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份,由于滬太路有些地方需要拓寬,公司沿路門面屬于市政動遷范圍,公司從滬太路XXXX號搬遷到真南路XXXX號上海XX工業園區內,我也從上大路租住的地方,搬到PT區定邊路陽光威尼斯小區,和劉鑫及另外兩個同事高超和吳常勝住在一起,陽光威尼斯小區內綠樹成蔭,小橋流水,生活在這樣的小區,心情很舒暢。
在我們租住的XX號樓下面就是一個娛樂休閑廣場,廣場北首是老年活動時,有讀書室,乒乓球室和室內舞廳等設施,老年活動室門口有一個籃球場,籃球場用鐵絲網圍了起來,每天早晨六點半就能看到很多中老年人在操場上鍛煉,做著一套象太極拳,但又不是太極拳的健身功。
自從在二廠生過那場病后,我的身體一直沒有復原,每天還是干咳,冬天怕冷,冬天睡覺要墊兩床墊被,外加一個電熱毯,上面要蓋兩床厚被,就那還感覺捂不熱。
這些年我一直在尋找能夠治愈疾病的良藥,以及能使身體強健的鍛煉方式,一直追尋,一直嘗試,我相信“苦難會迫使一個人去學習”,在外在的藥物都無法起作用的情況下,那我們就轉向自身的內部去尋找,古人說“練就丹田長命寶,萬兩黃金不予人”,我相信健身的寶藏就在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文化瑰寶中,蘊藏在民間高手的健身的技藝中。
在用中藥調理治病的過程中,我的體會是,真正對癥的中藥,病人喝過后會有舒適感,不對癥的藥就要立即停止,免得損傷元氣,破壞了身體的免疫力,從而影響身體的原有平衡。
一個星期天,我起的很早就去了健身廣場,進入籃球場,開始時有點不好意思學,我就站在隊伍的最后一排,跟在鍛煉的隊伍后面學了起來,一個星期后我的動作已經做得有模有樣了,
教授這套健身功的是位鶴發童顏的老先生,六十多歲,老先生的動作做起來很飄逸,給人有種飄飄欲仙的感覺,老師傅的動作看起來就是舒服,就是一種美,緩慢中帶著一種力量感。
這套養生功,鍛煉完需要一個小時左右,每天做完后我趕著上班去,沒時間和老師交流,有一個星期天早晨,鍛煉完后,有幾個學員就圍到老師身邊,問這問那,我也走了過去。
老師說:這套功叫做“太極導引養生功”,是BJ體育大學的教授張廣德創編的,我是退休后在老家哈爾濱的公園里看到幾位八十多歲的老太太在鍛煉這套功,就走過去和幾位老太聊天,她們說“這套功是八十年代張廣德教授創編的,并親自來哈爾濱傳授的導引功,我們每天堅持鍛煉,一直到現在,你看我們的身子骨多硬朗”,于是我就萌生了學習這套功的想法,也就跟著那幾個老太學習太極導引養生功,加上自己專研這套太極導引養生功已成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有時也去外地給人講課,以弘揚和傳承傳統文化為己任,也樂在其中。
我年輕時學過些武術,當時我的老師就給我說過,一個武術是不是能起到健身作用,你先去了解鍛煉者的現狀,去了解這個武術傳承的上幾輩師傅是否長壽,如果是長壽,那這套健身功就是好的,是能起到健身養生的作用的。
太極導引養生功是一種動靜相兼,通過調身,調心,調息,三者協調統一,符合人體生命科學的自我鍛煉、自我調節,自我修復的養生功法。
是以傳統的天人合一,形神合一,陰陽動靜觀為指導思想,以太極拳理論為根本、融合道家氣功,中醫經絡學,針灸、臟腑學為理論基礎,結合武術養身作用,采用循經取穴的方法進行自我按摩,以充分強調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與練意,練氣相結合,從而使身體由內到外的調理鍛煉過程。
比如說:功前要做到“沉肩墜肘、含胸拔背,虛靈頂勁,上下一條線,腳下陰陽變”,這是最基本的要求。需要時間去感悟的,你們現在學習不要太急于求成,要循序漸進,先要做到“形似”,然后再追求“神似”,改天我會把這套太極導引養生功的口訣和每節的動作名稱及要領打印出來給你們人手一份,便于學習。
后來聽一個阿姨說“教我們的老師姓張,叫張永祿,他女兒在上海,他是來幫助女兒看護小外甥的”。
第二個星期天,張老師就拿了厚厚一摞A4紙打印的資料,給我們每人發了一份,上面的內容是:
太極導引養生是意識的運用,呼吸的控制,形體調整的自我經絡鍛煉保健功。
功前準備:
并步站立,周身放松,
氣定神斂,思想集中,
怡然自得,準備練功。
練功口訣:
夜來人靜萬慮拋,
意守丹田封七竅。
呼吸徐緩搭鵲橋,
身輕如燕飄云霄。
功前準備要做到:
預備式:動作要領
1、兩腳并行站立,兩腳距離一拳之地,全身放松(太極導引養生功的要求)。
兩腳平行站立,與肩同寬(是練太極拳要求)
2、屈膝,兩膝微曲,膝頭不超過腳尖
3、圓襠,兩膝向外開,在向內略合
4、松腰,松胯,松腕
5、提肛,收腹
6、含胸,拔背
7、沉肩,墜肘
8、百會懸(頭頂),提耳根勁,尾閭收
9、舌頂上腭(搭鵲橋),下顎微收
10、目平視前方
11、拇趾抓地
要求做到內外三合,即六合
內三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
外三合:肩與胯合,手與足合,肘與膝合
強調:
以圓為體,以動為用,松靜結合,圓則氣通,柔而不僵。達到“骨正筋柔,氣血自流”。
強調氣沉丹田的作用:
1、可以實現上虛下實,類似不倒翁穩定的作用,使自身攻防動變穩健靈活。
2、氣沉丹田可以潤身,較易產生內勁。
舌頂上腭作用:可以產生唾液。
“活”字,即舌頭上的水,古人稱之為金津玉液,舌頂上腭可以產生唾液,唾液中有很多有益的酶,可以幫助消化,滋潤五臟六腑,并且含有一種可以使人保持年輕的激素——腮腺激素。
充分實現:意到氣到,氣到血行,血行則百病不生的養生理論。
要求做到“三調,即調身,調心、調息”。
調身:
擺好姿勢是練功的第一步,姿勢自然放松,是進行順利呼吸和誘導精神松靜的先決條件。
習練者先練習形似,然后達到神似,最后上升為形神合一的境界。
調心:
調整精神狀態,使之心無雜念,入靜是練功出效果的基本功夫。武術中一般以意守丹田為主。
調息:
通過改變人的呼吸方法,來治療自身疾病或達到強身健體之功效。呼吸方式的改變,可以對大腦皮層和皮層下植物神經中樞及心血管系統能起到有益的調節作用,對機體的異常反應有糾正作用,對腹腔器官起到按摩作用,對自身的生理機能可起到自我控制作用。
呼吸又分為幾種,各種呼吸對人體健身起到的作用也不同。
呼吸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自然呼吸法(胸式呼吸),屬于淺呼吸
2、腹式呼吸法(順呼吸法),屬于深呼吸,
3、逆腹式呼吸法,擴大肺活量,促進氣體代謝和血液循環,起到按摩內臟和幫助消化的作用
4、鼻吸口呼法
5、氣通任督脈法(周天呼吸法),屬于丹田呼吸
不同呼吸法對治療疾病的作用:
1、順呼吸法:對防治心血管和腦血管疾病療效較好
2、逆腹式呼吸法:對防治消化系統疾病療效較好
3、鼻吸口呼法:對防治呼吸系統疾病療效較好
4、周天呼吸法:對防治神經系統疾病療效較好
呼吸和動作
一般是:起吸落呼,開吸合呼,先吸后呼
幾種情況下不能鍛煉:
武術上講:三不練——大饑大飽不練、睡不好不練、累
(乏)了不練,即-拳不打乏力。
另外:大出血,高燒高熱,急性傳染病期間不能練。
然后是太極導引養生功的動作要領和動作名稱:
一、舒心平血功:
1.聞雞起舞 2.白猿獻果
3.金象卷鼻 4.黃鶯疊膀
5.上工揉耳 6.捶臂扣腿
7.枯樹盤根 8.平步連環
作用:
是防治高血壓、低血壓冠心病、心動過速等心血管系統疾病的導引功。此功除心血管系統疾病外,對氣管炎、肺氣腫、神經衰弱、腸胃炎以及肩、頸、腰、腿痛也有一定的療效。
二、益氣養肺功
1.干浴迎香 2.單臂擎天
3.回頭望月 4.輕舟平渡
5.拙童洗衣 6.旋轉肩柱
7.手揮琵琶 8.鴻雁飛空
作用:
是治療慢性氣管炎、肺氣腫、傷風感冒等呼吸系統疾病的導引養生功。
三、和胃健脾功
1.扣齒咽津 2.摘星換斗
3.霸王舉鼎 4.大鵬壓嗉
5.金剛揉球 6.捶扣三里
7.迎風擺錘 8.白鶴亮翅
作用:
是治療便秘、痔瘡、腸胃炎、十二指腸潰瘍、膽囊炎、肝炎、糖尿病的引導養生功。和脾健胃天天練,頑疾驅散顯神通。
四、舒筋壯骨功
1.頸項爭力 2.腦后推碑
3.犀牛望月 4.躬身彈靴
5.仙鶴揉膝 6.雙龍戲水
7.鳳凰旋窩 8.金雞報曉
作用:
是預防肩、頸、腰痛的導引養生功。
五、導引保健功
1.調息吐納 2.順水推舟
3.肩擔日月 4.鵬鳥展翅
5.力搬磐石 6.推窗望月
7.迎風撣塵 8.老翁拂髯
作用:
是根據人體十二經脈生理和病理的特點形成的一套具有綜合意義的經脈動功。
在張老師的指導下,我的進步會快,五套太極導引養生功我一個月就學完了,也基本上掌握了一些動作要求,做到了形似,而離神似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一個星期天,我去長寧圖書館看書,無意中找到張廣德教授在八幾年出版的“導引功”一書,這本書就是張永祿老師教我們的太極導引養生功,只是有些動作張永祿老師又融合了一些自己的感悟在里面,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了改進。
我如獲至寶,趕忙拿到復印社把全書復印了下來,放在床頭,每天晚上會仔細琢磨每個動作的要領和穴位。
導引養生功的創編者張廣德,字飛宇,號鶴齡燕人。1932年生于河北唐山,1955年考入BJ體育學院(現BJ體育大學)師從張文廣學習武術,為此,他苦于鉆研,終于于七十年代中期創編出具有明顯醫療針對性的導引養生功,且普及到世界各地。
他苦讀醫書,并結合古代養生理論和現有武術知識,于20世紀70年代中期博采眾長創編了具有醫療針對性的益氣養肺功。
想到無數的人在同病魔戰斗,無數的人面對死亡無可奈何。他決心把那套功法發揚光大,于是把一套功發展為導引養生功和養生太極兩大體系五十五套功法,并逐步普及到幾十個國家和上百萬人之中,使無數的年老體弱者從苦悶煩惱中解脫出來,給他們帶來了歡樂和幸福。
太極導引養生功是我每天堅持要做的功課,無論酷暑嚴寒,風霜雨雪從不間斷,半年后我的體質越來越好,我通過多年的堅持鍛煉,身體變得越來越強壯和健康,我的身體變好是受益于這套養生功,這套養生功真正對慢性病和亞健康人群康復有很好的幫助和治療作用,我對未來的健康有了信心,也相信這套功法確實是個寶貝,是中華健身和養生文化中的瑰寶。
有一次,我在家里鍛煉,女兒說“爸,你這練得是啥,怎么象公園里老頭老太們練得,你這么年輕不太適合吧,你這是太極拳嗎?”女兒的這句話激起了我的好勝心和求知欲,我下定決心要學會太極拳。
2009年的春天,小區里來了位大姐,五十多歲,每天在河邊一個人打著太極拳和木蘭扇,在她歇息時我走過去和她搭訕。
大姐:你這練得是啥拳,看起來蠻好看的。
是太極拳。
我說:明天跟你后面學學行嗎?
大姐說:好呀,我一個人練也沒氛圍,多幾個人更好。
我就和她聊上了,大姐姓李,是湖北荊州人,女兒從武漢大學英語研究生畢業后,在華東師范大學當了教師,在陽光威尼斯小區買了套房,她是來看她女兒的,在老家就每天在公園里鍛煉,習慣了。
第二天早上,太極導引養生功鍛煉結束,我就跟著李姐開始學習太極拳二十四式,后來又跟她學了太極拳四十二式。
李姐說:太極拳重在松柔,要柔而不僵,兩腳與肩同寬,兩手自然下垂,中指貼著庫縫,兩手抬起時戶口要斜上45度角自然抬起,氣沉丹田,意念要似有似無,若隱若現。兩個手掌好像提著兩根線往上提。收式時,氣要收回丹田,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右手心對著左手外手心,左手的大魚際中間位置大魚際穴正對著肚臍眼,這樣手掌心正好是丹田的正中位置。
1、在學習太極拳二十四式和四十二式時,閑暇之余,我不斷上網學習太極拳的知識,
有些含義我到現在也體會不出,中國的武術博大精深,前人的智慧很深奧,我在武術健身的這條路上一直摸索著,我要通過武術鍛煉來改變我的體質,讓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滋養我的身體和心靈。
2010年3月份,我們在陽光威尼斯小區租住的房屋到期,我們只好重新找房子,在華江支路中星海蘭苑租借了兩室二廳的房子,樓下有一條三叉河,在三叉河的交接處是一個休息小亭,亭子的旁邊有一塊空的水泥地,春季河邊垂柳搖曳,桃花盛開,給人一種世外桃源的錯覺,我每天早晨就在亭子旁那塊空地上鍛煉太極導引養生功和太極拳,每天早晨都能碰到一位打太極拳的師傅,時間長了我們就熟悉認識了,這位老拳師是蘭州人,老婆是下放知青,退休后回到上海,上海的老房子正好拆遷,拆遷辦就在海蘭苑給他們租了房子用于過渡,老拳師人很隨和,老拳師說他的師傅解放前是國民黨飛行大隊的武術教練,他跟師傅學了形意拳和太極拳。
我說:張師傅,有時間我跟你學學形意拳,能不能教教我。
張師傅說:那要看看你的悟性有沒有,行的話,我可以教你。
從那時起,我就跟著張師傅學起了形意拳綜合套路和八十五式楊氏太極拳。
2011年,張師傅從海蘭苑搬走后,我就再沒見過他,2011年下半年,我鍛煉時經常遇到一位阿姨,五十多歲,她有時也來壓壓腿,手里經常拿個短棍,時不時的耍幾下,早晨我們見面時都會互相打招呼。
大姐姓宣,是鐵嶺人,她女兒和女婿在海蘭苑買了房,今年準備結婚,她來幫助女兒采買結婚用品,以前租住在復旦大學附近。
宣大姐說“在復旦大學后門處,早晨有很多鍛煉的人,她就跟一個叫諸葛寶秀的老拳師學習了棍術和八卦掌”,她們這套八卦掌很特別,和程式八卦掌不同,是自成一體,名字叫“丟手八卦掌”,原是從福建傳過來的。
半個月后,宣大姐就開始教我八卦掌的基本步法,和八卦中的第一卦。
丟手八卦掌
基本功:1、壓腿:正壓,壓左腿,腳尖往回勾,右手彎成90度,平托在腰間,壓時扭腰,右手肘向前平移帶動腰身下壓。
壓腿:正壓,壓右腿,腳尖往回勾,左手彎成90度,平在腰間,壓時扭腰,左右手肘向前平移帶動腰身下壓。
2、側壓:側身一腳抬起放在一定高度上,腿的外側向上,腰身側壓,外側手彎過頭頂,帶動腰身和頭向抬起的腳的方向連續壓。
3、踢腿:正踢,兩手平舉與肩成一條線,兩掌心向外豎立,大拇指內扣,正踢,所踢起的腳尖踢向鼻尖或額頭,腹部內收,收胯,踢起的腳落地后稍點地即向前邁出,然后另一腳順勢踢出。
4、外擺:側踢,兩手平舉與肩成一條線,兩掌心向前,所踢出的腳先向另一腿的方向斜向上踢出劃圓外擺踢向同一側手掌。另一方向相反。
5、內擺(又叫插花):右腳向左前上方踢出,腳尖意向左側耳上方,象是往頭左側插花;左腳內擺動作相反。
6、馬步沖拳:兩手馬步握拳,拳平托在腰間,在與拳平行的正前方選定一個目標,左右手輪換沖拳打擊目標。
7、馬步炮拳:兩手馬步握拳,一手上架,同時扭腰、送胯稍上起,另一手沖拳打擊選定的目標;兩手輪換擊打同一目標。
8、站樁:渾圓樁(分高樁和低樁),三七樁。
9、弓步:分正馬步和側馬步。
10、彈腿:
基本動作
全身自然放松,手不掛力,在運動中攻擊對手時再瞬間發力。八卦以巧和速度制勝。只有全身放松才能快速提升速度,含胸拔背,沉肩墜肘。融合太極的基本式和形意拳的部分動作招式。
1、八卦步:八不八,七不七。走類似跳舞時的三步,兩腳基本是平步移動,腳邊遛腳邊。
2、手勢:預備式手掌自然打開,五指自然分開,(類似太極掌,即荷葉手)
3、走圓:按八卦步走圓,順時針,逆時針走圓,均先邁里腳為開始的第一步。
第一、二圈,沉肩墜指,自然放松,逆時針一圈,再順時針一圈。
第三、四圈:雙手平托到腰間,逆時針一圈,再順時針一圈。
第五、六圈:先左手斜上方30-45度左右伸出,手掌指向園中心,右手平托到腰間,虎口對著丹田。順時針和逆時針各走一圈
第七、八圈:逆時針走到第八步,右腳內扣90度,左腳外擺180度,右腳斜移到圓的對側,抱球,翻掌扭腰轉身,在球下面的右手上移翻轉打向圓心,另一只手平舉腰間,虎口對著丹田。或叫扳攬式,上左手壓住對方打出的手,下右手從抓住對方手的下方,穿過對方腋下向上翻轉扳攬,反背擒拿住對方。
逆時針走圓:如圖
第一卦
第一掌:穿掌(或單換掌),2招
逆時針走到第八步,右腳內扣90度與圓垂直,轉身左腳外擺90度與圓平,右腳快速斜移到對圓的對側,左掌上架,右掌快速打向對方胸部以上的部位。抱球回基本式,
順時針動作與上述相反。
第二掌:挽球,2招
逆時針走到第八步,第八步右腳內扣90度,轉身右腳變后腳,左腳外擺180度,右腳斜移到圓的對側,下蹲,外舉的左手心向外護住臉部和額頭,右手在身前,兩腿前下探挽抓對方襠部,然后手心向上,猛拽上移、同時護住額頭的左手下移,兩手抱球,翻掌向上,然后兩手交叉,轉身右翻轉手打向圓心,左手另一只手平舉腰間,虎口對著丹田。
順時針動作與上述相反。
第三掌:鶴頭掌,12招
逆時針走到第七步,然后第八步右上側弓步鉆拳,左手下壓對方打來的手,右手擊打對方的胸部以上,返身左手由拳變掌挽抓住對方的手、右手變成鶴頭掌快速向對方眼睛或臉部穿去,,穿眼挽球,然后左手按在對方抓住自己的手腕的手上滾肘,翻滾十字手二次,左腳后撤的右腳后,變麻花步面朝圓外下蹲,反轉身順勢快速半站起,面朝圓心,雙向崩掌打向左右對手。右腳快速轉身移到另一側,抱球,回基本式。
順時針動作與上述相反。
第四掌:挑打胸膛,4招
逆時針走到第八步,第八步右腳內扣90度轉身,左腳外擺180度,右腳斜移到圓的對側,腳與圓垂直,,同時原放在腰間虎口處的右手快速斜向前伸出,手腕內旋上調對方的打出的手,左手快速回收,然后向前穿掌快速打出對手。再換另一手做同樣的動作,一手上挑,另一手打向對方的胸部,回基本式。
順時針動作與上述相反。
第五掌:封眼拳,8招
逆時針走到第八步右腳內扣90度,左腳外擺90度與圓平,左手貓洗臉招護住自己的眼睛和臉部、右手變捏拳快速向對方眼睛打去,右腳低外擺打對方的小腿彎,左腿后擺轉身打對方腰以上部位,立穩再炮拳打出,回基本式。
順時針動作與上述相反。
第六掌,反背拳 16招
逆時針走到第八步右腳內扣90度,左腳外擺180度,轉身向圓外,同時右腳移到圓的對側,右手用掌背立立掌向外快速打擊對方,然后反轉身,左腳后撤圓的對側,轉身向左,用左手掌背向外快速打擊對方,然后左手拽住對手的手往懷里拽,同時右手變拳攻擊對方,當對方叼住自己的右手時,右腳抬起快速踢向對手的右手肘部,同時左手從右手下方上調叼住對手左手,迫使對手松開自己的右手,右手順勢變拳用拳背下打對方腹部或襠部,同時左腳旋轉后撤到右腳后部變成歇步稍下蹲,面向圓內,順勢旋轉上起,左手叼住對方的左手腕,右手同時也抓住對手右手腕,順時針旋轉,右腳再次移到圓的對側,面朝外,然后抬起右腳踢蹬左對方的腿部,右腳順勢移到另一側,面朝圓心,然后向圓心背摔對方,再繼續旋轉身,右腳再次順勢移到圓的另一側,面朝外抱球回基本式。
順時針動作與上述相反。
第七掌:身正手圓
逆時針走到第八步內扣90度,轉身左腳外擺90度,變虛步;左手抓住對方的手,往懷里拉,右手扇對方耳光,右手下壓、同時左手鉆拳,然后左手下壓右手鉆拳、同時右腳斜移到圓的對側,當對方抓住自己右手時,右腳起踢對方手臂,右腳抬起快速踢向對手的右手肘部,同時左手從右手下方上調叼住對手左手,迫使對手松開自己的右手,右手順勢變拳用拳背下打對方腹部或襠部,同時擰步旋轉身到右腳在后變成歇步稍下蹲左手叼住對方的左手腕,右手滾肘,面向圓外,然后反轉起身右腳向右斜邁出,右手打向對手,左右手同時拽住對方的手往懷里拉,左腳抬起踹蹬對方,然后兩腳后撤,再往前進步,雙手搡送對手,回基本式,
順時針動作與上述相反。
第八掌:拉弓射箭
逆時針走到第八步內扣90度,轉身左腳外擺90度,變虛步;左手貓洗臉,右拳向左擺打對方,同時右腳上步,右拳再向圓心擺拳打向對方,再上左腳,扭身面向圓心,左手劈向原方向對手,在上右腳,轉身右手打向圓外的對手,右手抓住對方頭發,后拉,左手穿向對手胸膛,成拉弓射箭裝,回基本步。
順時針動作與上述相反。
在我剛學完第一卦,宣大姐就回鐵嶺了,丟手八卦掌就再沒
機會學習了。
老祖宗的智慧結晶有多少就這樣消失了,我們這一代有責任去挖
掘現存已有的寶藏,我想等我有時間,我一定要去找那位宣大姐把丟
手八卦掌很好地繼承下來,記錄下來,傳承下去。
以后幾年我不斷學習武術知識,直到2014年我從上海雙麟公司
辭職離開后,2014年我去了新的公司上班,辦公室就在泗塘新村呼蘭路455號院內,路南就是虎林公園,解放前習武之人很多逗留這一帶,解放后政府把這些靠武術混飯吃的人,多數收編放在HK區政府一個下屬部門管理。這一帶習武之風還是比較突出,各公園都有拳師帶些徒弟每天練習拳路。
每天早上,我很早就去虎林公園鍛煉,公園南邊的土山坡上有一個亭子,亭子南是一片茂密的樹林,一些武師就在樹林里鍛煉,比較隱秘,亭子北面的樹上吊著一個沙袋。在亭子北面的草坪上經常看到一個大姐在練武,不知道練得是什么拳,每天早晨路過草坪時就和她打個招呼。一個星期天,晨練后我就和大姐聊了起來,大姐住在泗塘新村,姓李,年輕時下放到XJ,結果積勞成疾,為了戰勝病魔,李姐就開始了練武之路。退休后回到上海又跟師兄弟們學了精武門的“練手拳”、“小羅漢拳”,學了一套棍術和佛門太極拳。
每天早晨我就跟在李大姐身后學習,李大姐教會我“練手拳、小羅漢和一套少林鎮山棍術”,我們在打拳手時,經常會有一位老者在旁邊看,有一天早上李姐沒來,那位老者就和我聊了起來,他說你那練得只是花架子,缺乏功力和實用性,練拳首先要筑基,基本功要扎實,要有抗擊打能力,底盤不穩,出拳無力,拳路練得再好也沒用,你看我怎么壓腿,我的“少林金剛八式”涵蓋了最基本的功力練法,說著老先生就做起了金剛八式的具體練法示范,一個人有沒有功夫,我只要看他的站立姿勢就知道他功力如何,一般練家子首先要練好“爐腿步”,我還有一套專門練腿步法,叫做“鴨腿步”,你試試你能走幾個來回,我年輕時鍛煉是五個來回算一組,我跟著他試做了一趟鴨腿步,走了50步,第二趟就再也走不動了,大腿兩塊肌肉酸的不行。
這位老者也姓李,七十多歲,年輕時就混跡在HK區的江湖中,人不高,一米六左右,很壯實,兩個手掌象鷹爪一樣有力,他說他年輕時都是半夜起來練功,地趟拳是他的看家本領,現在老了打不了了,華拳,查拳等拳種他都會。李師傅說:練拳首先要學會放松,很多人摸索幾年都不得要領,一個人要想全身放松,只要意念想到會陰處,讓會陰處完全放松,這樣全身就能達到放松。
李師傅在李姐不在時,又教了我一套八極拳小架一路和南拳倒手,南拳倒手基本以散打招式為主,直接實用,主要招式如下:1,起勢,2,左右宏拳,3,左右劈手,4,左右縛鏈,5,左右勾手,6,左右紅眉,7,左右黑眉,8,左右擺手,9,左右捧龍頭,10,左右肘擊,11,左右勾拳,12,護心拳,13,左右跨步,14,左右擺腿,15,左右反扒,16,左右順扒,17,左右順手牽羊,18,左右鯉魚翻身,19,左右托手,20,左右掃堂腿,21,前后撞頭,22,左右跺腳,23,上手為柴(抓襠),24,收勢。
從此我就開始重視對基本功的鍛煉,閑暇休息時,我上網觀看各種武術視頻,經過二年的甄別和組合,我自己總結了樁法四套。
一是靜樁。
1,抱樹樁,2,矛盾樁,3,托嬰樁,4,推窗望月樁,5,云手樁,6、纏絲樁,7,拜佛式,8、丹田開合樁。
二是動樁。
1,弓步沖拳,2,弓步穿掌,3,弓步捋手,4,老僧托缽,5,青蛇撥草,6,左右戳腳,7,左右劈抓,8,偏拳。
三是八總法(祁家通背拳基本筑基式)。
1,吊袋,2,合口,3,七星,4,似封似閉。5,劈山,6,挑山,7,撞山,8,攪山。
四是少林金剛八法。
1,馬步擰腰沖拳,2,捋掤,3,馬步正沖拳,4,馬步左右劍拳,5,馬步后插拳,6,斜鞭挑,7,左右掤砸,8,搓塌腕。
另外組合了一套打樹和盤樹樁
1,沖肘撞肩背,2,猛虎回頭臂擊,3,左右上下臂打,4,雙陽頂,5、穿靠,6、前靠肩胸,7,搓踢,8,正蹬腳,9,八步連環樁,10,盤樹樁
一套步法練習。
1,前滑步,2,前進步,3,后退步,4,左右滑步,5,跳換步,6,之字步,7,后撤圓步,8,左右閃步,9,龍腰蛇步,10,龍蛇步,11,急速進步,12,騰挪步。
自從練了太極導引養生功和武術拳路,我的身體發生了大變化,不再咳嗽,不畏寒,氣色很好,每晚躺在床上五分鐘內就能睡著,真正是吃得香,睡得著。每天早晨喝一杯溫開水,多年堅持,盡可能做到“早晨皮包水,晚上水包皮”。
一本養生書上說:判斷一個人是否健康,先用三點來判斷,即吃得香,睡得著,拉得快,如果這三點都具備,這個人健康基本上是沒問題的。
這些年,我一直堅持不輟,打拳健身養生是我每天必修科目,早晨打樁、打拳,晚上八點半左右用手機視頻,陪梅梅鍛煉太極導引養生功,堅持做太極導引養生功是我最大的收益,在“太極導引養生功”的基礎上,我又融合進峨嵋十二樁和其他功法的一些有特效的招式,進行改進和完善,使這套養生功能更好地發揮健身作用,太極導引養生功是我尋覓已久的寶藏,在我學習太極導引養生功收益后,我想造福于更多有病痛的人們。
我一直有個想法,將來有時間開辦一個“太極導引養生功”的培訓班,我愿把我所學習的養生功傳授給愿意學習的人,讓一些身患慢性病的人們通過鍛煉“太極導引養生功”來戰勝病魔,以達到自我康復的效果,讓他們遠離病痛的折磨,讓他們能健康幸福地生活。提高個人的生活質量,減輕親人的擔憂和負擔;讓身體處于亞健康的人們通過學習養生功能夠更健康地生活。我期待著我能桃李芬芳,造福大眾。
我堅信著下面四句話。
酒色財氣四面墻,人人都在里面藏,有人跳出墻外去,不是神仙也壽長。
我的另一個愛好也是逼出來的,寫毛筆字,以前看了很多養生書,都說寫毛筆字可以起到鍛煉身體的作用,養生書上說,練毛筆字其實就是練心的過程,是靜氣功的一種,人們在練毛筆字時,精力集中,心無雜念,有時能達到忘我的境界。
我重新開始寫毛筆字也是從陽光威尼斯那個小區開始的,小區的水池邊經常能看到一個大叔用水筆在地上書寫,外界把這種書寫叫做“地書”,有時練完拳我會到他那寫上幾個字,一來二去就熟了。
這位大叔是中國建材總公司的退休干部,原來是單位工會主席,寫的一手好字,姓邵,叫邵建明,一米七五的身高,看起來器宇軒昂。邵老師的地書寫的好,他寫的是田英章的行書,邵老師的空心字寫的更好。邵師傅教我怎樣做地書用的水筆,在超市買一根挑衣服用的伸縮桿,把伸縮桿塑料的兩股叉子鋸掉,然后把百事可樂瓶從瓶口下三分之一處切斷,把瓶蓋鉆個孔,要正好能塞得進挑衣桿鋸掉的那端,挑衣桿一端套進可樂瓶蓋和可樂瓶身,找到軟硬適中的一塊海綿,剪成圓錐形,把海綿圓錐的底部用到劃成十字口,把套好可樂瓶的挑衣桿那端查到劃成十字的海綿內,用繩子把海面固定在挑衣桿上,拴緊,再把可樂瓶推下來,套住海綿根部,擰緊可樂瓶蓋即可,這樣一桿水筆就做成了。
星期天,我去了真北路花鳥市場賣舊書的雜貨攤,買了本田英章的行書字帖,開始了我的地書練習,地書一般是在大理石上寫的,很快就會干,很環保,寫了一段時間,我感到要想寫好毛筆字,還得用毛筆寫,于是我又去花鳥市場買了毛筆,沾水在報紙上臨摹田英章的行書字帖。
又過了一段時間,我還是覺得用水練習和用真正的墨汁練習是有差別的,我就又買了墨汁練習毛筆字,二年下來,字形寫的還好,但我寫的字就是沒有勁力,沒有神采,書法上常說,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
我在沒有人指導的田野上摸索著,買了很多書法書,數年后毛筆字還是沒有長進,看不到實質性的進步,我的毛筆在抽屜里睡了近兩年,直到2016年梅梅讓我再繼續練毛筆字,梅梅說:你以前練字你先從行書開始,你那是沒學會爬,就想學跑,本末倒置,無根基,你必須從楷書一筆一劃的練起,只有這樣你的字才會有進步。就像你練武,沒有基本功那就是花架子。
梅梅說的對,讓我想起小時候年三十上午幫助父親給鄰居們寫春聯時父親說過的話,要想寫好字,就得從橫平豎直開始一筆一劃地練習,沒有捷徑。
2016年,我又開始練毛筆字了,我從視視頻上搜看練字基本功,何大齊講解的楷書基本功練習很好,從點、橫、撇、捺開始,從頭練習。認真體會何大齊所說的“金銼刀的遲澀的感覺”
對照練字口訣去揣摩,反復練習。
寫字歌
準備
字正身先正。
肘懸肩亦沉,
心中存立意,
下筆自有神。
執筆
按押鉤格抵
指實掌豎虛
腕懸松平活
揮毫始得力
筆畫
點畫循楷則
側勒努趯策
行筆有終始
撇捺啄掠磔
行筆
逆入澀行筆
調鋒頓駐提
鋒正力透紙
筆筆送到底
修養
寫字如做人
最要精氣神
功夫在字外
泱泱中華魂。
書法口訣
點中周旋運筆鋒,欲右先左橫無平:
欲下先上豎無直,懸針垂露兩分明;
撇務過彎如勁啄,一波三折捺始成;
鉤挑頓處忽迅出,心手相應百日功。
橫不宜緩,緩則不緊,不宜平直。
豎不宜急,不宜直,直則力敗。宜卓把筆,筆頭先行,筆管須卓立。
撇不宜緩,緩則頓。
捺不宜遲,遲則無力。
挑不宜長,長則失勢。
練拳養生,寫字最樂,改變自我從每一天的堅持中獲得,有句話說“不成魔,不成佛”,我雖然沒有達到這個程度,但我始終相信你的時間花在哪,你的收獲就在哪。堅持養成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成就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