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無道夏桀施暴行,商湯革命告成功
- 義門演義
- 陳純綱
- 4057字
- 2010-04-21 22:19:06
卻說虞祖媯在其兄虞宗石全家被殺后,大為悲憤,掩埋了兄長一家的尸體,將悲苦藏在心底,在夏桀殘暴統治期里,一面完成夏王朝的橫征暴斂,一面艱苦勞作,饑一頓飽一餐地艱難地生存著。
商部落的日益強大引起了夏桀的顧忌。夏桀懷疑商湯默默發展商的實力是對他存有二心,想把商湯殺掉,但找不著理由。
卻說夏桀將忠臣關龍逄、虞宗石殺掉后,桀的臣子們誰也不敢表現出對關龍逄同情,更沒人敢為關龍逄行祭。
商湯得知消息,卻不顧夏桀的淫威,立即和重臣伊尹帶著祭禮,到京城哭祭關龍逄。夏桀震怒,正好以此為把柄,下令把商湯抓來,關押在了天牢里。
隨行的伊尹見大事不好,立即想了個辦法,將一些美女和許多珠寶進獻給夏桀,說是商湯在被抓之前就安排好的,只是商湯沒來得及進獻就被抓了。夏桀聽了伊尹的話,以為商國還是甘愿臣服于自己的,就把商湯釋放了。
夏桀未年,京城風雨飄搖。面對夏桀的殘暴統治,人民奮起反抗。前線不斷傳來奴隸造反的消息。
商湯回國后,將他的統治中心遷至毫地,決心滅亡腐朽的夏王朝。
由于商湯能夠勤政愛民,國力日益雄厚,勢力逐漸由黃河下游發展到中游,勢力滲透到夏的統治地區,并且與鄰國親和,建立了強大的部落聯盟,此時雖是夏的臣服國,客觀上卻具備了與夏對峙的實力。
為了徹底察明夏桀的內部情況,商湯大膽派遣伊尹數次打入夏桀內部,充當間諜,掌握了夏王朝“上下相疾,民心積怨”的混亂狀況。
在知彼知己后,商湯制定了“欲除大樹,先削弱枝,先弱后強,由近及遠,剪除夏桀羽翼,完成對其戰略包圍”的戰略方針。
商湯在國內對百姓更加愛護,以便在攻夏時得到國人的支持,聽從他的號令。與此同時,他采取伊尹的建議,大造輿論,歷數夏桀驕奢淫逸、倒行逆施的種種罪行,號召被夏朝統治的部落反叛夏朝,并派人去勸說那些受夏朝控制的小國叛夏歸商。在此以前,商國不僅畜牧業發達,農業也發展起來了,國庫中儲藏了不少糧食,鄰國發生災難,商湯就主動救濟。一些友鄰的小國對商國感恩戴德,對夏朝早有不滿,如今聽了商國使者的勸解,便順從了,一個以商國為首的聯盟漸漸形成。
商湯在夏朝為方伯(一方諸侯之長),有權征討鄰近的諸侯。鄰近諸侯葛伯不顧祖上的優良傳統,荒于祭祀,對民眾嚴酷,不好好治理國家、撫育萬民。商湯多次勸諫葛伯,葛伯不聽,他便發兵征討之。他對葛伯說:“你們不能敬順天命,我就要重重地懲罰你們,概不寬赦。”
商湯很快打敗葛伯,剪除了夏桀的一個羽翼,也還大大提高了政治威望。繼而他又集中兵力逐次滅亡了韋、顧,并攻滅夏桀最后一個支柱,即實力較強的昆吾。這樣商湯就完成了對夏桀的戰略包圍,打通了最后滅桀的道路。
立國近400年的夏王朝,即便已面臨滅亡之時,但仍具有相當的實力。商湯首先停止向夏桀納貢以試探其反應。
夏桀大怒,當即調動九夷之師,準備討伐商湯。
湯本想率軍去滅昆吾,然后征東夷,進而滅夏桀。伊尹阻止了湯,并說:“東夷之民還服從桀的調遣,聽夏的號令,此時去征伐不會取得勝利,滅夏時機尚未成熟,不如遣使向桀入貢請罪,臣服供職,以待機而動”。湯采納了伊尹之謀,暫時收兵。備辦了入貢方物,寫了請罪稱臣的奏章,質使臣帶到夏王都,在傾宮中朝見了夏桀。夏桀見了貢物和請罪奏章以后,和身邊的諛臣們商議,諛臣們就向桀祝賀說:“大王威震天下,誰也不敢反叛,連商侯也知罪認罪,可以不出兵征伐,安享太平”。這樣夏桀就下令罷兵,仍然整天飲酒作樂。
不久傳來了夏桀誅殺重臣、眾叛親離的消息。商湯乃再行停止向夏桀的貢奉。
夏桀不以為然,照常花天酒地,并大言不慚道:
“天上有太陽,正像我有老百姓一樣。太陽會滅亡嗎?太陽滅亡,我才會滅亡。”
當時民眾咒罵道“你這個日頭何時才淪亡啊,我們情愿同歸于盡。”
得到商湯又不予貢奉的消息,夏桀又召集所屬各部首領開會,準備討伐商湯及發動其他部落的戰爭。然而九夷之師面對夏桀的征召,并不奉命。
有緡氏更是公開反抗。面對各部落對他更加離心離德的局面,夏桀可不管這些,強迫各部落參加戰爭,準備先行滅掉有娀國,剪除商湯的羽翼。
有娀國向商湯求救。有娀國的求救,使得商湯把決戰的時間提前了,他率領自己的部眾以及諸侯聯軍,首先奔襲夏桀最大的幫兇昆吾國。商湯滅了昆吾,但夏桀同時也攻破了有娀,燒殺搶掠,使有娀國變為了廢墟。
商湯被迫應戰,聽說一向體恤百姓的商湯,討伐夏桀,廣大農民即便是在農忙時期,也群起響應,紛紛前來參戰。
商湯在戰前隆重舉行了誓師活動一一歷舉夏桀破壞生產,殘酷盤剝壓迫民眾的罪行,申明自己是秉承天意征伐夏桀,目的是為了拯民于水火之中。商湯還宣布了嚴格的戰場紀律。
之后,登上閱兵臺,發布總動員令。
只聽商湯激奮地說:“來吧,諸位,你們都要聽我的話,不是我小子大膽發動戰爭,是因為夏王犯了許多罪行,所以,上天才命令我上前討伐它!”
“現在,你們大家常說:我們的國王不太體貼我們了,把我們種莊稼的事兒都舍棄了。犯了這樣大的錯誤,怎么可能糾正別人呢?我聽到你們說的這些話,知道夏桀犯了許多罪行。我怕上帝發怒,不敢不討伐夏國!”
“現在你們將要向我說:夏桀的罪行究竟怎么樣呢?夏桀一直要人民負擔沉重的勞役,人民的力量都用完了,他還在殘酷地剝削壓迫人民,人民對夏桀的統治非常不滿,大家都怠于奉上,對國君的態度很不友好,甚至要與夏桀一起去死!夏國的統治已經壞到這種程度,現在我下決心要去討伐它!”
“你們只要輔助我,奉行上天的命令討伐夏國,我就要加倍地賞賜你們。你們不要不相信,我是決不會失信的!假若你們不聽從我的話,我就要懲罰你們,讓你們當奴隸,決不寬恕!”
戰前誓師后,商湯率領將士,奔赴疆場。他精選良車70乘,敢死隊員6000人,聯合各方國的軍隊,采取戰略大迂回,繞道到夏都以西,出其不意,攻其無備,突襲夏都。
一場天昏地暗的血戰之后,夏桀的大將推移、大犧被擒,軍隊崩潰,夏桀帶領殘兵敗退回自己的邊境鳴條城。
商湯的軍隊士氣高昂,直向夏桀的軍營撲去夏桀倉促應戰,西出拒湯,同商湯軍隊在鳴條(今河南洛陽附近)一帶展開戰略決戰。
夏的士兵本來就滿肚子的氣,這時候,有誰還替夏桀賣命呢!雙方一交手,夏的軍隊一觸即潰。
夏桀又棄城逃往內地三葼城。商湯再次逼近,圍攻三葼。在圍攻中,商湯軍隊奮勇作戰,一舉擊敗了夏桀的主力部隊。
夏桀敗退歸依于屬國三朡(今山東定陶東一帶)。
商湯發揚速戰速決、連續作戰的作風,乘勝追擊,攻滅了三朡。
至此,夏桀窮途末路,兵敗如山倒,無力再戰,只得求和。夏桀聯軍中有九夷之一的南巢國的軍隊,南巢君和商湯的關系也不錯,“夏臺之囚”時也曾經幫商湯說過好話。于是南巢君作為夏桀的和談代表,去和商湯談停戰協議。在夏桀同意退位并離開夏國后,商湯也不愿再殺傷士卒,放了夏桀一馬。夏桀帶著自己的少數親信以及愛妃妹喜,和南巢君一起逃回南巢,最后老死于南巢之歷山。
湯和伊尹為了徹底消滅夏王朝的殘余勢力,又率軍西進。因為韋、顧、昆吾和三*這樣一些較有勢力而又忠于夏的方國都被商湯所滅,商軍在西進的路上就未遇到大的抵抗,很快就占領了夏都斟(尋耳)。夏朝的親貴大臣們都表示愿意臣照于湯。湯和伊尹安撫了夏朝的臣民后,就在斟(尋耳)舉行了祭天的儀式,向夏朝的臣民們表示他們是按上天的意志來誅伐有罪的桀,夏后氏的“歷數”(帝王相繼的世數)巳終。這就正式地宣告了夏王朝的滅亡。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奴隸制的王朝至此宣告結束。
商代后人歌頌他們開國之君商湯的功績時說:“湯是先征伐韋、顧兩國,然后才滅昆吾和夏桀。”
湯和伊尹在夏王都告祭天地以后就率軍回到了亳。這時期商的聲威已達于四方,各地的諸侯、方伯以及大大小小的氏族、部落的酋長們部紛紛攜帶方物、貢品到毫來朗賀,表示臣服于湯。就連遠居西方地區的氐人和羌人部落也都前來朝見。數月之間,就有“三千諸侯”大會于毫。
四百多年前夏禹建國時在涂山大會諸侯時,“執玉帛者萬國”。經過四百多年的發展,這些上萬的“諸侯”由于兼并、融合,到湯建國時,只有“三千諸侯”。但是這時商湯統治的地域遠比夏禹時大。
湯對前來朝賀的諸侯皆以禮相待,湯自己也只居于諸侯之位,表示謙遜。于是諸侯畢服,在“三千諸侯”的擁護下,湯作了天子,告祭于天,宣告了商王朝的建立。
湯經過二十年的征伐戰爭,最后滅了夏王朝,統一了自夏朝末年以來紛亂的中原,控制了黃河中下游地區,其勢力所及,遠遠超過了夏王朝。為了控制四方諸侯,防止夏遺民尤其是夏后氏的奴隸主貴族的反抗,湯和伊尹決定將處于東方地區的毫放棄,把王都遷到距原夏王都斟(尋耳)相近的西毫,。
商滅夏后,廢除了夏的政令,作《湯誥》號令諸侯。商湯臨政之后,修改了歷法,把夏歷的寅月為歲首改為丑月為歲首,又改變了器物服飾的顏色,崇尚白色,在白天舉行朝會。同時,減輕征賦,鼓勵生產,安撫民心,使國家逐漸富強,萬民有了平安的日子,商湯受到天下人的擁護。因此成為黃河流域的主要統治者,勢力發展很快。尤其是前期政治狀況較好,社會也比較穩定,經濟、文化都有很大發展。標志這一文明的,是甲骨文字的相當成熟和青銅冶煉技術的相當進步。
后人有詩頌商湯道:
仁德為本令天下,
敬重人才納賢良。
躬身祈雨順民心,
教民解網謝滄桑。
后人又有詩頌道:
智勇為先善謀略,
鳴條之戰立誓言。
湯武革命亡夏桀,
改朝換帶興國殤。
商湯建國后,大封功臣,因為虞祖媯是舜帝一脈相傳的后人,虞祖媯的兄弟虞宗石又是夏桀的忠臣,因勸諫夏桀王被滿門抄斬,所以商湯追封虞宗石的兄弟虞康仲為侯爵,虞康仲生子虞祖媯。商湯又封虞祖媯為侯爵。仍襲原地。
虞康仲乃是大唐御賜義門陳氏十七世祖——
叔儀子康仲,義門十七世。
商湯追封爵,奈何身巳死。
虞祖媯被商湯封爵后,生長子虞發,次子虞期。
康仲子祖媯,義門十八世。
商湯封侯爵,以奉舜之祀。
虞祖媯的兩個兒子皆勤勞勇敢,十分聰明。虞祖媯被商湯封為侯爵二三十年之后,垂垂老矣,未知由誰繼承爵位,請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