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兄弟立志學藝鋪就前程,武松巧遇恩師武俠奇人
- 少年武松傳
- 馬維生
- 1169字
- 2011-01-29 15:55:07
(三)兄弟立志學藝鋪就前程,武松巧遇恩師武俠奇人
來到葛家后,武大郎感恩不盡早起晚睡,非常勤快,幫著拉風箱、抬面袋、擔水、劈柴、掃院子,處處整理的干干凈凈、利利索索,葛家夫婦非常喜歡。葛老漢的兒子葛成比武大郎小兩歲,在城里一個小學堂念書,老漢不放心,經常讓武大郎接送,有時還讓他陪讀。武大郎很聰明,珍惜機會,和弟弟武松也用心學習起來。天長日久,兄弟二人都能看書、記賬,寫些簡單的文字材料。同時葛貴老人在做炊餅、燒餅時,武大郎也格外留心,下決心要學會這門手藝,因為他知道這個手藝是窮人求生存、養家糊口的活命本事。做燒餅的工藝是:盤一圓形爐灶,上面放上平底的鐵制或鋁制的大鍋(當地人叫熬子),下面生火,白面團做成圓形狀,里面放油鹽,也可放食糖,表面撒些芝麻,在鍋底翻滾,表面呈黃褐色時,出鍋即成,有咸、甜兩種。做炊餅的工藝是:做一圓形爐灶,四壁用紅土泥漿抹平,火以上爐壁上凸起一個沿,防止炊餅掉入火中燒糊,火以上安上幾根鐵條,把白面團做成圓形或鞋底形大小,貼在爐灶的泥壁上,開火翻轉,后放在鄰火近的鐵條上,快速加熱,餅馬上鼓起,再翻滾,呈黃色時,拿到上方爐灶壁上,慢慢烘烤,此餅內有熾熱蒸汽,高高鼓起,象氣吹起的一樣,當打開吃時,有一股香味熱氣噴出,吃起來外脆內軟,美味可口,稱為炊餅,現在當地人叫火燒。武大郎16歲時,這兩項技術已掌握的非常熟練。葛老漢見武大郎忠厚老實,可信可靠,這些活計都讓他來干,自己年邁體衰,基本上放手休息了。
武松十一、二歲時,除幫助做些零活外,他發現門店隔壁有一家武館,有人在此練習武藝,他每日插空前去觀看、模仿,無意之中,武館的一位洪拳武師,見武松在墻外練習,偷學武藝,動作規范美觀,出拳出腿有力,確是個習武的天才,便走上前去,問明緣由,知武松出身可憐,無錢求藝,便說:“孩子,跟我學藝吧,不收你的錢,只是用心練習就是了”。在這位老師的親手調教下,武松很快就掌握了洪拳的套路和招數。在考試比賽中,武松雖年齡小,卻是這個武館的頭名。
一日,一位河南少林寺的得道高僧,也是中華武術界屈指可數的大師云游到清河,來到武館,見武松骨骼奇特,頗有練武的潛質,再有這些時日的功底,武藝精湛,確是一個少年英才,非常喜愛,有心收他為徒,并表明了自己的意圖。武松真是求之不得,忙拜師磕頭,當了少林高僧的俗家弟子。大師在清河兩月有余,武松珍惜這段寶貴時間,每天都去學習。武松絕頂聰明,悟性極高,一看就懂,一學就會,武功進步很快,這高僧甚是歡喜。高僧臨走時送給了武松一本少林武功秘笈。武松識文解字,勤學奮進,就是吃飯、睡覺也在探討、思索少林武功的絕妙之處,很快就掌握了少林的輕功、氣功、拳術以及刀槍劍戟各種兵器的使用之法。武松學得了少林武功的上乘功夫,一腳踢出,可以踢斷碗口粗的楊柳樹,一拳打出,可擊破尺八厚的土坯墻,已是一個了不起的武術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