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分憂
書名: 千年絕戀:格薩爾王妃作者名: 可愛的落洛本章字數: 1530字更新時間: 2008-06-21 22:50:59
風,刮著我的臉,竟是要將我所有的溫暖都帶去似的一般生疼……生疼……
旭日東升,我卻是絲毫感覺不到暖意,只覺得渾身發冷,無精打采。
唃廝啰依然是不顧人觀,不畏人言的將我抱在懷里,我的小手牽起他的大手,圍的嚴實而后又如珍寶一般捧入懷里。
被我抱在胸口的那手,有力卻是冰冷。是我心境使然,感覺不到溫暖么?我這么問自己。
真的是這樣么?
撇開心緒不提,大宋皇宮的確是美侖美煥,莊嚴大氣,只是比起草原的遼闊,多了一分人為的匠氣。
唃廝啰一步步的走著,那腳步沉穩卻是緩慢,耳邊只聽得一聲接一聲的傳喚聲,悠遠……莊嚴……
宮殿大門漸漸清晰,漸漸在我們眼前延伸、展開。
離開朱紅色的大門還有約莫十來步的樣子,大殿里頭就傳來尖細的宣昭之聲:“皇上有旨,宣吐蕃共主覲見——”
唃廝啰抱著我的手緊了一緊,抿著唇,毅然抬腳進殿。在他身后跟著的是背負著雙手,慢吞吞踱著步子的宋朝王爺。
大殿之上,除了宋朝的官員,分成兩班站著,紅毯子的盡頭,皇帝御座之下,拂林國使者赫然在立.。
拂林國使者見我到來,萬分欣喜的對我行了一個禮,手劃十字。
莫不是,還要讓我再發揮一下所謂的淵博學識?我微笑回禮暗暗猜測。
唃廝啰躬身,口稱阿舅天子,謝阿舅天子賞賜。
我看不清楚宋朝天子的表情,卻是自他的語調之中,敏銳感覺出他的愉悅與期待。
“吐蕃共主不必多禮,賜坐。“說罷,下頭就有人將一個繡墩搬到唃廝啰身側。
唃廝啰再謝阿舅天子賜座。謝恩后落座,皇帝才又說道:“拂林國使者與吐蕃一樣,來我大宋朝貢,不日便歸,朕允了他回書,可拂林國的文書里還附有金幣一枚,贊普來的正好,更巧的是神女也在,有勞神女認上一認,宋朝與吐蕃,本就是舅甥之國,吐蕃共主該不會推辭才是。”
這少年皇帝說的一番話,可是給足了吐蕃人面子,也怕是那些官員之中真是無人認識那物,才無奈之下出此下策。有求于人,但又要不著痕跡,也虧的他們想出了這個主意,借著進宮謝恩之名,裝作巧遇,提出要求。
如果是因為需要我將這回書之事擺平,莫要失了面子,才賞賜下這么多的錢財、茶葉,又派兵將我們接到宮里,這做法,那倒是無可厚非。
當下,我微微一笑,與唃廝啰對視一眼,說道:“替皇上分憂,是穆落拉姆珠的榮幸,請皇上將金幣給穆落拉姆珠看上一眼,再為皇上詳細解說。”
少年天子朗聲一笑,揮了揮手,侍立一旁的太監立刻端來一個盤子。
我掂量在手,只翻過來瞄了一眼,就胸有成足。
這枚金幣雙面都有紋,精美非常,正面還有人物的像,兩面絲毫沒有磨損的痕跡。
堂堂拂林國(東羅馬拜占廷帝國)不會小氣的只將一枚金幣作為朝貢之物。看上去,倒像是作為信物一般附在文書后面。
我這么說是有事實根據的。草原民族一直有崇尚黃金的傳統,南北朝時代曾有過以錢為飾的風俗。《通典·食貨典·錢幣》記載:“布泉錢一寸,重四銖半(世)謂之男錢。云婦人佩之,既生男也。”可見金幣并非只有流通一個作用而已。但是這枚金幣上面沒有孔,又是和文書一起呈現上來的,怕是作為“王信”,作為統治者權力和地位的象征。而上頭的人物像,八九不離十就是拂林國(東羅馬拜占廷帝國)君主的像。
少年皇帝見我不言,有些急噪的出聲:“神女?”
“《唐李賀子上阿郎、阿婆書三》(647年)中提到:“(鞠)紹貞將信金錢二文(銀)問語阿兄”。拂林國(東羅馬拜占廷帝國)的這枚的金幣并非當地的主要通貨,相反,金幣或做信物或為冥財,文化意義遠大于經濟價值。這金幣,上有拂林國(東羅馬拜占廷帝國)君主像,是作為“王信”獻給皇上的信物。”我將金幣放回盤子,才不緊不慢的說道。
少年皇帝大喜,一般的翻譯官也是口不停歇。直聽得那拂林國使者連連點頭。
我得意的看著這一幕,全身放松了下來,只覺得身后唃廝啰身體僵硬。
這么一分神也幾乎不曾留意宋朝皇帝接下來的話:“神女真是博學的很,朕與太后有意請神女暫留汴京,吐蕃共主以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