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志同道合
- 誰人心上魅
- 小七紫嘖
- 2911字
- 2025-08-24 14:08:42
“三分科技”門口排起的長隊已經從店門蜿蜒到了文創園區的主干道上,社交媒體帶來的流量效應遠超想象。程遠看著監控畫面里黑壓壓的人群和不斷響起的電話、門鈴,感覺太陽穴突突直跳。這不再是開業時那種令人欣喜的熱鬧,而是一種近乎失控的喧囂。
“不行,必須限流。”程遠果斷地對宋欣說,“這樣下去體驗感全無,而且安全隱患太大。我們的核心是‘科技+體驗’,不是快消品批發。”
宋欣剛從操作臺后解脫出來,機械臂因為連續高負荷工作,散熱風扇發出細微的嗡鳴。她看著窗外擁擠的人群,點了點頭:“同意。我建議立刻啟動線上預約制,分時段入場,控制店內人數。同時,開辟一個快速外帶窗口,分流只想打卡拍照的顧客。”
兩人迅速決策,程遠立刻著手在原有的小程序上增加預約功能,宋欣則帶著店員小雅制作告示牌并引導隊伍。一個小時后,“三分科技”門口貼出了溫馨提示,宣布即日起實行預約制,并提供了外帶菜單二維碼。
秩序很快恢復,雖然仍有抱怨,但店內的環境終于回歸了可以正常交流和體驗的狀態。程遠和宋欣都松了口氣,意識到應對這種突發性的關注,必須要有清晰的規則和快速執行的能力。
然而,運營壓力只是冰山一角。程遠的個人郵箱和店鋪的商業合作郵箱都被塞爆了。投資機構、品牌聯名、媒體專訪、甚至綜藝節目邀約……五花八門的合作請求洶涌而來。
“這家風投愿意投500萬,占股20%。”
“這個網紅品牌想聯名出周邊,開價很高。”
“還有這個電視臺,想做個探店直播……”
晚上打烊后,程遠和宋欣坐在空蕩的店里,面前攤開著打印出來的部分合作邀約,篩選工作量大得驚人。
“大部分都不靠譜,”程遠揉著眉心,“很多只是想蹭熱度,或者看中了‘殘障人士創業’這個標簽的政治正確性,并非真正理解我們在做什么。”
“嗯,”宋欣表示同意,她用機械手指輕輕點著其中一份投資意向書,“這家條件最優厚,但要求三年內開五十家連鎖店,追求規模化復制。這和我們‘個性化體驗’、‘深度聯結’的初衷背道而馳。”
兩人對視一眼,達成了共識:絕不能為了速度和規模犧牲品質和初心。
“我們需要一個篩選原則。”程遠說。
“第一,是否與‘科技賦能’和‘人文溫度’的核心價值相符。”宋欣接上。
“第二,是否有助于我們深化與特教學校的合作,或者惠及更廣泛的殘障群體。”
“第三,對方是看重我們的故事炒作,還是真正認可我們的長期價值。”
“第四,我們不能失去主導權。”
依據這幾條原則,大部分浮夸的合作被迅速過濾掉。他們只保留了幾家理念相合、愿意耐心陪伴成長的小型社會企業投資機構,以及一些旨在推廣科技教育的公益項目邀約,并回復需要優先完成現有承諾后再探討。
他們的首要承諾,就是與市特殊教育職業技術學校的合作。
第二天,林靜校長再次來訪,還帶來了學校的幾位技術老師和一位資深職業康復治療師。這次會面地點放在了“三分科技”的打烊時間,氛圍更加務實。
“程先生,宋女士,看到你們的成功,我們更加確信合作的價值。”林校長開門見山,“我們希望合作不是簡單的捐贈或一次性的活動,而是能真正融入教學體系的可持續項目。”
程遠展示了他為宋欣優化機械臂的控制系統架構和算法思路。技術老師和治療師聽得非常專注,不斷提出具體問題:“不同殘疾類型的學生,操作差異極大,如何適配?”“成本能否控制在可接受范圍?”“如何設計界面才能更符合認知障礙學生的理解能力?”
這些問題非常實際,程遠意識到,將實驗室級別的優化轉化為普惠的教學工具,面臨著巨大的工程化和產品化挑戰。這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用戶調研、迭代開發和測試。
“我們需要成立一個專門的小項目組,”程遠提議,“我牽頭技術,但需要學校的老師和治療師深度參與,定義清晰的需求和測試標準。這可能是一個漫長且短期內看不到商業回報的過程。”
“我們理解,”林校長肯定地說,“教育本身就是一項長期投資。學校可以提供場地、部分研發經費和最重要的——我們的學生和專家資源。”
宋欣則從另一個角度提出了建議:“除了硬件和軟件工具,課程和體驗本身也很重要。或許我們可以先開發一套適合不同能力學生的、半日制的‘科技奶茶體驗工作坊’,將簡單的編程邏輯、機械原理融入奶茶制作過程。這既能讓學生獲得成就感,也能測試輔助工具的原型,同時積累真實反饋。”
這個務實且富有創意的提議得到了校方的一致認可。雙方決定,第一階段從“工作坊”開始,由程遠和學校老師共同設計課程和簡易輔助工具,宋欣負責主導體驗環節和培訓助教。
接下來的幾周,程遠幾乎將所有時間都投入到了這個項目中。他白天在店里處理技術問題和維護系統,晚上就泡在學校提供的實驗室里,與技術老師一起拆解動作、研究傳感器、編寫更普適性的控制代碼。他展現出驚人的工程化能力和學習能力,快速吸收著康復治療和特殊教育的知識,并將其轉化為技術解決方案。
他為上肢力量不足的學生設計了省力的杠桿式攪拌器,為精細操作障礙的學生開發了帶有穩定器和引導槽的配料盒,甚至嘗試將腦機接口(BCI)的簡易概念融入其中,讓一名脊柱損傷的學生通過凝視屏幕上的選項來控制一部分流程。
這個過程極其耗費心神,但程遠樂在其中。他發現自己無比享受這種跨領域的、解決真實問題的挑戰,這比在公司里寫那些隨時可能被AI替代的業務代碼有成就感得多。
宋欣則完美地承擔起了“三分科技”日常運營的管理者和與外界溝通的緩沖器角色。她冷靜地處理著持續的媒體問詢,婉拒了不符合初心的合作,同時將那些有價值的公益邀請記錄下來,留待后續評估。她還開始著手培訓兩名新店員,以分擔日益增長的工作量。
兩人像精密咬合的齒輪,高效地運轉著,一個主內深耕技術合作,一個主外維持運營并過濾噪音。他們的交流幾乎全部圍繞著工作,默契十足,但沒有任何超出戰友關系的跡象。程遠欣賞宋欣的堅韌和運營智慧,宋欣欽佩程遠的技術才華和專注,這就足夠了。
一個月后,“科技奶茶體驗工作坊”的第一期原型課程在市特教學校的一個小教室里低調開啟。五位不同殘疾類型的學生參加了這次嘗試。
程遠設計的簡易輔助工具雖然粗糙,卻切實地幫助他們完成了人生中第一杯獨立制作的飲品。當那個患有腦癱的男孩顫抖著將自己調制的奶茶遞給老師時,臉上綻放的光彩,讓所有參與其中的人都覺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當地一家專注于社會創新報道的媒體低調地記錄了這個過程。沒有刻意煽情,只是平實地講述了程遠和宋欣如何將技術從一家奶茶店延伸至特教課堂,如何耐心地將一個想法落地為切實可行的課程和工具。
這篇報道沒有引起全網爆火,卻在特定的圈子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吸引來了真正志同道合的人:一位專攻康復工程的大學教授、一位愿意提供低成本傳感器支持的技術極客、甚至是一位對影響力投資(Impact Investing)真正感興趣的天使投資人——她看中的不是快速回報,而是項目帶來的社會效益和長期潛力。
程遠和宋欣站在學校的走廊里,看著教室里孩子們臉上的笑容和老師們眼中的肯定。
“感覺比上頭條實在多了,對吧?”宋欣輕聲說,用右手調整了一下機械臂的肩帶。
“嗯,”程遠點頭,目光仍停留在教室里,“這才是我們該做的事。”
爆火帶來的喧囂正在逐漸褪去,而真正堅實且有價值的東西,正在他們的冷靜應對和專注深耕中,慢慢生長出來。“三分科技”的故事,終于回歸到了它最核心的命題:如何用一行行代碼,為真實的世界增添多一分的便利、尊嚴和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