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籠雞有食湯鍋近,野鶴無糧天地寬”。第一次聽到這句話是在與朋友的聊天中聽到的。這個朋友不是別人,是我的一個軍校同學,曾在部隊任副政委,后來分到單位成為一名公務員。他把公務員比作家雞,把自主擇業干部喻為野鶴。
后來,我在網上查了查,確有此言。那是在《茅篷札記》(作者:北宋.圓因法師)中《早辨修行路》的句子中“貪名逐利滿世間,不如破衲道人間。籠雞有食湯鍋近,野鶴無糧天地寬。富貴百年難保守,輪回六道易循環。勸君早辨修行路,一失人身萬劫休”中的兩句。從那以后,作者自己就自喻為野鶴。由于在BJ生活和工作,總想把自己的經歷寫出來,出一本屬于自己的書,書暫命名為“京城野鶴”。但后來又想,京城是古都,加之野鶴之天性,與古都相稱,故又改作“京都野鶴”,這樣會更加貼切,也更近乎于完美。
二〇〇一年中央發了三號文,對部隊軍轉干部轉業安置提出了一個新辦法,就是在原有計劃安置的基礎上,又有了一項新政策叫自主擇業。這項政策,部隊是有人響應,也有人反對。當年,在轉業的干部中,選擇計劃安置的占百分之六十,對自己的后路多少還有些擔心,選擇自主擇業的占百分之四十,這些人中大多也是想吃螃蟹,就和當年下海的人一樣的心理。老劉有些心動,他也想吃螃蟹,也想嘗試一下當年人們下海的體驗。因為他知道,中央制定的政策,只能越來越好,不會太差的。
在中國,人們都傾向于“官本位”觀念,從出生下來,培養孩子上學,從小學到初中,從高中到大學,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走到社會上,好多人也是拼命地往官場里鉆,不擇手段,弄身官衣。文中主人公老劉,他卻選擇了自主擇業,一下子又回到了從前,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平民百姓。老劉是一個農家子弟,好不容易一步步地成長為中校軍官,按正常轉業也能安排一個不錯的工作,老劉是個性格剛強,敢于挑戰自我,他總是與眾不同,嘗試一下走別人不曾走過的路。在三號文件的扶持下,他棄官為民,他的選擇,也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找工作受挫,求職路上歷盡坎坷,待遇不均,沒有尊嚴……有人曾講過:“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正印證了老劉。選擇自主擇業,老劉無怨無悔。
通過此書,你會從中了解到一個軍隊自主擇業干部群體,選擇自主擇業后的人生變化過程,特別是心理變化及心態變化,他們這群人能從“官本位”觀念中解脫出來,不僅需要一種勇氣,更需要一種膽識,他們是國家體制機制改革的真正支持者和擁護者,也是軍隊干部安置體制機制改革的嘗試者和實踐者。他們這種精神值得肯定,他們的社會地位也應予以關注,不能讓這些人吃虧,更不能讓這些人流淚。由于一些政策在某些地方沒有得到真正貫徹,一些明文的待遇也沒有真正享受到。當然,他們當中多數人的境況并不好,可他們無怨無悔。希望全社會能真正地理解他們,讓全社會去關注他們,關愛他們。
京都方圓BJ
二〇一一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