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徐懷玉
- 晚唐不良人
- 發光的兔子
- 2018字
- 2019-08-25 23:50:20
郭子黔帶著張小乙穿過萬年縣縣衙旁門,來到了縣衙的后堂。
在后堂中,有兩個人正坐在上首位置,手邊兩盞殘茶都已經空了大半,看來已經等待了不少時間。
“不良人張小乙,見過兩位大人!”
張小乙朝著兩人行了一禮,這兩個人他都認識,一個是萬年縣縣令湯如海,另外一個則是被刺宰相之子武翊黃!
只是湯如海穿著緋袍,而武翊黃則是一身書生打扮,并未穿著官服。
“張副尉免禮。”武翊黃有些急不可耐道:“今次過來見張副尉是想要確認你找到線索之真偽,我想知道湯縣令呈上帖子中沒有的細節!”
副尉是最小的武官名稱,算是一個客套的稱呼,正如后世對每個體制內的普通科員都稱呼為主任一樣。
張小乙一愣,目光朝湯如海看去。
湯如海這個老狐貍卻不置可否,拿起殘茶喝了起來,一副絕對不摻和你們之間事情的模樣。
張小乙見狀,便明白湯如海是想要置身事外了。
之前之所以他要呈上被刺案線索,是因為他和下轄的不良人接了圣人旨意,不呈上線索等于是抗旨不遵,這并不代表湯如海想要介入到朝廷黨爭之中。
“您想知道什么?”張小乙想了想詢問道。
“事情的發展、經過、結果,還有你們對這個線索的價值判斷!簡單來說,我要知道你們對這個案子的一切信息!”武翊黃霸道的說道。
張小乙知道自己沒辦法拒絕,對方這種大人物,想要對付自己實在是太容易了,甚至不需要自己動手,只要一個眼神,下面便會有大把的人為了討好他而來對付自己。
這人,自己得罪不起……不過卻未必不能利用!
張小乙心中百轉千回,表面上卻沒有露出任何的馬腳,將事情的經過以及自己當時的思路全都說了一遍。
武翊黃顯然聽的十分認真,甚至不時打斷張小乙的敘述,讓張小乙解釋的更加清晰明了一些。
在張小乙全部說完之后,武翊黃臉色鄭重的深吸了一口氣,從座位上站了起來,來回踱了兩步。
最后,他站在了張小乙的身前,神情嚴肅道:“張副尉,從你描述的話語中,我相信這是一條極為有價值的線索,還請你一定要據此追查出幕后真兇,還家父一個公道!”
說罷,武翊黃鄭重行了一個叉手禮。
“不敢不敢。”張小乙連忙還禮。
行禮完畢,武翊黃便極為干脆的離開了后堂,絲毫沒有理會旁邊的湯如海和郭子黔。
這讓兩人都有些尷尬。
湯如海故意清了清嗓子,自我圓場的說道:“這個武大人真是毛毛躁躁,也不等本官送他一送。”
“是啊是啊,畢竟太過年輕了,少年得志卻少了歷練啊!”郭子黔在一旁附和道。
說完,兩人又是一陣尷尬的沉默,最終湯如海只得半捂著臉讓張小乙和郭子黔出了后堂。
在回到太平巢的路上,張小乙感到奇怪的問道:“郭帥,這個武大人什么意思?為什么要特意來詢問我這個無名小卒?”
郭子黔撇撇嘴:“這人疑心太重,生怕遞上去的東西被人用了春秋筆法,所以親自向你問清楚具體情況,你看著吧,這次他回去后朝堂上肯定要亂上好一陣了!”
“朝堂如何我并不關心,畢竟距離我實在太遠!”張小乙搖了搖頭:“郭帥,你說搜檢軍器監的事情能成嗎?”
“我希望不能成,可惜多半事情不會如我所愿,緝兇司……呵呵,一個畫餅罷了!”郭子黔難得透露了一些口風。
張小乙在一旁沒吭聲,他明白郭子黔的意思,如果搜檢軍器監一事未能實現,那么被刺案無論有沒有查到真兇,不良人都能夠有所轉圜——我查到了兇手你不讓接著查了,那還好意思怪我?
不思功,先補過。
郭子黔的官場態度在這件事情上暴露無遺。
可惜,正如郭子黔說的那樣,搜檢軍器監幾乎已經成了定局,區別只是搜檢到什么程度而已。
因為,當朝宰相被刺,朝廷卻給不出一個交代,這件事情圣人不答應,百官不答應,甚至連百姓也不會答應。
唐人是驕傲的,無論哪個方面,你敢阻撓他們的驕傲,那么洶涌的民意就會撕碎你。
三天后,果不其然,郭子黔一語成讖,圣人下令軍器監配合緝兇司搜檢,凡有阻撓者處極刑!
早在天寶年間,因為北疆入侵的原因,玄宗皇帝遷軍器監至北都并州太原府,大部分的事務官和工匠都一并遷了過去,在長安中留下的只有一座府衙和高階官員,主要營管資料和人事變動。
下面跑腿的小官小吏只有寥寥幾人。
再加上因為搜檢的原因,軍器監上下對不良人極為敵視,軍器監監正和監丞索性就沒出面,只派了一名年紀極輕的軍器監典事輔助。
反正圣人的旨意是不得阻撓,我不阻撓也不配合,你拿我也沒辦法……
因此,當不良人到軍器監衙門時,只有一名年僅弱冠的八品典事相迎。
“我軍器監中設有甲坊署、弩坊署、都水監、諸津四個部門,不知道諸位想先去看哪里?”軍器監八品典事徐懷玉帶著不良人一邊走進衙門,一邊不卑不亢的詢問道。
張小乙站在不良人中間,其他不良人打量著軍器監衙門,但是他卻在打量這位八品典事徐懷玉。
看的出來,徐懷玉應該是出身世家大族,待人接物有板有眼,與人交談之時表現的讓人如沐春風,沒有良好的家教是沒辦法做到這一點的。
讓張小乙好奇的是,如果出身世家大族,那么為什么會成為軍器監的典事?
要知道,當朝雖然風氣開放,而且國人自傲,但是匠人的地位依舊低微,軍器監與匠人打交道,在朝廷內話語權并不高。
真正的世家大族,哪怕進不了中書省當個吏官學習政務,也會想方設法進鴻臚寺或者光祿寺,為以后的官場人脈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