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精打細算一百天
- 拾語
- 幽蘭靜放a
- 3155字
- 2016-03-15 10:26:43
馨宇在BJ求學期間文化課徹底的全停了。春節放假回家,有三十多天的假期,四年期間,合計起來是一百多天。
第一年馨宇回來,我為他準備了一本《初中古文一本通》,我將其中所有的文章一篇一篇地講給馨宇聽。
首先我詳細地為馨宇講解每一篇文章作者的生平,作者寫作時的背景、心情以及文章的價值。我認為這些課外知識很重要,我們只有回到特定的歷史時期,才能更好的欣賞這篇文章。
其次才是逐字逐句地講解、賞析。每個字的用法,每一種句式的用法,都被擴展開來講解,詳盡到只要初中階段能涉及到的,都要一起講解給馨宇聽。每一篇文章不是獨立的,是一篇一篇地穿插起來學習。同一個字的再次出現,馨宇能熟練的說出學過的哪篇文章中還有,用法上有什么區別。最后在馨宇的腦中形成一張網,就是這張網的形成,使馨宇后期能獨立地閱讀很多古文,也是他高中階段語文考試中古文題基本上不丟分的法寶。
三十多天,僅僅三十多天,整整一本書張馨宇能倒背如流。不!應該說,他都能完全地理解了。因為倒背如流只是一個表象,不是我所要求地深度。
為了張馨宇的這三十多天學習,我提前兩個月來查找相關的資料,我的辦公桌上擺滿了相關的參考書,我又上網搜索了很多相關的知識點。我的工作是整理、篩選這些資料。
我整理的筆記上面是用黑色碳素筆寫的古文原文,下面是藍色筆寫的解釋、紅色筆寫的語法。還有打印出來的通過復制、粘貼形成的多家賞析等。
第二年,馨宇回來,我又為他準備了一本《高中古文一本通》,馨宇依然在三十多天內完成了我的全部要求,所有的知識點他都掌握了。
第三年,馨宇回來,我有點茫然了,這么短的時間內該讓他學點什么呢?我在屋里轉了一圈又一圈,最后我站在書架前,我的目光落在《新華字典》上。對!就是《新華字典》,您是不是從來也沒有見過哪位母親會讓她的兒子熟讀《新華字典》吧!我認為《新華字典》是語文課最基礎的寶典,只有熟知每一個字的意義、用法,才能學好語文。所以,我毫不猶豫的把《新華字典》扔給他,并告訴他,“自己看,晚上下班回來,我考你。”
第四年,馨宇回來,我扔給他一本《大學語文》。這次我沒有講解,沒有參與他的學習計劃,讓他自己去讀,自己學習。馨宇很喜歡這本書。這是我當年用過的舊課本,上面記滿了讀書心得和賞析,不要輕視那些蠅頭小楷,那是我的寶貝。
******
有一天晚上,愛人的四位好兄弟,帶著他們的妻兒團聚在我家,共聚晚餐。
晚餐后,男人們聚在一起談軍事,女人們聚在一起聊美食,孩子們聚在馨宇的屋子里,討論著大書柜內的藏書。
白宇,一個聰明好動的女孩,只比馨宇小一歲。她的大眼睛一閃一閃的,很是靈動。她在馨宇的書桌上發現一本字典,字典上面涂滿了鉛筆和鋼筆畫的各種符號。
剛開始時,她很疑惑,在手里翻來覆去地擺弄字典。突然,她的眼睛一亮,快步地走到馨宇面前,大聲地質問道:“誰這么缺德?讓你背字典。”
馨宇很尷尬,手都不知道該放到哪,支支吾吾地無法回答。
白宇很憤怒,絲毫也沒有退縮之意,眼睛死死地逼視著馨宇。
白宇的聲音吸引了很多人,四位阿姨也圍了過來,馨宇在眾人的目光逼問下無奈地說:“是我的媽媽。”
熟讀字典的好處真多,這對馨宇以后的發展有很大的作用,特別是后期,馨宇開始偏愛寫作,和我的引導有一定的作用,我現在依然認為這樣做是對的。
下面我們來看看只有小學五年級學歷的張馨宇寫的文章吧!
2011年9月22日至9月27日,在QHD市鷗鵬酒店(三星級賓館)舉行了第五屆“鉆石杯”業余圍棋棋王賽。馨宇比賽期間在北戴河玩了一天。2011年11月11日馨宇在他的空間日志了寫下了下面的文字。
北戴河之念
作者:張馨宇(學歷:小學5年級)
穿過繁華的都市,行走在小路之上。感受著漸漸寒冷的天氣,心中多了一種莫名的感受。看那不斷的人流,多樣的小攤,似乎每個人都在忙著自己事情。讓我覺得我與他們不會有什么交集。這讓我內心想要抒發的詩情倍受冷落。輕嘆,我似乎要抓住那飄渺的情懷,讓‘他’駐留在我心間。感慨的片刻不禁讓我想起了那北戴河無際的大海,那是多么浩瀚的心胸,怎會有抑郁,低落。
北戴河海岸的黃昏,是那么醉人。踩在沙灘上,極目遠眺,那深沉的海水一望無際,與天相交。好似將天截斷了一般。天邊的晚霞將沙灘映成了深醉的紅褐色。海水激蕩,那平凡的淺浪萬千交疊在一起,構成了一幅震撼人心的畫面。聽著水聲似由遠及近,似滾滾而來,將天地間一切的聲音掩蓋,大氣磅礴。不像泠泠小河那般幽遠,不像平湖般靜謐,但是也能洗滌人的靈魂,讓煩惱憂愁逝去。這是大海的霸氣,在這里不會有負面的存在,只有虔誠的信仰,潔凈的靈魂。
隨著時間的流逝,天邊的晚霞也逐漸深沉,透漏出一線暗紅色的光芒,將云染上了色,鋪蓋在天上,與大海相映,形成了一幅海岸晚霞圖。遠方的燈火一盞接著一盞亮了起來,將海的夜景渲染。
人越來越少,天越來越暗。隨著漲潮的來臨,我好似感悟了什么。大海每天持續漲潮,讓海岸周圍的一切都染上了海的氣息,都以海馬首是瞻。難道不是寓意著人們做事不可急功近利,要靠時間來贏取周圍的人心嗎?大海時而寧靜,時而洶涌,波瀾起伏。難道不是寓意著不要輕易喪失信心,就連大海也是有低潮的嗎?大海瘋狂時災難連連,難道不是寓意這世間萬物都有自己的權利,不要侵犯。讓身邊的人都得到應有的尊嚴嗎?
大海是大自然的一部分,那大自然中應該也藏著無數大智慧,大道理。就看你懂不懂的去挖掘了。
大海不禁給我帶來了景色,也讓我更加懂得了為人處世,或許我的人生從此變得更加燦爛。
回到了現實里,想起了回憶的片刻,觸感良多。不禁讓我寫下了這篇《北戴河之念》希望這篇文章能在我生命里留下痕跡。
拜鳳辭
作者:張馨宇(學歷:小學5年級)
月曉風清,軒閣提筆。知人初誕,遂以命章。
清蟬詠唱,百里芬芳。花開朝霞,漫野春香。天鳳高鳴,燈花紅綠。似百鳥而歸家,恍貧庶成金紫。非夢中以相見,難自嘆其音容。唯心中之所想,方可歸之其身。
吹簫引鳳,白璧無瑕。皎如秋月,燦如春華。班姬續史之資,謝庭詠雪之態。念玉環而重生,見謫仙之臨世。如驚龍而游舞,似鶯花之嗔怨。摧風花以獨舞,恕百死而雕顏。
人文百物,入尺分離。千藏萬幻,寥筆填疑。有清風為奏樂,題玉闕以成書。非洛神之情苦,莫西施之難愿。守千世之遺夢,盡歲月之昭華。問天命以何年,上邪回之永遠。
后記:
2015年,讀高三的張馨宇在空間日記里寫的總結:
六年間詩歌創作的情感轉變
初期作品主要是帶著蓬勃的精神,但思想和情感較為單一,并沒有留存幾首。其一:縱馬橫踏沙無疆,一劍揮落血色陽。齊云萬丈旌旗展,一度紅塵我為狂。追求的是一往無前的氣勢,而缺少豐沛的情感表達,不懂得細膩,過于剛硬。當時下棋執著于拼搏,喜歡復雜戰斗的局面,是棋藝進步最快的時間。
中期大略跨躍三個階段:BJ最后一年,初中一年,高中一年。這段時期的作品以歌頌大自然為主,傾聽大自然的詩音。開始欣賞古典樂曲,古文化。文風,棋風漸趨平和。其一:心血澄澈映天地,風霜不染眉前堂。半生閑看花開落,十載青春撫紋枰。已經有了閑適自由的追求。
后來經歷了情感的萌芽到情感的勃發,學會抒發感情。深切情感的作品在這一段時間較多。如:七夕月下情日篤,朔雪冰心漸消寒。天涯此情相憶否,愿道吾心不曾休。不過多是青少年的感情幻想,超脫實際,但確實表達了濃烈的感情追求。當時并不能正視自己的感情,作品大多表意隱晦,多用借代和象征。對于今后,這一段經歷彌足珍貴,經常是創作的原動力,靈感的源泉。
后期主要是從高二到現在高三。其間除了受到《大學》《左傳》的影響外,還有一些新文化的交匯。讀得比較多的有徐志摩、魯迅、郁達夫、郭沫若等。最喜歡的有《猛虎集》《野草》對我影響較大。期間練習了書法,有一些領悟。開始寫詞,多以充實情感為主,言志為輔。也是空間中作品的集中區。如《天江漫落晚潮紅》《少年把酒恣風搖》,也填了一些詞,但我并不注重壓韻腳,而傾向于詞的文學性。這段時間應該是情感趨于成熟的標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