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風云涌動
- 重生之科技香江
- 紅色火山
- 1847字
- 2019-07-08 06:00:00
香港報社對港府的大學城計劃和新世界投資控股公司的買地事宜進行了大肆報道,引得香港市民議論紛紛,各界人士反響不一。
在九龍城區的一個小面館,下午五六點時,有許多食客在這里吃面,生意還不錯,看來這個小店的特色面食很受歡迎。
這個面館是石莫的同班同學楊宏國的父母開設的,楊宏國在去年高中畢業后,沒有考上大學,就開始在自己父母的店里工作,學習繼承父母的手藝,為以后接手面館做準備。
楊宏國今天向往常一樣,在店里打下手,偶爾充當一下服務員。
聽到不少食客在討論今天上午香港發生的大事,說港府要興建大學城了,以后就不會像現在這樣香港只有兩間大學,入學門檻很高,大多數高中生都考進不去。以后再也不用擔心香港的大學學位不足,將來自己的子女有福了。
有人討論說香港出了一個期貨天才,創造了一個財富神話,在期貨市場豪賺300多億港幣。并且向香港教育界捐款100億港幣,以后自己也去期貨市場玩玩,試試能否像石莫一樣賺大錢。
楊宏國聽到后,覺得這跟神話故事一般,怎么可能有人會這么厲害,能賺這么多錢。而且還大方的捐了100億港幣。如果真有那么多錢,那也是自己收著,一分都不捐,哪管別人死活,錢有那么好掙啊,我跟你又不熟。
楊宏國就跟食客說這又是那些無良小報編的虛假新聞,不要去相信,就算是真有這事,也肯定是夸大了數字,以訛傳訛的。
食客頓時就不高興了,這怎么可能有假,好像我傻一樣,當即拿出自己買的《香港商報》,讓楊宏國自己看,這些大報社都報道了,肯定是真的。
楊宏國拿過一看,《香港商報》標題為:香港期貨天才,豪捐100億港幣創歷史紀錄。下面還有詳細的說明,是誰捐的,捐給誰,干什么用,
報紙中寫道:據甘慶凌所說,捐這筆資金,是他的老板石莫希望能夠永遠為其他人打開受教育的機會。
甘慶凌提到:“在香港財務永遠不會再成為招生決策的因素,而學校能夠提供更慷慨的援助,用獎學金代替向學生發放的貸款,不僅能幫助很多貧困學生,這也將減輕許多大學畢業生的債務負擔,使校園變得更加多樣化。”
麥理浩也提到,石莫的這份“禮物”前所未有,也是具有“變革性的”,這是迄今為止香港教育機構所獲得的最大一筆捐款,而這筆捐款將會使香港的教育水平,帶來根本性的變化。
楊宏國看到這吃了一驚,石莫?該這不會是老大吧?但想了一會又連連搖頭,覺得不可能,應該是同名同姓的另一個人。
想到石莫,楊宏國感到有一段時間沒找石莫玩了,下次要叫石莫過來聚聚,順便嘗嘗自己新學到的菜式。
??????
另一邊環球集團董事會的主席,人稱世界船王的包于剛正在自己的辦公室工作著,女婿方光正快步走進來,來到包于剛身邊說道:“爸,出大事了。”
包于剛皺眉說道:“哦,是怡和跟置地公司又搞什么幺蛾子了嗎?”這段時間,包氏父婿正跟怡和爭奪九龍倉的控制權,雙方摩擦不斷,包于剛以為對方又出新招了。
方光正說道:“怡和暫時沒有出招,是香港發生的另外一件大事,報紙上說港府要在新界元朗區興建一個大學城,有人捐了100億港幣,香港未來的產業格局很可能要變了,您看看。”說著把手中的《華僑日報》遞給包于剛看。
包于剛是現在世界上擁有10億美元以上資產的12位華人富豪之一,聽到這個消息也吃了一驚,什么人這么牛氣?居然舍得捐款十幾億美元。
包于剛接過來看過后連連感嘆,現在的年輕人了不得啊,才20歲就能賺到如此多的錢。最重要的是他還有這么大的器量,這大手筆,買了250公頃土地,捐了100億港幣,比自己年輕時厲害多了,小輩心胸寬廣啊。
包于剛想了一會,對方光正說道:“光正,既然小輩都這么慷概大方,我們也不能落后太多。你去以我們家族的名義向香港大學城捐款5億港幣吧,我們家也得為香港的教育事業貢獻一份力,為香港的未來添磚加瓦。”
方光正為難道:“這個錢,平時捐這些錢也行,可是現在我們正在跟怡和交戰,正需要大量的流動資金以防不測,我怕到時錢不夠用。”
包于剛說道:“關系不大,到時我會想辦法解決的,這錢還是要捐,你去辦吧。而且以后有機會我們得跟這個石莫認識認識,交個朋友,此子未來成就不可限量啊。”
方光正想了想,憑公司跟匯豐的關系,這確實難不倒父親,就應道:“好,我這就去。”
以此同時,香港的各個知名人物,商界大佬,教育界名宿,如:金庸,邵逸夫,霍英東,鄭裕彤,李嘉誠,馬臨,李格致等也收到消息,得知消息后,或是驚嘆,或是佩服,或是高興,或是不解,或是笑石莫傻。
其中也有不少人捐了錢,以此表達自己的立場。
而有些人則心思活絡起來,考慮這件事會不會影響到自己旗下經營的地產公司的利益。
有人則試圖在新界找到新的商機,好調整公司戰略,以便贏得未來,一時之間香港變得風起云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