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1章 不祥的預感

沈放進門,沒有任何猶豫,便叫上楊浩走向了右邊的紈绔群中。

楊浩有些奇怪,廳中涇渭分明,左文右武的趨勢很明顯。沈家乃書香門第,宰輔之家,按理應去左邊才對。

不過想起當初在陜州,沈放策馬揚鞭,號稱要行俠仗義的情形,楊浩也便釋然了。

但見沈放一過去,一群將門紈绔、權貴子弟便圍了上去,紛紛笑著打招呼,似乎很受歡迎。

“發生何事?你們一個個愁眉苦臉的?莫不是綠袖小姐不舞了?”顯然,沈放也發現了異常。

“你沒聽說嗎?”

“聽說什么?”沈放一臉茫然。

“今日是冬至大朝,范仲淹當殿奏請更改蔭補法,官家金口準許。”

“蔭補法?怎么個改法?”

有人解釋道:“往后當朝官員除長子外,其余子孫須年滿十五,弟侄須年滿二十方可恩蔭。

而且…恩蔭出身必須經過考試,方可授官,你說…這不是為難人嘛!”

楊浩原以為紈绔們是爭風吃醋落了下風,故而興致不高。萬萬沒想到,竟是和朝堂有關,和慶歷新政有關。

擔任參知政事后的第三個月,范仲淹終于發動了,一出手就是個大招,劍指恩蔭。

大宋的選官制度是雙軌并行,有科舉取士,也有恩蔭授官。

但凡在朝中擔任高官,或是將門元勛,會得到朝廷推恩,家族子侄可以蒙蔭為官。

趙宋皇帝的本意大概是通過此舉籠絡大臣、將門,事實效果也不錯,但時間一長弊端也就出來了。

大宋制度寬厚,官員子孫弟侄都在恩蔭之列,很容易出現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局面。

曾有位官員擔任學士,二十年內,通過恩蔭出任京官的子侄竟然有二十人之多。

不止如此,大宋朝廷廣施仁愛,范圍太廣,不久前曾詔錄前唐狄仁杰、張九齡之后。

也就是說,只要你能拿得出族譜,證明你曾曾曾祖父在唐朝當過高官,那么恭喜,你在大宋也可以做官。

如此一來,大宋的官員越來越多,于是就出現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冗官。

官員雖多,但大都在其位不謀其政,尸位素餐白領俸祿者眾多,于是加劇了另一個問題——冗費。

冗官、冗兵、冗費!

這是大宋當前極為嚴重的三個問題,亟待解決,不得不說,范仲淹他們看得很準。

可是他們這個解決方法……看看這些權貴子弟,將門紈绔的反應,就知道——非常不妥。

“這不是坑人嘛?我今年十七,伯父在朝,眼看著今年就要恩蔭,這下好了,又得多等三年。”

“等三年你也未必能如愿,考試你能過的了?”

楊浩聽得清楚,也瞬間明白為何廳中涇渭分明,左文右武的反應全然不同。

左邊大多是文官子弟,其父輩大都是科舉出身的士大夫,家教嚴格,子侄自小大都飽讀詩書,恩蔭年限固然對他們有影響,但考試基本不成問題。

但這些紈绔子弟,大多是將將門勛貴的三世祖,四世祖,自小嬌生慣養,只等長大憑著祖上功績輕松為官,壓根就沒幾個人認真讀過書。

現在突然限制恩蔭年限不說,還要考試,等若一下子捏住了他們的七寸,要命啊!

紈绔們言辭之間多有抱怨,若非是公開場合,不能當眾辱罵當朝宰相,恐怕早就問候范仲淹等人的祖宗親屬了。

不得不說,范仲淹很有魄力,敢于在這個敏感問題上動刀。

但他們太莽撞,太著急了,只需看看這些紈绔子弟的表情,便可篤定新政必敗。

斷人財路,毀人前程猶如殺人父母,是不共戴天之仇。

對于官宦子弟,恩蔭就是官路前程,在大宋,官路也意味著財路。

范仲淹等人行此一舉,能不招人恨?

子弟們尚且如此,那些在朝為官,身居高位的家主、大員們又會作何感想?

人都是自私的,哪怕他們明知大宋冗員問題嚴重,可那又怎樣?多我家幾個子侄有什么關系?

家族是這個年代最根深蒂固的觀念,最重要的社會組織,為官做宰,誰不想提攜子孫?

更改蔭補法,無疑觸動了大宋官員的根本利益,將門、勛貴、士大夫,無一例外……

一開始就這么激進,后面還怎么玩?

明明是一腔熱血,滿腹才華,為何不講策略,如此冒失呢?

慶歷新政,注定不會長久。

楊浩慶幸自己婉拒尹洙的同時,莫名有些心疼“先天下之憂而憂”范仲淹。

他真的是好人,也是一片好心,可惜用錯了方法,注定抱憾!

……

沈放與眾人寒暄一圈回來,拉著楊浩在一張幾前落座。

“沈公子知交滿東京,人氣很好嘛!”

“那是!”沈放洋洋自得,不過旋即又訕笑道:“除了我為人仗義之外,也與我阿姐有那么一點關系。”

楊浩恍然:“看來很多人希望成為你姐夫。”

“是啊,我阿姐是東京出了名的美人…”

楊浩會心一笑,沈媛漂亮只是一方面,但權貴婚姻,漂亮是次要因素,利益才最重要。

沈媛才貌雙全,乃宰相之后,還有個太妃姑姑,宰相外公,出身高貴,自然而然會成為很多權貴子弟的正配首選。

這些權貴子弟平素見不到沈媛,少不得籠絡一下沈放,小舅子路線也不失為一種方法。

不過當著“未來小舅子”的面,逛秦樓楚館,一擲千金追捧歌伎,這些紈绔子弟也真是心大。

沈放似乎習以為常,甚至笑道:“你是不知道,東京權貴子弟間有個說法。

誰要是能迎娶我阿姐,或是納綠袖入私房,無論做到哪一件,都能讓人甘拜下風。”

楊浩干笑兩聲,心中不由泛起一個念頭,如果有人左擁右抱,兩個一起娶,該怎么算?

呃……

怎么會生出這樣惡趣的想法?楊浩趕忙搖頭清醒。

“你怎么了?”沈放剛開口,看到門口有人進來,表情頓時一變。

楊浩抬頭看過去,但見一個十六七歲的錦衣書生,在幾個人的簇擁下,走進了左邊的文士群中。

“認識?”

“豈止認識。”

“有過節?”

“大過節。”

沈放憤憤道:“我去陜州避禍,回家禁足三月,全都是拜他所賜。”

“誰啊?”

“呂公孺!”

很熟悉的感覺,楊浩依稀記得,宋朝曾有一位名叫呂公著的宰相,兩人是兄弟嗎?

沈放呷了一口茶湯,低聲道:“呂夷簡的小兒子,我在太學揍過他。”

呃……

看過一些宋史,在大宋又生活了三個月,楊浩當然知道呂夷簡的身份,沈放竟然在太學揍呂家幼子,想來這便是他闖下的大禍。

起了話頭,沈放也便不再隱瞞,低聲道:“數月之前,我外公曾上疏彈劾呂夷簡私交荊王,不久后呂老頭就稱病致仕了。”

“此為長輩們參與的朝堂大事,與你有何關系?”楊浩不解,神仙打架,你一個小凡人摻和什么?

“是啊,我也是這么想的,可自打去了太學,呂公孺便處處針對我。

你也知道,我不擅讀書,這廝便屢屢嘲諷,給我使絆子…甚至公然辱及外公,我忍無可忍,所以……”

沈放嘆息一聲:“我下手略重,呂公孺被揍的有點慘,累得我爹親自去呂家道歉…

若非娘親及時讓我與阿姐去了陜州,尋得外公庇護,我爹不僅會捆了我去請罪,也非打死我不可。”

呃……

楊浩全然沒想到,里面還有這么深的水。

“多虧了你那個救災章程,因功蒙官家賞了個承奉郎,若非如此,我爹焉能饒了我?”

楊浩恍然,難怪李迪默許沈放在救災章程上署名,是疼惜維護自己的外孫啊!

也真是,朝堂大佬過招,兩個子孫小輩卻大打出手,這事……

咦…

仔細思量,楊浩隱約有種感覺,此事好像不那么簡單……

偏不巧,今日沈放與呂公孺又“狹路相逢”,鬧不好很容易擦槍走火。

尤其是瞧見呂公孺憤恨的目光從遠處瞟過來,楊浩便有種不祥的預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呼伦贝尔市| 新河县| 新河县| 阿克陶县| 南郑县| 新乡市| 九台市| 古蔺县| 依兰县| 南丹县| 汉中市| 泰州市| 丹棱县| 拜泉县| 潜山县| 海城市| 新蔡县| 新民市| 黄浦区| 华坪县| 多伦县| 大城县| 江西省| 许昌市| 阆中市| 长治市| 泰和县| 兰西县| 土默特右旗| 盘锦市| 临江市| 方正县| 阿瓦提县| 葫芦岛市| 青河县| 偃师市| 洞口县| 九江县| 连南| 中牟县| 诸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