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私廟
- 晚唐不良人
- 發(fā)光的兔子
- 2033字
- 2019-08-23 23:14:17
張小乙面對緝兇司的成立,說實話挺后悔自己沒有能夠抽身而去。
現(xiàn)在,連最后抽身的機會都很渺茫了,除非他愿意以逃兵的身份接受整個大唐的通緝。
不良人雖然算不上正規(guī)軍,但也有軍職在身,逃離長安絕對會得到一個逃兵的DEBUFF。
唯一讓張小乙有些感到欣慰的,是他現(xiàn)在可以有限的出入大理寺證物房。
因為圣人的御筆欽點,由緝兇司追查無頭貴人被刺案,所以緝兇司可以從大理寺那里拿到所有關于被刺案的證物和案牘資料。
這不禁讓張小乙想起“清羽”的承諾,當時“清羽”承諾他能夠進入大理寺證物房,沒想到現(xiàn)在果真就實現(xiàn)了。
是“清羽”消息靈通,早已得知圣人會點不良人來查案,還是“清羽”推動圣人來做的這個決定?
第一個也就罷了,如果是第二個可能,那么“清羽”的勢力可真是恐怖到了極點,居然連大唐的最高統(tǒng)治者都能夠影響!
這個“清羽”究竟是什么來頭?
帶著疑問,張小乙?guī)е鴰讉€不良人來到了大理寺,在大理寺官員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態(tài)度下,領走了無頭貴人被刺案的所有證物。
由于緝兇司現(xiàn)在還只是一個預備籌建的衙門,所以只能現(xiàn)將萬年縣縣衙旁邊的太平巢充當起了臨時的緝兇司司衙。
十二名不良人研究案牘資料的研究案牘資料,研究證物的研究證物,由于都是精銳,所以每一個人都開始發(fā)揮巨大作用。
無頭貴人被刺案的始末也開始被厘清出來。
首先,無頭貴人的身份已經(jīng)遭到證實,乃是三朝元老、當朝宰相武元衡。
得知這個信息之后,所有不良人都倒抽了一口涼氣,著實是這位武元衡武宰相的地位實在是太高了。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用來形容他沒有半點錯誤。
難怪無頭貴人被刺案會引起這么大的波瀾,也難怪朝廷方面至今依舊在封鎖消息!
當朝宰相在上朝的途中被殺身亡,連頭顱都丟失了,這種驚天丑聞一旦爆發(fā),那么大唐天朝上國的面子還要不要了?
再說了,要是引起鄰國對大唐實力的懷疑,恐怕又會引起一場腥風血雨!
這讓不良人們感覺到了沉甸甸的壓力,不同于之前他們街頭上的蠅營狗茍,萬一處理不好,他們就是大唐的罪人!
至于案情推衍方面,大理寺案牘資料上記載的和不良人當時勘驗現(xiàn)場推衍的差不多,并沒有什么新鮮的可看。
張小乙沒有在案牘中糾結字眼,而是把絕大多數(shù)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那幾根弩箭上。
“清羽”費盡心機,要他查案,而且還特意點出鐵匠牽鴻德和弩箭之間有關系,肯定是“清羽”在弩箭上發(fā)現(xiàn)了什么。
那發(fā)現(xiàn)的究竟是什么呢?
張小乙拿起一只弩箭,仔細打量了起來。
這只弩箭只有半截,前面的箭頭還在,但是箭羽部分卻已經(jīng)全部丟失。
張小乙看了半天沒看出什么不同來,回身戳了戳旁邊的人:“孫頭兒,你以前當過募兵吧?你看看這弩箭有什么特別的嗎?”
孫頭兒接過了一看,打量了兩眼,有些莫名其妙道:“沒什么特別的啊,這不就是普通的一支弩箭么?”
“不能從弩箭上看出軍制技術,或者冶煉地點之類的詳細信息嗎?”張小乙想了想,提供了一個思路。
孫頭兒哈哈一笑:“小乙你是不是傻了,民間自造弩箭等同造反,所以每一支弩箭都是軍制,至于冶煉地點……我反正是看不出來,我吃個雞子難道還得認識母雞嗎?”
張小乙臉色一垮,感覺自己來問孫頭兒就是個錯誤,他不該對孫頭兒的智商抱有期待的。
如果說,弩箭上沒有線索,張小乙是絕對不信的,否則“清羽”是吃飽了撐的,給他提供一個假線索?
拿著弩箭,張小乙沉吟片刻,果斷拉著孫頭兒就往外跑。
“哎哎,小乙你要干什么?”
“去找個大師級的鐵匠看看,說不定能夠看出一些端倪!”
“找誰?你認識大師級的鐵匠?”
“……”張小乙陡然停下了腳步,有些糾結起來,思索片刻之后:“去軍器監(jiān)。”
軍器監(jiān)屬于兵部統(tǒng)籌,專管軍隊兵器制造,之前牽鴻德所在的宣州戎器作坊就是軍器監(jiān)管轄的。
要說對軍制武器的了解,軍器監(jiān)絕對無人能出其右。
“現(xiàn)在已經(jīng)天黑宵禁,我們身負公差自然可以無視宵禁,但是那些軍器監(jiān)的大人們恐怕早就散班回家,不如跟我走,我認識軍器監(jiān)的一個老匠人,不過這功勞嘛……”一直在旁邊關注所有人動向的常二狗突然湊了上來。
一臉賊眉鼠眼的模樣,張小乙一看就知道這家伙想要插一手分功勞。
“沒問題,論功行賞時我肯定會提到你的名字!”張小乙立刻就爽快的答應了下來,他并不在乎這些虛無縹緲的功勞,在他看來還不如考慮如何自保更實際一些。
常二狗聞言立刻大喜,拉著張小乙和孫頭兒就走,生怕再有一個人來給他分潤功勞。
出了太平巢,經(jīng)過執(zhí)行宵禁的幾對軍士檢查后,三人來到了安業(yè)坊。
此時的安業(yè)坊里還是人聲鼎沸的狀態(tài),畢竟宵禁禁的是坊門之間的來往行人,對于你在坊內如何高樂,是沒有人會管你的。
常二狗帶著張小乙二人,左拐右拐,最后停在了一個寺廟的前面。
“二狗,我們要見軍器監(jiān)的官老爺,你把我們帶到寺廟來干什么?”孫頭兒瞇著眼睛看了看寺廟的匾額:“長清寺?這寺廟我怎么從來沒聽說過。你小子不會把我們帶到什么私廟來了吧?”
大唐信佛的貴人往往喜歡建立具有私密性的寺廟,請有道高僧主持,只允許家人親朋進行祭拜,也叫作私廟。
這種私廟一般人不能進,進了等于是闖進別人家中,被打死都不怨。
而且能夠建立私廟大多是有錢有勢的貴族,著實是得罪不起。
孫頭兒可不想悶頭悶腦就得罪個大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