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香凝的歪理邪說
- 攜手大唐
- 赫環
- 3363字
- 2016-11-12 17:10:40
第二天早上,香成代替香凝,領頭帶著孩子們奔竹林去了,香凝則按著圖紙指導大院改造工程。
金有福喊了蘇鯤兄弟四個,還有當初幫忙救過香凝的劉家老大劉鳴山來幫忙,六個莊家漢子配合默契,干起活來那叫一個麻溜。
按香凝的意思把原來的籬笆墻通通拔掉,向東擴大,西面屬下風口是小型養殖場,所以只能往東擴,面積生生增加一倍有余。然后壘起三尺左右的土墻重新圍成院落,起了新的院門倒座,也就是門房。圍著院子開挖水渠,寬度和深度二尺左右,水渠環饒整個院子向后延伸出百米距離到達指定的池塘位置。
開挖池塘就不是一天半天的活計了,還要開江渠引水入塘,粗略估計也要十天八天的。
香凝也就是按著圖紙動動嘴,交代清楚就去了廚房,鄉鄰都來幫忙,伙食就不能太差,張氏蒸了二米飯,煮了幾個菜都用大盆盛了。
香凝把鎮在井里的豬下水(唐朝把豬叫豕發shǐ音)拿了出來,張氏捏著鼻子道:“文娘,這東西怎么好拿給客人吃?周十四家那么窮都不吃這東西。”
“福嬸,放心吧,我來做包準好吃。”香凝只好端了下水去江邊清洗,再不走怕是要把張氏惡心吐了。
香凝把下水一一清理干凈,把豬心切成薄薄的大片做了爆炒心片、又做了筍干肺片、鹽水肝尖、蒜燒肥腸,炒菜的香味飄出廚房......
張氏知道香凝擺弄下水原本躲的遠遠的,聞了香味忍不住探進頭來:“文娘,這真的是你拿那沒人要的下水做的?”
“福嬸,這就是下水做的啊,不信你來嘗嘗......”
張氏皺著眉頭頗為嫌棄的夾了一塊輕輕咬了一口,一臉驚喜道:“哎呦,怎么會這么好吃,文娘啊,怎么做的?快教教嬸子......”
唐朝時期肉類比較貴,有錢人多數吃羊肉,普通百姓才吃豬肉,豬下水因為不好處理,基本沒人吃,這塊空白自然就留給了穿越人士。
俗話說吃人嘴短拿人手軟,一頓飯吃的眾人是滿嘴流油,干起活來自是事半功倍。
劉家老大劉鳴山擦著嘴大大咧咧的說:“文娘子小小年紀,做得一手好菜,改明兒也教教你嬸子,好叫叔也祭祭這肚里的攙蟲。”
“若是沒有鳴山叔幫襯,還談什么手藝,早不知道順水流到哪里去了,得空就叫嬸子來串門,包教包會!”香凝的一番話,說的是清楚明白,這是看在搭救之恩,否則哪能把掙錢的本事教了外人。
劉鳴山是個心思簡單的,哪里會想到這孩子小小年紀如此城府。蘇家三郎狀似隨意的插嘴道:“以后想吃下水還是來有福兄弟家里混吧,我家娘子手腳粗笨,學不來。”
香凝聽懂了,這話看似隨意,這卻是個明白人,給自己找個臺階下,這話便揭過不提。
金家大院的改造工程干的是熱火朝天,香凝插不上手,索性拿了剪刀站在葡萄架下修剪藤蔓。葡萄經過合理的修剪,當年產量就會提高,果實會比沒剪的大些,主枝粗壯的葡萄就能安全過冬,以后每年的產量也會逐年遞加,口感也會更好些。
香凝拿著剪刀剪掉一枝兒,叮當就伸出舌頭卷起來吃掉一枝兒,香凝心中奇怪,正好四處無人,便小聲問叮當:“狗不是喜歡吃肉的嗎?你怎么還吃這個?”
叮當翻翻白眼道:“兔子肉不舍得給我吃,芒果車厘子又沒有,不吃這個吃什么?”不能怪叮當嘴攙,其實犬類也是需要補充維生素的,大家都把叮當當成普通的土狗,伙食的確是差了點......
金家大院的改造工程要十幾天,金有福就沒了時間進山打獵。
蘇鯤蘇大郎知道金家想大量繁殖野雞和兔子,主動幫忙,起大早上了山,挖了些陷阱,又放了幾個捕獸夾子。每隔一兩天總會有些收獲,有時是一只兔子,有時是一只刺猬,刺猬都祭了大家的五臟廟,兔子就被送進了養殖場。
莊戶人家淳樸,鄰里之間互相幫忙干點活都是不收銀子的,也就是混個吃喝或者拿點剩飯剩菜分了。
香凝提醒張氏道:“福嬸,咱家活計多,鄰里來幫忙,一天兩天倒還罷了,這時間長了白使喚人家不是辦法。我和弟弟們挖的竹筍多的很,勞煩福嬸得了空挨家送些,多少是個意思。以后雞和兔子多了,咱也送些。”
香凝是個知恩圖報的人,張氏也明白其中的道理,忙點頭道:“文娘想的周到,以后活計多了,確實不好白使喚人,送東西的事就交給我。”
“福嬸,當初我和弟弟被救,好些鄉親都來幫忙,勞煩福嬸也幫我送些,多少是個心意。”面面俱到,好心思。
“知道你是個有良心的好孩子,放心吧,嬸子一準幫你辦的妥妥的。”張氏說著拍了拍香凝的手,讓她放心。
有錢有物,誰不會做人?
每天晚上,香凝都趴在案上寫寫畫畫,攢了些圖樣,有發簪、花鈿、步搖、眉心墜、梳子等等,整個設計以月亮為題,可以拆分也可以配套,還有完善以后的項圈。
香凝畫的是立體多面圖,很細心的在旁邊標注了尺寸還有說明,詳細的說明可以使用哪種材質、鑲嵌哪類寶石和備注的效果圖。立體多面圖非常清晰明了,唐朝可沒有這么詳盡的圖紙。
香成練字手乏了,放下毛筆揉了揉了泛酸的手腕子,看姐姐整理圖樣,探頭湊過去看,嬉笑著說:“長姐,畫的真漂亮,山寨現代貨吧?”
氣的香凝抬手照著香成腦門兒來了一下:“小樣,還知道山寨吶,多嘴。”香成挨了打,摸摸腦門趕緊閃人。
張氏也伸手拿了圖樣來看,驚嘆道:“哎呦,真是漂亮,我還從來沒見過這么漂亮的墜子。”
說著轉頭拿給伊氏看:“阿娘,快看,文娘畫這眉心墜是個彎彎的月亮,還帶著穗子吶。”
伊氏拿起圖紙微瞇雙眸,仔細觀看,半晌才道:“恩,確實貴氣,就這個樣式比縣城官家夫人帶的還要漂亮。”
聽到這番評論,孩子們撂下東西齊齊擠了上來,伸著脖子你一言我一語的道:“哇,真漂亮!”
“這一定很貴吧?”
“文娘姐姐,我也想要!”
金有福微帶疑問的插嘴問香凝:“文娘這是要打造首飾?”
“不,我是要把圖樣賣掉,一張十貫錢。”
“啊......”全家驚掉下巴,一張紙十貫錢是什么概念?
“福嬸,蒼蠅飛進嘴里拉。”香凝笑著打趣張氏。
驚的張氏慌忙整理圖紙,趕著孩子們離遠著點,生怕弄破了圖紙,小心翼翼的把圖紙放在案上道:“這么精貴的東西,趕緊收好,這比金子還精貴,可別被猴兒們弄壞了。”
金有福手上編了一半的竹筐子,滴溜溜的滾出了堂屋,半晌才回過神來,彎腰揀了筐子嚴肅的對張氏道:“孩子他娘,以后盯著孩子們好好念書,跟著文娘好好的學,以后咱也送孩子去城里讀書,這識文斷字的就是不一樣,隨便畫張圖出來都值十貫錢,必須好好念,誰要不好好念,仔細打斷他的腿!”
說罷還嚴肅的掃了孩子們一圈又加了一句:“玉蘭也跟著學。”
難得嚴肅的金有福嚇的三個孩子齊齊縮了脖子,乖乖回案上坐好,繼續埋頭練字。
香成膽大抬頭對香凝道:“長姐,我也好好念書,將來當大官,掙好多好多銀子。”說著還用雙手畫了一個好大的圈。
香凝聞言,神色微變,心里暗道:這好好的孩子可不能給養歪了。
香凝整理桌案,端端正正坐好,掃了一眼孩子們語重心長道:“我們為什么讀書?難道就是為了考取科舉?當大官?發大財?官員如果擁有收入以外的金銀珠寶,必然是以權謀私貪贓枉法,如此一來就是禍害百姓的國之蛀蟲。如果讀書只為謀取進身之階,那書不讀也罷。我讓你們讀書是因為書能使人明禮儀、知廉恥、陶冶性情。
當朝宰輔魏征曾言: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所以多讀書是對的。
當然,如果學富五車,情*高尚且又肯為民請命,我自然不會攔著你們科舉出仕。”
香凝別有深義的望了香成一眼繼續道:“以前有一句民間俗語: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不管你們現在聽不聽的懂一定要記住我今天說的話,大了以后自然會慢慢理解。”唐朝沒有紅薯,但是香成知道啊!
唐朝是階級等級分明的社會,按‘士農工商’劃分人的出身,普通百姓想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唯一的辦法就是讀書出仕,狄仁杰和姚崇就是寒門學子這一類成功的典范。
文香凝的觀點在當時的社會是極為罕見的,普通人家急與提高社會地位,但凡條件允許都會支持孩子念書參加科舉考試,以期有朝權在手,光宗耀祖發家致富,并未考慮過當官與發家的必然聯系。
如此一來就造成了一種誤解,衍變成了讀好書、當大官、發大財的觀念。
許多讀書人出仕之前家境貧寒,出仕以后金銀滿倉,自動忽略了魚躍龍門不過是朝廷招納人才管理百姓的初衷。
自古至今,盲目的讀書都是社會通病,空有詩書滿腹,卻無經世治國之才的讀書人成了國家的囊蟲。多少窮酸秀才一味閉門苦讀不事生產,依靠老人與女子生活,朝廷還要按月發放俸祿供養他們。如果現代的大學生也由國家發工資,恐怕老百姓會更加瘋狂。
知識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基礎,立體養殖、生態農場包括農業嫁接技術早就出現在現代中學課本上,連小學生都知道什么是二十四節氣。
文香凝只不過想利用這些知識改變現狀,做個逍遙自在的人,真正的逍遙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想不做什么就不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