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我來解釋吧。”扶蘇起身將另一件烤干的衣服輕輕披在琉璃的肩上,接著說道:“這詩是說山上有茂盛的扶蘇,池里有美艷的荷花。沒見到子都美男子啊,偏遇見你這個小狂徒。山上有挺拔的青松,池里有叢生的水葒,沒見到子充好男兒啊,偏遇見你這個小狡童。這是女子對情人的俏罵之詩。”
“對對,璃姐姐這下可知道我們在笑什么了吧。”兩人又是笑了起來。
琉璃羞紅著臉不再言語,暗自懊惱自己的自作聰明,胡亂聽來一首詩,不解其意,卻還妄想借用此詩奚落他人,反遭他人嘲笑。更可氣的是,自己連子都與子充是誰都不知道,他們不就是仗著識過字,讀過書才會如此嘲笑自己的,日后自己定會加倍努力識字讀書,不讓他們看扁了。
扶蘇見琉璃嘟囔著嘴不再說話,知曉她是氣惱了,她只是一個小孩子,又是一個女子,自己不應與她計較,便坐在她身旁道:“其實琉璃這個名字不僅富貴,也很美麗,還有一個很美好的傳說呢。”
“什么傳說?”小孩子的好奇心總是強烈的,琉璃與胡亥異口同聲地問道。
“相傳琉璃是當年越國名將范蠡督造王者之劍時所發現的。范蠡以為這種物質是天地陰陽造化所能達成的極致,于是將其隨劍一起敬獻給越王。越王感念鑄劍之功,原物賜還,還將這種神奇的物質命名為“蠡”。之后范蠡遍訪能工巧匠,將“蠡”打造成一件精美的首飾,作為定情之物送給了西施。相傳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琉璃。同年戰事起,越大敗。西施被迫前往吳國和親,離別時將“蠡”送還,傳說中,西施的眼淚還滴在這“蠡”上,天地日月為之所動,至今還可以看見西施眼淚在其中流動,后人稱之為“流蠡”,今日的“琉璃”就是這個名字的諧音,并由此演變而來的。”扶蘇的傳說令琉璃神往不已,剛才的不快好似已經煙消云散了。
待到最后一件衣物烤干,天色也是不早了,待兩人穿戴整齊,扶蘇便命人將兩人送回胡夫人處。
站在殿門之外,扶蘇看向琉璃離開的背影,忽而轉身搖頭嘆息,傳說再是美好,也只是傳說,真正的琉璃乃是青銅脫蠟,在高溫之下溶解后又凝固,又經數十道工序精雕細作之后所得,只有經過重重磨難才能得此美麗之物,但愿這個女子也能如琉璃一般,經得起磨難,留下自己的美麗,方能當得起這琉璃二字。
兩人回到寢殿果然沒被胡姬發現絲毫破綻,還贊揚他們乖巧聽話,命人做了不少好吃的糕點。胡亥自然是吃的不亦樂乎,只是琉璃有些悶悶不樂,雖然今日知曉自己的名字竟然還有一個如此美麗傳說,可是這個傳說卻是出自扶蘇之口,心里卻總是有些不舒坦,想著在這咸陽宮中,若無學識定是不行的,至少不能讓那扶蘇看扁了去。
那日的事情似乎成了琉璃前進的動力,自己也不知道為何,就是不想讓扶蘇看不起,想要跟扶蘇知道的一樣多,或許有一天比他知道得更多。
還好姑母答應過,會讓她識字讀書,跟著亥弟弟一起讀書。琉璃顯得異常的勤奮,本就想識字,在識得一些字后卻對詩書更是愛不釋手,聽著教傅著那些繾綣的詩句,自己也是無比神往,漸漸愛上了那些厚重的竹簡,每每拿在手中都不愿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