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從娃娃抓起,改變從自身做起--從最初、最開始、最根本、的那部分開始改-而先要改的是對己的認知-先要知道即使再重要也不是不可或缺的----不要或者不選擇是別人損失(經常用這句話寬慰自己),并沒有重要到讓人承擔不起的地步。
即便是處于核心,缺少了也可以正常運轉,盡管剛開始可能跌跌撞撞,但運行一段時間,就會合符如初;如果真能做到,讓別人承擔不起(比如,把關鍵那些零件損壞或者拆除),那付出的代價恐怕也是自己承擔不起的。
認識到自己并不是必不可少,即便再優秀也應該加上謙虛謹慎的標簽,謙虛使人進步,和氣才能生財。
△孟子的母親深明大義,也是幸運的,僅僅搬了三次家,就給兒子交到了一個比較好的環境--當然環境不是最好的,但肯定是比較好的就夠了。當然更幸運的是孟子,趕上了一個好媽,使得一開始就贏在起跑線上,這個所贏的并不光指那些才學什么的,還包含全力付出,以及心甘情愿的付出那種。重點是搬三次家,相信如果有需要搬家30次也愿意!
或者要求不高,但能滿足要求也是很難的,只有爛牌-換一副換來的是更爛的-然后越來越爛-最后連換的勇氣都沒了----也許是運氣的關系,也許是所接觸內容的關系--所接觸的只有爛牌(除非晉級成更高階層才有機會)----當然,有些能換,有些不能換,即便是明知道只能換來更爛的牌,但有選擇心里會平衡些----但就是無法選擇,是烙印有些是唯一勢不可更改的事實……
認清本質-也不愿承認-承認了-也許你找其中的破綻-即便沒有破綻也希望制造出一個破綻,來打破困局。
糾結于現實的殘酷---雖沒有身處絕地,但已感受到危機,與生俱來的那種危機,如影隨形,無法擺脫的那種。
認清現實,才能更好發展--絕望中也能夠尋找希望(絕望和希望沒有必然必須聯系或不聯系)。
-----絕望(絕境)中并不蘊含希望,但現實中蘊藏的希望。
△技能當然有用,但也可能是絆腳石,藝多不壓身,但確實能成為負擔,有些會減分
如鸚鵡能說話,也靠說話提升自身價值,說一兩句就能提高不少---但多學了一兩句罵人的話,會貶值
誰沒有過去,要做的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對,什么是錯---哪些可以出來炫耀,哪些需要隱藏……
白紙不是最差的,至少還有學習的機會,只要不誤入歧途,具備基本能力,還是有價值的-----但即使剛出生的也不是一張白紙,總會有一些涂涂改改,寫寫畫畫,寫畫不少是錯的--且一個單詞一個漢字,錯一筆就全錯了。
△教育別人是最好的學習,首先是可以不斷溫習以前所知,其次可以從不同渠道獲得更廣泛的知識,再者,如果是正確的更可以增加信心。
有所為有所不為,喜好和習慣以及能力和技巧,可以實實在在的,可以減少工作強度-------換個行業看似勞動強度減低了,其實可能更高,因為不熟悉、不習慣、不喜歡、沒有能力以及其中的技巧、找不到門道……所以說改行窮三年是有道理的--越有難度,越不熟悉,或者越不喜歡……只能越來越差。
大大小小的門類什么的都有其行業特點,大、小技能都有用武之地。①自我分析,②行業分析,③現實分析(工資人才基數行業需求)三者結合一般就能找到合適的位置----找不到合適的也能找到有利的位置。
△光可以看到,聲音可以聽到,能量通過特殊渠道轉化成聲音聽到、管轉化成光被人看到,那電視就是一個復雜的設備或者是一個復雜管道。
---通過屏幕看到的其實是能量,重要的是能量,只有能量才能被看到,被聽到,被感受到。
---過去皮影戲(及后來的電影),光通過濾鏡變成各種形狀。針和唱片摩擦,發出各種聲音---現在技術不過是把過程變得復雜一點,如果簡單一點來說,在文明開始之前就已經有的現象------就拿四大發明來說,火藥這種能爆炸的東西自然界中并不缺少,而且現在要做更威力的炸彈,往往是更貼近自然,更模仿自然;而指南針只不過是把磁石改變了形狀,更方便攜帶,更準確的看出來;而造紙,自然的力量造就了無數張紙,在人發明造紙術之前,在河灘被自然力量沖刷的紙各種材質都有;而印刷術也是人類初始階段就已經有的,指紋也可以算印刷的一種……
-最偉大的不是發明而是發現,起碼現階段最強大的還是自然。不論是想爆炸想制造想傳承想去發現、、自然有無數的空間,時間等待著人們。
機器還有能量相輔相成,成一臺機器---讓大家看到不一樣的經過過濾的普通管道,通過以后形成想看(想要的)的東西。用能量把物質送送到想去的地方、讓能量轉化成不同的東西。
復雜的機器還有很多種方法,越復雜的機器往往損耗越大,所以手機才會發熱--只是這種弄純粹的,越是沒有經過太大損耗的能量越是沒有意義。(可能意義是在于破壞)
那么人把自身的力量用于何處?又怎么樣才有意義呢?人指的是身體,但思想是能量,感覺感知也是能量。
因為人的復雜,才能思考復雜的東西,其中也浪費很多能量。。當然考慮事情時把過程省略(細節忽略)掉,可以迅速的得到答案;做動作時心無旁騖不去分散能量去思考、不壓抑自身全力發揮能給對手重重一擊;感情投入(需要發泄)時忽略到其他因素,才能得到純粹的(純粹愛錢也能得到)快樂痛苦等等;而做事情時,由于精力有限不分散給情感全力做,也能得到最好的結果-----人做事要考慮的方面很多,定不能全力以赴,肯定會浪費,會走彎路,會試圖掩蓋錯誤而犯更多錯誤……
好好逸惡勞是人的本性,一個企業中只有這部分人滿意度比較高。即便是多勞多得這一個簡單的原理,也只有一部分人,能夠體驗和認同(包括初始員工菜鳥級,經過教育的精英級,把企業為家的自由級……)要對事也要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