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不種糧食吃什么?
- 攜手大唐
- 赫環
- 3142字
- 2016-11-13 09:51:27
養殖場那么大離的又近,氣味就成了大問題,自己生活的環境當然非常重要,既要掙錢又要生活舒適,魚和熊掌都必須有啊!開動腦筋想辦法改良空氣質量……
轉頭找到賣魚苗的地方,看著魚苗無處下手,要知道香凝的立體養殖概念僅限于紙上談兵,專業的事還是交給專業的人來做比較靠譜……
經過咨詢,每畝約500尾,8畝的池塘大概就是4000尾魚苗,香凝的意見是魚苗3000尾,還需分成水上層、中層、下層三個不同層次的品種,剩下的就拿些蝦蟹貝類。這樣算下來,又是5000文,另加100文給送貨上門……唐朝商人的服務既貼心又周到真心不錯。
這個需要定貨,訂金是全額的一成,香凝一臉不情愿的從空間翻出一個金葉子(本文設定金葉子重1錢折算銅錢1000文),不是香凝小氣,一片金葉子找回來又變成一堆稀里嘩啦的銅錢,真是讓香凝郁悶透了……有錢就不錯了,還嫌東嫌西的……
習慣了用人民幣的香凝自然不愿意拿著沉甸甸的錢袋子,眾目睽睽之下不方便直接扔進空間,接過來轉身一把塞給張氏,張氏笑著搖搖頭把銅錢仔細收好。算計池塘完工的大概日期,交了訂金約好五月初十送貨。
下一個目標:種子店……看天色已近午時,香凝催著金有福趕緊去種子店,車上多了好多小生命,想快也快不了啊……
大青牛搖晃著肥胖的身子磨蹭到種子店,香凝連忙拉著張氏挑選藕種。其實也不用挑選,所有品種香凝通通都要,只是挑著當地高成活率高產量的品種多拿,其他的少拿,香凝用筆把每個品種都分門別類做好標記……
又買了些藥物種子,有十里香、夜來香、豬籠草、山藍、夜息香、百本、忍冬……零零碎碎近百種,看的張氏眼花繚亂。選好的種子一包包的堆滿兩只大竹筐,香凝才肯罷手,結算的時候發現,居然花了4170文,砍掉零頭4000文成交,香凝望著拿出去的四個金葉子,再看看空間桌案,桌案上的錢包貌似有點瘦了……
香凝拜托老板幫忙尋找藩邦的希奇種子,老板欣然答應,留了地址告辭出門。
走出種子店天已過午,香凝下意識的摸了摸肚子,長身體的時候就是容易餓呀,營養跟不上長成豆芽菜就遭了。張氏見狀趕緊催促金有福找地方吃飯……
還找什么找?香凝大氣的揮揮手,走去張記我請客!金有福微微遲疑道:“文娘,張記價貴,隨便吃些算了。”香凝哪里肯依,難得有改善伙食的機會說什么也不能放過……
只好解釋道:“有福叔,車上這許多貨,隨便找個地方你能放心?李掌柜店里有專門停車的院子,還有伙計照看著,咱也能吃個塌實飯!”
張氏心知擰不過香凝,無奈說道:“好吧好吧,福郎,就聽這個手松的吧,沒看她手里得了銀錢,就急著往出蹦。”金有福二比一,無奈只好點頭同意。
終于有機會大吃二喝,那叫一個心里美啊。離開張記的時候,香凝還拎了一只熏雞、一只燒鴨、一只烤鵝……
李掌柜本想做東,奈何香凝倔強,聲明不收錢再不肯來吃飯,李掌柜無奈只好給打個七折。嘴甜的香凝告訴李掌柜,家里的雞鵝大了,第一個就送來給李掌柜,笑的李掌柜合不攏嘴。
回家的路總是漫長,香凝擺弄著一包包的種子,思索著從哪里下手……眼下的規模還是太小,如果能把胭脂村發展成藥材基地,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條,經濟類作物可比糧食掙錢多了,還需要把山路修一修......
經歷了隋末唐初的動蕩時期,百姓一向以食為天,只知種糧種菜,想短時間內扭轉觀念,恐怕很難。只能是潤物細無聲,自己做出成績,把金家立成標桿,慢慢的人心就會聚攏……
唐朝的中原腹地雖然沒有戰爭,百姓生活安定,可貞觀之治帶給胭脂村的也僅僅只是吃飽穿暖,普通農家還是供養不起孩子讀書。就是老里正家里連馬都沒有一匹,金家擁有一頭牛,就已經是村子里少有的富裕人家,比兩畝好地都讓人眼紅。
香凝琢磨著問金有福道:“有福叔,咱村的地和山可以租還是可以買?”
金有福回道:“租和買都可以,只是租不如買,莊戶人家田地是根本,買了可以留給子孫后代,世代相傳,所以租不如買的合適。”繼續又道:“一畝好地最多五貫錢,最次的一貫錢左右。”
唐初當時的人口統計,官府在冊的居民300多萬戶,平均每戶四人,加上流民再怎么算也絕對不會超過3000萬人口,跟現代比起來那絕對是地廣人稀,地價那叫一個便宜。
金有福早已習慣文香凝一時一個點子,繼續問道:“文娘,這是想買地?”
“是啊,承蒙福叔相救,可我和弟弟也不能總是賴在金家不走啊!”說著低下頭來,其實在金家感覺很溫馨,日子過的寧靜平和,如果可以還真的不想走呢……
張氏拉著香凝的手安慰道:“叔和嬸子可沒嫌棄過你們,何況你還是個有大本事的,怎么會舍得你走?就好好的住著,嬸子就拿你當親閨女養,將來就近給你尋一戶好人家,我也就放心了。”親爹娘也不過如此,香凝還有何求?一時感動的無以復加。
香凝表面看起來溫溫柔柔的,其實個性火暴要強,最討厭哭鼻子,使勁吸了吸鼻子把眼淚逼了回去:“有福叔、福嬸心疼,香凝和弟弟感激不盡,可將來弟弟大了,總是要成家立業,我是打算買塊地或者買座山,建一個大點的莊子,父母具已仙游,也沒個長輩在堂,咱全家都搬到莊子上去,香凝給你們養老……”
張氏輕輕撫摩香凝的頭發繼續道:“文娘有心了,現在就已經很好了,自己建莊子那要多少銀錢?沒個幾千怕是下不來,要不就在咱家院子里再起幾間屋子先住著?”
文香凝知道目前這是最好的辦法,急是急不來的,也就點頭同意:“圖紙賣了5兩金,起新屋子綽綽有余,剩下的便讓有福叔買了地吧,以后咱種蔬菜和藥材,這可比種糧食掙錢多了……”
金有福提醒道:“文娘和成哥兒的戶籍牌子恐是落水時丟了,買地的話會比較麻煩,要補了戶籍牌子才能購房置地……”
香凝慌忙接嘴道:“我和弟弟是被親族所害,萬萬不可再使用從前的身份,以后有機會再重新置辦就是。眼前買地就放在有福叔名下,以后的事以后再說……”
金有福道:“如此也好,難怪剛剛買了那許多種子,那以后不種糧食,吃什么?……”
香凝不禁笑了出來:“有福叔糊涂了不成,藥材價格高出糧食多倍,賣了藥材買糧食就好拉,家里現在又不是沒有隔夜的糧……”
農人世世代代漁樵耕作,除非年成不好,基本沒人會依靠買糧食過活,也難怪金有福不習慣,可見改變觀念非一朝一夕……
金家大院的改造工程,還在熱火朝天的繼續……院內又起了新的地基,原本的一進院子被擴成兩進,按香凝的新圖紙,牛棚、柴房、庫房向后移,并且擴大成一排標準建筑,方便以后養牛、養馬,存貨的倉庫更是增加到五間還帶著閣樓……
工程量增加人手就變得不足,按香凝的意思不能再讓鄉鄰們出白工,按每人一天20文的工錢開始雇傭人手,連先前來的那幾家都開始按人頭發放工錢。鄉親們聽說給工錢,來干活的人越發多了起來,金家大院的變化令人驚訝,幾乎一天一個樣兒……
文香成日漸懂事,見大人們都忙,主動承擔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聽香凝的建議把讀書練字的時間挪到上午,過了午時才去挖筍子。竹筍帶來的利益被重視起來,但凡家里誰有了空閑都會跟孩子們一起挖筍、曬干。經過曬干處理的竹筍分批被運去了張記,每車500斤可得十貫錢,在錢的刺激下沒人說一句辛苦,連孩子們都懂事的埋頭干活……
兩個月的時間,香凝發現香成黑了也瘦了,原本單薄的身子卻顯得更加健壯,當官發大財的糊涂話卻再也沒有提起過,只是讀書練字變的更加勤勉。除了千字文已經可以讀些五言七言的格律詩……
晚飯后的練字時間空了出來,香凝改變策略開始講些雜學,比如什么是節氣?植物的分類?動物都有哪些?常見的顏色?如何自我保護?……
文香凝講述的知識范圍廣且生動有趣,全家都愛聽,聽講的人就越來越多,連蘇家劉家周家的大人孩子都來聽熱鬧。看著堂屋擁擠的眾人渴望的目光,香凝無奈的揮揮手,搬了書案放在堂屋門口,干脆就在院子里講吧……
眼見成年人多了,香凝刻意又增加些類似什么是經濟做物?農產品的附加價值?農業與商業必然聯系?大山里的豐富物產......
直說的眾人佩服的五體投地,只差頂禮膜拜,多少年來胭脂村連個秀才都沒出過,從來沒見過一個人可以知識如此淵博,何況還是個女子?……
叮當就趴在香凝身后,一邊聽她吹牛皮一邊打瞌睡,今天講的好象是在舌尖上的中國里聽來的那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