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擾亂帝都秩序的夜襲,我是想剿滅的,奈何陛下卻想以招降為主。”
布德伸出手來,做邀請狀。
“那么,再次回到帝國來,如何?”
看著娜潔希坦的神色,布德微微一笑說道:
“我知你當初背叛的原因,但現在的情況和以前不同了。”
“若你心中真是為了黎民眾生,此時才更要回到帝國?!?
這時,所有的視線都聚集在了娜潔希坦的身上,或戰或降,都在她的一念之間了。
若是在一個月前,對于這種話,娜潔希坦一定是考慮都不考慮,立刻嚴詞拒絕。
但是現在,她卻猶豫了。
究竟什么才是對的,什么才是錯的,她已經分不清楚了。
對于布德的招降,娜潔希坦有些心動,又有些抗拒。
而見到這種神態,布德就就知道基本成了,現在就差了一點。
他面色肅然,再加一把火,嘆著說道:
“現在很多人對革命軍都有不切實際的幻想,連陛下也曾去招降過,許諾對所有人既往不咎,革命軍的高層也還能身居高位,成為將軍或太守?!?
“就算是不同意這個方案,也可以暫時停戰,讓蒼生免遭兵戈之苦。”
說著布德冷笑一聲:“但結果卻被革命軍斷然拒絕,甚至連繼續談下去的意愿都沒有?!?
而聽到這里,夜襲的眾人都是如遭雷擊一樣。
聽到這種國家大政,夜襲的人都是豎起了耳朵,但正因為聽的清清楚楚,才更受打擊。
“不,不可能!”
娜潔希坦后退了兩步,口中似是不信,但其心中卻是知道,這應該是真的了。
正是因為她與布德大將軍共事多年,所以才知道,以他的高傲,在這種事上,是不可能說假話的。
“呵,這件事不是什么秘密,現在消息剛傳回來,知道的人還不多,但等再過十來天,估計就能傳遍帝都了?!?
這句話不是布德大將軍說的,而是他身后的一名輪回者開口。
但不管是誰說的,總之,這句話徹底撕碎了夜襲的一切幻想,將鮮血淋淋的事實暴露在他們眼前。
這等于是指著他們的鼻子罵,‘所謂革命軍就是一群荼毒天下的亂賊。’而夜襲的眾人還偏偏沒法反駁。
沉默著搖了搖頭,思及在革命軍中的所見所聞,娜潔希坦她終是咬了咬牙,下定了決心。
閉起雙眼,無力的說道:“那招降的條件呢?”
吐出這句話后,娜潔希坦瞬間就像老了十歲一樣。
否定自己這么多年來的信念,承認自己所走的道路是錯誤的,這股精神上的頹喪感讓她深深嘆了口氣。
但終究還記得這是在人前,強打起精神,打算,至少要為夜襲的眾人謀一個出路……
…………
清掃了帝都周邊的賊人,招降了夜襲之后。
帝國的中樞就開啟了溫水煮青蛙的模式,把持著大權,執行著強本弱末的政策,漸漸的削減各地太守的實權。
而對于革命軍方面,是采取了守勢,無論其攻擊多么兇猛,都將革命軍牢牢的遏制在了南方。
現在,帝國對地方勢力的掌控已經越來越強,原本烏煙瘴氣的帝國漸漸的好了起來,慢慢的像是擰成了一股繩。
而革命軍倒行逆施的舉動也讓其失去民心,在一系列屠城、爛殺、甚至吃人之后,革命軍的名聲也變得臭不可聞,被天下所唾棄。
這個時候,就算是再怎么唱衰帝國的人都看出來了,按照這個局勢發展下去,再過幾個月,就是發出命令集結全國的兵力,以泰山壓卵之勢,一舉蕩平革命軍的時候了。
甚至許多人都相信,這已經是最后的動蕩了,待平定了打著革命旗號的亂賊之后。
帝國,將迎來“盛世”。
在帝都,朝堂之上,王宏坤通過讀心術又撤換了一批臣子,由于提拔上來的多是年輕實干的人,注入了這一股清流后,朝堂上也開始變得朝氣蓬勃。
和奧內斯特大臣時期,死氣沉沉的朝會不同,這次一開始,就有人出列進言:
“地方的太守,都有些抗拒減稅政策的實施,其中以西北地區尤為嚴重。”
說著他拜下說道:“還請陛下施以雷霆……”
但他話還沒說完就被打斷。
“此言差矣。”
另一人越眾而出,叩首道:“各地太守在明面上還是遵從帝國統治的,此時不宜逼迫太甚?!?
“還請陛下明鑒,太守、貴族,是癬疥之疾,唯有革命軍,是心腹之患!”
在他們兩人發完言后,大臣們或支持或反對,都開始進言,但互相辯論了半天,卻還是誰也說服不了誰,最后只能讓皇帝來決斷。
然而,王宏坤對他們的樂觀態度卻是不以為然。
“現在的局勢可沒這么簡單!”
說實話,他們推測也不能說是錯的,帝國千年的積威確實不容小視,要是沒有夢魘空間的話,事情是有可能這么發展下去的,但現在……
沒有足夠的戰爭和屠殺,那群契約者可不會收手。
在眾臣的注視下,王宏坤答非所問。
“前些日子,西北出現瘟疫,死了數十萬民眾,朕已經下令賑災了?!?
“陛下仁慈……”
眾臣雖摸不清楚王宏坤的意思,但還是附和說著。
由于不能暴露夢魘空間的事情。
王宏坤只是淡淡一笑,也沒有多言,只是下令,軍隊做好準備、整軍備戰。
…………
又過了一個月后,在帝國的情況越來越好的時候。
一個接一個的壞消息卻接連傳來。
先是原本后繼乏力的革命軍,不知用了什么辦法,突然一舉攻陷了帝國重兵把守的城池,南方的太守已無力遏制革命軍,雪片一樣的求援奏報飛向帝都。
然后是西方、北方,共計11個太守同時反叛,組成西北聯合,一起發布繳文,言稱帝國殘暴無德,天災發生,非但不救災賑災,反而還加稅加賦,使人民流離失所。
總之,帝都中一定是有奸臣,才十幾歲的皇帝也一定是被奸臣蒙蔽了,他們無奈之下,只能起兵!清君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