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每逢佳節倍思親
- 血鳳凰
- 凌瀾LL
- 1397字
- 2007-09-09 02:26:35
春耕節,大陸幾個盛大的節日之一,代表著新的開始——新一輪的草木枯榮,新一輪的四季更替。春耕節前后是種植農作物的黃金時期,“春耕”一名便由此而來。
在這一天里,家家戶戶會在屋子外面插上自家做的小風車,掛上風格各異的手工燈籠,小孩子們會比賽誰家的風車做得最好看,誰家的燈籠制得最新穎。有陳糧的人家會在門口撒上一些不同的谷物,以此寓意“五谷豐(風)登(燈)”,祈求來年豐收富足。
大一點的城市,通常會在夜晚舉行華燈會,選出最受歡迎的“燈王”,獲勝者會得到衙門或是當地豪紳頒發的獎勵。有湖或河的地方,還會有許多人在水面上放蓮花燈。所謂蓮花燈,就是用不怕水的油紙做成盛開的蓮花,在花心處安放一根點燃的蠟燭,放燈的人可以許下一個愿望,然后讓花燈隨水而去,將愿望帶給水神,水神會完成放燈人的心愿。這種活動在漁業為主的地方最是盛行,漁民們就是靠這種方式祈求來年獲得更大的收益。
作為東方帝國皇城的京都,其熱鬧程度是可想而知的。繁華的街道上,處處彩燈高懸,滿城都籠罩在一片朦朧的光暈中;各種小攤在街道兩旁擺成了長長的巨龍,此起彼伏的是風格獨特的吆喝聲;人潮擁擠著向前涌動,歡聲笑語連綿成片,漆黑的夜空也仿佛比平日里更加深邃靜美。
上官隱竹左手舉著香味四溢的烤串,右手捧著晶瑩潔白的連云糕,滿足的一邊走一邊吃著,恍惚間有種又回到了王府井大街的錯覺。眼前喧囂的景象漸漸地與記憶中的場景重疊在了一起,歡鬧之中卻仿佛升起了絲絲的悲涼,她忽然覺得自己像是一個置身于影片之外的觀眾,縱是繁華滿眼,也半點與她無關,心頭徒生惆悵。
這時不遠處傳來震天的鑼聲,人群中有人高呼著:“華燈會開始了!”于是,大家都朝那個方向蜂擁而去。
上官隱竹并不動身,只是用一種凄美的笑容目送著眾人離去。
身邊忽然傳來一個蒼老的聲音:“小姐要不要來看看老嫗的玉飾?”
她詫異地回過頭,只見身后是一個頗為精致整潔的玉飾攤,攤后坐著一個老婦,那老婦慈祥地笑望著她,目光中并沒有推銷商品的熱切,只有一派祥和寧靜。
她不自覺地被那種目光所吸引,感覺內心仿佛也跟著平靜舒緩了下來,她笑著點點頭,走到攤前細細看著。
眼前的玉飾件件精美大方,線條流暢,獨具一格,她忍不住好奇問道:“老人家,這些都是出自名家之手吧?”
老婦笑了:“哪是什么名家,不過是自家作坊做的,也就是年頭長積攢了些手藝罷了。”
上官隱竹搖搖頭:“玉這東西,最重靈性,不是心靈手巧的人做不出來,眼前這些每一件都雍容大氣,處處透著一種歲月沉積的莊重滄桑,絕非凡品,所以制玉之人也必是巧匠。”
“小姐過獎了。”老婦依舊慈祥地笑,接著問道:“小姐可有看中的嗎?”
上官隱竹拾起一枚尾端墜著鏤空玲瓏球的紫玉簪,對老婦說道:“就是它了。”
“十五兩。”老婦接過紫玉簪,將其包好,轉而問道:“小姐可是送人?”
上官隱竹遞去銀子,驚異地問:“老人家如何知曉?”
老婦聞言微笑,緩緩答道:“小姐眼中只有對這玉的欣賞,并無喜愛之情,所以老嫗才敢斷言。”
“原來如此。”她點點頭,“老人家說對了,我確實不是個愛玉之人,世上雖寶貝萬千,我卻唯獨鐘愛琉璃一種。”
老婦把紙包遞給她,嘆了口氣說:“小姐,恕老嫗多嘴,琉璃美則美矣,卻過于清透,容不得半分塵埃,恐是易碎啊。”
她凝視著虛空似是感慨道:“世間有些東西就是如此,容不得半點雜質,譬如感情。”言罷,她頭也不回地朝著和人流相反的方向大步離去。
老婦看著她的背影,再次嘆了口氣,喃喃道:“可情之一字,最是傷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