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72錢塘大戰
- 另一個明朝
- 胖嘟嘟的狼爪
- 4068字
- 2019-04-18 16:58:14
張儉見觀潮亭中人員混亂,眉頭緊皺,立即氣運丹田高聲喝道:“不許亂,亭中鄉紳百姓統統退下!羅大人、趙千戶,清馬上約束部眾,結陣待敵。衛青,你立即帶人疏散江邊百姓,雷天平待百姓散去之后,立刻與衛青一起帶領錦衣衛列陣于軍陣之后隨時準備策應?!?
那位趙千戶穿著一身閃亮的盔甲,本想今日在皇帝面前露露臉,卻萬萬沒有想到竟然攤上了這擋子事兒,那些倭寇往日不過三百五百來江邊劫掠,已算是極多的人了,這一次瞧模樣竟有千人以上,嚇得他臉色慘白,可又不敢示怯,聽了張儉的吩咐,他慌忙答應一聲,快步走下亭去整集隊伍去了。
羅文晉原本當文官之前當了十幾年的邊軍,后來自己的老上司發達了,他也就被掉到了內地當起了文官,所以羅文晉一聽有仗可打,頓時就興奮莫名其妙,回想起自己昔日單槍匹馬敢殺進蒙古軍中活劈了他們兩個萬戶張,這會又怎么可能會在乎眼前的這些小挫子。
他哈哈大笑道:“奶奶地,正琢磨著怎么演武給皇上您看呢,這下可好,就變成真刀真槍的了,我馬上下去帶人砍死那群王八蛋。皇上您且看我大刀的威風!”他一邊說一邊蹬蹬蹬地下樓去了。
而李巖的臉色鐵青,擰緊了腮幫子道:“剿除倭寇雖然事急,然陛下萬金之軀切不可以身涉險,皇上您還是趕快閃避一下吧,若是皇上有點閃失,我們這些做臣子的可是萬萬擔當不起?!?
張儉看都沒看李巖一眼,而是看著那些越來越近的倭寇船只說道:“公進不必擔心,這區區一千倭寇在朕看來不過是一群土雞瓦狗,插標賣首之輩爾,故而,這群腌臜之徒又有何可懼之處?!?
這時江邊百姓在大內錦衣衛的呼喝下已知道發生了什么事,紛紛開始扶老攙幼,呼爹喊娘,一路連哭帶叫地搶下壩來,亡命般地向鎮上逃去。
趙千戶將他的手下的士兵們召集起來,聚在壩上右方,羅文晉雖然仍是一身文官打扮,但他的肩膀上卻扛著一把不下五十斤的大刀,光炮的下擺別在自己的束帶上,領著一幫衣著雜亂的捕快和押運兵,立于壩前左側。
那些倭船借著江水的沖力一直駛至岸邊,呼嘯著跳下船來,三五成群向岸上撲來。張儉瞧那些倭人服裝十分的雜亂,有的穿著倭服,有的穿著漢服,還有的穿著文士地袍服,卻把袍襟掖在腰里,甚至還有幾個竟然穿著女人地衣服,可見這些倭寇在海上日子混的也不怎么樣。
可是這些雜七雜八的海盜,雖然衣衫不一,手中的武器也是五花八門,卻是人人彪悍、行動也敏捷無比。
雖然張儉帶來的錦衣衛只有三百多人,而且短十字弩更是人人配備,但是其中裝備有軍用強弓的卻只有不足五十人,他們全都圍在觀潮亭下不敢稍離,畢竟這最重要的人還在亭上,如果萬一有個閃失,不光是他們,就連他們的家人也都得跟著掉腦袋,而前方即然有衛所正規軍隊在這里,他們也樂得退居后備保護皇帝。
不料那倭兵剛剛沖上岸來,衛所官兵就有人一聲吶喊,不沖反退,掉轉屁股逃之夭夭。
站在亭上觀戰的張儉見了這一場景鼻子差點兒沒氣歪了,這時倭人下船的不多,只要一陣亂箭侍候,或者直接揮軍掩殺上去,必可搶占先機,這點淺顯的道理都不懂,這海寧衛所的官兵到底是些什么雞毛玩意!
張儉見到衛所官兵不斷的往后放逃跑,登時怒不可遏,他一掌拍斷亭上欄桿,厲聲向亭下喝道:“臨陣脫逃者,殺無赦!”
“是!臨陣脫逃者,殺無赦!”雷天平和衛青一揮手,幾名手持軍用強弓的錦衣衛立即張弓搭箭,向那搶先逃跑的衛所官兵射去。這幾人用的都是懾魂響箭,是明朝錦衣衛用來威懾敵人用的,沒想到今天在這里卻成了督戰之用。箭一射出,聲發利嘯,極具懾人心魄之效。
這幾個弓箭手都是百里挑一的神箭手,箭到人倒,嚇得隨之逃跑的衛所官兵都愣在那兒,待聽到錦衣衛們兇神惡煞般向他們大叫:“臨陣脫逃者,格殺勿論!”時,只得又畏畏縮縮地朝著自己原來的陣地奔了回去。
此時羅文晉已率著自己手下的捕快和運輸兵撲了上去,他的手下的捕快和運輸兵們沒有弓箭,只能同倭寇短兵相接,倭寇三兩成群,配合默契,游走之間,常常出其不意突然出刀。
好在這些捕快整天跟各種黑社會較量,而運輸兵則整天押運官府貨物,跋山涉水,常常跟河盜山匪作戰,也擅長打群架,雖然酷厲的殺氣比對方弱了一些,可是有個猛虎一般掄著幾十斤重的大砍刀沖在前邊的縣令大人,他們的倒是士氣極其旺盛,仍能死撐不退。
張儉見那些衛所官兵雖然退了回來,卻都畏縮稱一團不敢前進,不禁氣的七竅生煙。這個時候再整肅軍隊也不是時機,他只能無奈地對著亭子下方的雷天平喊道:“雷天平,率你的人給老子沖上去,干死那群王八犢子,叫趙千戶發箭掩護你們!”
雷天平聽了急道:“皇上,卑職的職責是保護皇上,眼下皇上身邊只有這三百余名錦衣衛,卑職不敢稍離!”
張儉大怒,說道:“你若不去,老子親自去!”
雷天平無奈,他恨恨地跺跺腳,留下那五十名弓箭手和一百錦衣衛,并囑咐衛青誓死護住觀潮亭,自己拔刀在手,率領著兩百名錦衣鐵衛便沖了上去。
那位趙千戶呆若木雞站在那兒,聽到張儉傳令射箭,這才恍若夢醒一般命令官兵立即射箭。
他們列陣在最右邊,那邊水中有幾塊巨石,江水又比較低淺,倭人的戰船沒有停靠在他們那里,加上他們一直不主動攻擊,搶上岸來的倭寇只向羅文晉和楊張儉的鐵衛攻擊,暫時還未顧忌的上他們。
這一來就給了他們充足的時間,只見這群兵老爺好整以暇地張弓、搭箭、拉弦、發射、“嗡”地一聲響,一排攢射,一陣箭雨鋪天蓋地射向正紛紛跳下船來的倭寇。
站在在亭上的張儉見了頓時哈哈大笑,這一陣箭雨就算再不濟,怎么也能射死射傷百十個倭寇,可稱得上是‘及時箭雨’了。
可是令張儉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大片的箭雨傾瀉而下,確實是有一多半的箭支射到倭寇身上,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那利箭乍一沾身,竟然滑衣而下,有幾只射在倭人的斗笠上,插在那上邊搖搖晃晃的竟然沒有傷人,縱目而望,這一陣磅礴的箭雨之下竟沒有一個倭寇受傷倒地,更別提殺死人家了。
張儉站在亭上看到此景,頓時兩眼瞪得老大,傻了,他張大了嘴巴,驚愕地瞧著這幕奇景,好半晌才火燒屁股般跳了起來,高聲叫道:“豈有此理!難道倭人都是刀槍不入么?”
聽到張儉的怒吼,跟在他身邊的一名錦衣衛弓手對張儉回答道:“皇上,江南衛所的官兵大多平時屬于訓練,更本用不得硬弓,所以為了糊弄人,弄得這些空鼓輕箭,這些箭支射出去倒是射的遠,可是卻完全不著力,這江風一吹就不知道能給吹到哪去了?!?
海寧衛官兵這一陣毫無殺傷力箭雨,不但沒有殺傷一個倭寇,反而激的倭寇兇性大發,二十幾個倭寇在首領的帶領下,嗷嗷叫著沖向了那群衛所官兵。他們領頭的一個俘寇,身形一如既往的矮小,但是彈跳力卻是驚人的好,在松軟的沙灘上仍然健步如飛,轉瞬之間便殺到了官兵們的面前。
只見他手中握著一柄長長的倭刀,單槍匹馬沖至那群官兵之中,沉吼一聲猛他拔地躍起,刀光如匹練一般瞬間的劈下。而迎面的是個持槍的官兵,卻是既不舉槍來刺,也不橫槍相迎,眼見那奔來的倭人兇悍無比,他大叫一聲,競然丟了手中長槍轉身便逃。
后背留給敵人,是戰場上最大的忌諱,但同時,這個忌諱也是致命的。
那個倭人騰空而起一刀劈下,劈肩拉背把那逃跑的士乒斜斜劈成兩半,隨即如一只青蛙一般,連蹦帶跳,在衛軍軍陣內左刺右突,揮刀上晃下砍,一時殺的那些膽怯的官兵們陣腳為之大亂。
這時,跟在那首領后邊持著各式各樣武器的俘寇排成一字長蛇陣也沖了過來,趙千戶站在軍陣后邊揮著刀只是大聲叫喊:“沖上去!”,可是那些軍心已經為人所奪的士兵們卻已是毫無斗志可言,一見有人被殺死,齊齊發一聲喊,集體轉身向后狂奔.裹挾著趙干總和幾名親兵也跟著倒退了好一陣子。
張儉見了此景,腦袋兩側的太陽穴更是氣的突突亂跳,腦門上青筋都繃起來了,此時對于倭寇地仇恨都已經遠不如對這些江南衛所官兵們的不爭氣更叫他氣憤,握緊腰間刀柄的手不住地顫抖,此時的他已經恨不得親自上陣殺敵,順帶腳再親手將這些軟蛋士兵全部宰了??墒牵鳛檐娭械闹鲙洠重M能沖在最前,去做一個排頭兵。
張儉深吸一口氣,平復了一下自己的心情,看著那邊二十幾個倭寇追著五百多名衛軍不斷的追逐砍殺,瞧他們身手,也只有方才打前鋒的那個倭寇武藝極好,后邊的那些也都是一些稀松平常之輩,可是嚇破膽地衛軍都抱著讓別人送死、自已逃命的念頭,明明只要鼓起勇氣返身作戰,足以憑人數優勢將這伙倭寇殲殺,而現在的他們卻只碩抱頭逃命。
但是令張儉有些意外的是,那個看起來文質彬彬的趙千戶卻竟然在死戰不退,他領著近二十名親軍被自己的官兵沖的陣腳大亂,粹不及防被趕上來的倭人劈死了幾個人。隨即便揮刀領著人沖了上去,刀鋒交錯之間,他的手上還是有那么兩下子的。
張儉見了不禁露出一絲欣然神色:還好,雖然這些兵不爭氣,這位趙千戶也不會什么臨場指揮作戰,但最起碼他還知道盡忠職守,待到此戰勝了,這個趙千戶倒是還能憑借軍功挽回自己的一條性命??墒橇顝垉€不知道的是,原本只打算在皇帝面前隨便冒個泡的趙千戶,一邊在自己的心里罵著張儉的八輩祖宗,一邊不斷的揮舞著手中的戰刀跟鬼子拼命。他想好了,皇帝在邊上看著,糊弄事是糊弄不過去了,反正橫豎都是個死,那道還不如讓自己戰死疆場還能給自己留個好名聲,也能保家人無礙。
但是趙千戶沒想到的卻是,跟在他身邊的這二十幾名親兵也是這樣想的,而且心里同樣罵著趙千戶的八輩祖宗。因為按大明律,若是將領戰死,而親兵無恙的,他們是要被砍頭的,所以這二十多個親兵也只能一邊在心里罵著趙千戶,一邊與那些倭寇拼死作戰了。
然而最終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正是因為這種情急之下的拼命,他們竟然擋住了那些攻勢猛烈的倭寇。
張儉站在高處,縱觀全局,就看那一會的功夫,卻發現倭寇一般都是三五成群的組隊與人廝殺,雖然看起來雜亂無章毫無章法,但是他們其中卻總有一個打著怪模怪樣旗幟的人或者有個一手持刀一手持扇的人,只要他們將旗或扇子一揮,眾多的倭人小隊就齊聲怪叫,聲勢嚇人,同時揮舞兵器進攻,一佚氣衰就轉為游斗恢復氣力。
而張儉見了趙千戶那邊的情況之后,心中稍安,便指著前方對跟在自己身邊的五十名弓箭手說道:“擒賊先擒王,你們看到那些拿著旗或者拿扇子的倭人了嗎,瞧準了給我射!務必一擊斃命。”
眾錦衣衛聽命站到亭前,拈弓搭箭專挑那些看似倭人首領的人下手,他們的冷箭又準又狠,那些倭人小頭領大呼小呀地邊殺人邊指揮,常常猝不及防之下,就被一箭釘死在那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