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男人雖說留了話會再來,不過半個多月過去了,也并沒有再來定蛋糕。
夏天并沒把這事當回事。
快過年了,來定蛋糕的人多了起來,都想要過年的時候家里備著點心,她和顧姨兩個人都忙不過來,在小區里臨時請了兩個鐘點工幫忙。
臨到臘月二十八這天,她出去送貨,拉著小車坐公交三站地,下車的時候她人先下去,再往下拉車子的時候,身邊有個人上來幫了她一把。
“謝……謝”夏天一抬頭,發現這男人是做壽桃蛋糕的那一位,她不確定他是否還記的她,笑笑,“謝謝您。”
男人很溫和的看著她笑,“不客氣,真巧,在這碰到你。”
聽這話,應該還是認識她,她笑咪咪的點頭,指了指前方不遠的小區,“我來送蛋糕,就在那,再見!”
“真巧,我家也在這住。”男人笑道,“我正好回家,順路。”
夏天怔了怔,隨即笑道:“噢!”
心里卻奇怪,這男人怎么古里古怪的,她又不認識他,不過是買賣過一次的關系,用得著順路嗎?
她沒說話,默默的拉著小車往小區里走,男人步履輕盈的跟在后面:看著挺清秀,挺愛笑,性格應該不錯,估計能對孩子好。
這是男人心里的話。
就是不太愛打扮,看這身穿著,像小區里的大媽似的,不過,這樣也有好處,不會招風引蝶,還……省錢!
這還是男人心里的話。
如果夏天知道這人心里所想,恐怕會拍著他的肩跟他說:省不省錢的跟你沒關系,兄弟,你想多了!
男人在心里想了夏天的若干優點,快步走了幾步,跟在她旁邊,“自我介紹一下,喬小姐,我姓姜,姜志國,你可以叫我志國。”
他說到姓姜時,夏天想起來了,當初定蛋糕的時候留的是姜先生。
聽到他說可以叫他志國時,夏天呵呵了兩聲,心想咱們好像不熟吧,這位沒想到還是個自來熟!
她只是點了點頭,客客氣氣的說:“姜先生。”
姜志國往她身邊走了兩步,對于從不那么開放的年代穿過來的夏天來說,不太熟悉的人,離的太近了,給她一種壓迫感,讓她很不自在。
她拉著小車快走了兩步,留著男人遠一點。
“我今年三十八歲,比喬小姐大十五歲。離異,有一個女兒,13歲,上初二。家里還有一個母……”一個“親”字還沒說出口,夏天已經拉著小車蹭蹭跑了。
姜志國愣了一下,隨即搖了搖頭笑了,這樣單純害羞的女孩子,還真是少了。
他眼里閃過一絲滿意,覺得這樣的人,才適合自己,才是過日子的好手。
夏天拉著小車跑了幾步,離開他有四五米遠,回頭詫異的瞅了他一眼,這男人,沒毛病吧!
她們又不熟,跟她說這些干嘛?
兩輩子生活的困苦,讓夏天從來沒奢望過愛情。
她覺得,愛情是吃飽了撐的之后的產物,而她,明顯還在饑餓線上掙扎。
她根本沒往自己身上想過,實在是這太突兀了,不過是第二次意外的相見。
她拉著小車打聽了送貨的樓號,進了二樓,抬手敲門。
“我來開吧!”溫和的男音在她耳邊響起,讓她的身體一僵,轉頭看去,姜志國正掏出鑰匙開門,還跟她解釋:“我媽這個時間可能去菜市場買菜了。”
夏天下意識的往后退了一步,抬頭看門上面的門牌號,是201,她抿了抿唇,壓下心里的不悅問:“請問姜先生,這是幸福小區二號樓201室吧!”
姜志國臉上露出一個好笑的表情,“是啊,是幸福小區二號樓201室沒錯。”
夏天默默的彎腰,解下箱子,又把箱子下面的稱拿下來,臉上的笑容早就不翼而飛,淡淡的道:“那正好,姜先生看一眼,我稱餅干和蛋糕。”
姜志國開了門,笑著讓她進屋,“進來再稱,天冷喝杯熱水暖和暖和。”
正常情況下,有顧客說這話,夏天會很感謝,最起碼會說幾句好聽的。
可剛才姜志國的行為,讓她下意識的認為,這男人有病。
而蛋糕又是送到他家,他之前一直沒說,夏天覺得他病的不輕。
也許,這些有點錢的人,瞧不起自己,拿自己開涮吧!
這么一想,她心情更不好了。
夏天知道,做買賣求的是一個和氣生財,她沒資格跟顧客甩臉子。
可是,這種情況下她真的笑不出來,她搖了搖頭,“不用了,姜先生,就在這里吧,您看好了,餅干是三斤,蛋糕是二斤,20元加餅干30,一共是50塊錢。”
為了多賣些貨,不太遠的地方,超過30塊錢她都給。
年根底下,每天忙的都不得閑,不過收入也是可觀的,每天都能賣千八百塊錢。
姜志國把蛋糕和餅干搬進去,夏天把秤放進箱子里,一聲不吭的綁好,等著他付錢。
姜志國付了錢,她轉身就要走,被他喊住。
“喬小姐,你等一下,我有話要說。”
夏天不解的回頭看他,不明白他們之間除了付貨收錢還有什么好說的?
“是這樣的,我同事的媽媽,給我介紹了你的情況。”姜志國的目光帶了點靦腆,又帶著火熱,“我覺得,咱們挺合適的!”
夏天的腦子不是很聰明,她一時沒拐過彎,就聽男人接著說:“你看,我雖然比你大,可你畢竟家里還有一個有病的父親和兩個年幼的兒子,其實,我跟你結婚并不占什么便宜,反而讓我的負擔加重了。”
夏天的腦子終于轉過彎了,眨了眨眼睛,剛想開口,就聽男人接著說:“不過,你能干,我也挺喜歡你的,咱們結婚以后,你可以搬過來住,當然,你可以把孩子帶過來。你做蛋糕掙的錢,可以給你父親留一部分,其余的,你拿一半,我拿一半,我們家我媽和我女兒是三口人,你帶兩個孩子也是三個人,這錢用做生活費,誰也不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