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午時,冀王府。
賀壽的節目基本都大同小異,耶律楚材看得有些膩煩,但柳其華沒出現前,他不敢放松警惕,只好一直看著對面那個高臺。
李錦繡在旁悶悶不樂。
這幾天柳其華對她不理不睬,她愧疚之余,還有一些無法化解的不滿。
自己是做錯了,但完顏永濟的求好之心甚切,得到柳其華后必然加倍珍惜。
唯一美中不足的,完顏永濟是金人。李錦繡知道光憑這點,柳其華就不會答應。
李錦繡對此不以為然。金人怎么了?不見得各個都是壞的。耶律楚材就很好。
他才識兼長,性情謙和,又沒害過宋人,對自己也非常體貼。
想當初她一時固執,沒讓小李子送自己回家,結果被幾個心懷不軌之人半路攔阻著輕薄。
若不是耶律楚材見義勇為,打跑了那些無賴,自己早失了清白,無顏再活在世上。
她用手死死地掩著襟口,縮在墻邊瑟瑟發抖。
他看到了自己作為女子的狼狽,眼睛轉向別處,脫下外衫輕輕地遞給她披上。
那一刻的溫柔解意,讓她的心瞬間沉淪而無法自拔。
她一直平凡的人生,自此和耶律楚材有了交集。
耶律楚材天天風雨不改,準時出現在福滿樓。
他為何而來,她從一開始就知道。
他喜歡聽柳其華唱過的曲子詞,喜歡聽她講柳其華所有的事。
每每這個時候,他臉上的神情都很特別。嘴角是濃濃的笑意,眼中卻是淡淡的憂傷。
她喜歡看他笑,卻抹不掉那憂傷,只能暗自難過。
她心儀的男子,一生相許的夫君,喜歡的是柳其華。
她始終保持著沉默。可是在感情中,有些情緒堆積久了,難免生怨,甚至是恨。
這些在看見柳其華后,突然爆發。她想都沒想,就把柳其華的行蹤告知了完顏永濟。
耶律楚材知道后,第一次對她說了重話,兩人因此生出了幾分嫌隙。
李錦繡不是不后悔。她知道不關柳其華的事,可是……那是她的良人,是她的一切。她和他之間,容不得半點別人的影子!哪怕是自己的師父也一樣!
李錦繡想得正起勁,耳中忽聞一陣氣勢浩大的鼓聲,不禁把視線移了過去。
鼓點整齊而急促,兩隊身著勁裝的漢子手中的鼓槌上下飛旋擂得正歡。隔著荷塘,都能感到鼓皮和氣流的振動。
抑揚頓挫,鏗鏘有力,難以忽視的節奏感,排山倒海而來,場中剎時靜了下來,整個看臺人的無不動容。
這鼓聲與平時聽到的那些不同。
節奏快慢變換,或急或徐,仿佛某個宏文的開篇,筆下的每個墨點都是那么鮮活生動,意義非凡。
完顏從嘉聽得情緒昂揚,手在席案上打起了拍子,口中連連稱好。
“這是誰家的鼓敲得這么帶勁,一會本王重重有賞!”
術虎高乞笑著起身,“謝翼王賞!”
他坐下時暗自奇怪。之前演給他看的時候,雖然敲得挺響,卻沒這么動人心魄呢?
完顏洪烈十分意外,和完顏康相互交換了下眼神,各自冷笑了下。
術虎高乞是什么樣的人,他倆當然清楚。沒想到這么粗豪的漢子,和他的主子衛王一樣,慣會揣度人心。
旁邊的歐陽克,搖了搖扇子,似笑非笑,說道:“能在壽宴上聽到鼓聲,還真新鮮。”
“嘩眾取寵!”完顏康嗤笑著小聲評價了句。
他話音剛落,荷塘那邊的鼓聲戛然而止。
那群勁裝漢子退到了高臺四周,鼓鼓相連,擺放有序,最終圍成個圈。
眾人面面相覷,有些不敢置信。
如同一道香味四溢的美食,剛掀開蓋子,就逗得人口水狂飆,沒等人看到里面具體是什么,就立刻合上了蓋子。這樣吊人胃口,真是可惡!
詭異的靜,讓人心里空蕩蕩的,有些不知所措。
一種憤然中夾雜著期盼的情緒,在看臺上諸位宗室大臣中悄悄漫延。
荷塘那邊終于有了動靜。一群壯漢扛著面巨鼓走上了高臺。
等壯漢們站定,鼓面上有團紅色比黑暗中的火焰更奪目,闖入了眾人的眼簾。
四周鼓聲若有若無地敲響。一下輕,一下重,讓人無法把視線從高臺移開。
那團紅色像棵被鼓聲意外喚醒的木棉花,在陽光下肆意地舒展著枝條。
身姿曼妙,飄忽,妖嬈,空靈,明明沒有芽苞,偏偏驟然盛放,在一片寒冷中,開出春天應有的樣子。
這猝不及防的燦爛,掏空了整個季節的美麗,于此間開個通透。
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巨鼓上,那個以花的姿態和整個春天斗艷的女子,她此刻沒有任何動作,垂手靜立,仿佛剛才發生的一切都是大家的幻覺。
風,不愿意一直安靜下去,將她身上層層疊疊的同色披帛舞成欲飛之翼。
張揚到極致的紅,恣意伸展,仿佛是熊熊的烈焰,要從荷塘這邊,燃到天際。
驀地,紅衣女子輕盈躍起,身子在空中旋轉了半圈。像極了正在涅槃的火鳳凰,以傲世的姿態臨世。
看臺上有人驚呼出聲。原來她臉上戴了個極其猙獰的面具。
奇怪的是,這丑陋的面具無損于她冶麗的艷質,反在視覺上形成一種矛盾的沖擊力。
遠遠望去,她衣袂翩飛,仙姿伶俜,天人孑舞,整個春天唯此一色,再無風景。
終于,她的腳落在鼓面上,“怦”。
雖然只是一聲,但所有人的心房為之一顫。仿佛有什么直擊到靈魂深處,傳出共鳴。
紅衣女子用足尖在鼓面上徐徐劃了一周。她那睥睨之態像高高在上的女皇在巡視屬地和臣下。
眼神掠處,無人不屏息靜氣,懷著卑微的心思,等著她恩賜的下一聲鼓響。
“怦。怦。怦。”
鼓聲再響,她在鼓上邁出的每一步,都具有一種控制人心跳的魔力。
在此之前,沒人知道鼓也能發出這種力透虛空,撼動生命的韻律。
所有的目光,不約而同地追著那道紅得極有溫度的身影,仿佛黑暗追隨著光明,飛鳥追逐著藍天。
這一幕在《金史?卷十三?衛王本記》中被記了下來。執筆者稱之為“傾世之舞”,可與“廣陵散”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