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四十八年五月初一。陳錚一手創立的北洋學校正式開學了。
學校的首批學生有八十四人,他們不分年級全部被編排在一個班級中。而在教師方面,除了陳錚和劉敬堂外,還多了一位叫黃復的秀才。
這秀才是劉敬堂介紹來的,當初他剛被流放到旅順時,整日向城里的兩位秀才宣傳泰州學派的思想,這二人中的黃復受其影響較大,已逐漸改變了對程朱理學的認識。后來,黃復為謀生搬去了金州,在一大戶人家里教孩子讀書寫字。
陳錚聽聞后,立即派人去金州將他請了回來。這黃復出身寒門,年輕時曾想著考科舉出人頭地,可如今已年過三十卻仍是個窮酸秀才,思想上難免有些憤世嫉俗,經陳錚和劉敬堂一番苦口婆心的思想教育后,這位黃秀才也接納了陳錚的儒家大同主義。
看到這兩名教師在思想上都和自己保持了統一,陳錚也放心的讓他們去教授語文、歷史,而他則親自講授思想政治課。
在這三人之外,陳錚還找了不久前招募到的賬房先生冷嚴,再向他普及了阿拉伯數字及乘法表后,便讓他兼任起了學校中的數學老師。至于地理和自然這兩門課,每周都只安排了一節,陳錚自己也能教過來。
學校里這些涉世未深的孩子們在經歷了起初幾天的好奇后,也漸漸習慣了這種每日上學放學的生活,學校中給他們準備的午餐也極為豐盛,主食都是精米或白面饅頭,而且隔三差五就能有一頓肉吃,這更令他們對學校充滿了依戀。
課余之時,他們還常常對老師們品頭論足,這黃復由于對學生極為嚴厲,且常用戒尺對他們進行體罰,甚至連女孩子都不放過,這也讓學生暗中稱他為“黃胡子”,而陳錚這位校長倒是最受大家的歡迎,這也和陳錚授課的內容有關,相比于讓他們練字和背文章的語文課,他們更喜歡每周一次的地理和自然。
因為在地理課上陳錚常常給他們講一些有趣的異域番邦的故事,當然這里頭陳錚也夾帶了不少私貨,比如強調朝鮮在漢唐時期都是中原王朝的一部分,西域、蒙古都是自古以來就不可分割的領土……
在自然課上,陳錚常常帶著孩子們做些小實驗,如他曾在課上用一只玻璃杯罩住燃燒的蠟燭,蠟燭便會熄滅,他用這種方式讓孩子們明白了火焰可以燃燒是因為有空氣的存在。
時間就這樣一天天的過去,每天看著這些孩子們的成長,陳錚也逐漸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在進行學校教育的同時,陳錚也在部隊里開展了一場掃盲行動。
他對手下的這些大頭兵們要求并不高,他們一是要學會寫自己的名字,二是要會背誦并默寫陳錚定下的軍規。陳錚在訓練第一批兵時,就制定了一些軍規,不過不成系統,這一次借著掃盲的機會,陳錚將過去的軍規進行整合,仿照后世解放軍的“三項紀律,八大注意”定下了一個“三七軍規”,這軍規刪除了八大注意中的最后一項“不得虐待俘虜!”
冷兵器時代沒有什么人道主義可講,而陳錚更不是有圣母心的小清新,想到未來要對付兇殘的韃子,他可不想自縛手腳的定下這條規定。
除了“三七軍規”外,陳錚還強制讓每一位士兵們背誦并理解《大道之行也》這篇文章。
他的這一系列做法令羅勇、齊山等人都表示不解。
陳錚則告訴他們,這是軍中思想教育,并讓他們所有人都重視起來,為此他特意給自己的心腹部下及士官軍銜已上的兵士上了一堂大同主義課。
作為穿越者,陳錚很清楚真正的近代化軍隊不只是武器裝備的近代化,還必須有一種理念和信仰去支撐他們在戰場上賣命,光靠錢糧去鼓勵他們,那終究還是舊式雇傭兵的模式。
陳錚將大同主義中融入了一些民族主義的色彩,其實就是培養這些士兵們的民族自豪感,讓他們明白身為漢人就有職責去征服并同化周邊的落后民族,使他們和漢人一樣可以步入文明。而對于那些如建奴一樣敢于和漢人作對敵人,則要毫不留情的將他們消滅。
這思想教育是一項長期工作,光靠陳錚一個人的宣傳自然是不行的,因此他從老兵當中挑選出三十名腦袋機靈、口才好的士兵,讓他們擔任各連隊的政治訓導員,從此之后,新兵們要從每天的訓練中拿出半個時辰來接受思想教育,另外陳錚也把類似《團結就是力量》這種極具宣傳力的軍歌搬出來,在將部分歌詞改動后,便讓訓導員們帶著兵士一起唱。
于是乎,這段日子里,旅順城里的百姓常常能聽到城中校場里傳來的嘹亮歌聲。
萬歷四十八年五月十五日。
這一天陳錚恰好來到軍營里巡視,這些訓練了一個多月的新兵在面貌上已和剛來時完全不同,看著他們整齊的隊列行進,陳錚一時來了興致,讓各聯隊集合,來一出千人大合唱。
那氣勢高昂的歌聲震動了整座小城,令剛進城的蕭國智吃了一驚,他順著歌聲來到了城中的校場,立時被千人齊唱的場面所震撼住。
陳錚見到了他,忙上前作揖道:“蕭把總,何時進城的,怎么不先派個下人提前通知本官一聲!”
“哪來敢勞煩陳千戶,哦,不對!現在應該叫您陳僉事才對!”蕭國智笑著道。
“僉事?”陳錚的臉上掠過一絲驚色。
“是啊,我今日就是替守備大人來向您道喜的!恭喜陳千戶榮升一級為金州衛指揮僉事,仍備御旅順并統管旅順水師營,另外羅千戶也升任為正千戶,同時兼任水師營把總!”
眾人一聽,頓時大喜,這次朝廷的封賞雖然遲到了許久,但好歹結果沒讓人失望,朝廷已批準了旅順水師營的設立,陳錚、羅勇及一干部下也都升了官。此外,高觀泰也正式兼任了衛指揮使,而蕭國智也由把總升到了千總。
這樣的結果可謂是皆大歡喜,除了升官之外,蕭國智還帶來一個消息,那就是熊廷弼已親點了陳錚前往遼陽述職,而高觀泰因為升任衛指揮使也同樣需要去遼陽報備。陳錚打算與高觀泰一同前往,便寫了封信托蕭國智捎給高觀泰,和他約定三日后到金州,然后再一起北上。
陳錚算來此去遼陽來回至少要二十天,臨行之前他還有許多事情要準備。新兵操練的事情他全部托付給羅勇,而學校的教務則交給了劉敬堂,另外一件讓他上心的事情就是北洋公司的第一趟買賣,這一個月來,城里的作坊已造出各類玻璃器皿二百件,鏡子三百面,如今碼頭上也準備好了兩艘福船,準備啟程去天津。
臨行前的這一夜,陳錚叫來了姜松。
“姜老哥,此去澳門的銀票和地圖,我都為你準備好了,明日你便隨商船一同啟程吧!”
“是!”姜松恭敬的答道。
“此去路途遙遠,為安全起見我會再給你安排兩名人手,大力,陳奎,你們來!”
話音一落,胡大力和陳奎來到堂上,這二人都是陳錚的親衛,其中陳奎更是陳梁當年留下的十名家丁之一,和姜松也很熟絡。胡大力勇猛,而這陳奎則善于謀略,二人對陳錚的忠誠更不用說,所以他才放心的安排他們兩個跟姜松一同南下去澳門。
姜松見陳錚將身邊最出色的親衛安排來保護自己,心下也是一陣感激。
“姜老哥,不必太在意!你為我辦事,我自然要保你的安全!”陳錚說著話頭一轉,又問道:“對了,此前我讓姜老哥從情報隊中選出三名好手,不知這事進行的如何?”
“回大人,人已選出來了,大人可要召見他們?”
陳錚點點頭,姜松立時退下去,不久后帶著三名情報員匆匆而回。
“屬下,王成!”
“屬下,李卓!”
“屬下,于大甲!”
“參見大人!”
陳錚點點頭,道:“這次招你們三個來,是有重要任務要交給你們!”
三人一聽,目光中都露出喜色,李卓帶頭道:“大人有事請吩咐,屬下萬死不辭!”
“明日北洋公司的船隊便會啟程去天津。到了之后,公司會在京城和天津兩地各盤下一間鋪子,這兩間商鋪將是今后我們在京津傳播大同學,招攬人手的據點,你們便扮作雜役在商鋪里做幫手!”
陳錚說著又對他們三人具體分工,王成在天津,李卓去京城,于大甲負責在中間傳遞消息。
三人聽了同時點了點頭,
陳錚又道:“你們此去的任務一是找尋流民,他們當中有年輕力壯者便引薦到旅順,二是要主意搜尋家境貧寒的讀書人,在他們當中宣傳大同學。”
“屬下領命!”三人齊聲道。
陳錚滿意的點點頭,隨后他先打發走了王成和于大甲,只留下了李卓一人。
“我聽姜松說,二十名情報員里,你的成績最優異!”陳錚說著緩緩打量著眼前這個二十歲左右、面色堅毅的青年。
李卓道:“那都是大人訓練有功!”
“嗯,你此去京城除了方才我說的兩件事外,還有一項重要任務,你要幫我去接近一個人!”
“何人?”
“此人是個太監,他叫魏忠賢,現在應該在當朝的皇太孫身邊侍奉!”
李卓聽了,目光一怔,他本以為陳錚會讓他去接近一些朝廷大員,可沒想到卻讓他接觸一個太監,一時間猜不透陳錚的用意,但聽了陳錚的命令,他也只能點頭稱是。
“據我所知此人好賭,我能給你提供的有用消息只有這些,剩下的都要靠你自己來辦!”
“大人放心!這些消息已經足夠了!敢問大人屬下接近了這太監后,下一步該怎么做?”
陳錚略微沉吟,緩緩道:“先和這魏太監混熟絡了,到時我還會再給你下一步的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