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品讀黃易《尋秦記》
- 青春是一道明媚的憂傷
- zhuge2008
- 3104字
- 2009-04-18 21:07:13
黃易是風靡香港和大陸的新一代玄幻武俠大師,同時也是我心中永遠不變的偶像。曾經有一段心靈極度虛空的歲月,老黃的書陪我渡過了一個又一個不眠之夜。是的,喜歡黃易的人不會叫他黃易大師,而是叫他老黃。老黃是個十分平民化的作家,他甘愿與我們這些書迷們一起墮落,墜入他所設計的精細巧妙的故事情節中。他的突出而激情四溢的文筆,他的簡潔洗練的文字,他的完整無暇的故事和精到的構思,無一不讓我崇拜到五體投地。這些都好像奔騰的戰馬一樣“鐵馬冰河入夢來”的闖入我的一個個夢境。
但是,老黃作為一個通俗小說作家,一個玄幻小說作者的風向標和領軍人,他所創作的領域決定了他逃脫不了YY的園囿。而YY的極致就是俗不可耐,俗不可耐的極致就是香車美人異力黃——色。所以在老黃的作品中參雜了太多的H情節,以致于無論他的文章如何文筆生輝構思精妙,始終不能登大雅之堂。老黃寫過的十多本玄幻小說,就只有最近的《云夢城之謎》和《封神記》登上了《時報》的版面,因為這兩本是唯一兩本沒有H情節的,也是唯一兩本點擊量最小的,由此對現代讀者的品位和流行的風尚標可見一斑。
我第一次讀老黃的小說是《尋秦記》,這是老黃的成名之作同時也是網上爭議率最高的一部作品。主要有兩派人物提出不同的意見,一部分人認為《尋秦記》構思獨到,情節精致,在很大程度上尊重歷史和還原了歷史,文筆洗練,是一部文學成就和藝術價值極高的作品。更重要的是黃易作為玄幻小說的鼻祖,開創了穿越這一奇思妙想的題材,為以后的穿越系列提供了一個藍本。而另一派則堅決認為《尋秦記》中情——色描寫太多,屬于情——色文學比屬于玄幻武俠的性質高。
我甚至在一位網友的博客中看到這樣的文章《強烈反擊黃易之流,還武俠一片清凈的天空》,文章很長,表達了作者對黃易和對黃易讀者的強烈的鄙視,文筆流暢,情感真摯,一氣呵成,大有趕盡殺絕而后快的姿勢。我記得的文字不多了,只記得下面幾段,“最近捧著金老和古前輩的著作看厭了,在網上看到所謂的玄幻武俠作者黃易的呼聲很高,作為一個武俠迷,我毫不猶豫的拿起黃易的《尋秦記》看了起來,但只看了13頁我就看不下去了。”
我們不看他別的評論,但從這句就可以看出這位讀者是十分浮躁的。《尋秦記》是一部長篇小說,共1300多頁,您怎么能從前面的13頁就看出它質量的好壞來呢?很確切地說,您還只看了該書的百分之一。這是不爭的事實,希望您不要否認。按照您的理論,第一章寫的不好,后面的章節就一定糟,感情您以前就因為這樣錯過了不知多少好的作品。很多的作者開頭只是一個影子,提出故事而已。我本人看過不下300本玄幻小說,我不敢說我從故事的前13頁就能看出它的質量來。
下面幾句更是滑稽可笑,簡直是無稽之談,“《尋秦記》這本書,至少有三分之一的H色情節。人家的故事每隔十來章才來一段H情節,黃易先生是每兩章來上那么一段啦。好像沒有H情節故事就沒法繼續下去了。人家的H情節是為情節著色,為主題故事服務,而黃易先生則是為了寫黃色而寫黃色。”同樣我想請教您,《尋秦記》您整本看了多少?怎么就知道“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是H情節”了?《尋秦記》前五卷作者為了吸引讀者展開劇情,使用了較大篇幅的情色描寫,但絕對沒有達到這位讀者所說的“H情節”的地步。試問如果真是“H情節”,國家還會允許這樣的黃色小說在網絡上流行和蔓延嗎?您自己心術不正,看到黃色您就只想到黃色,沒有再去想到情節了,所以您認為沒有“服務于情節”。我不怪您,但您不能只看了13頁就武斷的下結論“至少有三分之一的H情節”。我估計您到今天還沒真正弄懂什么是“H情節”。
接下來是更為武斷的論斷,作者又給黃易先生的人品和人格下了定義“人家都說黃易很有思想,在易學上面很有造詣。我看他的小說是七分情色三分易學,打著易學的幌子,行著黃色的路子,我終于知道了什么叫做黃——易了。”很顯然這個論斷更不成立,黃易先生在《破碎的虛空》和《文明之秘》中表現出的對易學對人生的精到造詣,是一般人難以匹敵的。就算在這本洋洋灑灑幾十萬字的《尋秦記》中,黃易也處處表達出他對易學的理解和參悟。我們可以從他的原作中找到很好的句子為他正名,“只有在與諸女相處的美好的日子里,他才能暫時忘卻煩惱。亦只有在這些最深最甜的夢里,他才能忘卻21世紀的家人。那些逐漸模糊而遠去的記憶。”此句表達了對物是人非的感慨和對時空不可逆轉的無奈,深合《周易》之理。還有在魏國舌戰群儒的一場中項少龍的一句話更是經典“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我不知道這位讀者能不能理解這兩句中的奧妙。但至少我認為這兩句至少是一般人所不能發出的思想。
我永遠不會了解那些人怎么能從13頁的小說中看出一個人的人格。可能我的眼睛不是戰斗機,沒有那么深的穿透能力。
在我眼里,《尋秦記》和黃師的每一部小說都是經典。而《尋秦記》的優勝之處在于老黃換了一個角度,用江湖的筆觸描寫歷史,用海崩石爛的豪情俠義來人格化歷史人物,將一部壯麗的秦朝史詩寫成了靠小人物的顛沛流離來掌握的江湖史,來源于歷史而高于歷史,服從于歷史而不完全是歷史。這需要一個作者及其強大的架構故事的能力,當然還有他對秦朝歷史的極為深刻的了解。《尋秦記》全文中出現的真實的歷史人物就共有30多位,趙穆,龍陽君,趙王,秦王異人,秦始皇等等等等。要安排這些真實的歷史人物在適當的地點出現,適當的服從故事情節和歷史,本身已經是個大難題。
再有就是全文有共200多位主角或非主角的線索人物,要安排這些人物一一出場,完成故事賦予他們的使命,而不出現太多的紕漏和錯誤,特別是那種讓人一眼望穿的錯誤。該是多么困難。然而老黃做到了,他用他強大的想象力和故事架構能力做到了,他用你們認為不夠精致的文筆做到了。這本身已經是一種藝術性的創作。
還有全篇穿插著的各個政治人物野心家的勾心斗角,項少龍從酷愛拈花惹草到鐘情專一,疼愛自己憐愛的女人的轉變。這些都是文章極大的亮點。而上面那篇文章的作者就是拿著一塊放大鏡在看《尋秦記》,將里面本不屬于H情節的“黃色情節”無限放大,而將文章的藝術價值和故事架構等亮點擱置一旁。在某些帶有有色眼鏡的人眼里,任何美好的事物都是丑陋的,因為他們擁有齷齪不堪的心靈。
我至今仍然記得的是有一段趙王在宮廷里宴請項少龍和嫪毐比劍,黃易對于各個人物的心理刻畫和掌握可謂淋漓盡致。為了證明我的觀點,我這里引用了一段下來。
“連晉正想溜過去逗弄兩女,趙穆忽道:“烏老板若同意,本侯想請連晉坐到我那一席去。”
眾人同感愕然,趙穆這樣說,等若向烏氏公開要人,要把連晉納歸旗下。
連晉想不到他有此一著,亦感意外。武黑亦為之色變,若連晉答應的話,他休想再在烏家混下去。
烏氏心中暗怒,表面卻笑道:“若連晉歡喜,老夫怎會不同意。”擺明要連晉作出選擇。
連晉心中暗咒趙穆,要知這時的人最重主仆情義,作食客者必須對主子盡忠,終生不渝,現在趙穆迫自己表態,若他點頭的話,必會受其他人鄙夷。變成他只有投靠趙穆,才能有生存空間了。
不過他亦是勢成騎虎,猛一咬牙道:“多謝侯爺賞識,連某怎敢不從命。”
眾人都靜默下來,看著烏氏。
烏氏畢竟見慣風浪,哈哈大笑道:“連晉你今晚定要盡力為侯爺爭光,許勝不許敗!”言下之意自是若你敗了,你也不用再在邯鄲混了。
連晉和趙穆對望一眼,齊聲笑了起來。
烏氏和郭縱都是人老成精,一聽他們笑聲里透露出來的得意之情,立知其中另有玄虛,同時向低垂縶首的雅夫人望去。”
單從這一段對人物心理的刻畫,也可以看出黃易先生是如何熟知人情冷暖的高手。
總而言之,我個人覺得《尋秦記》是一個時代的經典,無論從文筆上,情節架構上,又或對人物心理的刻畫和把握上,都非一般人可以企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