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至長安
書名: 貞觀第一婿作者名: 獨孤永本章字數: 3477字更新時間: 2019-01-31 22:34:16
常言道:男人嘛,總有那么幾天不開心。昨晚哭了一夜,今天劉如玉就沒啥事了。
劉如玉身體早已經好了,早就能騎馬了,今天騎在戰馬之上跟著大部隊往長安行去。如玉一個人坐在馬上吊在隊伍最后面,有點不好意思——昨天晚上自己竟然在女人懷中哭了——不過哭了一場還真是舒坦,發泄出來以后,心里的恐慌與焦慮基本上不存在了。早上如玉醒來的時候,發現自己趴在雪女懷中,雪女抱著他一動也未動坐了一夜,也幸好二人都穿的是棉襖,大氅,否則冬夜寒氣逼來,二人會落下病根的。
“前幾天是我太過執著了,過于入魔了,靜下心來想一想,就算我在千年以后的時代,我也不可能預知未來啊。如今我來到千年之前,非常熟悉這段的歷史,雖說有些事件和我腦中的記載有所區別,或真或假,不過那又如何呢?腦中的歷史資料就作為一個參考,不能作為歷史的軌跡,再說我比這個時空的人多了一千多年的知識,就算明天的路充滿了無數的未知,我又有何懼呢!更何況未來必定是貞觀盛世,國泰民安,我只需陪著玉荷姐花前月下即可,安安穩穩享受富家生活,其他的我不爭名不奪利,多么自在逍遙!”隊伍最后面的如玉在不斷的反思著,終于想通了,如玉之前的負面情緒一下子木有了。
一輪紅日冉冉升起,如玉迎著陽光駕馬而去。“長路漫漫任我闖,帶一身膽色和熱腸,找回自我和真情,停步處別視作家鄉;投入命運熊熊火,不管得失怎么量,陪著你到江湖,往事不必緊張……”一首慷慨激昂的歌曲飄在了如玉身后。
……
大唐帝國長安城皇宮李世民書房內。
貞觀大帝和一群重臣在商討國事。
“陛下,幸不辱命,俺老程把兩廣的土蠻之亂已平定了,就那些小嘍啰,俺老程左一斧子又一斧子全給削干凈了。”剛回長安沒兩天的程咬金在自吹自擂道。
李世民和一眾重臣見怪不怪,靜靜地聽著老程在吹噓。老程吹了一會見沒人搭理他,也安靜的站在了一邊,對付老程這種人,就這么著!
“啟奏陛下,突厥國使節昨天下午已到達長安,與之前不同的是,此次突厥國使節隊伍較之前而言,規模和人數倍增,據聞里面有不少奇人異士;另外他們還帶來了幾個大黑籠子,里面怪叫連連,恐怖異常,不知何物,昨夜鴻臚寺中各國使節,大小官吏,不勝其擾!”鴻臚寺卿蕭瑀出來奏道。
“哦?各位卿家有何看法?”李世民聽后,眉頭一皺,問道。
“啟奏陛下,依臣之見,突厥這是要搞事情啊!”長孫無忌道。
“臣贊同長孫大人意見,自打我大唐立國以來,突厥背棄盟友之義,多次犯我大唐邊境,今年年中,突厥大汗又親自帶兵犯我沙洲,實屬可惡!依臣之見,此次突厥使節可謂是來者不善啊!”褚遂良附和道。
“陛下莫擾,不管突厥有何居心,我等戰將必將為陛下馬前卒,征戰沙場,殺他個片甲不留!”侯君集出來表忠心道。
“陛下,莫忘了俺老黑!”尉遲恭也出言道。
一眾文武大臣各抒己見,李世民樂呵呵的在看著。
良久,李世民道:“各位卿家,不管突厥施展什么詭計,我泱泱大唐豈可懼哉!他若來文,我們以文會之,他若來武,我們以武對之,此事過后再議!”
“陛下圣明!”一眾文武大臣躬身行禮道。
“知節,進達在府中可還好?”李世民剛才聽到了沙洲,想起了老牛。
“陛下,臣征剿土蠻歸來后,曾去老牛府上討了杯水酒,老牛現在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在家繡花呢!”程咬金哈哈大笑道。其他重臣聽后,也是不禁莞爾。
也就是程咬金可以肆無忌憚的在李世民面前開玩笑,李世民也非常相信程咬金,換做其他將士征戰歸來,不先進宮反而去其他將軍府上,李世民或許就會心有不安了,但是對于程咬金,他從不懷疑。聽到老程的話,李世民也一樂:“沙洲之戰的主角馬上就要到長安了,老牛這案子,也快結了。”
“沙洲之戰主角,莫非是如玉那小子?”老程驚道。
“對,正是朕的天降賢才!”李世民呵呵道。底下的臣子都是人老成精狗老成賊的人物,看到李世民如此表情再想到之前李世民的種種表現,不由的暗暗記下心中——回去告訴自己家那幫游手好閑的小子們,千萬不要去招惹那天降賢才,要和他打好關系,此子雖然沒有見到圣上,無官也無職,但卻簡在帝心啊!
“啟奏陛下,老臣孔穎達有事要奏!”禮部尚書孔穎達出班奏道。
“不知孔愛卿有何事要奏?”李世民站起來道。若是在朝堂之上,李世民沒必要起來,但是在此時是在書房之中,李世民卻站起身來了,為何?因為孔穎達除了是當世大儒外,更是至圣先師孔子的后人,當然了,李世民這么做,也有一些作秀的成分在里面,帝王嘛,呵呵。
“回稟陛下,再過幾天就是臘八節了,按照往年規矩,這是周邦小國覲見天顏的日子,各國使節需提前五天到長安候旨意,此次到長安的番國,除了剛才蕭大人提到的突厥國之外,尚有回紇,吐蕃,新羅,百濟,暹羅,安南,靺鞨等國,這些國家崇尚我漢家文化,一心與我國交好,年年皆來,今年又是早已到達長安,已于鴻臚寺安置下了。”孔穎達說道。
“此乃甚好,大善!”李世民開心道,任何一個帝王都希望能夠萬邦來賀,其他文武也滿臉喜色,得意洋洋。
孔穎達稍停了一會,又道:“啟奏陛下,除此之外,還一個國家派遣了使者前來,是位于海島之上,蕞爾之地的倭國,今年派出了使臣三十六人來我大唐。”
“啟奏陛下,化外之國,服從王化,前來大唐朝貢,實乃陛下威儀所致,我大唐武威!”高士廉出來拍馬屁道。李世民聽后更是喜笑連連。不待李世民說話,孔穎達又道:“高大人所言極是,但是這些化外之人在我長安城中,多生事端,長安府尹束手無策,無計可施。除此之外,日本使節中的頭人,與那進獻百寶囊的奇人王玉杰成雙成對,二人不知有何圖謀。”
“王玉杰?”李世民一時間沒反應過來。
“就是程將軍派其二子從沙洲護送來京城獻寶的王玉杰,他帶了一個百寶囊,打不開的百寶囊,陛下之前有旨意令其暫住鴻臚寺。”鴻臚寺卿蕭大人道。
“朕想起來了,此事暫時不要輕舉妄動,鴻臚寺加派官員,注意監視!”李世民下命令道。
“臣領旨!”鴻臚寺卿躬身道——其實李世民不用再次下命令,因為之前他已經令百騎司進行了監視。
一眾臣子又商談了許久。
……
長安城外萬年縣下王家大院。
“福伯,蓉兒哪去了?”王老古問道。
“回稟老爺,二小姐又去冰窖照看大小姐去了!”福伯躬身行禮道。
“那就好,看好蓉兒不要讓她亂跑,自打程將軍出征后,高家的人又肆無忌憚了,又天天來搗亂了,唉!也不知道玉小子到哪了?”王老古一臉哀愁。
“老爺莫憂,昨個兒老奴去長安查賬,聽人說程將軍出征回來了。”福伯道。
“哦?那可真是太好了,有程將軍在,高家多少會收斂一點。可惜了我那姐夫牛進達,被圣上敕令在家閉門思過,否則也不用受這窩囊氣,唉!”王老古剛開心了一會,緊接著又滿臉憂傷。
……
大唐帝國長安城皇宮立政殿。
剛從書房回來的李世民正在和長孫皇后一塊吃午膳。
“觀音婢,朕的天降賢才馬上就要到長安城了!”李世民眉飛色舞道。
“臣妾恭喜陛下,賀喜陛下,您君臣二人終于要相見了!”觀音婢仍是那么的善解人意。
“哈哈哈哈”李世民十分開心。
就在二人聊天的時候,柴總管進來行禮道:“啟奏陛下,百騎司首領李姝瑤求見。”
“快宣!”李世民急忙道。
“臣李姝瑤拜見陛下!”李姝瑤單膝下跪道。
“瑤兒,你不必如此!”李世民看著面前的李姝瑤,心里一痛,說道。
“啟奏陛下,臣有事要稟告。”李姝瑤站起身,冷冰冰道:“臣受命探查劉如玉信息,如今劉如玉馬上歸京,臣皇命完成,特來交旨,另臣有一神物,預計五六日后送到,屆時陛下可觀之。”提到神物,李姝瑤莫名其妙想到了一張討厭的臉,不由嘴角翹了翹,露出些許笑意。
隨后李姝瑤又恢復了冰冷的面貌,不等李世民說什么,道:“臣交旨完畢!”
李世民本想再問什么,但想了想,道:“你辛苦了,回去休息吧,如今已經進臘月了,朕賞你帶薪休沐一個多月,明年元宵之后再赴職,另外此次有功之臣,你寫個折子,朕好一一賞賜!”
“諾!”李姝瑤行了個禮,二話不說,轉身離去。
“圣上,這孩子……”長孫皇后欲言又止。
李世民也無奈的搖搖頭。
李姝瑤出得皇宮,換了一身行頭,一騎獨塵沖著萬安縣奔去。
……
大唐貞觀元年臘月初三午時,劉如玉終于到達了長安城外的十里亭。
“李伯父,小侄多謝您的幫助了!”劉如玉對著李靖拱手道。
“不客氣,舉手之勞而已。”李靖笑呵呵道。
“話雖如此,可這確實是幫了小侄大忙,多謝李伯父提前派斥候幫我打聽到我岳父家的住址,否則小子真的是兩眼一抓瞎了。”劉如玉再次拱手行禮道:“如今小子思家心切,暫時別過,改天小子一定去伯父府上再次致謝!”
“如玉客氣了,小子你思家心切,老夫又何嘗不是,咱們就此別過,改天你小子一定來伯父家坐坐。”
“小子遵命!”
倆人在十里亭相互作別,李靖手下大軍在城外扎營,李靖帶著部分將領進入長安城。
劉如玉帶著雪女和小狐貍趕著馬車向著萬年縣駛去。
劉如玉的長安生活馬上就要開始了,不知道劉如玉這只蝴蝶的介入,會給長安帶來什么樣效應?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