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1章 僧辨霸先戰陸納,戰俘蕭明欲返梁

  • 義門演義
  • 陳純綱
  • 2977字
  • 2010-04-21 22:19:06

卻說荊州既入西魏版圖、梁元帝死于非命,至此之時,蕭梁僅擁有長江以南的小片地區了。而且江南經濟最發達、最繁華的三吳大地,由于經過侯景之亂,十室九空,廣大肥田沃腴無人耕種,一片荒蕪的景象。

梁元帝死了,他的幾個兒子也死得差不多了。敗報傳至江州,年僅十三歲的平南將軍、江州刺史梁元帝第九子蕭方智痛哭流涕,惶惶不可終日,傳令三軍犒素舉哀。

一日,他正在府中發呆,忽報太尉揚州刺史王僧辯、司空南徐州刺史陳霸先來了,蕭方智連忙親自接入,如見親人般,放聲大哭。

陳霸先將蕭方智抱在懷里,為他拭去臉上的淚水,安慰道:“你父親死了,還有我們呢,別哭啊。男兒流血不流淚,得報仇雪恨才是啊。”

王僧辨道:“陳將軍所言極是。經我與陳將軍等人定議,以國不可一日無君,又因為閣下是梁元帝唯一幸存兒子,決計以閣下為太宰、承制,主持朝政,請閣下即日起赴京師即位!”

蕭方智搖頭道:“我怕,我怎么也不會啊!”

陳霸先道:“別怕,有我和王伯伯呢。還有朝中許多忠心耿耿的大臣呢。”

王僧辨道:“是啊,有我們呢!你父親被西魏害死了,你得為他報仇啊!”

看著陳霸先柔和的充滿期待的目光,以及王僧辨熱烈的眼神,蕭方智輕輕地點了點頭。

承圣四年二月癸丑,蕭方智在陳霸先、王僧辨的簇擁下,奉迎還京師,入居朝堂,是為梁敬帝。爾后論功行賞,以太尉王僧辯為中書監、錄尚書、驃騎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加司空陳霸先班劍三十人。以豫州刺史侯瑱為江州刺史,儀同三司、湘州刺史蕭循為太尉,儀同三司、廣州刺史蕭勃為司徒,鎮東將軍張彪為郢州刺史。

一日,梁敬帝設朝,忽報衡州刺史丁道貴求見,梁元帝令其上殿。

“大事不好了,湘州刺史陸納造反啦!他率軍攻打衡州,我軍倉惶無備,淥口一戰敗績,軍糧器械盡淪其手。罪臣冒死逃出,請陛下降罪!”

梁敬帝正欲開口,忽又有軍報呈上,敬帝視之,卻道李洪雅又自零陵率眾出空靈灘,聲稱協助討伐陸納。

敬帝大懼,不知何去何從。中書舍人羅重歡奏道:“莫若遣王僧辨、陳霸先討平之——”

敬帝便令中書舍人羅重歡急召王、陳來朝。

數日后,王僧辨、陳霸先先后回朝。敬帝道:“陸納反叛,愛卿有何計策?”

陳霸先道:“跳梁小丑,何足掛齒,霸先愿率軍平之!”

王僧辨亦道:“僧辨可一鼓蕩平!”

敬帝道:“既如此,令陳霸先為都督,望諸卿戳力同心,早平大患!”

霸先道:“霸先不才,而王僧辨功德巍巍,以王僧辨掛印都督為是!”

王僧辨不受。

敬帝道:“討賊事關者大,二位不要推托為是。今以王僧辨都督東上諸軍事,陳霸先都督西上諸軍事,一同南討,望二位愛卿奮勇殺敵,早奏捷報。”

陳霸先、王僧辨齊聲道:“得令!”

卻說李洪雅率軍自零陵至衡州宣稱協助朝廷討伐陸納,陸納大怒,正要親自提兵攻打,師爺道:“不若先遣書招降,然后再攻不遲。”陸納想了想,點頭稱是,乃令人作書一封,派人送達去訖。

那李洪雅得書,見陸納許以高官厚祿,寶馬香車,美女金錢,心下大樂,立即率軍前往陸納營中投降。

陸納大喜,拜洪雅為大將軍,尊事為主。李洪雅乘平肩大輿,傘蓋,鼓吹,羽儀悉備,翼從入長沙城。

卻說王僧辨、陳霸先各率軍由東、西討伐陸納,大軍至于湘州,陸納聞報,乃與李洪雅等據守車輪,夾岸為城,前斷水勢,兵多勢眾,自謂固若金湯,更兼士氣高漲,士卒驍猛異常,皆百戰之余。王僧辯督師遠遠望見,十分忌憚,不敢與之交鋒,只敢遠遠扎營而作觀望。

卻說陳霸先督師西上至于湘州,望見陸納營寨倒也十分堅固,便對周文育道:“這陸賊倒也有幾分知兵,但是他忘了,多行不義必自斃,而今膽敢作亂造反,自尋死路罷了。”說罷,號令三軍,各就各位,扎下營寨。

次日,待三軍飽餐已畢,霸先令軍士大喊道:“你們被包圍了,今陳都督、王都督奉旨討賊,東西夾攻,一鼓可下!都督大義,不殺降兵……”

喊畢,霸先一聲令下,水陸步兵,百道攻城,霸先身先士卒,手起刀落,便斬下一名敵軍主將,部眾見狀,齊志吶喊,登時人人踴躍,個個爭先,水陸步兵,如潮水般向陸納營中沖去。

陸納軍士眼見陳霸先、王僧辨東西兩座大營團團包圍住自己,尤其是陳霸先,軍容齊整,旌旗獵獵,刀槍閃閃,殺氣騰騰,心下早就寒了三分,今見大軍沖將上來,早失斗志,當下一潰千里。

東面王僧辨見狀,也即督軍猛攻。當下二路大軍一齊沖鋒上來,賊眾大潰,退居長沙城中。

霸先、僧辨一鼓作氣,駕云梯、堆土山,圍城猛攻。攻不多時,早有一隊人馬沖上城去,打開大門,霸先、僧辨率眾一涌而入,霸先手起刀落,斬陸納于馬下。旋即將人頭高掛旗桿,號令三軍。

兵無頭不行,霎時陸賊部將一一做了降卒。李洪雅也被部將殺死獻功。

霸先、僧辨進城安民已畢,乃下令班師。

梁敬帝大喜,厚賞三軍及僧辨、霸先,撫慰有加。

卻說齊主高洋,眼見侯景大亂梁朝,西魏殺了梁元帝蕭繹,奪得梁朝大片土地,勢力南擴,而自己卻寸土尺地未獲,心中十分不甘心,一日設朝,問諸大臣計將安出。

眾臣戰粟不語,高洋大怒,揮刀砍死近前待臣,再氣咻咻地問道:“何人替朕領兵踏平南朝?”

卻見其弟上黨王高渙出班奏道:“八年之前,有梁武帝蕭衍之侄,梁貞陽侯蕭淵明為帥率十萬水陸大軍接應侯景,趁機北伐,攻打我國,后戰敗被俘,大魚大肉養于我國,在我朝的調教下,已成為我朝的一個忠實走狗,今蕭繹已死,皇上何不令其回國為帝,如此一來,蕭淵明必會對皇上的話言聽計從,到那時皇上再派人在南朝為官掌握大權,還怕江南花花世界不是皇上的嗎?”

高洋聽了大喜,一疊聲道:“此計大妙,速宣蕭淵明上殿!”

不久,蕭淵明來了。

高洋道:“朕欲送汝回梁稱帝,你可愿意?”

蕭淵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問道:“真的?”

“汝梁武猶子,以年以望,堪保金陵,欲置為梁主,承繼大統,以安天下。”高洋道。

淵明大喜過望,俯伏于地道:“蕭淵明愿住!若果為梁帝,當惟陛下馬首是瞻,一任驅馳!”

高洋大笑。良久,他將頭轉向宰輔楊愔道:“煩卿作書一封,申明朝廷美意。”

楊愔道:“已有腹稿。”

高洋道:“快快寫來!”

“是。”楊愔去訖。過不了一個時辰,便見他捧著書信來了。高洋展開一看,但見——

“王僧辨將軍足下:

梁國不造,禍難相仍,侯景傾蕩建業,武陵彎弓巴、漢。卿志格玄穹,精貫白日,戮力齊心,芟夷逆丑。凡在有情,莫不嗟尚;況我鄰國,緝事言前。而西寇承間,復相掩襲。梁主不能固守江陵,殞身宗祐。王師未及,便已降敗;士民小大,皆畢寇虜。乃眷南顧,憤嘆盈懷。卿臣子之情,念當鯁裂。如聞權立枝子,號令江陰,年甫十余,極為沖藐;梁釁未已,負荷諒難。祭則衛君,政由甯氏;干弱枝強,終古所忌。朕以天下為家,大道濟物。以梁國淪滅,有懷舊好,存亡拯墜,義在今辰,扶危嗣事,非長伊德。彼貞陽侯,梁武猶子,長沙之胤,以年以望,堪保金陵,故置為梁主,納于彼國。便詔上黨王渙總攝群將,扶送江表,雷動風馳,助掃冤逆。清河王岳,前救荊城,軍度安陸,既不相及,憤惋良深。恐及西寇乘流,復躡江左。今轉次漢口,與陸居士相會。卿宜協我良規,厲彼群帥,部分舟艫,迎接今王,鳩勒勁勇,并心一力。西羌烏合,本非勍寇,直是湘東怯弱,致此淪胥。今者之師,何往不克,善建良圖,副朕所望也。”

高洋攬書甚為高興,笑道:“誰可為使,護送蕭淵明返梁?”

“微臣愿往。”

高注低頭一看,見是尚書邢子才,大為放心,道:“尚書持書去梁,孤無憂矣。但愿旗開得勝,馬到成功。孤在北方,靜候佳音。”

“遵命!”

后人有詩嘆道:

西魏滅蕭繹,北齊心不甘。

淵明本戰俘,南返掌皇權!

正是:愚哉蕭淵明,甘愿為傀儡!

未知蕭淵明是如何返梁稱帝,請聽下回分解。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盐县| 龙州县| 寿光市| 中方县| 龙门县| 溧水县| 盐池县| 隆回县| 连云港市| 讷河市| 青川县| 密山市| 河池市| 安溪县| 芒康县| 阜城县| 防城港市| 融水| 荥阳市| 永登县| 运城市| 仙桃市| 乌拉特前旗| 阳朔县| 镶黄旗| 高安市| 都匀市| 富蕴县| 五原县| 建昌县| 济阳县| 彰武县| 馆陶县| 太仆寺旗| 兴安盟| 和硕县| 区。| 高邮市| 和林格尔县| 津南区| 武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