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午后,劉祁向司馬青云和燕寧道別。臨走時,見到衛辰宇也收拾好了行裝。
于是劉祁就問:“公子也要回京城了嗎?”
竇驍在一旁和道:“看來咱們還能再同行一段路。”
衛辰宇笑了笑,搖了搖頭,說:“我和你們一起。”
“一起去冀州嗎?”劉祁有些驚訝地問。
“正是。”
“誒?公子去冀州干什么?難道又發現了仙脈?”竇驍猜測。
“不,還記得嘉佑的話嗎?他最后托我照顧好你,我自然要陪你一起了。”衛辰宇有些苦笑道。
“公子還有自己的產業要打理,而且我也不是小孩子,就不勞煩公子了。”劉祁謙道。
“不,既然答應了嘉佑,我不能食言。產業有管家在打理,我平日也沒什么事,跟你們去冀州看看,就只當是散心好了,你們盡管做你們的事,我不會打擾你們的。”衛辰宇隨口道。
“這。。。。。。”劉祁還在猶豫。
司馬青云這時站出來說:“河洛公子見多識廣,與你們同行必會有所幫助,也讓我放心,畢竟冀州不太安穩。”
劉祁會意,便同意了。
其實衛辰宇并沒有征求他們的意見,他早已上馬等著劉祁等人出發了。
三天后,他們經太行山小道,來到了太原郡。
太原郡是冀州治所所在,郡城晉陽是北地重鎮,也是北方大都市,十分繁華。
“這里比幽州的那幾個郡城可要繁華得多了。”竇驍看著街上青石鋪路,人來人往,絡繹不絕,街邊樓閣店鋪,叫嚷之聲不絕于耳,深深地感嘆道。
“這里本是并州治所,陛下登基后,重新劃分了州治,太原郡歸入冀州,并成為了治所。初,并州下轄太原、上黨、雁門、定襄、云中、代等郡,這幾郡除太原外,不是土地貧瘠,地域崎嶇狹小,就是瀕臨邊境,都不宜作為治所,因此并州全力發展太原郡,才使晉陽成為北方第一大都市。”衛辰宇解釋道。
“我們快走吧,不要忘了正事。”劉祁催促道。不管這晉陽城如何繁華,終究是抵不上京城洛陽的。
衛辰宇領著劉祁走了半天,終于來到了冀州刺史府。不由感嘆晉陽城的規模宏大,連衛辰宇這樣輕車熟路的人抄近路也要走上半天。
命人通報過后,冀州刺史韓胤迎了出來。是個五十多歲的老臣,不過看上去尚康健。
一番禮畢,韓胤把四人請進了府內。
正堂中,眾人按次坐定。劉祁便請韓胤把前線情況簡要說明一下。
韓胤回答說,太原郡本屬并州,后被劃入冀州,然而太原郡南北諸郡縣仍屬并州,只有東部與冀州常山郡相連,而幽云關在太原郡以北,須經過并州雁門郡、定襄郡,直到并州云中郡以北五十里的陰山山脈中。因此,幽云關之事應該屬并州刺史負責。
劉祁感到奇怪,既然幽云關屬于并州刺史部管轄,那么為什么父皇讓他到冀州督軍呢?
韓胤似乎看出了劉祁的疑惑,繼續說,然而并州地廣人稀,土地貧瘠,物資匱乏,而距離前線最近的可調配大量物資的郡縣就只有太原郡,因此皇帝命他為前線大軍籌集糧草軍械,定期配送。而古語云,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因而三軍出戰,糧草軍械之事至關重要,眼下就要入冬了,更是需要更大量的物資,并且配送次數也要增加,皇帝可能怕有什么突發情況,才讓劉祁前來督軍。
韓胤簡要說完目前情況,最后又猜測了一下劉祁此行原因。
劉祁對他笑了笑,不置可否。接著,劉祁又問了一些關于冀州兵力的情況,清點了物資種類,核對了調兵數和物資數,便準備離開。
就在這時,一個人慌慌忙忙地跑進來,看衣著應該是府內的管家,那人進來就張口大喊:“大人,那位大人又出現在后園了,他要見您。”
話說完,那個人才注意到劉祁等人,一下子反應過來,不知所措地看著韓胤。
只見韓胤臉色難看極了,不過就一瞬間,他瞪了那人一眼,重重地說了句“讓他等著”,隨即恢復了原來的顏色,接著和劉祁說話。
那人還想說什么,唯唯諾諾地在那里嘀咕,韓胤又狠狠地瞪了他一眼,那人才退了出去。
劉祁見此,本就要離去,于是當即借口道別:“既然韓老府中來了客人,我們剛好還有軍務,就不打擾韓老了。”
劉祁本想著這老狐貍必然還會故作姿態地挽留一番,心里早就準備好了說辭,卻沒想到韓胤并沒有一點挽留之意,反而順桿而下,直接就讓下人送劉祁等人離開。
四人出了刺史府,竇驍就說:“果然如司馬大人所說,這冀州刺史肯定有鬼。”
“嗯,如果不是最后那個管家出現,恐怕我們就要被他一番說辭給蒙混過去了。我看皇帝讓你做冀州督軍而不是并州督軍,其意定不在并州而在冀州,很有可能就是這個冀州刺史韓胤。”衛辰宇分析道。
“聽管家的言辭,他用了一個‘出現’,似乎是這人并不是由門而入,是突然出現在后園中,會是誰呢,這么神秘。而且管家叫他大人,韓胤似乎也很忌憚他,不然這樣一個老城府的人不可能會表現的那么不自然,此人必定有來路,難不成又是國師?”劉祁猜測。
“我看這答案恐怕只有令狐兄能夠知道。”衛辰宇看著令狐楚天挑了挑眉說。
令狐楚天也不看他,直接看向了劉祁,劉祁剛好聽到衛辰宇所說,正好奇地看著令狐楚天。片刻,令狐楚天嘆了口氣,飛身翻上了身旁的刺史府圍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