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先秦篇 (1)

國風·周南·關雎

關關雎鳩[1],在河之洲。窈窕[2]淑女,君子好逑[3]。

參差荇菜[4],左右流[5]之。窈窕淑女,寤寐[6]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7]。悠[8]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9]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注釋】

[1]關關雎鳩:指雎鳩的叫聲。雎鳩是一種水鳥,又名“王雎”,常常與配偶結伴同游。

[2]窈窕:據古書記載,美心為窈,美狀為窕。

[3]好逑:理想的配偶。逑指配偶。

[4]參差:長短不齊。荇菜:一種可以食用的多年生水草。

[5]流:指順著水流采摘荇菜。

[6]寤寐:醒來和睡著。

[7]服:思念。

[8]悠:形容憂思的樣子。

[9]芼:選擇、采摘。

【賞析】

古人對《關雎》的評價很高,認為它的聲、情、文、義都很好,保持了古代詩歌淳樸、自然的風格,因此將它列為《詩經》的第一篇。

《關雎》是一首男女之間的言情之作,描寫了一位男子對女子的追求。很多學者認為,《關雎》同時也表現了當時人們的婚姻觀。司馬遷的《史記》里說:“……夫妻之際,人道之大倫也。”《漢書》里說:“孔子論詩,以《關雎》為始。……此綱紀之首,王教之端也。”盡管這些評論聽上去與《關雎》的內容并無關聯,但都是由《關雎》引起的。

這首詩主要采用了有“寄托深遠,能產生文已盡而意有余”的效果的興寄表現手法,主要是以雎鳩的“摯而有別”興淑女應該配君子,以荇菜的“流動無方”興淑女的難于難求,以荇菜的“既得而采之”、“既得而芼之”興淑女“既得而友之”、“既得而樂之”等。

理解這首詩,應當從詩義和樂調兩方面入手。從詩義方面看,它反映的是民俗,所寫的男女愛情是作為民俗反映出來的。據說,古人有在仲春之月會合男女的習俗,《關雎》反映的也許就是這一段史實,表現了古代青年男女之間的愛情。從樂調方面看,為了合于樂調,全詩形成了重章疊句的特點。眾所周知,凡是有生氣的詩篇,往往都很重視聲調的和諧,可以當做歌曲唱出來。由此看來,《關雎》就是這樣一首“既詩也歌”的詩歌。

國風·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1],灼灼[2]其華。之子[3]于歸[4],宜[5]其室[6]家[7]。

桃之夭夭,有蕡[8]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9]。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注釋】

[1]夭夭:樹枝隨風搖曳的樣子,或形容樹枝茂盛的樣子。

[2]灼灼:鮮花盛開的樣子。

[3]之子:指這位姑娘。

[4]于歸:指女子出嫁。

[5]宜:和順、親善。

[6]室:夫妻的住所。

[7]家:一門之內。

[8]蕡:肥大。

[9]蓁蓁:葉子茂密的樣子。

【賞析】

《桃夭》是《詩經·國風》里眾多有關婚嫁禮俗的詩歌中最有名的一篇,主要表達了對新婚女子的美好祝愿。

既然是祝賀女子出嫁的詩篇,那么就應該適合在婚禮上演唱,因此,《桃夭》采用了民歌的復沓形式,全篇反復表達的都是對新娘的祝愿,體現了古代人民淳樸、健康的心理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再看具體內容。桃之夭夭表現的是初春時分初生的桃樹枝葉隨風搖曳的情景,用灼灼形容桃花,不僅襯托出了桃花的濃艷,也襯托出了桃花的繁茂和勃勃生機。如果說“桃之夭夭”描寫的是桃花,那么“有蕡其實”描寫的就是果實了。“有蕡其實”不僅表現了果實的豐碩圓潤,而且也體現出了果實的色彩,讀到這里,讀者都似乎能聞到它的香味了。

國風·邶風·靜女

靜女[1]其姝,俟[2]我于城隅。愛而[3]不見,搔首踟躕[4]。

靜女其孌[5],貽我彤管[6]。彤管有煒[7],說懌[8]女美。

自牧歸荑,洵[9]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注釋】

[1]靜女:文靜嫻雅的女子。

[2]俟:指在約好的地方等待。

[3]愛而:隱蔽的樣子。愛同“薆”。

[4]踟躕:指徘徊不定。

[5]孌:面目姣好。

[6]彤管:指紅管的筆。

[7]煒:明亮的樣子。

[8]說懌:喜悅。

[9]洵:實在、確實。

【賞析】

這首詩描寫的是一對青年男女幽會的情景,整篇詩充滿著愉快幽默的情趣。全詩以男子的口吻寫出,生動地描繪了他們約會的過程,先寫男子去赴約,后寫女子向男子贈物來表達愛情。

這首詩把男女相會時天真活潑的情景描寫得逼真而生動。先是女方故意調皮,躲起來不讓男方看見,結果害得男方心急如焚、擔驚受怕,還以為女方失約。接著,女方又鄭重其事地給男方贈送禮物,借以試探他的情意。而男方則通過“彤管有煒,說懌女美”和“洵美且異,美人之貽”的話,巧妙地向女方表達了自己的感情。

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的三章十二句,但生動地描繪出了情人幽會時的有趣場面、人物心理和細微感情,甚至還刻畫出了男女雙方的性格。在思想內容上,這首詩健康向上;在藝術成就上,語言簡練、構思巧妙,人物刻畫生動逼真,堪稱兩千多年前的一首佳作。

小雅·采薇

采薇[1]采薇,薇亦作止。

曰歸曰歸,歲亦莫[2]止。靡[3]室靡家,獫狁[4]之故。

不遑啟[5]居,獫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6],載饑載渴。

我戍未定,靡使歸聘[7]。

采薇采薇,薇亦剛[8]止。

曰歸曰歸,歲亦陽[9]止。王室靡盬[10],不遑啟處。

憂心孔疚[11],我行不來。

彼爾[12]維何?維常[13]之華。

彼路[14]斯何?君子[15]之車。戎車[16]既駕,四牡業業[17]。

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骙骙[18]。

君子所依,小人[19]所腓[20]。四牡翼翼[21],象弭魚服[22]。

豈不日戒[23],獫狁孔棘[24]!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25]。行道遲遲,載渴載饑。

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注釋】

[1]薇:俗稱大巢菜,可以食用。

[2]莫:即歲暮,指一年將盡之時。莫是“暮”的本字。

[3]靡:無、沒有。

[4]獫狁:活躍在中國北方的少數民族,春秋時稱為狄,戰國、秦漢時稱為匈奴。

[5]遑:閑暇。啟:跪坐。

[6]烈烈:火勢很大的樣子,這里指心急如焚。

[7]聘:探問、探望。

[8]剛:薇菜由嫩變粗硬。

[9]陽:陽月,指夏歷四月以后。

[10]盬:休止。

[11]孔疚:非常痛苦。

[12]爾:鮮花盛開的樣子。

[13]常:棠棣。

[14]路:同“輅”,指高大的馬車。

[15]君子:這里指軍隊的統帥。

[16]戎車:兵車。

[17]四牡業業:這里指駕車的四匹馬高大威猛。

[18]骙骙:馬匹強壯的樣子。

[19]小人:這里指士兵。

[20]腓:隱蔽。

[21]翼翼:軍容整齊的樣子。

[22]象弭魚服:象牙裝飾的弓和魚皮制成的箭袋。

[23]日戒:指每日警備。

[24]棘:同“急”。

[25]霏霏:雪花紛飛的樣子。

【賞析】

《采薇》是《詩經·小雅》中的名篇,全詩共分六章,每章八句,描寫的是守衛邊疆的戰士的生活。在題材上,《采薇》堪稱是邊塞詩的鼻祖。數千年來,這首詩之所以能贏得讀者的喜愛,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在藝術上取得的成功,即創造出了許多千古傳誦的佳句。

這首詩在寫景方面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以哀景寫樂”,這樣做既能增強哀樂的對比度,又能增強藝術效果。根據哲學的說法,事物總是充滿兩面性的,體現在這首詩里,就是沒有苦就沒有樂。一位駐守邊疆的戰士終于可以離開軍營,回家與家人團圓了。然而,就在他歡天喜地地踏上歸程時,卻沒有想到前面有很多苦難正等著他。在回家的路上,他遇上了雨雪霏霏的壞天氣,忍受著饑餓與寒冷的折磨,最后終于到家了。

《楚辭》選篇

二湘(《湘君》、《湘夫人》)

屈原[1]

(一)

君不行兮夷猶[2],蹇[3]誰留兮中洲?

美要眇[4]兮宜修[5],沛[6]吾乘兮桂舟[7]。

令沅湘兮無波,使江水兮安流!

望夫君兮未來,吹參差[8]兮誰思?

駕飛龍[9]兮北征,邅[10]吾道兮洞庭。

薜荔[11]柏兮蕙綢,蓀[12]橈[13]兮蘭旌。

望涔陽[14]兮極浦,橫大江兮揚靈。

揚靈兮未極[15],女嬋媛[16]兮為余太息。

橫流涕兮潺湲[17],隱思君兮陫側[18]。

桂櫂[19]兮蘭枻[20],斫[21]冰兮積雪。

采薜荔兮水中,搴[22]芙蓉兮木末。

心不同兮媒勞,恩不甚[23]兮輕絕[24]。

石瀨[25]兮淺淺,飛龍兮翩翩。

交不忠兮怨長,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閑[26]。

朝騁騖兮江皋,夕弭節[27]兮北渚。

鳥次[28]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捐[29]余玦[30]兮江中,遺余佩兮醴浦。

采芳洲兮杜若,將以遺兮下女[31]。

時不可兮再得,聊逍遙兮容與[32]。

【注釋】

[1]屈原:字原,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省秭歸)人,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創立了“楚辭”文體。有《離騷》、《九歌》等作品留世。

[2]夷猶:指猶豫不決。

[3]蹇:停滯難行的樣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文区| 都江堰市| 太白县| 灵台县| 莆田市| 定州市| 周宁县| 谷城县| 论坛| 教育| 河间市| 永修县| 柳州市| 甘孜县| 砚山县| 恭城| 高平市| 永和县| 榆树市| 乌海市| 都安| 安塞县| 绵竹市| 泽州县| 西盟| 六枝特区| 伽师县| 黑河市| 茂名市| 信阳市| 黄骅市| 北流市| 新干县| 天水市| 会理县| 施秉县| 婺源县| 基隆市| 从化市| 桓仁| 益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