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爭霸洞頭洋\6\ 洞江號
- 爭霸洞頭洋
- 葉海星
- 1661字
- 2017-12-22 11:24:07
洞江號,據說是北洋水師早期退役的一艘小型軍艦。400多噸的鋼質船。有史料記載:清政府向英國Armstrong公司訂造的改進型倫道爾式炮艦——鎮東、鎮西、鎮南、鎮北四艦,原系南洋購買,于1879年建成,并于當年11月30日駛抵大沽,被李鴻章留下劃歸北洋水師。1903年8月21日四艦一同除籍成為雜役船。鎮東艦于1906年6月8日報廢,1907年轉售。
它在北洋水師中,服役二十幾年,戰功累累,現退役。幾經轉手,艦上的武器裝備早已不見蹤影,但是經過一番油漆粉刷改造,依然威風凜凜;在民用船舶中,仍然獨領風騷。它的優點,一是機動性,燒煤,火力發電,螺旋槳,不再用帆布和木槳來推動船舶前行;二是鋼質船體,抗擊風浪好,可高速行駛;三從噸位來說,對抗海盜船綽綽有余。
戰艦的中部艙位和尾艙甲板上,豎立著兩根大鋼柱,如同船桅,但是沒有帆布。駕駛室高高在上,緊挨著中桅。桅柱上面有瞭望塔和探照燈,桅頂上懸掛著兩面旗幟,在藍天下迎風招展。一面是青天白日旗,意為中華民國;另一面是紅底黃邊的三角旗,中間一個“葉”字,則表示船東是葉氏家族。
在船的后半部兩側,懸掛著六艘白色救生艇。巨大又醒目的煙囪,涂上藍色的油漆。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船首舷號“洞江”兩個黑色大字。
“嘟——嘟——嘟——”船長葉唐學站立在駕駛臺,拉響汽笛,洞江號乘風破浪,從大瞿島海面快速駛過來。他身穿中山裝,腰系皮帶,斜背一把駁殼槍。他目視前方,雙手緊握著方向盤,遙望海平面上的洞頭宮口,一股豪情充滿了心胸,不禁感慨萬千:乘風破浪正當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唐學深愛著這片大海。他從小在海邊長大,風里來浪里去。大海,有時是殘酷的,它像一個粗暴野蠻的魔鬼。橫掃毀壞一切,恨不得把陸地也掀翻鏟平。有時溫柔得像一位慈母,它奉獻一切,純潔高尚。它賦予人們新生活和向往,永遠是人類的生命搖籃。
在交接船儀式上,看到整修一新、涂著淺藍色油漆的洞江號,心里就燃起一種希望和自豪。他,終于可以重操海警職業,熱愛的大海生涯;而且,是擁有自己的戰艦,實現夢寐以求的事業。
他從船首甲板上開始,駕駛臺、瞭望塔、輪機艙、水兵休息室、廚房、救生艇。從頭至尾,從里到外詳細地觀察,配合船上平面導向圖一一了解。至于武器裝備,他還特意檢查,試槍。因為這是資本,是命根子,容不得半點閃失和馬虎。
他扶摸著未曾干透油漆的護欄,用皮鞋蹭蹭厚實堅固的甲板,端詳著節節相扣的錨鏈,一切又覺得是那么的熟悉和親切。
誠然,這艘洞江號,就是為他量身定做的戰艦!他熱愛和喜歡著這艘船,就像喜歡自己的愛人和女兒。它是他人生的第二生命。
這時,在洞江號左側前方幾十米開外,有一群哺乳動物在遨游;船首十幾米的水面,則飛躍著幾只海豚。它們那褐色流線條的驅體,隱藏著無限的生命力。它們一會兒躍出水面,一會兒潛入水中。速度飛快,猶如和洞江號在水中追逐嬉戲。
相傳每年農歷五月十八前后幾天,這群游蕩于萬頃碧波的海中驕子,都會成群集隊游到這片大瞿島的洋面,朝拜楊府爺宮。
艦船徐徐進港,船上彩旗飄揚,船舷兩側整齊劃一站立著眾水兵,統一水兵服,英姿颯爽。它威武雄壯地展現在眾人面前,讓大家大開眼界。帶來了不僅僅是驚喜和感嘆,更是一種信心和力量!
碼頭上人頭攢動,一片熙攘,鑼鼓喧天,鞭炮轟鳴,舞龍舞獅,熱鬧非凡。早有大小船只靠攏過來,漁行掌柜和村民紛紛登船參觀。
不久,唐學從楊府爺宮請來令箭,請宮童①褚銀伯登船做法事。甲板上早已擺放兩張八仙桌。上桌一對大紅大蠟燭插在貼著雙龍的燭臺點燃著,香爐臺里有九柱大香;除了幾盆桔子和蘋果外,還有紅圓②和甜龜糕,八盅老酒和八雙筷子。下桌則是全豬全羊。桌邊四周,八張木凳。
良辰吉時已到,遵循老傳統,新船開光和祭祀大海儀式就開始了。褚銀伯身著道袍,揮長劍,燒香點燭,把楊府爺神像安放在駕駛室的一方寶地。口中念念有詞:“祈求楊府爺,在天之靈,保佑洞江號,旗開得勝,馬到成功,打擊海盜,造福于民,助我神威!”
登船眾人全體肅穆靜立,還有在碼頭岸上的男女老少,人手一柱香,頂禮膜拜……
?宮童——既乩童。閩南語,所謂神魂附體的人。
?紅圓——閩南語,指用大米磨成粉做的,里面包芝麻花生糯米甜餡,有巴掌大小的上圓下扁的紅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