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梁帝昏庸說好夢,狡猾侯景上降表
- 義門演義
- 陳純綱
- 3528字
- 2010-04-21 22:19:06
卻說宋開國皇帝劉裕英明神武,他的子孫卻不成器,你篡我奪,傳國59年后,被蕭道成篡國,是為南齊;南齊傳國77年,又被疏族蕭衍篡奪,國號梁。
蕭梁初建,與北魏對峙,國內(nèi)基本無大的戰(zhàn)事,但偏偏好大喜功,屢次遣兵北伐,放著雄才大略屢立軍功的韋睿不用,卻任用百無一用的草包統(tǒng)帥,以致幾次北伐失利,一再加重了人民的負擔(dān)。此外,梁武帝雖然勤政好學(xué),才藝超群,算得上一個大學(xué)者,在政治上卻又犯下了一些致命的失誤:首先是"特佞佛",光京城建康就建有佛寺五百多所,供養(yǎng)僧尼十多萬人,杜牧有詩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講的就是梁武帝時的情況。因此底層百姓不堪重負,一個是斧正人間的皇帝身份,一個是普度眾生的教主角色,梁武帝兼而有之,首鼠兩端,優(yōu)柔寡斷,政治上漸漸走向下坡路;其次是優(yōu)容官吏,弛刑寬政,對魚肉百姓的官僚階層持放縱的態(tài)度,動搖了治國根本;第三是庇護子弟,子弟中哪怕行為荒唐乖張到極點,梁武帝仍不忍誅戮,結(jié)果在身邊伏下了隱患。
眨眼到了梁太清元年正月。這天夜里,已八十來歲的梁武帝蕭衍正批閱奏章,忽覺精力不繼,旋即昏昏欲睡,便由內(nèi)待扶至寵妃臥室躺下。未已,即鼾聲如雷。但見群臣肅立兩旁,梁武帝設(shè)朝,曰:
“有事快奏,無事退朝。”
“太子率軍北伐,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蠻夷投降,中原牧守,奉表舉地來朝稱臣啦!”
梁武帝大悅:“快快宣入!”
不一會,中原牧守在梁闕三跪九叩,奉上降表。
再過一會,又有幾個中原牧守奉表來降。
梁武帝接表大喜。
舉朝百官,無不歡天喜地,頜首稱慶,都道:“中原平定,宇內(nèi)一統(tǒng),天下太平,幸哉至矣!……”
“愛卿平身,朕封你為……”梁武帝正說著,睜開眼睛一看,卻是黃粱一夢。
梁武帝回憶夢境,心想做此吉夢,或許自己日后將收復(fù)中原,遂十分得意。
天就亮了。梁武帝出宮北望,仿佛看見偌大中原,已納入自己的版圖,不覺豪情滿懷,道:“來人——”
“是”
“速宣中書舍人朱異來宮”
“是”
不一會,中書舍人朱異進宮跪下。梁武帝便將昨晚所做一夢述與朱異聽,并說:“我平生很少作夢,而且有夢必驗。此夢何兆也?”
朱異一聽,忙說:“這有什么疑問,必定是宇內(nèi)一統(tǒng)的征兆,大吉大利啊!”
梁武帝聞言眉開眼笑。
不表梁武帝癡人說夢,卻說羯族與匈奴在血腥的民族報復(fù)中被基本殺絕。可惜的是一支萬人的羯族部族,因為向北投降鮮卑而保留下來。這支羯人在鮮卑的統(tǒng)治下以打仗為業(yè)。鮮卑內(nèi)戰(zhàn)時羯酋造反,壓抑許久了的爾朱羯瘋狂地殺著鮮卑人,差點將鮮卑滅族。就在羯族之中有一個人名叫侯景,字萬景,原為北魏懷朔鎮(zhèn)(今內(nèi)蒙古包頭東北)戍卒。六鎮(zhèn)起義時,背叛北魏投降爾朱榮,成為鎮(zhèn)壓葛榮的先鋒。因功擢為定州刺史、大行臺,威名遂著。后高歡誅滅爾朱氏,他又背叛爾朱氏投靠高歡,官至司徒、河南道大行臺,將兵十萬,專制河南達十四年之久。太清元年(547)高歡快要死了,召來兒子高澄說道:“侯景狡猾多計,反覆難知,我死了,必然不能為你所用。”于是作書召回侯景,打算趁機殺死。侯景聞知,準(zhǔn)備以河南為根據(jù)地反叛,但是拿不定主意。行臺左臣王偉道:“不如起兵反叛,且舉地南投梁朝,以為后計。”侯景連聲叫好,便請王偉作書,遣行臺郎中丁和奉表使梁投降。
卻說梁武帝已八十多歲了,這天照例三更即起床理事,待至天明,便早早設(shè)朝。群臣參拜已畢,忽接報告:“東魏河南牧守侯景遣郎中丁和奉表來朝”梁武帝便令宣上殿來。
丁和跪拜后,獻上降表。
梁武帝吩咐待臣當(dāng)?shù)钚x后,又令獻表親自細觀。大意是君臣和而四海和平,上下離心則諸候背叛,侯景以前和魏丞相高歡同必協(xié)力,他對高歡十分忠誠,不料高歡死了,他的兒子怎樣怎樣壞,打算把侯景召回京城剝奪兵權(quán)和殺死,侯景十分畏懼讒言和被殺戮,愿舉函谷以東,瑕邱以西,如豫、廣、潁、荊、襄、兗、南兗、濟、東豫、洛陽、北荊、北揚等十三州(即以他所管轄的河南全境來投降梁朝)。來投降,他愿意領(lǐng)兵掃平齊、宋、燕、趙。一統(tǒng)四海,永享升平,就看梁朝怎么對待他了。
梁武帝讀畢,笑容滿面地問群臣道:
“侯景欲以河南全境來降,愛卿以為如何呢?”
尚書仆射謝舉出班奏道:“臣以為萬萬不可!近來我朝與東魏和好,邊境無事,如果納東魏叛臣,恐挑起戰(zhàn)端,臣竊以為不可!況此人先叛北魏,后叛爾朱榮,而現(xiàn)在又背叛高歡。魏相高歡待侯景不可謂不薄,而他竟又背叛,如此首鼠兩端、反復(fù)無常的小人,怎能相信?!”
史部尚書王克亦出班奏道:“臣也以為萬萬不可。侯景羯族,乃化外之人,從不知禮義廉恥為何物,且素有食人惡習(xí),生性殘忍,比禽獸更兇狠百倍,納之入朝,是引狼入室也,切不可為!”
眾臣紛紛出班,皆言侯景兇惡,萬不可納降。
梁武帝怫然不悅道:“機會難得,怎得膠柱鼓瑟?!”
但是群臣還是都表示贊成尚書謝舉的意見,都言請勿納景。忽聽一人鼓掌道:“天與不取,人又能有什么作為呢?并且先前陛下曾夢見中原牧守舉地奉表來降,臣預(yù)料必然上一統(tǒng)天下的征兆,今侯景叛魏,正應(yīng)吉夢。臣言果然應(yīng)驗。為何不納侯景呢?!”
梁武帝聞言,欣然道:“誠如卿言。朕所以正在決計納侯景呢!”于是降旨優(yōu)待來使丁和,令居賓館候命。言畢退朝而去。
第二天梁武帝又召見朱異推心置腹道:“我國家固若金甌,無一傷缺,號稱江表四十年無戰(zhàn)事。今天忽受景地,還真不知道事情可不可以啊!倘若引狼入室,自招禍亂,悔將無及!朱異揣摩迎合道:“陛下圣明,統(tǒng)御寰宇,奉天承運,上應(yīng)蒼天,下和玄地,北方的百姓及南朝在北方的遺民,哪個又不仰慕?只是沒有機會罷了。今侯景分魏國太半,輸誠送款,遠歸圣朝,豈非天假其便,人獎其計!此為北方來降的先導(dǎo),如果拒絕,恐怕后來北人就不敢歸降了。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愿陛下不必再疑!”梁武帝高祖對朱異的話十分贊賞,因為以前做了個北人納土來降的吉夢,認為侯景南降正好應(yīng)夢。心計遂決,于是頒旨授景為大將軍,封河南王,使持節(jié),都督河南南北諸軍事、大行臺、給鼓吹一部。令丁和赍敕還報,又派遣司州刺史羊鴉仁,兗州刺史桓和,仁州刺史湛海珍等,發(fā)兵三萬,同趨懸瓠,接應(yīng)侯景。續(xù)而又派蕭淵明領(lǐng)兵五萬進攻東魏。十一月,梁軍在彭城外十八里的寒山被東魏殲滅,淵明被俘。
卻說梁司義侍郎汝南安城人周弘正博古通今,精研易理,善于占卜,十分靈驗。梁大同末年,曾經(jīng)對兄弟周弘讓道:“國家厄運,數(shù)年當(dāng)有兵起,我和你不知道逃往哪里啊!”及梁武帝納侯景,弘正知道后對周弘讓長嘆道:“天下大亂,由此起矣。”
就在周弘正的長嘆聲中,侯景又向西魏乞降,并派人上表說愿奉河南全境投降。西魏授侯景為太傅,領(lǐng)河南大行臺,封上谷公。侯景投降西魏后,又一面打算誘捕西魏將帥李弼、趙貴,討好梁廷。因為西魏對反復(fù)無常的侯景十分警惕,侯景陰謀破產(chǎn),西魏遂以援助為名,派兵占領(lǐng)侯景根據(jù)地之半,并逼其交出兵權(quán),入朝長安。北齊高澄也派大將慕容紹宗,率大兵討伐侯景。務(wù)要生擒侯景,收復(fù)河南。兩軍交戰(zhàn),侯景大敗,只得退入渦陽憑險固官運亨通,此時,侯景尚有戰(zhàn)馬數(shù)千匹,甲卒數(shù)萬人,車萬余輛,與慕容紹宗相持于渦北。不久景軍食盡,士卒都是北方羯族胡人,貪戀故土,不愿意南渡,部將暴顯等各率所部降于慕容紹宗。景軍潰散,只好與腹心數(shù)騎自峽石渡淮,稍收散卒,得羯族騎兵步兵八百余人,竄入梁朝境內(nèi)壽春縣,監(jiān)南豫州事韋黯閉城不準(zhǔn)侯景進入。侯景于是派遣壽陽人徐思玉入城,憑借三寸不亂之舌,說動韋黯,黯乃開門將侯景收容。侯景俟一入城,便反客為主,占據(jù)壽春城作為根據(jù)地。
卻說梁廷接到侯景兵敗的報告,但是還不知道確實的消息,有人說侯景與將士全部敗亡,梁朝君臣都十分憂慮。當(dāng)時何敬容擔(dān)任太子詹事一職,入侍東宮,太子蕭綱對敬容道:“侯景生死未卜,近來有人傳說,說侯景還幸沒有死。”敬容道:“如果侯景死了,對我朝廷來說,三生有幸啊呀!”太子驚問道:“這是什么原因?”敬容道:“侯景狼子野心,反復(fù)無常,終當(dāng)大亂天下。”太子尚將信將疑,不久由梁武帝接得景表,喜景未死,即命景為南豫州牧,本官如故。
侯景既然占據(jù)壽春(今安微毫縣)為根據(jù)地,便大肆招兵買馬,全城居民,全部召募成為軍士,還責(zé)停市場及田租,將百姓子女統(tǒng)統(tǒng)配以將卒為妻。又上書梁廷啟求錦萬匹,好給軍人做袍服。領(lǐng)軍硃異認為御府錦署只能頒賞遠近,不可以供邊城制作軍服,請送青布以給之。侯景得布,全部用來給兵士縫為袍衫。以后又說朝廷所拔刀槍器械,多系粗制濫造不適用,啟請鐵匠鍛工,欲重新打造,朝廷又拔給侯景許多工匠。侯景自渦陽兵敗后,經(jīng)常向朝廷要這要那,朝廷為了重用侯景,就沒有拒絕他。真?zhèn)€是要錢給錢,要糧給糧,要什么給什么。后人有詩嘆道:
羯胡嗜血勝狼虎,無義無情不可防。
兩端首鼠奉降表,癡人說夢太荒唐!
欲知后事如何,下回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