫婦在議論,說祝英臺沒有死,不知是真是假。”
小明聽了非常驚訝,便附耳對小紅說道:“這可是欺君之罪呀!要株連九族的!你千萬莫要對別人提起,知道嗎?”小紅聽聞畏懼地點點頭。小明見時辰不早了,便告別小紅,施展上乘輕功,瞬間便不見了蹤影。
話說小明告別表妹之后,火速返回建康,向內閣總管謝石匯報祝英臺未死一事,正巧宰相謝安也在此,謝安他們聽畢極為震驚。
過了片刻,謝安才對小明說道:“此事是道聽途說,你莫要再向其他人提起,此事待查明之后,如情況屬實,我們再向皇上稟告不遲,不然走漏了風聲,人頭不保,你聽明白了嗎?”小明應了聲:“是!”然后便退了出去,不在話下。
謝安見小明離去之后,便對五弟謝石道:“立即將此事通知蝴蝶谷齊肩王,讓他們商議對策,拖延向皇上稟告。”于是,謝安他們喚來侄子謝玄,讓他飛鴿傳書向蝴夢仙告明原委。
蝴夢仙見字非常詫異,將字條遞給梁山伯,然后問道:“山伯,你們是怎么走漏風聲的?如果此事不是被謝家卡住,拖延向皇上稟告,不然讓皇上知道了,后果將不堪設想呀!”
梁山伯夫婦閱之大驚失色,半晌說不出話來。赤眉道子見祝英臺如此驚慌,怕影響胎兒,便安慰道:“爺爺相信你們行事是非常謹慎的,按目前的情況看,內閣密探也是道聽途說,并沒有掌握證據,怕就怕皇上好奇心作怪,命人前來掘墳。如果那樣的話,就會被發現墳塋的秘密。而今當務之急,唯有我與煥兒走一趟建康了,是時候讓皇上知道一切真相了!”
過了片刻,赤眉道子又補充道:“這真相,當然也包括我們這支神秘的‘護國軍’的存在。”梁山伯道:“此去是福是禍,圣意難測,希望爺爺、義父小心為妙。”赤眉道子道:“孫兒你就放心吧!我們有王牌在手,圣上不依也不行啊!”
梁山伯夫婦聽了詫異地看著赤眉道子,然后異口同聲道:“王牌在手?”赤眉道子見他們如此驚訝,也沒有立刻解釋,而是對蝶戀花道:“花兒,你去將那兩件先皇圣物請來,讓山伯他們開開眼界!”“是!”蝶戀花應聲而去。
不一會兒,蝶戀花取來了那兩件先皇圣物并交與赤眉道子。赤眉道子睹物思人,隨之感嘆道:“義弟啊!彈指一揮間,甲子輪年已過,為兄為你所創建的東晉千秋基業鞠躬盡瘁。而今啊!愚兄已是近百歲之人,現在別無他求,只愿我們之義孫梁山伯墳冢的秘密不被外人所發現,讓這一軼事隨著光陰的流逝而被世人所遺忘。”
話畢,將那兩件圣物展現在祝英臺他們面前。但見其中一件圣物是把圣劍,名曰:“屠龍劍”。因為劍把鑄有栩栩如生的龍首,并刻有元帝的親筆字“屠龍劍”三個字。
祝英臺見之欲要拔劍觀鋒,卻被赤眉道子給阻止了。赤眉道子道:“英臺!萬萬不可拔劍!此劍六十年來爺爺才拔過兩次,但巧合的是,每次拔劍都給朝廷帶來不祥之兆。”
此話一了,赤眉道子見祝英臺非常詫異之表情,于是解釋道:“第一次拔劍沒過多久,便有‘桓溫廢帝’。而第二次拔劍沒過數日,正值苻堅犯境。從此以后,爺爺再也沒有拔過此劍。說來也巧,這樣社稷也相對安穩了。”
祝英臺聽聞忐忑不安地揉著雙手,慶幸自己的行為被爺爺及時阻止,不然不知會惹出什么亂子來。
接著,赤眉道子指著另一件圣物道:“此是元帝的密旨,至今還未公開過,此次去建康由煥兒宣讀。依我看,皇上不依也不行呀!所以說,此次事件有驚無險,你們就放心吧!不過,通過此次事件,你們今后的行蹤要更加小心、謹慎!”梁山伯夫婦聽畢點首稱是。
此時,銀心過來請眾人用膳。老頑童問了一句:“銀心,今晚有沒有‘荷蕊雞’?”銀心聽了恭敬地應道:“有!”祝英臺笑道:“曾師叔公,您天天吃‘荷蕊雞’難道不膩嗎?”老頑童道:“哪有天天吃,就算有也百吃不厭啊!因為雞內的美味變化無窮,比如此頓山味、下頓海味、還有麻辣味,這樣變化著吃哪有吃膩的理……”
老頑童還未把話說完,突然又道:“喔!對了,我現在就去看看此頓是什么味。”說畢,自己跑去看個究竟,惹得眾人開懷大笑。
轉眼間,已過數月。一日清晨,宰相謝安便進宮面圣,皇上司馬曜命人請謝安到怡心閣覲見。謝安跪安后奏道:“稟告皇上,臣昨夜夢見元帝了!”司馬曜好奇地問道:“那元帝有何詔旨?”謝安道:“元帝夢里托臣轉告皇上,請皇上到太宗神殿跪迎‘圣劍’!”
司馬曜聽聞龍顏立刻不安起來。司馬曜深知所謂“圣劍”,就是指當年元帝爺爺即位時,贈與其義兄齊肩王的“屠龍劍”。此劍神威無比,見劍如見先帝,百官跪迎。它可上斬昏君、下斬奸臣。此劍至今還未公諸于世,歷代君主都畏懼于它。那是東晉諸君既想見,但又怕見的圣物,故此它帶有許多神秘色彩。
司馬曜心想:“此劍此時出現,難道是要問罪于朕不成?”如此一想,司馬曜便不由自主地打了個寒顫。
而后,司馬曜對謝安說道:“朕去換件新龍袍,以示朕對圣劍之尊重,請謝愛卿在此稍等片刻!”說畢,司馬曜進寢宮換新龍袍去了。
不一會兒,司馬曜便穿著一件嶄新的龍袍,在謝安的陪同下來到了太宗神殿。就在此時,晴空響起了悅耳的鵬唳聲,但見一只大鵬在太宗神殿的上空旋轉了一圈之后安然落地。
謝安見之故作一驚,然后對司馬曜道:“果真是太皇爺他們來了!”司馬曜一眼望去,只見一位威風凜凜、仙風道骨、雙目炯炯,雙手托著圣劍的老者來到自己面前說道:“請皇上到太宗神殿跪迎‘圣劍’!”
司馬曜聽聞不敢怠慢,速速來到諸先皇神位面前跪下,謝安及諸官則在殿外跪迎。赤眉道子來到東晉歷代君主神位面前行了大禮之后,蝴夢仙便開始宣讀密旨。
只聽蝴夢仙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命義兄諸葛道子為齊肩王,輔助吾兒寧國王司馬煥秘密組建護國軍,永保吾朝千秋基業。為此,朕特贈此‘屠龍劍’與齊肩王,見此劍如見朕!它可上斬昏君、下斬奸臣。欽此!’”聽畢,司馬曜呼道:“先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呼畢,司馬曜起身說道:“太皇爺!恕朕無知,如今才得知有護國軍的存在。朕誠請太皇爺將護國軍始未詳細介紹,如何?”
赤眉道子道:“先皇有交代過,此神秘的護國軍在一般情況下,莫要讓在位的君主得知,以免其以為高枕無憂而疏政!”
停頓了片刻,赤眉道子又道:“稟告皇上,事情是這樣的……”于是,赤眉道子將如何救元帝而結拜生死之交,以及組建護國軍的前因后果說了一遍。
司馬曜聽畢深為感動,而后問道:“那護國軍近況如何?”赤眉道子奏道:“現今護國軍勢力遍及全國,有數十個分會,人馬約八萬,個個是精兵悍將、各懷絕技,我護國軍不單是軍人、更是商人和農民,自我豐衣足食、救死扶傷,深受百姓愛戴,在無數次社稷危機中起到撥亂反正的作用!”
說到此,赤眉道子問道:“皇上!你知道大司馬桓溫是怎么死的嗎?”司馬曜應道:“據朕所知,桓溫是得病而亡。”赤眉道子又問道:“那為何在其欲要篡位的非常時期突然得病而亡呢?”司馬曜無言以對,過了片刻之后司馬曜突然問道:“難道此事與太皇爺有關?”赤眉道子回道:“沒錯!他的死,是本王所為。”
司馬曜聽之非常驚詫,赤眉道子見狀道:“我既然答應義弟,就會義無反顧地將動搖社稷,企圖篡奪皇位之人毫不留情地給予鏟除。”司馬曜被齊肩王的深明大義所感動,然后伸出大拇指夸道:“太皇爺英明,明察秋毫,桓溫這廝專權跋扈,不將朕放在眼里,真是死有余辜。”
赤眉道子接著道:“自從咸安元年,桓溫廢帝司馬奕為東海王,就有代晉之謀。在此之前,桓溫已迫使朝廷給他加殊禮,位在諸侯王之上。其目的很明顯,就是想趁著北伐勝利之余威,施號百官,為篡奪皇位做準備。但他運氣不佳,在與前燕較量時,碰到強敵慕容垂。眾所周知,慕容垂的指揮才能不亞于桓溫,故桓溫被慕容垂所敗。吃此敗仗之后,桓溫威望大減,方寸大亂,便想用廢立之辦法重新樹立權威。于是,廢帝司馬奕為東海王,另立你父皇為簡文帝。這樣,他就拿到了類似霍光那樣的輔政大權,下一步就要篡權。就在這危機關頭,微臣不動聲色地做了手腳,讓世人都以為桓溫是得病而亡的。”
司馬曜聞言想搞清楚弄死桓溫的方法,于是便問道:“太皇爺!您是如何將桓溫那老賊弄死的?”
赤眉道子見問回道:“起初微臣在他茶里放了強瀉藥,讓他瀉了一段光景,等瀉得筋疲力盡之后,微臣就讓他神不知鬼不覺地服下‘還魂丹’,待御醫宣布桓溫死亡后才將其悶死。”
司馬曜聽畢問道:“何為‘還魂丹’?”赤眉道子見問,便將此“還魂丹”的功效說了一遍。司馬曜聽后大加贊賞,連稱:“妙哉!妙哉!”
而后,司馬曜又道:“如今朕得知有太皇爺及皇伯暗中坐鎮,倍感欣慰,實乃吾東晉之幸、萬民之福也!”赤眉道子道:“我們無法在皇上身邊時刻保護皇上安危,臣望皇上以史為鑒,勵精圖治!讓東晉之江山千秋萬載、永保太平。”司馬曜道:“太皇爺的教誨,朕會銘記于心,朕會以史為鑒,勵精圖治!”
過了片刻,司馬曜又道:“太皇爺,能否讓朕欣賞一下‘圣劍’?”赤眉道子道:“當然可以!不過此劍靈氣太盛,望皇上莫要拔劍觀鋒,不然事關社稷安危!”司馬曜聽后謹慎地接過圣劍,草草地觀賞之后立刻歸還赤眉道子。
赤眉道子接過圣劍后,將首次拔看此劍不久便有“桓溫廢帝”,而后再拔劍沒過數日就有苻堅舉兵犯境之事簡述了一遍。
只聽赤眉道子說道:“那次拔劍觀賞是在數年前,正值桓溫于公元三七一年十一月廢司馬奕為東海王,立你父皇為繼任后,一切聽命于桓溫,形同傀儡。在你父皇病危之時,就宣布封你為太子,并在一天一夜內連發了四道詔書,請大司馬桓溫入京輔政。如果太子不值輔助,可以取而代之,自行稱帝!郎中王坦之接過這詔書,極力勸諫,并當著你父皇的面將詔書撕成碎片。而你父皇則安然地說道:‘天下本是取來之物,卿何必如此著急呢!’王坦之反駁道:‘天下宜元帝之天下,陛下怎能將祖業私自授與他人!’你父皇當時沉吟良久無話可說,命王坦之重新起草遺詔:改成‘國家大事都要稟告大司馬,太子要像劉禪對諸葛亮一樣敬重桓溫!’”說到此,赤眉道子長嘆道:“你父皇多糊涂啊!堂堂一國之君竟屈服于奸臣之下,真是愧對祖先,愧對元帝啊!”
過了一會兒,赤眉道子又道:“怪不得當時圣劍發出萬道寒光,也許是元帝在天之靈的感應,我當時倍感情況不妙,便召集人馬,帶著密旨與‘屠龍劍’上京,準備上罰昏君、下斬奸臣。可是到了次日,就傳來你父皇已駕崩的噩耗!當時我護國軍已兵臨城下,并暗中潛入京城之內,如果發生政變,桓溫敢改朝換代,我等就對其討伐,讓他死無葬身之地。但后來得知桓溫不敢造次,立你為帝,這樣才避免了一場血光之災。”
司馬曜聽到此做了個驚天之舉,在赤眉道子面前跪了下來,唬得齊肩王赤眉道子和寧國王司馬煥不知所措。赤眉道子驚慌道:“皇上!你這是干嘛呢?這樣會折損微臣之壽啊!”說著也跟著跪下,跪了片刻才將司馬曜扶起。
待起身后,司馬曜說道:“太皇爺,東晉的千秋基業就全靠你們了!”蝴夢仙道:“皇上!你可別忘了,微臣是你的親伯伯啊!父皇之江山也是我們的祖業,保護它是我們的職責所在,也是微臣之使命!這數十年來,微臣不敢松懈,唯有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啊!”司馬曜聽之對蝴夢仙敬佩不已。
過了片刻,蝴夢仙說道:“稟告皇上!臣還有一事請示皇上!”司馬曜道:“皇伯!今后咱們三人在場,不必施君臣之禮,坦誠相待,有什么話都可以直說!”
蝴夢仙聞言道:“微臣所奏之事是,梁山伯與祝英臺并沒有死,他們還活著。”司馬曜驚訝道:“這是真的嗎?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于是,蝴夢仙將前因后果說了一遍,司馬曜聽后又驚又喜。只聽司馬曜喜悅道:“如此說來,梁山伯是朕的義兄了,朕一定會給他封官拜爵的。”
齊肩王赤眉道子聞言說道:“皇上,此事萬萬不可。自從梁山伯‘死后’,皇上已賜封他為‘忠義王’,此事人人皆知,現今又說他還活著,并給他封官拜爵,那豈不是給那幫奸臣抓住君無戲言的把柄。依臣看,梁山伯此生與爵位無緣了,好在他們現在已練就了蝴蝶劍法,就讓他們從此隱姓埋名、行走江湖,做個救死扶傷之俠士吧!”
司馬曜聽之自覺言之有理,就準了齊肩王赤眉道子的奏,讓梁山伯夫婦從此隱姓埋名、浪跡江湖,做救死扶傷之俠士。
齊肩王見皇上首肯,便道:“皇上,此密旨及護國軍還有梁山伯他們未死之事,千萬莫要讓其他人知道,更不能載入史記,就讓它們成為咱們東晉之軼事吧!”司馬曜道:“好!朕就依太皇爺所言,讓它們成為咱們東晉之軼事!”
司馬曜仨人談得非常投機,相見恨晚。到了午膳時光,司馬曜道:“太皇爺、皇伯,請隨朕去用膳,咱們邊飲邊敘,如何?”赤眉道子與蝴夢仙同聲應道:“臣遵旨!”于是,他們準備用膳去了。
君臣仨人剛跨出太宗神殿,但見殿外一主一從匆匆而來,且來勢洶洶。
不知來者何人?有何要事?要知端的,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