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賑災
- 江山謀:病弱王爺一撲倒
- 源歸
- 2756字
- 2015-08-14 18:24:00
在珠兒的細心照料下,沈清璃的傷勢逐漸好起來,這期間成謹再沒來過絳云軒。初時沈清璃還有些許落寞,但轉念一想,自己和成謹不過是名義上的夫妻,他不來也是情理之中,因此心下也就釋然,但終歸多少還是有些許黯然。
這日,珠兒扶著沈清璃在花園里散步,卻見成謹房中的丫鬟手里拎著一個包裹,急急往門外而去。
“這么著急忙慌的是要做什么?”,沈清璃有些好奇。
“待奴婢去打聽打聽”,珠兒說著追上那丫鬟。
片刻后折回道,“今日早朝皇上下了旨,要王爺前往洪原郡治理水災,現下已在城門口等著要出發呢”
“治災?”,沈清璃疑惑道。
“據說是入秋以來大雨不斷,洪原郡多處堤壩出現險情,朝中有人舉薦了王爺前往賑災。哎,主子,你說這是不是表明皇上對咱們王爺另眼相看了呢?”,珠兒沾沾喜喜道。
沈清璃的眉頭卻皺得老高:賑災非同兒戲,手中握著的是無數老百姓的身家性命。若治理的好自是皆大歡喜,若稍有差池,皇上降罪不說,惹怒了民怨那可不是鬧著玩的!也不知是誰舉薦的成謹,明著抬舉他,實則用心險惡至極!
**************************************
卻說成謹一路快馬加鞭,于兩日后抵達了洪原郡境內,平京還是秋高氣爽的好天氣,一入洪原境內就大雨滂沱,車馬難行。一路行來,但見許多地勢低洼的地方已成了澤國,眾多百姓無家可歸流離失所。
成謹到達時正碰上大批災民涌向地勢較高的洪原郡縣城,守城的衛兵嚴陣以待拒不開門,雙方僵持不下。對峙中,不知哪個士兵手滑,手中的箭直直向城門下的人群中射了過來,一位老者應聲而倒。這下可炸了鍋,災民群情激憤,更有甚者已經操起了棍棒,準備強行闖關入城,雙方形勢一觸即發。
成謹站在人群后,冷眼看著這一切,就在守門將領準備發號施令放箭時,成謹看了眼隨侍一旁的凌召,凌召會意,身形高高躍起從眾人頭頂掠過,幾個起落間來到城門下,在眾人還沒反應過來時,又是一個梯云縱,輕飄飄翻身落在城門上,手中不知何時已多了一把小刀,抵在那為首將領的脖頸,大聲喝道,“還不快讓他們放下弓箭!”
那為首官兵被凌召扼住脖子,早已嚇得三魂去了七魄,忙哆哆嗦嗦命令手下士兵放下弓箭。
凌召運氣向眾人喊道,“圣意已達,景王奉旨賑災,爾等不必驚慌!”,如此反復幾聲,聲音振聾發聵,原本鬧哄哄的人群頓時安靜下來。
在凌召的喊話聲中,成謹一步步穿越人群向城門走去,雖因晝夜兼程面帶風霜,但舉手投足間與生俱來的王者氣度令人不敢逼視,所到之處眾人皆自覺避讓一旁。
成謹穿越眾人,來到城門前,躬身長行一禮,道,“天道無情,致使百姓流離失所。成謹雖初到,但沿途所見,百姓之苦亦感同身受!成謹必當竭盡全力,令眾位早日回歸故土,重振家園!”
一席話話語謙恭,態度誠懇,一時有不少災民放下了手中棍棒,但也有人高聲叫道,“別盡說那些好聽話,我們都幾天沒吃飯了,先讓我們進城再說!”
“對對對,進城再說!”接二連三的附和聲紛紛響起。
成謹冷眼睨向那帶頭鬧事的男子,那男子被成謹眼風一掃,心虛地別過頭去。
成謹掃視了眾人一圈,道,“進城當然可以,但要依據自己原籍先在官府處登記,姓名,家庭人口等都要記錄在冊,以便官府核查人數發放救災物資?!?
一聽可以進城歇腳,還有賑災物資可以領,災民們歡呼雀躍紛紛放下手中棍棒。
成謹指揮守城官兵拿來筆墨紙張,臨時搭建雨棚,將災民信息一一記錄在冊。又吩咐人將城內寺廟,私塾,甚至衙門大堂都騰出空間來,安排災民入住。
這一切都安排妥當,洪原郡守才在士兵的衛護下姍姍來遲。一見成謹倒頭便拜,
“下官洪原郡太守楊世成見過景王殿下?!?
成謹盯著眼前忙碌的人群,似是沒有看到楊世成。楊世成跪在當地,起也不是,不起也不是,往來的人都往他身上看一眼,楊世成身為父母官面子掃地,心里直罵娘!
好一會成謹才轉回頭,似乎才看到楊世成的樣子,和顏笑道,“楊大人何時來的?快快請起!”
楊世成以頭叩地,“下官迎接來遲,請景王恕罪!”。
不待成謹回答,一旁的凌召已冷笑道,“楊大人倒真是來得及時,知道的說您是公務繁忙,不知道的還以為您是故意給咱們王爺一個下馬威呢!”
楊世成心頭一凜,頭叩得咚咚響,“下官絕無此意,下官絕無此意!”
凌召還待要說,成謹出言喝止,“好了凌召,不得對楊大人無禮!”,又將目光掃向楊世成,臉上笑意越發溫和,“楊大人,本王有一事不明,還請大人指點“
“不敢當,不敢當!王爺請講”,楊世成頭如搗蒜。
成謹看著腳底的人,臉上笑意還在,可眼中卻似淬了寒冰,“不知大人何以下令不讓災民進城?”
楊世成心道,果然問到這個問題了,忙換上一副恭敬的嘴臉,“不瞞王爺,前段時日城中已涌現不少的災民,他們沒了衣食來源,難免會做出些偷雞摸狗之事,城中治安崩壞,百姓抱怨連連,。。。。”
“哦?沒了衣食來源?”,成謹打斷他的話,“據本王所知,朝廷早已下令開倉放糧,又怎會出現災民衣食無著的情況?“
楊世成道,“下官確實已按朝廷旨意開倉放糧,然此次受災人數眾多,官倉儲備實難以為繼。。?!?
“官倉儲備不足?”,成謹的聲音隱隱有一絲不滿,”若是本王沒記錯的話,楊大人去歲可還上書朝廷,說洪原郡糧食豐收,皇上為褒楊大人治郡之功,特賞白銀千兩?!?
“這。。?!?,楊世成吶吶說不出話。
成謹又繼續道,“還有,此次水患雖然嚴重,但夏季稻谷業已收割,即便往年儲備不足,今年新糧也足以應付過去。楊大人,你不要告訴本王今年倉儲也不足!”
楊世成伏在地上,額頭冷汗滴答:若說倉儲不足,則他逃不了納糧不足的瀆職罪;若說倉儲充足,那他少不了又得擔上克扣賑災糧餉的罪名。
左右為難間,只聽成謹嘆了一聲道,“楊大人,本王也知你難為。不若這樣,若真的倉儲不足,大人不如開口向地方鄉紳借糧,楊大人治理洪原郡多年,想必郡中百姓都對大人感恩戴德,定會全力支持楊大人,屆時糧餉問題自然迎刃而解,大人也不必擔這納糧不足的罪名,大人意下如何?”
楊世成叩謝道,“多謝王爺指點迷津。下官這就前去準備。”
“嗯”,成謹滿意地點點頭,揮揮手示意楊世成趕快行動。
楊世成跪到這時方才從地上爬起,拖著已經發麻的雙腿,也不敢讓人攙扶,顫顫巍巍離去,心里頭直叫苦:今天在眾人面前跪這么久,丟了面子不說,還得把吞下去的糧食都吐出來!看來上頭的消息也不盡靠譜,看這景王的行事,哪里是好對付的樣子!
眼看楊世成一瘸一拐的背影漸漸走遠,凌召忍不住對成謹道,“王爺,為何不直接拆穿他,治他個貪污賑災糧餉的罪名?”
成謹看著楊世成的方向,冷冷道,“殺一個楊世成有何難?但目前賑災要緊,不若先留著他,讓他幫我們管理洪原郡這批鄉紳。洪原郡的糧商各個富可敵國,以后出錢出力可都少不了他們。”
“可是此人用心險惡,拒絕災民入城,妄圖煽動民變!民變一起,驚動朝堂,到時王爺有嘴都說不清了”,凌召還是心有不甘。
成謹笑道,“楊世成膽小怯懦,哪來這么大的膽子煽動民變,不過是聽從上頭人的指示罷了?!?
凌召猛地抬起頭,“王爺,您的意思是。。。?”
成謹嘴角揚起一抹嘲諷的笑,“且看著吧,好戲還在后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