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里有塵天地窄,胸中無事一床寬。
伏爾泰曾說:“使人感到疲憊的不是遠處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顆沙子。”未來的事情還未發生,真正使自己感到困惑的是當下正在經歷的事情。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半山文集》中說:“讀一本書十遍,不如把自己里里外外讀一遍。”盡信書不如無書,真理不是書中的道理,而是要在事上磨練出的智慧。
作家馬德說:“一個人的靈魂,只有在獨處中,才能洞見自身的澄澈與明亮,才能盛享到生命的葳蕤與蓬勃。”
人總是拿著放大鏡去揣摩別人,卻常常忽略了讀懂自己。
古語有云:“寧可不識字,不可不識人。”
書籍,是思想的搖籃,是格局的靈魂。
莎士比亞說:“發光的不一定都是金子,好聽的話不一定都是真話。”
沒有書的滋養和啟迪,人很難突破固有的認知與思維。
余秋雨在《為自己減刑》中說:“人類的智慧可以在不自由中尋找自由,也可以在自由中設置不自由。”
養成讀書的習慣,武裝頭腦,富養學識,生命才會隨之變得遼闊,使轉機到來。
中國有句老話:“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一個人,既要讀有字之書,也要讀無字之書。
事上磨煉,知行合一,方能將經歷化作閱歷,登上躍升的階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