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也和往常一樣,沫小柒周末無所事事,就會去君家找君母聊天。接近七月的天氣,也就不再那么炎熱了。
只是,就在沫小柒以為平淡一天開始的時候,迎來的卻是美夢的破碎。站在君家書房門口,她聽到了君母和君子塵的交談聲,談話內(nèi)容里也有她。
沫小柒走遍了君家每一個角落,就差個底朝天了。才在書房里找到了君母,本想推門而入,手卻活生生止住了。
“沫小柒現(xiàn)在長大了,有必要知道事情的真相!”
“你是要讓她明白,自己的媽媽是因為她而死的,并不是身體虛弱病逝?你可想過她的感受?她如何承受得起?!等等吧,總會有合適的時機了,她會直到這一切的。”
沫小柒并沒有如小說電視劇描寫的一樣,當(dāng)場愣在原地,而是大膽的推開門。眼前有著一層薄薄的霧氣,顫聲問,“你們說的是真的?”
沉默,空氣中的沉默更加證實了他們的言語真實度。不是有人說過,沉默等于默認么?沫小柒轉(zhuǎn)身撒腿就跑,淚水如泉涌滑落。
“柒柒!”君母眼皮一跳,知道大事不好,連忙對君子塵說,“你快追出去,可別讓柒柒出了點什么事,到時候你也沒辦法跟你沫叔叔交代!”
君子塵在君母話說一半的時候,就追了出去。君母則是雙手合十,作祈禱狀。嘴里不停的喃喃自語,也撥通了沫爸爸的手機。
天突然陰沉了下來,沫小柒停下腳步,一步一步地走著,身邊呼嘯而過的車,她都絲毫不在意,她不知道心里是什么感覺,如同打翻了五味瓶,五味陳雜,百般滋味混合在一起。
她茫然的抬起頭,映入眼簾的是一輛不斷朝她奔馳而來的黑色轎車。她僵在原地動彈不得,按玄學(xué)的說法,是受汽車的影響,身體里的靈魂被抽離,所以才一動不動。
沫小柒什么都不懂,明亮的車燈照著她,十分刺眼。忽然,腦中有什么東西一閃而過,她幸運的抓住了,撥開層層迷霧,兒時的記憶如潮水般涌來。
她叫沫小柒,有一個美麗如天使般溫和的媽媽,還有一個溫潤如玉的爸爸。媽媽是法國巴黎畢業(yè)的,出學(xué)校之后成了糕點師,開了不少連鎖店。爸爸是一家公司的總裁,整天忙得不可開交。雖然她才五歲,可她活得很幸福。
對了,她還有一個小哥哥,大她兩歲,叫君子塵。是媽媽的好徒兒,他經(jīng)常去他家找他玩,直到……
那天陽光明媚,暖入人心扉。盡管如此,S市十一月的天氣還是寒風(fēng)凜冽,沫小柒在糕點店門口等媽媽,沫媽媽在店中裝好巧克力蛋糕。今天是君子塵的生日,母女兩人準備一同去君家給他慶生。
在門口百無聊賴,沫小柒眨巴著一雙懵懂天真的雙眸。高速公路上轎車疾馳著,沫小柒視力極好的發(fā)現(xiàn)路上有一只小貓。沒有注意高速公路上的紅綠燈,就沖了出去。
將受驚的小貓抱在懷里,不顧周圍行駛的車輛,蹲在地上。撫摸著貓咪的貓,試圖安撫它,奶聲奶氣的說,“別怕,別怕,別怕……”
不遠處突然殺出輛面包車,飛速朝她而來。司機看見前方蹲著的小女孩,連忙轉(zhuǎn)動方向盤,腳踩剎車,想讓車子停下來,可惜已經(jīng)來不及了——
而就在這個時候,沖出了一個女人,將小女孩一把推開,然后,沒有了然后……
沫小柒被那力道推得摔倒在地,吃痛的爬起了小小身子。耳邊是刺耳的剎車聲,眼前不遠處躺著一個人。
她竟沒有任何害怕,勇敢地走上前去。地上躺著一個身穿羽絨服的女人,她的臉很是熟悉,她周身不斷流淌著鮮紅的血液,似乎還是溫?zé)岬摹KJ出了那個人,是媽媽。她并沒有哭出聲,周圍人在撥通急救號碼,她如同傻了一樣,面無表情。面前一黑,終于暈倒在地。
等她再次醒來,已經(jīng)忘掉了所有一切。她還是叫沫小柒,她還是有一個體貼的好爸爸,卻少了溫柔的媽媽。
“想找死換個地方,別在這里害人!”
她的思緒回歸大腦,從兒時的回憶中抽回。驀然發(fā)現(xiàn),物是人非,天空下起了傾盆大雨。她癱坐在地上,視線模糊,雨水和淚水早已分辨不清。
一把傘出現(xiàn)在她頭頂上,似乎是一個避風(fēng)港,再也沒有雨水滑過他蒼白的小臉。她緩緩抬頭,對上了君子塵滿含慍怒的眸子。
他伸出另一只空余的手,想要把她拉起來。可沫小柒卻倔強的甩開他。君子塵蹲下高大的身子,一字一句道,“沫小柒,你還要任性到什么時候?”
“任性?”沫小柒苦苦一笑,“我所做的一切,在你眼里看來就只是任性。算了,君子塵,我問你一個問題。”
“說。”
他的回答依舊惜字如金,沫小柒啞著嗓子,“你對我的關(guān)心,都是因為我媽媽的囑咐么?”
從記憶中,她搜索到,曾經(jīng)有一次,沫媽媽含笑看著不遠處的兩個小孩子。彎下身子,溫柔地問君子塵,“子塵,你愿意幫阿姨照顧柒柒么?”
當(dāng)時的君子塵才七歲,卻拍著胸脯,一副小男子漢的樣子,對著沫媽媽保證道,“會的!我保證讓柒柒開開心心的。”
“是。”
君子塵毫不猶豫的給出回答,甚至連一絲思考的時間都不曾有過。沫小柒心如刀絞,一把推開了他。
站起身來,搖搖晃晃,語氣卻不容置疑。“君子塵,這些年謝謝你格外的照顧。我已經(jīng)長大了,往后也無須你費心。從此以后,我們橋歸橋,路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