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新的修習
- 禁忌魔法錄
- 僉心
- 3389字
- 2013-08-03 02:55:46
看著維恩·伊麗莎白在那里細心地說著關于魔法導師的事情,賽朵兒·希爾又有些迷惑了,然后,慘慘地回答道:“大概、也許、可能,懂那么一點點了”
維恩伊麗莎白看著賽朵兒希爾說道:“對于你的魔法修習,我需要給你一些建議,就看你聽不聽得進去了,賽朵兒,你聽著,‘對于你的魔法修習的最后的一些建議
首先,你要精通至少一門外語,因為,有些人很討厭外語,但你最好還是學,否則你永遠看不到文獻的“真面目”,而只能吃別人嚼剩下的,這對你的判斷力培養(yǎng)顯然沒好處。英文當然是很棒的選擇,幾乎有全世界大部分經(jīng)典書籍都有英譯本。德語和法語的文獻也相當多。與猶太神秘傳統(tǒng)有關的文獻大多要用希伯來文,如果是佛教可以接觸梵文(雖然已經(jīng)不再實用),阿拉伯文的古代文獻也非常多。另外如果感興趣,你也可以接觸一些古文字,那將會帶你一種特別的優(yōu)越感。
其次,你要學會習慣看盡可能多的書,因為,盡可能多的數(shù)量,盡可能多的種類,涉獵的范圍越廣越好。暫時不要管它們是不是有用,每本書都有自己的價值(我不是說言情小說)。這對你的判斷力,乃至智慧都會起到極大的作用。你也可以看看不同宗教的教義,了解不同巫術的儀式,不同學者的思想,這將會是非常有趣的。最后,你要認真地開始冥想,因為,雖然巫術/魔法種類眾多,但其基礎的練習方法中幾乎都包含冥想,所以就算你還沒有選定自己的方向,也可以先開始冥想。冥想的方法也有很多種,你也可以創(chuàng)造自己的冥想方法,但其精髓是:以舒服的姿勢呆著,放松全身,將注意力集中在某個事物上(可以是一朵花,一個聲音,或者別的什么舒服而不具有顯著意義的事物)或者什么都不想,體會平靜的心,保持頭腦的清明。冥想需要循序漸進,并且重在堅持。你可以從每天早上坐五分鐘開始,有一天你會發(fā)現(xiàn)你可以坐一個鐘頭甚至更久而不覺得累。賽朵兒,你知道了嗎?”
然后維恩·伊麗莎白就準備下樓了,但是,走了幾步之后,維恩·伊麗莎白就回過頭來對著賽朵兒·希爾說道:“今天,晚上,我們,練習,一些比較簡單的魔法,讓你從基礎開始慢慢地修習起來現(xiàn)在,你先給我看一些比較有用的魔法初學者看的魔法入門書吧!”說完,維恩·伊麗莎白就轉(zhuǎn)身,慢慢地下了樓梯
然后,賽朵兒·希爾就來到了藏書樓,找了一些有關的魔法分類
有一本小冊子上面寫道:
“魔法的分類:
按照真實虛擬分:
目前對于魔法的分類大體應當分為虛擬類與真實類對于在某些文藝作品中所描述的魔法,比如:釋放火球、建立屏障、召喚精靈、騎掃飛行等等,可以將其歸類于虛擬類魔法。這一類魔法所講述的往往都是一些普通人類所不能達到的神奇力量。對于在神秘學領域內(nèi)所實行的儀式等等,將其歸類于真實類魔法。這一類魔法在現(xiàn)世存在公認的客觀性與歷史傳承性。談虛擬魔法的存在與否虛擬魔法只是人們目前的一種寄托心理,或許只是人類把無法用科學解釋、說明的事物歸類于這種神秘的力量。但也不能否定它的存在,它就像中國的易經(jīng)一樣,是一種迷信科學,是一種超科學現(xiàn)象,是一種由神學延伸而來的神秘的一種技術能力,它也許是人類的永遠的幻想,也許是無法解釋的一種神秘現(xiàn)象,或許有一天,人類可以用科學解釋這種神秘力量,但其神秘的面紗依舊可以帶給人類許多的遐想。
按照黑白分:
既分為,黑魔法和白魔法,一般認為前者是有惡意的魔法或儀式,后者則具善意的魔法或儀式。這種分類法基本已經(jīng)被很多人所否定,原因就在于儀式本身并無惡意善意的性質(zhì),只有巫師本人的意愿是否符合普世價值,而倘若不符合,則被認為是惡意的,反之則是善意,且不說普世價值觀是隨時代而變化的,這樣的分類本身就非常模糊,根本不具有把魔法或儀式分類的效果,往往同一種魔法或者儀式在不同場合下都可以隨意的分類為黑魔法或者白魔法。
按照時代分:
既,分為古魔法與現(xiàn)代魔法。一般認為,古魔法是具有非常繁雜的象征道具、符號及儀式內(nèi)容(動作與咒語)的魔法;現(xiàn)代魔法則是內(nèi)容比較簡約、象征不繁雜甚至于只有幾個象征道具的魔法。不過,在時間的劃分上存在分歧,一種是認為,中世紀之前及包括中世紀時所誕生的魔法儀式為古魔法,而中世紀之后是現(xiàn)代魔法;另一種則是啟蒙運動之前所誕生的魔法是古魔法,啟蒙運動之后包括啟蒙運動時期所誕生的魔法是現(xiàn)代魔法。
按照體系分劃:
既,分為高等魔法與低等魔法(或者稱呼為一般魔法)。前者是為了一種靈性上的升華,為回歸完美而誕生的一種魔法或儀式;后者則是為了生活更加方便而誕生的魔法或儀式。”
“這些還是沒有什么特別的,真希望可以早點到晚上啊,那樣,我就可以學習到魔法了吧”
慢慢地賽朵兒·希爾的眼睛就不再睜開了,或許是因為魔法類別的書籍看得太多了吧,于是賽朵兒·希爾在睡夢之中,迷迷糊糊地,似乎看見了什么
魔法(magick):
魔法屬于神秘學的一類。魔法并不是完全子虛烏有的。其是建立在神秘主義基礎上的一種心性的修行方式。魔法:一般泛指儀式魔法(ceremonialmagick)或highmagick。它們的特點是整個儀式是以嚴謹?shù)慕Y(jié)構(gòu)所組成,其施行的時間也比較長。魔法和巫術的不同的地方很多,其中之一是魔法所涉及的準備功夫及知識比較多-好像是施法時所用的工具及道具,地方及時間等等。現(xiàn)代科學亦有研究魔法,分別為心理學,人類學和神學等。在外國亦有些教授專門研究神秘學,可見這一門藝術在西方得到一定認同。和巫術不同的是,學習ceremonialmagick的人多專注在精神上的修練。對實際所得并不太著緊.魔法
魔法基本上是從西洋傳來的概念,例如英語以不同的單字更精確地區(qū)分魔法,例如Magic(魔術、魔法、幻術、咒術)、Sorcery(巫術、道術、妖術)、Witchcraft(巫術)等,每個單字皆含有細微的差別。但一些魔法師認為魔術(Magic)一詞與魔法有太大的差別,所以他們在“magic”后面加“k”,加以區(qū)別,以顯示魔法和舞臺上娛樂觀眾用的魔術是不同的。驅(qū)使魔法的人,有男性也有女性,男性叫做巫師或魔法師,女性叫做女巫、巫婆或是魔女,亦可以通稱為術士、魔法使或魔法師。他們施展的是“魔法(Magick)”而非“魔術(Magic)”。
魔法的定義:
現(xiàn)在人們很熟悉魔法一詞。這仰賴于新時代文化交流而導致的娛樂產(chǎn)物有關。一個人首先從游戲,動畫,小說等娛樂信息里了解到“魔法”一詞。此時此人對魔法的理解處于幻想階段,不過也在此時被培養(yǎng)起對“魔法”的興趣。然后這個人可能去尋找相關的訊息,之后找到了一些看和魔法有關的資料。他就發(fā)現(xiàn)這種資料是真實存在在世界上的,并且與自己以前對魔法的理解有區(qū)別。在這時這個人就意識到現(xiàn)實世界里的魔法的作用和游戲小說里魔法的意義不一樣了。也許是效果方面,這導致人們不得不否認了游戲小說里魔法的可見。中世紀的魔法師巫術
這些和“魔法”相關的資料看多了以后,發(fā)現(xiàn)它與人類語言和文化有著密切關系。同時又會被告知,魔法跟信仰密不可分。直到此時,就能發(fā)現(xiàn)這個人對魔法的理解,從一開始到現(xiàn)在可以說是完全不一樣了。如果這個人還能繼續(xù)保持興趣,那他就會去研究各種不同的宗教,包括顯而易見的宗教和平常不太熟悉的秘密派別。此時這個人的頭腦中就充斥了大量神學和哲學要素。這時候用這些理解來再度審視“魔法”。它的意義就又不相同了。這時可能這個人會去思考,“魔法”的意義倒底是什么。因為他相信魔法是古老的,因此它可能就去研究古代文明的演變。這時他發(fā)現(xiàn)很多古代傳統(tǒng)和宗教活動,正和自己手頭原來收集到的一些魔法資料如出一轍。
然后他就能確定,所有神秘的資料的傳統(tǒng)所在.現(xiàn)在我們可以看出來,這個人對魔法的定義從一開始到現(xiàn)在有了多么巨大的轉(zhuǎn)變!如果有誰做到這一點,那么恭喜他,他也已經(jīng)拋棄“魔法”這個詞的意義了。在物理學高度發(fā)展的現(xiàn)在,也出現(xiàn)了一種魔法的新式定義。也可以說是以科學的角度來解釋魔法為可能,最早以公眾形式與大家見面的也在電影《魔法師的學徒》中,當然以現(xiàn)在的科學技術是實現(xiàn)不了的。物質(zhì)是由很多小顆粒有縫隙地拼合而成的,可以用某種外來的強大能量精確地改變這些顆粒的排列順序,即化一切幻想為可能,也可以說是科學的最高層次了。倘若使用一種中國人廣泛熟知的概念來解釋魔法的定義,那么將其比作“道術”是再合適不過了。魔法屬于一種修煉心性,挖掘靈性,探知自性的修行途徑。這一點與道術所追求的理念非常相似。它使用特定的儀式、咒語,練習時開拓自身的精神力量,與宇宙產(chǎn)生共鳴。以達到超越物質(zhì)世界而升華自我的靈魂,獲得真正的完美與真我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