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一直在等的人,來了!(1)
- 鳳衣
- 桑味
- 1972字
- 2013-02-22 15:43:53
沒有只言片語,有的就只是自己手中的那一塊玉佩。感受著手中暖玉的溫度,傳說這一塊玉佩只是暖玉的一半,而另一半則是在皇帝的手中。沒有錯,莫桑知道自己手中的玉佩就是北辰皇后的象征。在北辰,擁有了鳳印還不是一位能夠被天下承認的國母,那鳳印代表的只是管理后宮的權利,而自己手中的這個玉佩才是重要的,擁有它才是被承認的國母,能夠與皇帝站在一起直到老去,然后與他一起出現在史冊里得人。不知道怎么說,莫桑是開心的,至少這是他在承認自己了,即使自己還是很弱小。
莫桑這些日子里心情很好,但是在表面上卻是什么都沒有表露出來。幾個人還是在向著宋軒輊的大本營出發。一路上,莫桑越來越確定,這里生活的老百姓其實是很喜歡宋軒輊的,因為他治軍嚴明,完全是呈現出了軍民同樂的一派歡喜狀況。
玉霜是個軍人,她所想的與莫桑有很大的不同。就在莫桑想著宋軒輊的治軍嚴明時,玉霜想到的是自己等人一路走來實在是順利的過分,竟然是什么阻礙都沒有遇到。按理說這樣順利本該是值得慶祝的,但是使出反常必有妖。這是什么年代?這是一個戰火紛紛的年代。這是什么地方?這是反王的地盤。試想,在這樣一個銘感的地區與時間里,就算那個將軍在市如何的大才,也不會放任有人如此大搖大擺的進入吧?探子什么的,難道他就一點不在意?答案肯定是不可能的,玉霜可是知道探子對行軍打仗的重要,也明白他們對戰事的扭轉作用。所以,這一路行來,不定有什么貓膩。。。。
“玉霜姐姐,你覺得我們什么時候會見到那個宋將軍?”莫桑在敖玉霜來到不就就發現她比自己大,而且她對自己很是照顧,先不管她對自己是真心的還是因為那個人的原因,莫桑覺得自己這樣叫她還是可行的。
“這個倒是不知道,我們不能主動去軍帳,只能想辦法讓那個宋軒輊出來見我們。”
“讓他主動來見我們?”莫桑垂著頭,眼睛盯著自己面前的杯子,看著那微微揚起的水紋,似乎是在想著些什么。
玉霜陪著莫桑的日子雖不算長,但是她也是摸到了寫莫桑的脾胃,這個時候千萬不能打擾到她,否則脾氣那叫一個火爆。想到她的火爆脾氣,玉霜又不得不想著莫桑生氣的時候,臉上是絕對看不出來的,但是她越是安靜就代表著她的生氣程度越深,她的懲罰也會讓人哭笑不得。
在城中慢慢的有很多人開始傳唱那一曲歌謠,開始的時候,只有街上的玩耍的小孩在唱,但是唱著唱著,學會的人也就越來越多了,那個藥自然的也就被軍營里的人知道了。
軍營大帳之中,宋軒輊慢慢的念著那歌謠的詞,越念越覺得不對經兒,便走出了帳篷,朝著軍師的帳篷走去。對于宋軒輊來說,自己這個將軍完全是聽名于兩個軍師,平定天下的事其實只是在為某個人做準備。自己是云封的嫡子,用宋軒輊這個名字也不過是掩人耳目。而軍營中卻一直有一位神龍見首不見尾的軍師,從來都是神秘的出現,然后詭異的消逝。自己知道也就是他與父親是達成了協議。
“父親,是不是那個人已經出現了?”
“她是想讓你自己出去見她,所以才會編出這歌謠。她來了!”
“真是好奇,到底是怎樣的人啊!”
“你最好不要對她好奇,你的使命就只是好好地守護她,為她平了西寧。”
“父親,有時候我真的不知道您到底是在做什么,你為什么會那么執著?”宋軒輊看著云封,似乎是想要知道些什么。
云封看著站在自己面前的兒子,越看越覺得像,怒有的嘆息起來。“你會知道的,很快!”
“那我去見她。”
“大張旗鼓的去,該素那些人,公主就在我們手中。”云封笑得燦爛,自己謀劃了那么就得事情就要浮出來了。只要幫助長公主坐上那個位置,自己就功德圓滿可以去找她了。
看著宋軒輊遠去的背影,云封心里很高興,我們的兒子長得很像你,你在等我一些時候,我就去陪你了。像你說的,我要活到你的歲數才可以死。
云封、蕭起兩個人是西寧先皇的伴讀,兩個人的武藝都是數一數二的,但是蕭起更加傾向于武力,一直都是活的意氣風發的,而云封則是偏向內秀一邊的。曾經,蕭起與云封兩個人都曾經是仁靖女皇的左膀右臂,但是那個時期的人都明白,他們二人其實是女皇的寵。只是到了最后,能夠噢誒這呢個偉大的女人的人是自己,而不是蕭起罷了。
對于蕭起,早在當年那件事情發生之后,就已經變得不一樣了。兄弟之間的那份情也就動搖了,時至今日,不知道他是想要向那邊擺!
客戰突然被兵丁包圍了起來,弄得客棧之中的人有些心慌,雖說宋將軍人不錯,但是對于姓名的事情還是小心點的好。
在聽見那整齊而沉重的步伐的時候,莫桑就知道人來了,自己的目的達到了。
玉霜看著自己面前的女子,心中對她的佩服也就在此刻變得明朗起來。她很聰明,但是她額很善良,她的可給或許就在這里。
宋軒輊看著房間之中的幾個人,心中不由的贊嘆。即使自己一直知道自己在等的那個人就是長公主,是個女子,但是自己也沒有想過那個女子會是以這樣的方式出現,宣告自己的存在。
“看來,宋將軍很是吃驚啊!”
“公主這話說得,你可是金枝玉葉,能夠出現在宋某這個小地方,自然是要隆重歡迎的,親讓宋某敬一敬地主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