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心懷夢想--雷軍的崛起(1)
- 雷軍:人因夢想而偉大
- 蔡艷鵬
- 5581字
- 2013-08-03 03:41:20
第一、IT界的老黃牛
成功,說來容易,做到卻很難。狄更斯曾經說過:“我決不相信,任何先天的或后天的才能,可以無需堅定的長期苦干的品質而得到成功的。”俗話說,付出才有回報,耕耘才有收獲。勤奮是成功的階梯,成功是勤奮的結果,只要我們勤奮學習,勤奮探索,勤奮實踐,什么事情都一定會成功的。你在付出時越是慷慨,得到的回報就越豐厚,在成功這條路上沒有捷徑可走。
當你看見別人獲得成功的時候,千萬別以為那是運氣,因為那里面有你不曾知道的付出,那個付出就是勤奮和努力。“松下電器”的創始人松下幸之助在回憶自己事業初創時說過這樣一段話:“當年創業的時候,我對自己說要好好努力,多比別人付出一些。只是埋怨辛苦是不會出人頭地的,現在拼命努力,將來一定有出息。因此,當我在冬季結冰的天氣下做清潔工作時,雖然感到很辛苦,但轉念一想,這是需要我去忍耐的,努力干吧,將辛苦化為希望。”所以,勤奮和努力成了“松下電器”對員工的最基本要求,松下幸之助用自己的經歷告訴大家:只要你肯付出,成功就在前方不遠處。
中國有句古話叫“笨鳥先飛”,比喻的就是那些能力平平但是懷揣理想的人要想實現自己的夢想就一定得付出更多的努力,以彌補自己與別人的差距。被稱為“最勤奮的CEO”、“IT界的老黃牛”的雷軍,從來也不缺少業內業外對他勤奮的肯定,他曾這樣說:“天才之所以是天才,絕不是我雷軍這樣的凡夫俗子靠勤奮所能達得到的,但是我仍然有一點點不死心。”
這是雷軍的一句名言,他承認自己不是一個天才,但是他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去拉近他和天才們之間的距離。成功是輝煌的,成功是令人向往的,天資是由天決定的,我們無能為力,機遇是不期而來的,我們也難以把握,只有勤奮這一項完全是由我們自己決定的,我們必須在這一項上狠下工夫。
既然與別人相比自己的確存在一些劣勢,那就讓勤奮來彌補吧。這其中的艱辛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想要有所收獲這是一條必經之路。畢竟天才是僅有的一小部分人,而作為普通大眾的我們要想實現自己的成功之夢,唯有不斷地努力,勤奮刻苦學習。
愛迪生曾經說過:“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他說得很對,成功來自勤奮,只要你真正勤奮努力,就一定會得到累累碩果。
勤奮的人,不一定事事都能成功,但是成功必定屬于勤奮者。1969年,雷軍出生在湖北仙桃一個教師家庭。他從小就是一名好學生,勤奮刻苦的精神似乎與生俱來。小學升初中、初中升高中直至高中升大學,雷軍的成績始終名列前茅。十八歲的雷軍以優異的成績進入武漢大學,就讀計算機系。走進大學的第一個晚上雷軍就去上自習,后來每天早上七點鐘去教室占座位,總要坐在最好的位置上聽課。他甚至利用午睡的時間來完成自己制定好的學習計劃。這樣做的結果就是:雷軍用兩年讀完了別人四年才能讀完的課程,并幾乎包攬了學校所有的獎學金項目。
回憶起自己的學生時代,雷軍解讀了他為什么如此勤奮地學習,連一點享受大學生活的時間都沒有。他總結道:“因為我對自己不自信,能夠找回自信唯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我當時也想利用大學的機會證明我的優秀……我特別害怕落后,怕一旦落后,我就追不上,我不是一個善于在逆境中生存的人。我會先把一個事情想得非常透徹,目的是不讓自己陷入逆境,我是首先讓自己立于不敗之地,然后再出發的人。”
勤奮屬于珍惜時間、愛惜光陰的人,屬于腳踏實地、一絲不茍的人,屬于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人,屬于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的人。大學畢業后,雷軍于1992年進入金山公司,學生時代那勤奮刻苦的精神依然保持不變。雷軍每每在下班之后還依然留在辦公室,經常工作到半夜。六年后,他出任首席執行官。有人說:“如果說求伯君代表著‘金山’的WPS(文字編輯系統)時代,那么,雷軍則代表著整個‘金山’。”雷軍成為了“金山”最敬業、最勤奮的人,成功地實現了從勤奮學生到勤奮員工,從勤奮員工到勤奮領導的蛻變。
雷軍的這段經歷告訴我們:任何人做任何事都離不開勤奮。勤奮是成功之舟,正因為有勤奮的精神,才使沒有天資的人,照樣可以有作為;但若有天資,卻不注意后天的培養,不勤奮學習,那么就不會有什么作為。我們都說“勤能補拙”,勤奮的確可以彌補一個人的缺點,通過不斷地努力,那些沒有天資的人同樣可以獲得成功。
高爾基說過:“天才就是勤奮。人的天賦就像火花,它既可以熄滅,也可以燃燒,而迫使它熊熊燃燒的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勤奮。”所以,那些自認為沒有天賦的朋友不要悲觀,要相信,只要付出勤奮的勞動,就一定會獲得豐碩的成果;而那些很聰明的朋友們,也不要在夸耀聲中驕傲,要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道理,沒有耕耘,是不會在豐收的季節獲得碩果的。
看過《阿甘正傳》的人,無不被阿甘那種永不放棄的精神所感動。他經常被同學欺負不得不拼命奔跑,結果成了跑得最快的橄欖球隊員;他傻得連自己的命都不要去搶救戰友,成了民族英雄;他一心練習乒乓球廢寢忘食,結果打成了世界冠軍;不會捕蝦的他開始一無所獲,但決不放棄,結果成了最著名的水產大王;哪怕他沒有目的地環球跑步,也贏得了無數的追隨者。
阿甘是一個笨人,自幼智力發育不全,卻成了人們心目中最成功的人。一個資歷平庸的人,只要具備兩樣東西就能夠像阿甘一樣總有收獲,那就是勤奮和努力。
種豆得豆,種瓜得瓜,成功不是偶然的,天上也不會掉下餡餅來,那些成功者的經歷都驗證了“成功源于勤奮”這句至理名言。勤奮是成功的起點,使人脫穎而出;勤奮又是成功的階梯,使人卓越非凡。勤奮和努力是實現理想的奠基石,是補拙益智的催化劑,是通向成功彼岸的橋梁,是自學課堂里的老師,更是人生航道上的燈塔。選擇了勤奮和努力,也就選擇了希望與收獲;選擇了勤奮和拼搏,也就選擇了成功與輝煌!
第二、人因夢想而偉大
夢想的種子在各個領域存在,創業的激情在很多人身上勃發。只要懷抱夢想、敢于創業、持之以恒,就有無限可能。夢想能激發一個人的斗志,進而使人約束自己的行為。所以,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有遠大夢想的人所付出的努力一定比夢想渺小的人所付出的多。夢想有多大,成功的可能就有多大。
不管夢境是否破滅,不管現實如何無情,人總要尋找精神寄托,尋找心靈慰撫。即便知道,夢想只是人一種本能的渴望與奢求,在現實中難以實現,或者根本就是不存在的空想,卻也心甘情愿地做一個美麗的夢。雷軍說:“人因夢想而偉大,只要我有這么一個夢想,實現這一個夢想,我就此生無憾。實現不了,我也心安了。”
雷軍在大學時代就樹立了做一家世界一流公司的夢想。那時他的大學成績相當優異,尤其是專業課,老師和同學都非常欣賞他的才華。他大一時寫的PASCAL程序,被老師選作了下一版教材的示范程序。后來,雷軍的師弟告訴他,雷軍是系里二十年來拿過《匯編語言程序設計》滿分成績的僅有的兩名學生之一。雷軍在大三時通過開發軟件,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這讓他對自己的夢想更加堅定。
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他曾經多次創業,在大學時還和同學嘗試著創辦了一家小公司。大學畢業后,雷軍進入中國最早也是最知名的軟件公司--“金山”。在“金山”這些年,雷軍為自己的夢想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他帶領自己的團隊成功推出了我們熟悉的金山快譯,畫王,毒霸,單機游戲,網游等軟件。正是雷軍和自己的團隊堅持著自己的夢想,如今的“金山”成為了最大的多元化民族軟件企業。
2007年,“金山”剛剛成功上市,雷軍做出了一個讓人驚訝的決定,他宣布因個人原因辭去“金山”總裁兼CEO的職位。很多人對他的這個決定感到費解,雷軍自己說:“這是我真正人生夢想舞臺的開始。”他的博客名字就叫“人因夢想而偉大”,離開“金山”的夢想家雷軍需要一個更好的切入點來繼續追夢,雷軍在一次采訪時說:“我十八歲時就有個理想,世界因我而不同,今天我是不是還堅持這個理想?是不是還想做一個與眾不同的人?我特意查了一下,柳傳志是四十歲創業,任正非是四十三歲創業,我覺得我四十歲重新開始也沒有什么了不起的。”
當時正是互聯網大熱的時候,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等公司在互聯網領域風起云涌,雷軍決定在這里繼續他的夢想之旅。后來,雷軍成功投資了樂訊社區(移動互聯社區)、UC優視、多玩游戲網、語音IM(語音即時通訊)、拉卡拉支付終端、殺毒客戶端、網頁游戲、網絡游戲、3G社區、凡客誠品等等,成為名副其實的投資明星。聯創策源創始合伙人馮波這樣評價雷軍:“他就是我們的財神,我們都很尊重雷總。”二十年的從業生涯中,雷軍努力實現著自己的夢想,而現在的他更充實了。
洛克菲勒說:“不指望機會降臨在自己身上的人,其實是承認自己無能。機會只會降臨在有夢想的人身上,實現夢想的渴望越迫切,成功的幾率就越高。沒有什么比‘有夢想’更接近成功了。有夢想,就能克服任何困難,甚至可以改變與生俱來的性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而每個人的夢想與現實的距離,究竟有多長、有多遠,是各不相同的。但有一點是共同的,當你不甘于現實的處境,不甘于生活的無奈,不愿屈就于現實的迷惘和落寞,幻想自己能夠擁有美好而又前途光明的未來時,就會希望借助夢想,擺脫困境,在夢想與現實的邊緣尋找心理平衡。用雷軍的話說就是:“想實現什么夢想,就可以放手去干。”
作為一個創業者,首先要給自己一個夢想。的確,企業家應該具有某種夢想,雷軍正是循著自己夢想的召喚,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得以堅持下去。
一個人如果想成功,就必須先有夢想,并時常以肯定的、正面的、積極的自我宣言不斷地自我暗示、自我激勵、自我塑造。
山谷里有一只小毛蟲,有一天它夢見自己爬到了大山頂上看到了整個山谷。它太喜歡夢中看到的情景,決定將它變成現實。于是它出發向山頂爬去,蝗蟲、蜘蛛、鼴鼠、青蛙很驚訝小毛蟲這不切實際的做法,都嘲笑它:“你怎么可能到達那個地方呢?你不過是一條小毛蟲耶!對你來說,一塊石頭就是高山,一個水坑就是大海,一根樹干就是無法逾越的障礙。”但是小毛蟲沒有被它們的話嚇倒,不停地挪動著小小的軀體,始終堅持著向前爬行……終于,小毛蟲筋疲力盡了。于是,它決定停下來休息,并用自己僅有的一點力氣建成一個休息的小窩--蛹。最后,小毛蟲“死”了。山谷里,所有的動物都跑來向小毛蟲的遺體告別。突然,大家驚奇地看到:小毛蟲貝殼狀的蛹開始綻裂,一只美麗的蝴蝶呈現在它們面前,并隨著清風吹拂,飛到了大山頂上。重生的小毛蟲終于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毛蟲化蝶的故事我們聽過許多次,給我們最大的啟發就是:即使自己像一只小毛蟲一樣平凡,但是只有擁有夢想,就有了去實現的動力,就有了把夢想變成現實的可能。生活中并不是每個人的夢想都能實現,但值得肯定的是,有夢想總比沒有夢想要好。在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抱負、有美麗的憧憬,不會麻木得連夢想的渴望都沒有,否則做人還有什么樂趣?成功還有什么動力?不管我們的夢想能否實現,這寶貴的夢想卻能夠給人一個追求美好的理由,激勵自己不斷地去追尋。
成功永遠屬于那些充滿夢想、相信夢想的人。世界證券行業的名人、20世紀最著名的投資家--威廉·江恩,當他還是個賣報紙、送電報的小男孩時就有了自己的理想。少年時代的他在賣報紙時經常聽見旅客們談論有關投資方面的事情,每當此時他總會全神貫注地聽著,并且由此對投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希望自己將來成為一個能夠預測未來的交易商。為了這個夢想,威廉只要一有空就躲在狹小的地下室里,將數百萬根的K線一根根地畫到紙上,貼到墻上,接下來便對著這些K線靜靜地思索,有時他甚至能面對著一張K線圖發幾個小時的呆。后來他干脆把美國證券市場有史以來的紀錄搜集到一起,在那些雜亂無章的數據中尋找著規律性的東西,他集中研究了美國證券市場的走勢與古老數學、幾何學和星象學的關系。由于沒有客戶,掙不到薪金,這個充滿夢想的美國人許多時候不得不靠朋友的接濟勉強度日。但是,這樣艱辛的生活并沒有讓威廉失去信心,他相信通過努力一定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
他的努力沒有白費,六年后,他發現了有關證券市場發展趨勢的最重要的預測方法,他把這一方法命名為“控制時間因素”。他在金融投資生涯中賺取了5億美元,成為華爾街上依靠研究理論而白手起家的神話人物。正如美國經營大師杰克·韋爾所說:“所有的成功者,在他們真正完成夢想之前,都已經先運用想象預見自己的成功圖像。不管他們在開始時多么貧窮,不管他們受正式教育的歷程多么短暫,也不管他們結識的人多么少,他們都能想象自己能成功。他們自信能夠成功。生命就以事實回應他們的夢想,以符合他們的自我形象與對成功所持有的信念。”
沒有夢想的人就如同行尸走肉。人只要活著,就不能沒有夢想。那些經歷彷徨、最后還是找回了自己夢想的人,是很幸運的。可現實中,大多數人還是因缺乏改變現狀的勇氣而選擇依照現實情況去調整自己的夢想。有夢想才能有作為,有行動才能有成功。文學大師林語堂說:“夢想無論怎樣模糊,總潛伏在我們心底,使我們的心境永遠得不到寧靜,直到這些夢想成為事實為止。”一個優秀的人不是被動地等待別人告訴自己應該做什么,而是應該主動去了解自己做什么,并且認真地規劃,然后全力以赴去完成。
第三、知識創造財富
在時代交替之際,如果你選擇了學習,選擇了改變,選擇了創業,你就選擇了成功。古代人們寒窗苦讀,堅持不懈地參加一次又一次的(科舉)考試,想為自己謀得一個名利雙收的未來;現代人們忙著考研、考博,參加一個又一個的培訓,不斷地學習,想讓自己不斷提高、不斷發展、獲得成功。古今兩代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去實現自己的理想,但他們都是想要通過學習知識來創造自己的美好未來,創造自己的財富。
由此可見,學習是十分重要的,不管何時何地,它足以改變你的人生。尤其是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知識更新不斷加快、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不斷學習新知識就更顯得十分重要了。一輩子都要在學習中度過,這是強者做人的重要法則。一個缺乏知識的人,怎么能夠成為強者,怎么能夠與人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