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瑯琊太守府內
若天端在正堂內,等待著眾人的到來。不一會,郭嘉和荀彧以及趙云等人都到達了正堂。郭嘉入座,開門見山地問道:“少爺,召我們前來,又有要事相商?”
若天整理了一下衣襟,正色說道:“董卓殞命,李、郭入長安,獻帝又成傀儡,天下局勢撲朔迷離,今日召各位前來,就是談下一步的規劃。”
荀彧在墻上掛著的地圖旁反復琢磨,片刻后,回頭說道:“少爺,現在我們占據青州,向西是我們的盟友曹操,呂布占據并州,首當其沖的便是兗州,所以兗州方向我們不會考慮。而向南的揚州,州牧劉繇和兗州牧劉岱是兄弟,也不用考慮進攻。現在只剩下渤海郡的袁紹和徐州的陶謙,請主公定奪。”
若天看向了沉默的郭嘉,問道:“奉孝,此事你怎么看?”郭嘉分析道:“以作戰的規律來看,一般都是先取弱勢方擴大自己的力量,再攻占強勢的一方,這樣把握會大一點。”
若天又看向劉曄,問道:“子揚啊,你怎么不發言?你贊同奉孝的觀點嗎?”劉曄抱拳說道:“奉孝所言有理,這樣確實是一個好的方法。”
張頜傾聽了許久,起身提出了相反的意見:“少爺,雋義認為,先攻擊袁紹為妙!”“哦?”若天很感興趣地說道:“雋義有何高見?但說無妨!”
張頜指向了地圖上的渤海郡和冀州,解釋道:“近日收到情報,渤海的袁紹和幽州的公孫瓚一同起兵進攻冀州,所以我料定渤海郡必然空虛,我們可以乘機攻取!”
聽完此言,郭嘉搖了搖頭,反駁道:“此言差矣,以袁紹的實力和他自身剛愎自用的性格來看,他必定不會和人共享這一富庶的冀州之地。所以奉孝猜想,他是想通過公孫瓚震懾韓馥,逼迫其交出冀州!”
荀彧也點頭贊同道:“奉孝與我想法一致,這韓馥貪生怕死,袁紹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奪得冀州!”眾人的態度很快分為兩派:一派支持先打陶謙,一派支持先攻袁紹。
若天在一旁聽得耳朵多起了繭子,他用力地拍打了一下桌子,不耐煩地說道:“都給我安靜點,你們以為這是在街道上嗎?”若天調節了一下自己的暴躁情緒,說出了自己的看法:“各位所言都有道理,可我在想,你們思考的是否有些片面?我認為,陶謙為人謹慎且不爭權,手下并無悍將,徐州,遲早為我所有!而反觀袁紹,一直以來同我們制造摩擦,野心十足,他才是我們的大敵!所以我覺得,趁著袁紹和韓馥起沖突之時,率兵攻取渤海郡,奪得戰爭的主動權!“
郭嘉又問道:“如果我們出兵,陶謙趁火打劫,攻擊我們后方呢?”若天笑著反問道:“那如果我們出兵進攻陶謙,袁紹偷襲我們后方呢?孰強孰弱,你們心里不會不清楚吧?”郭嘉無話可說,看向了荀彧,荀彧點了點頭,突然說道:“我們與袁紹結盟,先攻取陶謙,才是上策!”
若天否認道:“我與袁紹有著深仇大恨,他必然不會與我結盟,我們不如派人與陶謙結盟,可保護我們后方無虞。就算他趁我打劫,有徐晃和樂進把守汝南,他們定是寸步難行!”
趙云看到眾人沒有發言,起身稱贊道:“少爺的分析有理有據,子龍同意少爺的決議!”眾人看到若天堅定的眼神,起身抱拳道:“但憑少爺吩咐!”
若天滿意地點了點頭,下令道:“除了血月殺,其他特種部隊全部隨我進攻渤海郡!再傳書給北海太守公孫瓚,派五萬人在北海城外接應我們!”“喏!”眾人應答,紛紛退下。
北海城外
太史慈在焦急地等待著若天的到來,忽然遠處傳來陣陣馬蹄聲,一隊人馬出現在了太史慈的視野之中,太史慈看到為首一人白馬銀槍,激動地喊道:“子龍,子龍,我在這里!”
趙云帶兵與太史慈會合,太史慈問道:“少爺呢?怎么沒有見他的蹤影?”趙云解釋道:“他與高順帶領陷陣營殿后,很快就到。要你帶的五萬人馬,你帶來了嗎?”
太史慈點頭回答:“帶來了,少爺如此著急地出兵,是為了攻打渤海郡嗎?”趙云直言不諱地說道:“確實如此,今夜夜黑風高,正是我們偷襲的好時機!“
太史慈抬頭看向黯淡無光的天幕,沒有一顆星星,月光隱沒在了烏云之后,一片漆黑,笑著說道:“這次確實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這讓我想起一本書里說過的一個故事,叫什么來著?我想想?”太史慈撓了撓頭,反復回想著。
“不用想了,這句話就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太史慈回頭望去,若天揮舞著折扇出現在了二人面前,眼中透出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