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兒的啟示》
文/白荷
花兒從埋下種子,鉆出嫩芽,挺起枝桿,伸出葉子,
抽出花蕾到開出艷麗無比的鮮花,最后結出香甜的果實,這只是在完成了一個既定的使命。并沒有誰安排它這樣做,也不是為了誰而要這樣做,這只是一個生命的歷程。雖然花兒鮮艷美麗,讓人類得到了賞心悅目的美的享受,香甜的果實讓人類得到營養的實惠,但它并沒有要求人類給予它不過分的回報。而是覺得自己的無絲奉獻,是應該的,天經地義的。即使在一陣狂風暴雨摧殘打擊之后,枝殘葉落也毫無怨言,不傷不悲。有人說花兒在經受無情摧殘之后,也在傷心落淚。錯了,那只是一部分人的“以人類之心度花兒之腹”罷了。
由此我想到我們人類不更是一個有語言有思維有理性的高級生命么?人,從一降生經襁褓到兒童,經少年到壯年,經壯年到老年,經老年到死亡,不也是在自然地完成一個生命的使命么?我們人類為什么就不可以為別人為社會無私地奉獻呢?由此我得到一個進一步的啟示,一個至善至美的真理。如果我們人類也像花兒一樣無私地給予別人恩惠,真心實意地幫助別人,不求別人回報自己,甚至連想都不想等著別人回報,那才是真正的無私奉獻。因為無私,因為不求回報,也就不會產生不平衡的心理,任何情況下,也就不會認為別人虧欠了自己。這樣就使你的心性達到了圓滿,使你的生命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這里我說的是一個新的高度,為什么不說最高峰呢?我認為這與共產主義思想覺悟“大公無私”還是不一樣的,還是有差距的。那種把人性完善完美和共產主義覺悟相提并論,甚至把這看的比共產主義覺悟還要高,是極其錯誤的)。
這個至善至美的真理我認為同樣適用于情感方面的付出與回報的問題。從前自己總認為在待人接物過程中,以誠待人,講誠信,講真誠,已經達到了人性完善的圓滿。但這仍然是迷茫的,內心總有一種得失感在心間跌巖。自己的每一分靈魂至誠的情感付出都希望得到情感的回饋。我拿真情待你,你也要拿真情待我。這樣在失衡的感情面前,這種要求感情的回饋,應該說本沒有錯,人們常說“人心換人心,倆四兩換半斤”,這種要求也不能算是過分,也是無可厚非的。但它畢竟也是一種索取,也是一種回報的要求。人們常說,有人認為沒有物質的索取是純凈的沒有任何雜質的,可它也落入了另一種回報,談不上人性完美的圓滿,這也是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所不愿做的。這種感情上的虧與欠,得與失的失衡必然會帶來傷感。看來人要想做到花兒那樣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求回報,無怨無悔不傷不悲無絲奉獻還真是不太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