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 非安
- 藍色淚
- 1985字
- 2024-10-13 06:56:00
臘月二十八靳老三來了一趟安家,把今年最后一次的分紅送來了。
“這次怎么多了,有三百兩。”安沄謹接過裝銀子的箱子,她不喜歡銀票,喜歡銀子,因此每次都是拿銀子的,放在空間也不礙事。
“這書不是出結局了嗎,買的人多了一些,另外這些是那個東家給的年禮。”靳老三直接把背簍拿到了安沄謹的房間。
這年禮有一套普通的文房四寶,還有糕點和一壇酒。
大家都以為寫書的是個男子,因此送這些東西也算說得過去。
安沄謹把東西收下又拿出十兩銀子給靳老三,這是當初說好的,給靳老三的酬勞。前面兩次是五兩,這次多出來的五兩就當時年禮了。
靳老三隨手就把銀子遞給了安沄謹,“這錢你收著,不是說了我們的錢都你來管。”
前面兩次的錢都交給安沄謹保管,這次安沄謹卻讓他收著。
“過年了,你總要買點東西,沒有銀錢傍身怎么行,更何況要成親了用錢的地方也多,有些東西自己能買就買了,天氣冷,也不要事事勞煩大嫂二嫂,她們還有孩子要照顧呢。”兒媳婦能處處為他著想,老三覺得心里暖暖的。
“那這錢我先收著,等你過門了我再給你。”
對于靳老三把錢交給自己保管這點安沄謹很滿意,這筆錢靳家的其他人不知道,若是靳老三把錢交到公中她也不會說什么。
只是人總是有私心的,她也想存一點私房錢應急用,如果家里真的有困難也會拿出來。
不到萬不得已她不想暴露空間,因此以后除了嫁妝之外這些就是他們這個小家的私房錢。
做人不能不孝,但也不能愚孝。
今年雖然沒有下雪但是這干冷的天氣也不好受,白天的時候出門曬太陽的人都不多,實在是那風太刺骨了。
大年三十晚上,大家守歲完正打算去睡覺的時候天空飄起了雪花,鵝毛般的大雪紛紛落下,不知為何,安沄謹心里覺得有種不太好的預感。
只是她也不明白這預感到底是因為什么,加上睡意正濃也就沒在意,回自己的房間睡覺了。
后半夜這大雪就沒停過,第二天出門的時候積雪已經到膝蓋了,而大雪還在下。
小孩子看到積雪很高興,堆雪人打雪仗玩的不亦樂乎,而大人們就有的忙了,掃完屋頂的雪還要掃院子里的。
村長組織了一部分人清掃村里路上的雪,畢竟正月里大家都要拜年,要走動。
掃雪的時候大家說說笑笑的挺開心的,大家都覺得這是瑞雪兆豐年是個好兆頭。
只是這雪一直下,到了晚上都沒有停止的意思,大家臉上的笑容也漸漸的少了。
這一天有不少人家一天幾次的去屋頂掃雪,畢竟這雪實在太大了,萬一壓塌了就麻煩了。
忙碌了一天又冷又累,晚上不可能再去掃了,只能在各個房間點上爐子,好在大家準備的柴火都不少。
提心吊膽的過了一夜,大年初二早上起來一看,那雪都快有一米高了,這下子誰也沒有拜年的心情了。又開始新一輪的掃雪,這雪一時半會的不會融化,堆一起也沒地方堆,有不少人就用雪煮水,反正這么冷的天家里的爐子一直都燒著,而且也沒辦法出去挑水。
住在外邊一點的人家就把路上的雪掃到,田野里,小河里去,家里的雪再掃出來。
這一天連小孩子都沒能玩,全在家里幫忙了。到了晚上這雪依舊沒有停,大家的心情跟家的沉重了,好在因為過年,各家各戶都不缺吃的,只是這樣下去很容易感染風寒。
這場大雪下了三天三夜才停止,出村的道路都封了。
村里的道路花費了兩天時間才清理出來,下雪過后就是冰凍的天氣了比之前更加冷,初四晚上村里有兩個老人去世了。
“大哥,家里怎么樣?”初六早上安老二帶著妻女去老宅看看,路上的雪雖然清掃了,但是還有一部分已經結冰的沒辦法掃,出門的時候都得了小心。
“柴房塌了,其他都還好,你家呢?”
“我家還好,爹娘呢?”
“在屋里呢。”
三人去看了老兩口,出來以后在堂屋取暖。
“小郝媳婦呢?怎么沒看到人?”李氏看到其他人都在就小王氏沒人,隨口問了一句。
因為婆媳兩個都姓王,因此大家稱安云郝的媳婦為小王氏。
“郝哥兒媳婦有了,這冰天雪地的我就讓她不要出來了。年前那兩天才診出來的,因著月份小,我就沒和你們說。”
“那是得注意點。”李氏一聽很是高興,可是想到自己那三天兩頭說不舒服的兒媳婦這笑容就淡了幾分。
自從那次安云軒買了糧食回來之后沒多久許氏就三天兩頭的說不舒服。
只要去山上撿柴一天,第二天她就說風吹久了頭痛,接著就休息兩三天。
李氏雖然不識字可她不是傻子,怎么會看不出兒媳這是不想干活。
如今小王氏比許氏早一個月進門都有孕了,而許氏因為大年初一玩雪得了風寒,她就覺得這媳婦太不懂事了一些。
“小軒兩口子怎么沒來?”說到小王氏,大家就想到了同一年進門的許氏。
“這幾日天冷,她染了風寒就沒讓她出門,小軒在家里陪著呢。”好在去年怕天災買了幾副常用藥備著,要不然這天寒地凍的也不好看大夫。
“這天氣還真得注意點,那兩天掃雪,一天換幾次衣服,好在爐子一直燒著把衣服烘干,不然那濕衣服穿在身上一準生病。”
“誰說不是呢,這幾日家里的姜湯就沒斷過,一日喝兩回,喝的我都有點上火了。去年準備了那么多柴,這幾天就燒了一小半了。”
“可不是,我聽說那賴老三,柴沒準備多少,這幾天用完了就窩到兄弟家里去了。”
一群人在堂屋里烤火聊天,不知不覺就過了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