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拜訪恩師

  • 學苑風情
  • 洛少華
  • 9824字
  • 2017-11-12 15:21:09

1.

1980年代,一個情竇初開卻又和羞回首的年代,一個血氣噴張卻又搔首踟躕的年代,一個人人都來得及說出并且有可能實現夢想的年代。樸素而忙碌的生活里,人們充滿奮斗的朝氣與美好的愿景。有風,有雨,有眼淚,有歡笑,有泥濘中的摔倒,更有陽光下的奔跑。自由而精彩的生活之門正在慢慢開啟,一切正青春!

“麻煩打一小份蘿卜絲、兩個饅頭,謝謝!”從食堂窗口里的女工手中接過自己的洋瓷飯缸,另一只手提著鐵質外殼的紅色暖水瓶,陳文斌就往距餐廳后門口較近的一排飯桌走去。由于靠后的原因,這排飯桌上平時很少有人就餐。放下暖水瓶,陳文斌就從飯缸中拿出一個饅頭,就了一口腌制的蘿卜絲,慢慢嚼著。

離上課時間還早,遠處硬實而平整的土質操場上有人正在跑步。跑道外面的銀杏樹下,依舊每天有人在高聲讀著語速流暢而調式略顯乖張的外語。操場中央,一群頭發烏黑濃長的青年穿著短褲和背心在激情地打著籃球,腳上的灰色布鞋上沾染了星星點點的灰塵,但他們全然不在乎,大聲喊著快傳球、接球,頭發和藍球一起在空中激情張揚著。

吃完早餐,去水池旁很快洗完飯缸后,趁著人少,陳文斌去開水房打了一壺熱水。現在該回宿舍收拾收拾,準備下待會兒要上的文藝理論課。這是一門乍眼看起來很有情趣的、充盈著滿滿藝術氣質的課程。然而事實并非如此,重點在“理論”二字,所以內容是很抽象、很枯燥的,與具體生動的藝術又相差甚遠。

不過,這門課時下在校園里卻很活泛,大家都極其感興趣。不論文科、理科還是工科的學生,人人宿舍的床頭都放著一本關于文藝理論方面的書,什么黑格爾、弗洛伊德、車爾尼雪夫斯基、馬列文選等等。對知識狂熱的追求甚至比愛情還要來得狂熱。甚至有人半夜還在寢室過道里或室外的路燈下看書,白天黑夜都十分刻苦。

陳文斌是一個非常喜歡文學藝術的大學生。聽說當初入學考試時,寫作得了滿分,又因字跡相當漂亮,評卷老師又給額外加了兩分。后來,校園辦雜志、搞讀書交流活動時,有人發現他還是個校園詩人,大家又對他充滿羨慕之情。由于受朦朧詩的影響,校園里寫詩、抄詩、讀詩活動是十分流行的,一股強烈的詩歌熱潮彌漫著整個校園,尤其是在男生們中間,大家都喜歡以詩人自稱,梳著一款潮流的頭發,留一撇個性的小胡須,時不時地模仿著海子、楊煉等人的氣質。

但對陳文斌來說,他是發自內心地喜歡文學藝術,希望大學畢業時能夠被分配到雜志社或者留在學校工作。這樣他就能有機會實現自己的文學夢想了。若是能終生與文學綁在一起,對于他而言,人生真的就無遺憾了。

輕輕推開教室的門,里面已有幾個同學在邊看書邊做著筆記,空氣十分地安逸。找了靠窗的位置坐定后,攤開書本,陳文斌也開始認真地看書。距上課的時間越來越近的時候,同學們都紛紛夾著書本來了。很快,方鴻教授也進來了。上課伊始,一切照常。方鴻教授依舊激情飽滿,既旁征博引又出口成章,原本生澀枯燥的理論課被方鴻教授講得極其生動有趣。同學們也依舊饒有興致地聽著、記著。

距下課還有五分鐘的樣子,方鴻教授突然停了下來,雙手扶著講桌,認真地問道:“同學們,知道1942年的今天是什么日子嗎?”大家看到方教授嚴肅專注的表情,都開始在心里盤想著。“是老師您出生的日子。哦,今天是老師您的生日!”一個戴著白框眼鏡的同學說道。大伙兒都表現出淡淡的訝異和驚喜。只見方教授輕輕搖了搖頭,說道:“不完全對。有一件比這事更重要的事,和我們現在上的這節課有重大的關系。”陳文斌趕緊站起來說道:“是YA文藝座談會的召開日。”只見方教授又向這個自己一向很看重的學生投去了贊許的目光。“同學們,YA文藝座談會的召開,有著極其重大的歷史意義和時代建設性作用。今天吶,它依舊對促進我們的文學藝術的發展和進步有著啟發和教育意義。別的呢,今天我也不多說了,留一個小作業給大家。不難,每個人下去把《在YA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抄三遍,再寫篇個人讀后感,下節課交給我。好,這節課就上到這里。”

不知為何,這節課在陳文斌的心里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他不但用自己清秀鐫逸的小楷認真抄寫了三遍,還認真地寫了一篇很長的讀后感,獲得了方教授的當眾表揚。然而,讓他一直銘記在心的并不是受到了表揚,而是方教授所上的這一節文藝理論課。多年后,在自己講文藝理論課的過程中,陳文斌依舊會想起此事,并且深情地講給自己的學生聽。

2.

和阿旭在賓館待了一周后,由于彼此開學在即,作了簡單的告別后,阿旭便送我上了南下的火車,而他也去了自己的學校。

回到學校后,我發現周邊的一切似乎都有了新的變化,又似乎一切都顯得平靜而正常。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是我在大學校園里的最后一個學期,但卻又因為并未走到真正的最后一刻,故而平靜中有一份惆悵,留戀中又有一種短暫的釋懷。一學期很長,不到最后就不算畢業;一學期很快,眨眼間人就長大了,就老了。讀書的日子,青春是屬于學校的;畢業了,青春卻又誰的也不是了。滿滿的都是回憶,只有回憶是屬于任何人的。

在學校的最后時光,生活顯得充盈而又凌亂,一周可以走完四年所走過的場景,可以吃遍用四年時間才嘗了一遍的小吃,可以拍盡四年都不曾拍過的美照。一周充滿太多的可以,一周包攬四年。由此看來,似乎最早為人類定下時間的人是一個瘋子,是一個具有強烈拖延癥的人,把自己本可以精縮的日常愣是放大成臃腫的時間胖子。這樣說來,似乎每個生來都必須跳進時間河流的人,其實都是自己生活節奏里的瘋子。然而,我們又何嘗沒有在時間的過活里,或短暫或長久地瘋過呢?

關于畢業論文,我已經完成了初稿的修改工作,眼下正等待著指導老師的審閱意見。而這樣的等待,是悠閑中夾雜著焦慮,極其令人難受。我需要找點兒事做,來消解一下自己混亂的心情。

在翻閱杰克˙倫敦的《馬丁˙伊登》時,從書頁中掉出了一張對疊得很整齊的淺藍色信紙。我撿起來才發現原來這是阿旭夾在書中的。或許當初畢業時他沒有過多地注意,就連這本書一塊兒留給我了。

打開信紙,一張漂亮秀氣的文字映入了我的眼簾,同時令我動容的還有紙上的內容,那是阿旭大學四年的心事的縮影與總結。阿旭在信中寫道:

一件事情的完成,說不出有什么歡樂,更多的是深掩層層心酸與諸多波折之門后的平靜與淡然。這恐怕是對一次漫漫的長途之旅與中途暫歇之間偌大鴻溝和機緣巧合之下的靈魂擺渡人的最為妥帖而又不至于提壺燙傷的深情陪坐與默然共鳴。

大學四年時光在生活的馬拉松跑道上,如同一次彎道加速,又如經過某一站點時的旖旎風光,充斥在我們青春靈動的心閣之內的,不僅是對畢業后的時光之門里的浪漫幻想與純真的詩意點染,更有在這溫暖搖籃里的睡夢承歡與青春過山車里的風雨成長。我們把青春時的夢想投放在了這條同齡相伴、知己同途、師友幫扶的爬山之路上了。我們都曾有渴望于險峰處觀光看海的夢幻初衷。然而,我們卻又都無奈地在生活的斜坡上玩著西西弗斯式的推石游戲。我們想要于生活的千溝萬壑里登上理想的制高點,可我們卻難免被荊棘刺得遍體鱗傷以至于繞道而行或就此執迷于某一片叢林之花而忘記再擊勇氣之鼓。

大學四年的時光線段,從我們開始進入自由殿堂,縫制夢想彩衣時而向前緩慢流淌,又于我們準備登陸或即將換航時而瀕于尾聲。若干年后,它定然是燭光回憶里飛起的一只自由之蝶或一條溯洄產卵的魚,承載著我們青春年少時的無知與孤寂、彷徨與摸索,甚或會滴下一顆漂泊已久的和血之淚,以安慰此刻的悸動之心。

在大學四年里,我是一個感性成分多于理性之光的人。不得不承認,這樣的心智劃分,讓我體驗了一段獨特而難忘的時光之旅。在大學里,我遇到了許多人,因共同利益而產生交集,又因利益對抗而四散開來。生命里的人來來往往,如同天上的星辰明滅閃爍。一首首情感的動人之曲在大學的午夜星臺上深情演奏后又悄然烙印于生命之冊上,厚重而珍貴。在大學里,我經歷了許多事,因自己的懵懂幼稚而強勢來襲,又因自己的偏執逃避而就此掩息。在諸多事件的頻繁穿插的縫隙里呼吸成長,也在生活的雞零狗碎里打上了遺憾的紅頭繩結。

曾多次被人問起大學生活里有沒有遺憾?我總想以一笑掩之。人生之事豈能以此時看來的遺憾而否定或奢華或苦難的曾經?又豈能因過分追悔過去而抱定飽覽未來的旦旦之心以企圖做到將來的掌控全局,以求落子無悔?這實在是只有紙上談兵的光輝艷麗,而無切實可行之法。事情不在面面俱到,只經歷過就好。生活里,我們畢竟撿的多是貝殼,只是偶爾會遇見珍珠,不必驚喜,更無須失落。

大學四年,最后的關口是畢業論文。我不知該如何對之定義。像產品過質檢,既防假冒偽劣,又要保證量的最大優化?四年的學習成果,最后憑證而得以收摘入筐。這一直以來都是教育的艱難蹣跚,又是我們修道下山前的過關條件。我不能說一份優秀的畢業論文就是整個大學里刻苦學習、日積月累的必然宣詔。我也不能否定為了預想里的某一次人前輝煌而在孤燈只影里發出的暗夜喧囂之聲和獨來獨往里的褶皺行程。

生活是難的。讀書學習是為了以他山之石撞擊出燈火斑斕里的電光一閃,照在我們前行的崎嶇道路上,暖心壯膽。我得承認,我曾經一度認為讀書無用。每當面對生活的波濤洶涌時,我都驚訝于千年以前古人“百無一用是書生”的幡然醒悟與后天實踐智慧。那該是一種怎樣的痛徹心扉后反求諸我的深刻體認與欄桿拍遍無人意會的悵然落寞啊?而現在,念及生活的廣闊深遠,念及蕓蕓大眾的酸甜苦辣,我為自己曾以滄海之一粟而代山川立言的無知感慨和謬誤論調而頓首掩面。我只能說,讀書是人類最為高貴奢華的精神盛宴。安靜地享受吧!這大學時光里的曼妙體驗!

盡管,我對畢業論文這一程序與形式,情感復雜。但對于畢業論文本身,仍懷虔敬之心。經過幾番思索,最終,我選擇了馮帆教授的題目《試論意境理論的核心內涵》。這是一個老舊的話題,更是一個被中國傳統文化浸潤而沉淀出來的詩性領域里的智慧結晶。要想從這樣一個題目里寫出新意來,至少對于像我這樣水平的人來說,是很困難的,學識即是鐵門限。經過對諸多材料的整合分析,又融入了我自己的些許見解,最終也還是沒寫出什么新意來。而我只能讓步于極力避免論文抄襲狀況的出現。對于畢業論文里的自己的研究創新能力,我深表慚愧,只能再給大學生活打上一個紅頭繩結吧。雖然,我很難寫出新意。但十分感謝馮老師的金筆點撥與切中肯綮的評論。馮老師淵博的學識、嚴謹的學術態度、高尚的人格魅力,給了我精神上極大的振奮與鼓舞,我一直深受感染。這也是我選擇他的論文題目的原因。馮老師是一位多才多藝又深得中國古典文化熏陶而能推陳出新的新文化儒士形象。盡管大學期間,無緣上他的課。但閑暇時間讀其關于中國古典詩詞、文藝理論方面的學術論文及相關著作,頗受影響。盡管我是一個笨嘴拙舌之人,但對馮老師的欽慕敬仰之情,仍想一吐為快。感謝馮老師對我的畢業論文的細心指導!感謝馮老師對我心靈與人格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大學期間,感激于柳女子給予我的珍貴愛情;感激于眾舍友的同呼吸、共命運;感激于三兩知己的風雨同舟;感激于因熱愛文學與寫作而帶給我的光明與溫暖;感激于諸多風格迥異的老師帶給我的精神盛宴(盡管我也時常逃課);感激那些曾與我一起共過事的師兄弟姐妹們!

“一毛孔中萬億蓮花,一彈指頃百千浩劫”。

致敬!我的大學,我的青春!

方旭

二〇一三年六月二十八日

看到阿旭在文章中第一次如此深情坦露自己的心懷,我像是發現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驚天大秘密似的,對眼前的這份文字充滿了無比的欣喜與感激。

在一種如獲至寶的心情和鬼使神差般的力量的推動下,我竟將這封信從頭到尾地一讀再讀。每一次都感到離阿旭越來越近,可每一次又發現充滿了新的陌生感。握著手中的信,我感到像是握著一份區域導游圖,似乎所有的景點、地標和道路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可是又仿佛有一種置身于繁華而陌生的城市街頭的感覺,很難找到相關圖例與具體事物的現實對應,眼前一片迷茫。

對于一個人的過去,哪怕是極為短暫的參與,于我們的一生而言,也是幸運而珍貴的。然而我們終究只是參與而已。我不是你,即便參與一生,我也不可能完全了解你,如同人終其一生也不可能完全認識自己一樣。感同身受是一件聽來無論如何令人舒服但都永無極限的事。我們所能感受的只是那一瞬間的呼吸與心跳,而那一刻多么真實,多么感人!

阿旭,阿旭,我親愛的,我試圖努力去重溫我們的過去,去搜尋遺漏的時光記憶與秘密,然而,又有多少像謎一樣的未來我可以參與并感知呢?我不知道。我,有點兒累了。

臨近五一節假日時,阿旭打來電話說他要陪同導師陳文斌教授回家一趟,到時讓我也抽空見上一見。我告訴他我有空閑時間,所以沒有問題。其實,我早就想見一見陳教授了。我之前聽阿旭說過,陳教授是他爺爺方鴻老先生的得意弟子,也是他爸年輕時的好兄弟,而現在更是阿旭的學業導師。對于這樣一個人,我是非見不可的。現在機會總算來了,我的內心甚是一番激動。

五一節假日的第一天早上大概十點鐘,阿旭就打來電話說他已在我的宿舍樓下了。我早已將一切準備就緒了,很快跑下了樓。只見阿旭在站習慣了的位置站著,旁邊還有一個身穿白色襯衣的中年男子,器宇軒昂,面容和善,雙目炯炯有神,一看就很有學者風范。我猜想這大概就是陳文斌教授了。我趕緊走了過去,阿旭即刻介紹道:

“柳蘇,這位就是陳教授。”

“陳教授好!歡迎您的到來!”我熱情地說道。

“好,好。不錯!你就是柳蘇?阿旭的女朋友?”

“是的,陳教授。”我迅速地看了一眼阿旭,回答道。

“好,不錯。”陳教授又轉向阿旭“你小子,行啊!能談到這么好的姑娘,一定要好好地對人家啊!”說完在阿旭的肩上輕輕地拍了一下,只見阿旭微微笑了笑。

“姑娘,以后可以叫我陳叔。阿旭這小子就經常這樣叫我。”陳教授笑著說。

“好的,陳叔。以后沒旁人的時候,我就這樣稱呼您。”

“好,就這樣說定了。那我們現在去見阿旭的爺爺吧?”

“好,走。”我和阿旭一致回答道。

拿起擱置在地面上的禮物后,阿旭在前面帶路,我跟在陳教授的身后,三人一同前往方爺爺的家。其實,我對方爺爺家的位置是很熟悉的,之前阿旭帶我來過幾次。穿過一個小花園,再繞過了幾棟家屬樓后,我們很快就到了方爺爺的家門口。一進家門,阿旭便喊道:

“爺爺,我回來了。”

“阿旭,阿旭回來了。哦,好。”只見方爺爺邊說邊從沙發上站了起來。

“爺爺,你看誰來了?”阿旭邊說邊站到了客廳的沙發的旁邊,給方爺爺讓開了視線。

只見方爺爺用手扶了扶老花鏡,高興地說道:

“哦,是文斌!文斌來了,快,快進來。”

陳教授激動地邊走邊說:“老師啊,多年未見了,這次是專門來看望您老的。”

陳教授一放下手中的東西,就大步走過去和方爺爺握手。我也跟著進到了屋里來,走到了阿旭身邊。等他們師生二人握完手后,我就站到了方爺爺的身前打招呼:“爺爺好。我又來了。”

“哦,柳丫頭也來了,歡迎歡迎。來,大家都坐。”

陳教授跟著方爺爺在沙發上坐定,開始聊天。我和阿旭一起去廚房泡了壺茶,然后坐在了他們身邊認真地聽著。

多年未見的人,一見面總有說不盡的話。然而,那些話是早已在多年前就被說出的,只是現在才傳到聽者的耳里、心里。那些話仿佛是人從多年前離開時,就一并寄出的,現在才被郵寄到而已。在生命的慢時光里,它們經歷了千山萬水,穿越過生活的溝溝壑壑,一路目睹人事凋零,世事滄桑。然而,它們是堅韌的,它們想要被傳達到的信念從未動搖,它們仿佛搖著婉轉的駝鈴從黃沙塞外一步步走到杏花煙雨的江南。它們越走越沉重,越走越堅定。現在,它們團圓了。然而中間又需要許多話語來彌補缺席的歲月,來將整個情感的血脈打通。所以,再次見面徹夜長談是人間常有的事,啼笑悲歡也是常有的事,尤其是有過共同經歷的人。而所謂的“音信全無”,只是在人生的歷程中,雙方或一方走進了生命的慢時光里而已,然而終究是會走出去的,你也許會知道這個“終究”,也許至死都不會知道。

方爺爺是陳教授上大學時的授業恩師,師生兩人關系極好,情同父子。然而,跨入新世紀后,由于忙碌的工作和沉重的生活壓力,陳教授一直未能再去看望曾經的恩師,心里一直懷有愧疚。機緣巧合下,陳教授去年遇見了阿旭,通過相處和認真的了解,才發現了這一層關系。然而,又一直繁忙,難以抽身。五一假來臨,正好趁此機會來看望一下多年未見的恩師,了卻自己內心的愧疚。

此刻,二人正聊得高興。忽然,陳教授往正對著自己的書房里望了一眼,看見墻上貼著一幅字,上面是方爺爺用毛筆寫的“滄海巫山,此心不換。要活,就活成我們的樣子。”陳教授喝了一口茶,緩緩放下了杯子,輕聲問道:

“老師,您現在還忘不了師母嗎?還保持著您的習慣嗎?”

“一起摸爬滾打的日子,怎么能忘呢?忘不了啊,這些年已經習慣了,忘不了嘍,也絕不能忘。”

方爺爺說完嘆了口氣,然后深情地一邊回憶一邊講述著那些過往的歲月。我和阿旭懷著極大的興趣靜靜地聽著。慢慢地,慢慢地,時間仿佛回到了過去,而我們像是坐在了一間陳舊的老屋子里看著年輕時的方爺爺的生動生活在我們的眼前上映著,但我們卻觸不到那里的人,參與不了那里的事。一切在我們的眼前慢慢生成,又慢慢退化、消失。我們的歡笑、悲傷都被透明的時空阻擋著,只能在自己的世界里飄蕩起伏、飄蕩起伏。我們給予不了那個世界任何事物,而這些笑容和眼淚卻是那個世界里的人與事傳送給我們的,他們仿佛知道有來自另一個時空里的人在他們周圍存在著似的,但他們還是演繹著屬于最真實的自己,那是我們能夠聽到的、能夠看到的和能夠用心感受到的生活事件與生命印記。

原來,方爺爺年輕時遇到了一個志同道合的姑娘,兩人有著相似的習性和相同的興趣愛好,都對奮力建設新中國充滿了激情和活力。白天,他們經常一起下地,參加勞動。晚上,抽空就坐在一起看書,寫文章,互相交流和討論,是真正的“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時間久了,大家伙兒都覺得他們關系不一般,上工時就一邊干活一邊故意調笑他們。他們倆也漸漸地不好意思了,最后就大膽確定了戀愛關系。

然而,好景并不長。方爺爺的老家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大暴雨,年久失修的房屋轟然倒塌,睡夢中的老父母未能及時逃出來,不幸遇難。通過鄰人的傳話,得知家中變故的方爺爺,來不及告知女友這一事件,就連夜往老家趕回去。在途中,因為道路坍塌,通行不便,方爺爺就隨即決定爬山繞遠路回去。但由于下過雨,山體遍布青苔,草木潮濕,方爺爺心急火燎,腳下一個不留神,踩翻一塊石頭,立刻站立不穩,朝山下磕磕絆絆滑落下去,幸運的是撞在了一棵小樹身上,壓壞了樹干,這才停了下來,但身體多處淤青,腳踝骨折。但喪親之痛早已蓋過了自己的身體之痛,緩慢爬起來,索性折斷壞了的小樹枝當了拐杖,方爺爺一瘸一拐的往家而去。到了家,在鄰里的幫助下,給父母做了喪事。之后,自己就在老院子里搭了個簡易帳篷,以便休養身體。此時,由于近來操勞,未得及時處理,他的腳踝骨折已經很嚴重了,只能臥榻了。

方爺爺的女友也就是后來的方奶奶聽說了此事后,就奮不顧身地去了尋找他了。

到了方爺爺的家里,他們相視一笑,熱淚盈眶。方奶奶就開始細心照顧方爺爺,還專門給他到附近的幾個鎮子找了專治跌打損傷正骨的醫生。在長時間的相處中,他們的感情越發深厚,相知相愛,堅韌生活。在這種雖然有些窮困潦倒的生活環境里,他倆雖然也吃盡了各種苦,但愛情卻在他們的心中日益堅定和光鮮。

大約6個月后,他們終于一起又回到了城里了。不久后,他們就結婚了。雖然日子極其艱苦,但他們卻彼此扶持,同甘共苦。婚后育有一子一女,即后來的方天明叔叔和方若華老師。

高考恢復后,方爺爺和方奶奶曾經取得的文憑和這些年堅持不懈的文化積累,終于有了用武之地,他們被推薦去本市的一所大學當了文學講師。后來,通過繼續努力都升成了教授,很受學生們的喜愛。沒想到,后來方爺爺就在這所學校生活了一輩子。

陳教授出身貧寒,但從小就酷愛學習,品性堅韌。進入大學后依舊十分刻苦上進,在文學方面表現出了極高的才華,深受方爺爺看重。他平常一有時間就向方爺爺請教,有時也把自己寫的文章拿給方爺爺看,讓其批評指正。方爺爺也非常熱情和耐心,總會給他許多參考意見,并會推薦一些相關的書目。有時,方爺爺也會邀陳教授去家里吃飯、聊天討論等。時間久了,陳教授和方爺爺一家人都非常熟悉了,尤其是和方天明叔叔兄妹二人關系好得如同親兄弟姐妹。他們的年齡相差無幾,又同是年輕人,所以在一起常無太多顧忌,玩的時候一起瘋玩,用功讀書的時候也一起用功讀書,年輕人那時該有的激情和夢想,他們都在一起海闊天空地激情彰顯過。

不幸的是,有一天方奶奶正在上課,突然腹部一陣劇痛,人就倒在了課堂上,前面的同學趕緊沖了上去,有的急忙去辦公室叫來方爺爺,有的打了急救電話。待到醫院后,醫生經過檢查確診后,告訴方爺爺這是由于早年前幽門螺桿菌感染和不良的飲食習慣所導致的胃癌,現在已經到了終末期,癌細胞進入門靜脈和通過體循環在體內形成了多處轉移灶,另外發現了卵巢轉移性腫瘤。現在情況極其嚴重,就醫院目前的醫療水平而言,對于終末期的胃癌并無有效的應對措施,暫時只能通過靜脈化療和口服給藥來醫治,讓方爺爺做好最壞的打算。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打擊,方爺爺一邊自責,一邊沒日沒夜地照顧方奶奶。那時,方奶奶卻還安慰方爺爺,說:“事情已經這樣了,該來的擋都擋不住,人遲早要死,早死早托生吧。這輩子和你在一起,經歷過風風雨雨,體驗過幸福快樂,有了自己的兒女,也教過了好多的學生。活到現在,值了。現在就是有點兒放不下你和那兩個孩子,擔心你的生活以后無人照理,孩子雖然也算是成年了,但畢竟還太年輕,缺乏各種人生經驗。怕他們學壞了。”聽方奶奶這樣說了一大堆,搞得好像真的快要生離死別似的,方爺爺又是一頓自責,頭貼在醫院白色的被子上,壓抑著哽咽了一會兒。然后慢慢說道:“不要想太多,也不要擔心太多,好好養病,好好活著,還等著老了退休了和你一起黃昏時溜公園,看夕陽西下呢。好日子還等著我們呢。”方爺爺深情地對方奶奶說著,但又好像是在對自個兒說。

兩人每天彼此安慰,就像多年前在農場時那樣。在方奶奶住院的日子里,方叔叔、方若華老師和陳教授他們仨也時常陪在左右。陳教授當時年紀稍長一點兒,就以哥哥的身份陪伴并安慰弟弟與妹妹。不久后,方奶奶病情急劇惡化,醫治無效,年僅44歲就去世了。后來,方爺爺就一個人一邊上課,一邊照理家庭,使兩個孩子最終長大成人了。

方爺爺和陳教授聊得很深入,我和阿旭在一旁聽得很認真,也很感動。十一點三十分左右,若華老師回來了,看到陳教授后,激動地打了聲招呼,就催我和阿旭一塊兒去廚房幫忙弄飯,方爺爺和陳教授在客廳繼續聊著。吃飯時,大家吃得都很高興,聊得也開心。若華老師突然問陳教授:

“文斌哥,好些年不見,不知你感情生活如何?過得幸福嗎?”

“還好。也就尋常那樣吧。”陳教授遲鈍了一下回答道。

此時,我看見阿旭臉色有點兒嚴肅,我想他是在擔心陳教授可能已經知道了父親與師母的事情。我趕緊在桌子底下用腳碰了下阿旭,阿旭抬頭看了我一眼,我又給他夾了一口菜,表示讓他安心吃飯,不要多想,陳教授也許并不知道。但阿旭還是有點兒擔心。

“什么叫尋常那樣啊?你可算是我哥哎,怎能不幸福?以前你很照顧我和天明哥哥,多年不見,我應該關心一下你啊。”若華老師像個年輕的女子似的對陳教授說道。

當她說到“天明哥哥”時,阿旭的臉色更加痛苦了,但他硬是低下了頭一口一口地吃著飯。

“也沒什么事,就是偶爾吵一吵架罷了。夫妻之間,有矛盾很正常。可能是我平常工作太忙,對家里照顧的太少了,對你嫂子關心不夠,她有點兒抱怨了。回去后,我盡力多照顧下家庭。放心吧,沒啥事。”陳教授解釋道。

聽陳教授這樣說,我看見阿旭的臉色稍微好轉,不過他多少還是有點兒不安,畢竟事情遲早是會暴露的,到時還不知道會是什么情況呢?眼下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是這樣啊。不過,文斌哥你還是要好好照顧下家庭,生活要幸福,工作才無憂嘛。”若華老師笑著說。

“好,好,回去一定注意,一定注意。”陳教授回應道。

就這樣,大家接著愉快地用完了午餐。休息了半刻鐘,由于陳教授要趕火車,和方爺爺及若華老師告了別后,我和阿旭一塊兒去火車站送走了陳教授。阿旭是后天下午的火車,這樣我就能和他在一起多待兩天,如此,我也就心滿意足了。

快畢業了,時光顯得緩慢而幸福。幸福是要不斷積攢的,否則生活就會顯得形銷骨立,像一個多病的弱女子,而我要做自己生命的天使。盡管,生活處處充滿艱辛與不易,充滿無奈與苦楚,但人于天地之間坐臥躺立、或奔或走,不僅僅是一種應對多變生活的本然姿勢,更是一種幻化自我多彩生命的曼妙姿態。幸福的要義在于,人不僅要學會縮小痛苦,還要懂得放大快樂。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不斷積攢幸福就是非常必要的,像積攢零錢一樣,有多少攢多少,日子不窮,人也富有,盡管生活很瑣碎,很庸常。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白玉县| 剑阁县| 额济纳旗| 封丘县| 墨脱县| 陆良县| 台前县| 阿瓦提县| 那曲县| 扶沟县| 定襄县| 双柏县| 左贡县| 巨鹿县| 娱乐| 田林县| 云霄县| 旺苍县| 呼玛县| 开鲁县| 怀集县| 定边县| 石家庄市| 盐边县| 南岸区| 耿马| 石首市| 黔南| 镇安县| 高邑县| 昂仁县| 青岛市| 建宁县| 咸阳市| 三明市| 秀山| 肇东市| 克什克腾旗| 滨州市| 合作市| 雷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