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比干離座,手里捧著一個盒子上前跪拜道:“這是臣親自種的棗子,特帶回來請商王品嘗。”
早有侍女將盒子接了過去,打開遞給商王。紅彤彤的棗子如同核桃般大小發著亮光。比干接著又說:“我們那里棗木強盛,品種繁多,這是那里最好吃的棗子。”
商王拿起一個放到嘴邊咬了一口,一品滋味,點了點頭,“嗯,這棗子真強!”,然后又問:“你們那里是個什么地方啊?”
“稟商王,我們住的村子叫廣郡。那一帶荒無人煙,村落稀少,百姓靠打獵為生。”
列為看官,也許是借商王吉言,也許是因為那一帶棗木強盛,后人竟將那個地方改名為棗強。
商王點點頭,一時高興,吩咐侍女將這些棗子分給眾臣品嘗,大家連說這棗子好吃,個個贊不絕口。
宴席在熱烈的氣氛中進行著。眾臣紛紛向老王爺和商王敬酒,好不熱鬧。
商王突然感到身體不適,連續咳嗽了幾聲。為了不掃大家的興,他極力遮掩著,裝作沒事的樣子。
就這樣,比干入朝,輔助商王帝乙。
沒過幾年,帝乙實在是難以維持朝綱,便又找到父王子托。跪倒在地:“父王,兒臣越來越感到身體透支,難以支撐朝政。我若學父王提前退下來,或許多活幾年。你看我的王位該由誰來繼承?”商王道。
子托沉思了片刻,對商王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再說了,我已年邁,不想參與你們下輩人的事。你若不決,就和你的兩個弟弟商議吧!”
次日,商王把其子、比干叫到勤政大廳。對他們說:“我不想再當這個大王,我有兩個兒子,長子微子,次子帝辛,你們看讓誰繼位好呢?”
其子道:“當然由長子微子繼位,而且微子賢德仁慈。長為大,名正言順嗎。”
比干道:“過去我雖不在宮中,父王經常和我說起宮里的事情。我認為微子雖是長子,卻不是正妻所生,而帝辛雖小卻是正妻所生,久聞他機智聰明、體魄強健,能文善武,我看應有帝辛繼位。”
商王斟酌片刻說:“就依比干而言!”
擇吉日,朝中為帝辛登基舉行了盛大而隆重的典禮儀式,文武百官朝賀新王即位。
公元前一零二六年,帝辛登上了王位。便是后來的紂王!
話說比干在朝中不覺數年,看到新任王位的帝辛,年少有為,機智過人,能征善戰,覺著自己已經是一個多余的人了,而且對朝中的官場爭斗很不習慣。
這是一個深秋的季節,宮里的樹葉變黃了,落了滿地。有幾片發了紅的樹葉孤零零掛在樹上,在風中搖扎。他想起了和蘇妲己一起栽種的棗樹,一定是掛滿了鮮紅的棗子。想起了棗子就又想起了蘇妲己,便產生了想回廣郡的念頭。
一日,比干來到父王的宮內,向父王稟道:“父王,新王繼位,我看江山已經穩固,不如我們仍回廣郡,我放不下妲己妹妹。一想起,來時的情景,她那可憐巴巴的樣子,我就心痛。父王,咱們回去吧!”
老王爺思考了一下說道:“我已年邁,不準備走了。你若想走,就走吧!”
比干點了點頭,子托又囑咐道:“如果你想走的話先去向大王辭行,若大王恩準,你就走吧。”然后又道:“回去后一定要聽你蘇伯伯的話,和妲己早日完婚。”
“孩兒記住了,還望父王多多保重。”比干拜別父王出宮去了。
這天,比干來到帝辛的宮中向大王辭行,見了帝辛行君臣大禮。
禮畢,比干說道:“你已經順利登上王位,我在朝中數年,該回去了。”
帝辛道:“王叔,你能不走嗎,我才登基,我怕那些舊臣、老臣們不服。現在正需人手,身邊沒有一個自己的人做為左膀右臂怎么行啊。”
比干道:“你不必擔心,憑你的本事,不怕他們不服。再說我已經習慣了那里的射獵生活,我生在那里,長在那里,風土人情,一切的一切——我離不開那里。”說罷跪下磕頭。
連說道:“請大王放我回去。”
帝辛想了想說:“既然你執意要走,那我就不強留你了,我封你為少師,替我管理那一方的百姓。”
“謝大王賞封。”比干叩頭謝恩。
“不過有一條”,帝辛接著說:“你要有個思想準備,本王我會隨時調你回宮幫我治理江山”。
“諾!”比干謝過大王,正要轉身下殿——
就在這時,突然有人來報:“陛下,大事不好了……
你道來人是誰,正是大臣費仲。只見他慌慌張張來報:“稟陛下,北狄突然傭兵犯我中原直向朝歌殺來。一路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聲稱要踏平朝歌。
帝辛聞聽,勃然大怒:“我初登基,有人竟敢前來挑釁,這還了得。”
遂喊住比干道:“王叔慢走!正好你來自北方,回去已不太安全。我與你擊潰這些北狄犯軍!”比干回身點頭應諾。
帝辛即刻命費仲點齊精兵三千,自己親自掛帥,封比干、費仲、尚全勝為副將。三聲炮響,一路大軍浩浩蕩蕩,騎快馬向北進發。
走了不到三日,剛出中原,就看見路邊無數逃難的百姓攜兒帶女,背著鋪蓋卷向這邊走來。
比干下馬問道:“你們這是從哪里來,又到哪里去啊?”
一老者說:“我們來自北方平原!不知從哪里來的強盜,見人就殺,見東西就搶。我們只有背井離鄉,聽說這邊太平,就都到這邊來了。”老者疑惑地問:“軍爺,你們該不是前去殺敵?”
比干說:“我們是殷商的軍隊。”又指了指騎在馬上的帝辛,“這就是我們大王,我們正是為掃平這些強盜而來。”
人們聽說大王親自率兵前來,口呼萬歲,都感動的磕起頭來。
帝辛下馬,扶起那老者安慰道:“我們一定要蕩平這些強盜,讓百姓過上太平日子。”
說罷,帝辛上馬,長矛一揮,對士兵們說:“北狄就在前面,奮勇殺敵。立功者有賞!”
俗話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將士們為之一振,個個策馬揚鞭像猛虎一樣向前沖去。
大軍浩浩蕩蕩,彩旗獵獵,不消幾日便遭遇上了敵軍。只見塵土飛揚,黑壓壓一片向這邊壓了過來。
帝辛吩咐將士停了下來,擺開陣勢,穩住陣腳。
對方見前面有軍隊擋住去路,也停了下來。
比干橫馬過去喝問道:“你們是什么人,竟敢犯我中原?”
為首的高聲叫道:“我們是北狄部落,我們的將士勇猛無比,從遙遠的北方,一路殺到這里,我要直搗朝歌,奪取王位。”然后又問:“你們是什么人,竟敢攔住我們的去路?”
比干道:“我們是殷商的軍隊。”又指了指帝辛,說道:“這是我們大王!”
帝辛策馬來到陣前,長矛一揮,喝道:“小小北狄,竟敢犯我中原!還不趕快下馬投降,可免你一死。”
對方頭領哈哈大笑:“原來是剛繼位的娃娃。也敢前來攔我。還是早點投降的好。等我登上王位或許給你個一官半職。”
帝辛聞聽,怒火沖天,長矛一挺,一抖馬韁,那馬嘶鳴一聲,直奔敵營,便和那首領戰在了一起。
鐵馬金戈,馬斯長嘯,戰了十幾個回合不見勝負。
帝辛年輕氣盛,血氣方剛,越戰越勇。瞅準對方一個破綻,一槍刺中胸部,用力一挑,竟將那頭領舉在半空中,用槍挑著轉了三圈,然后用力一甩,甩出幾丈遠。
敵營中的將士都驚呆了,從沒見過這場面,眼見首領已死,掉頭就逃。
帝辛長矛一揮:“將士們給我追。”
鐵騎錚錚,萬馬奔騰。強大的商軍以排山倒海之勢,窮追猛打。直殺的敵軍丟盔卸甲,狼狽不堪,死的死,傷的傷。
敵軍中的人馬越來越少,帝辛的軍隊銳氣絲毫不減。敵軍眼看就要全軍覆沒。恰在這時,前面卻出現了一片樹林,潰敗的敵軍像見到救命草一樣,欣喜若狂。
一個將軍大喊:“向樹林里撤,保存實力要緊。”北狄敗軍們不顧一切的向樹林里逃竄。
就在他們快進樹林的時候。突然,從樹林里沖出一支獵戶打扮的人馬,亂箭齊發,配合商軍前后夾擊,將剩余的殘敵全部殲滅在樹林之外。
帝辛的軍隊大獲全勝。
這時,帝辛心里納悶,自語道:是誰幫了我的大忙。便問比干:“前面是什么人幫了我們的忙?”
比干矚目觀看,驚喜地自語道:“原來是蘇護伯伯。”
比干催馬過去,大聲喊道:“蘇伯伯,我回來了。”
蘇護見是比干,很是高興。下得馬來,“我就知道是你們來了。前幾天聽說大王出兵迎敵,我就帶領冀州城里的親兵,又招集了這一帶各村的好獵手埋伏在樹林里,正好在這里就派上了用場。”
“好,你們殺得好!”帝辛策馬過來在馬上夸贊道。
比干趕忙引見:“蘇伯伯,這是我們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