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作品申請解禁
- 你的愛我的三世
- 毒妖姬
- 2297字
- 2025-07-26 13:30:02
舊書里的地圖
林小滿第一次注意到那本《海國圖志》時,窗外的梧桐樹正把影子投在古籍部的玻璃柜上。書頁邊緣泛著琥珀色的光澤,像被無數只手摩挲過的琥珀,書脊上燙金的書名已經斑駁,卻依然能看出當年的精致。
“這是道光年間的刻本,“管理員老張推了推老花鏡,手指在玻璃上輕輕點了點,“上周剛從庫房清出來,據說以前是江南藏書家顧千里的舊藏。“
林小滿的指尖在玻璃上停頓片刻,忽然想起父親臨終前攥著她的手說的話。那個總愛坐在藤椅上翻舊書的老人,彌留之際含糊不清地重復著“海國圖志“和“第三十七頁“。當時她只當是老人糊涂了,直到今天在市立圖書館的特藏部見到這本線裝古籍。
“我能看看嗎?“她盡量讓聲音聽起來平靜。
老張打開玻璃柜的鎖,戴著白手套的手小心翼翼地把書取出來。書頁間飄散著淡淡的霉味和檀香混合的氣息,像是穿越了百年的時光。林小滿翻到第三十七頁,泛黃的宣紙上繪制著南洋群島的地形圖,用蠅頭小楷標注著島嶼名稱。
在婆羅洲北岸的位置,有個用朱砂圈出的小點。更奇怪的是,小點旁邊畫著個極其微小的符號——像是簡化的北斗七星,勺柄處還連著三道波浪線。林小滿掏出手機拍照時,發現書頁邊緣有處極淺的折痕,像是有人特意折過又撫平了。
“這本書有什么特別的來歷嗎?“她問。
老張翻閱著借閱登記冊:“民國二十三年有位姓林的先生借過,之后就一直存放在庫房。哦,登記冊上寫著他是從新加坡來的。“
林小滿的心跳漏了一拍。祖父的籍貫正是新加坡,父親生前總說祖父是做遠洋貿易的,卻從沒提過和這本古籍有關的事。她盯著手機里的照片,忽然注意到朱砂點的位置,恰好是現在馬來西亞沙巴州的某個海域。
當晚回到家,林小滿把照片放大,發現北斗符號的線條比周圍的字跡顏色略深。她想起父親書房里那盞老式臺燈,換上紫光燈對著照片照射,果然在符號周圍顯出幾行淡得幾乎看不見的字跡:“潮落時,七星指月,三浪過后見山門。“
這句話讓她想起小時候聽的故事。父親說曾祖父在南洋遇到過風暴,被海浪沖到一座無名島,島上有座被密林環繞的古廟。當時她只當是神話傳說,現在卻覺得那些故事或許藏著不為人知的真相。
一周后,林小滿帶著那頁地圖的復印件登上了前往沙巴的航班。在亞庇市的碼頭,她找到當地漁民阿武。這個皮膚黝黑的原住民看著復印件上的朱砂點,突然露出驚訝的表情。
“這里是魔鬼海,“阿武指著海面遠處的某個方向,“我們漁民從不去那里,傳說有會吃人的漩渦。“
“但有人在那里見過古廟,對嗎?“林小滿追問。
阿武沉默了半晌,終于點頭:“我祖父年輕時見過。他說每月初一、十五退潮時,那里會露出一塊黑色的礁石,形狀像北斗七星。“
林小滿查看日歷,三天后就是農歷十五。她說服阿武駕船帶她前往,承諾支付三倍的酬勞。出發前夜,她在酒店收到一封匿名郵件,附件是張泛黃的老照片——穿著西裝的中年男人站在古廟前,背景里隱約能看到類似北斗符號的石刻。照片背面寫著日期:民國二十一年三月初七。
那個男人的眉眼,和父親年輕時幾乎一模一樣。
農歷十五的清晨,海面上籠罩著薄霧。阿武的小漁船在波浪中顛簸,他不時往海里撒著椰絲,嘴里念叨著原住民的禱詞。當太陽升到海平面以上時,林小滿看到前方的海面出現了奇特的景象:七塊黑色礁石從水中升起,排列的形狀正和古籍里的北斗符號吻合。
“就是這里!“阿武把船停在礁石群外圍,“再過半小時潮水會完全退去。“
林小滿戴上潛水裝備,當海水退到齊腰深時,她踩著珊瑚礁走向礁石群中心。在第七塊礁石的底部,果然有處人工開鑿的凹槽,形狀和地圖上的符號完全一致。當她把手掌按上去時,凹槽突然發出輕微的震動。
隨著最后一波潮水退去,礁石群中間的海水旋轉著形成漩渦,露出底下的石階。石階盡頭是道被藤蔓覆蓋的石門,門楣上雕刻的北斗七星圖案在陽光下閃著青灰色的光。
林小滿撥開藤蔓,發現石門上有三個圓形凹槽。她忽然明白那句“三浪過后見山門“的意思——當她按照漲潮的節奏,用手掌拍打凹槽三次后,沉重的石門緩緩向內打開。
寺廟內部彌漫著潮濕的霉味,陽光透過屋頂的破洞照在布滿灰塵的神像上。神臺后面的石壁上,掛著幅用麻布繪制的航海圖,上面用紅筆標注著從中國東南沿海到馬六甲的航線,每個港口旁都寫著日期,最新的日期是民國二十六年七月。
那是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月份。
在神臺底下,林小滿找到個銹跡斑斑的鐵盒。打開后里面裝著泛黃的信紙,是用毛筆寫的中文:“倭寇已占新加坡,船隊所載物資需轉至昆明。若吾未能歸,讓后人持圖尋此,將寶藏獻于國家。“落款是“林敬之“,日期正是祖父失蹤的那年。
鐵盒底層還有枚銀質徽章,上面刻著北斗七星的圖案。林小滿突然想起父親書房里那個上鎖的木盒,回家后用徽章上的凸起當鑰匙,果然打開了那個從未被開啟過的盒子。
里面是本航海日志,記載著1938年的遠洋航行。祖父指揮的船隊滿載著從南洋募集的抗戰物資,為了避開日軍封鎖,選擇了這條隱秘航線。日志最后一頁寫著:“物資已安全送達,吾將留守此處,待下批船隊。“
林小滿合上日志時,夕陽正透過窗欞照在書頁上。她仿佛看到百年前那個身影,在動蕩的年代里,用古老的地圖指引著航向,讓一箱箱藥品和器械穿越驚濤駭浪,最終化作支撐民族抗戰的力量。
三個月后,林小滿將那本《海國圖志》的研究發現捐贈給國家檔案館。在整理祖父的遺物時,她在相冊夾層里找到張褪色的船票,目的地是重慶,日期停留在1941年深秋。
那天傍晚,她站在圖書館的窗前,看著梧桐樹影再次爬上玻璃。古籍里的地圖早已泛黃,但那些用信念和勇氣繪制的航線,永遠不會被時光磨滅。就像祖父在日志里寫的:“海圖會舊,山河永存。“
夜色漸濃時,林小滿打開電腦,開始撰寫關于那段隱秘歷史的文章。窗外的城市華燈初上,遠處港口的燈塔在暮色中閃爍,像極了百年前指引航船的北斗七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