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鄭國渠
- 大秦帝國之嬴政傳奇
- 落日初晨
- 3049字
- 2014-03-02 17:48:48
“大王,這么看來子康一干人所說的鄭國之事是否也有蹊蹺呢?”趙高收斂陰狠輕聲說道
“你的意思是?”
“啟奏大王,如今既然各國有志之士都傾慕大王的威名而競相依附,那鄭國為何就不能為大王所用呢?歷來靠興修水利而聞名的人并不多,屈指可數的也就是大禹以及先朝的李冰父子,這鄭國既然有此名聲,必然有過人之處,如果能為大王所用,一定會對我大秦增強國力大有益處”
“愛卿句句忠言”
李斯同意的點點頭,附和嬴政的話,初晨不漏痕跡的看著他們,這趙高這番話入情入理,一字一句都為大王,大秦考慮,大公無私實在是讓人無法不舒服。如果不是知曉前世今生,初晨還沒有辦法把他和后世的記載連在一起。此人真是精明!
“那么就見見這個鄭國”
嬴政一句話畢,侍衛就領命而去,不用多久,一身狼狽的鄭國就跪在嬴政的身邊。
“鄭國,你可知罪?”
“大王,鄭國知罪,事已至此,全憑大王處置,絕無怨言”鄭國跪在地上,老老實實的說著。
“鄭國,你一介水工,何苦要介入到這君國大事中來?”李斯問鄭國
“大王,大人,昔年入貴國而行實非我之所愿,是韓王破我太甚啊!最初,我確實是只為行間而來,然后看著秦國在大王的帶領下日益昌盛,罪臣就放棄了行間的行為,一心只鑿渠,造福于百姓。韓王在知道我不在為其提供消息的時候將我的家人全部處死,大王不信可以立刻查看,罪臣所言句句屬實啊!”
“那么為何一鑿就是11年也不建成?”
“大王,非鄭國不盡心,乃是鑿渠之地多為堅巖硬土,雖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卻仍然無法提速,也只能慢慢進行。不過眼下已經將成,再過半載,定能功成,此渠一通兩岸定能得此渠灌溉而成就沃土良田,不但富其境內之民,更能成大王東進六國而一統天下之資!”
嬴政上前扶起鄭國,讓鄭國震驚不已,嬴政憐才之情展現,道
“你已不是當年那白皙英挺的中年男子,11年的風吹雨淋才讓你變得如今這般瘦小黝黑,若非經歷太多磨難,也不會變得如此。你剛才所說的與寡人所探來的消息一致,你既然一心投與此渠之上,寡人就命你繼續督造此渠。當年李冰修建都江堰造福百姓,百姓感念其功德在江邊立石以感懷他的功績,若此渠修成,寡人就命為鄭國渠,讓秦國后世子孫都記住你的功業!”
鄭國本以為自己死期已到,卻沒有想到這人人懼怕的秦王竟然這般透徹勢力,英明神武,不禁無語凝噎,立刻跪下繼續磕頭。
初晨看著嬴政的禮賢下士,由衷的欽佩,難怪最初他的身邊會有那么多的人才匯集,真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鄭國磕頭太過認真用力,忽然一物從身體滑落了下來,鄭國停止磕頭,將懷里掉下來的竹簡撿起站起身來,沒有遲疑的開口道
“大王,此乃小人從韓國入秦時帶來的一卷帛書,乃吾國公子韓非所著,小人時時待在身邊,已經熟透與它。留置無用,或許大王會有用處,就贈予大王!”
趙高接過竹簡展開,果然有一帛書。鄭國轉身離去,嬴政展開慢悠悠的看著。
只見第一篇是《五蠹》,第二篇為《孤憤》,第三篇為《說難》,嬴政不看則已,一看頓時被文章的言辭犀利所吸引,一口氣讀完三篇又反過來重新讀一遍,細細品味,只覺得論點精到,舒張自然,語言確切而且其實弘大磅礴,讀后蕩氣回腸,而且其文也很有咨政勸諫之價值。嬴政禁不住嘖嘖稱贊道
“本王若能于此作者促膝長談一番,死而無憾”
“大王何必如此感嘆,此書的作者微臣也還認得”
“哦?不知愛卿與他何時相識”
“大王,我們乃同窗學友,我們師從荀卿學習治世之道,當年我們二人分庭抗禮,不分彼此,只是這幾年少有聯系”
李斯侃侃而談,趙高瞄了他一眼繼續躬身站在一邊不語。聽嬴政繼續道
“那本王怎么沒有聽你提起過此人?”李斯本想著借著韓非炫耀一下子與眾不同和才學超群,怎奈此刻的嬴政一心只在韓非身上,他只得先解決這個問題,所以很委婉的道
“大王,臣與韓非雖然師出同門,然而卻志趣各異,臣崇尚事功,而韓非則心無旁騖,一心只想著書立作,成一家之言,借以戒君王,昭天下,不愿委身政事,所以臣才沒有向大王提及此人”
“那么說他現在身在韓國了?”
“非為韓國宮室公子,如果微臣所猜不錯,他已經閑居在韓國了”
“韓王安卑怯而無大志,此等人才屈居與其境內,他竟然不將其卓爾重用,豈不是暴殄天物!若本王能得此賢臣,定當人進其用,為本王之大業獻力”
李斯知道嬴政的性格倔強執拗,凡事他想做的事情,誰也攔不住,當年他不顧滿朝群臣反對,為眼前的女子建造這比之鄭國渠更加復雜的宮殿就足以說明。
自己雖然擔心韓非來秦國之后回動搖自己在嬴政心里的位置,但此刻他不敢再為韓非的事情遮遮掩掩,否則引起嬴政的懷疑,認為他嫉賢妒能就不妙了,為今之計只有利用自己和韓非的同窗之誼做個順水人情,讓他得到韓非,在伺機疏遠二人的關系了。這樣才能既不損害自己的位置,又能讓嬴政更加確認自己的賢德。
剛要開口,卻被一邊的趙高搶了一個先
“大王,既然丞相與韓非是同窗,那么可以讓丞相以同窗情誼,相邀韓非來我大秦,到時候以大王的英明神武還愁得不到這曠世人才嗎?”
嬴政同意的點頭,面色愉悅的看著李斯,李斯即刻道
“趙大人說出了臣之所想,大王求賢若渴,是我輩的榮幸。臣愿意之身前往韓國,說服韓非入秦,則大王心愿可遂”
嬴政開懷的大笑,聲如鐘鼓,渾厚有力。趙高李斯互相看著對方一眼隨即撇開,各自明白。
李斯剛才所想也是趙高所想,嬴政對韓非渴慕,如果讓他來到嬴政身邊,那么自己這區區一個中車府令可就得靠邊兒占了。趙高畢竟在嬴政身邊的時間最多,比李斯更加的明白嬴政的想法,所以剛才搶先搭話。
“二位賢卿果然衷心大秦。不過丞相,如果韓王不肯讓韓非入秦,你預備如何應對?”
“回大王,韓國如今地小人少,韓王只圖自保,他如若不答應,微臣便以鄭國之事以對,斥責其背秦在先,以武力相迫,他必就范”
“好,李卿果然忠貞不二,寡人就在咸陽等候你的佳音了”嬴政開懷笑過之后,心情大好的看著初晨,打趣道
“晨兒已經冊封了一個丞相,這個韓非,晨兒準備讓她做什么?”
初晨沒有想到嬴政會把話拉倒自己的身上,錯愕了一下,隨即笑了,抬眸間,見李斯和趙高都定定的看著自己,那樣子生怕再整出一個比他們還要高的級別,初晨心里不禁感慨,
官,終其一生只為利!榮華富貴是蜜糖,卻更是蜜劍,殺人于無形。前有嫪毐和呂不韋做例子,可是仍然抵御不住后面人蜂擁的步伐
“大王說笑了,朝政之事,我怎敢胡亂干預”
嬴政輕輕敲了一下初晨的頭,隨即轉身離去。趙高李斯隨即跟著。
出了甘泉宮,二人舒了口氣。看著遠去的嬴政,李斯這才開口
“趙大人好靈光了,什么時候該說話,可是絲毫不差啊”
趙高何其精明,當然知道他這是諷刺自己借他李斯的話來爭寵,只是含笑不語。李斯收斂神色繼續道
“趙大人既然接了話,做事就該有始終,這韓非不日就會入秦,大人再不仔細思量,這王宮里就沒有你我的事了。”李斯說完頭也不回的離去,趙高輕擰這眉頭,明白李斯話里的意思。能讓李斯這么忌憚,看來這韓非不是一個平庸之輩。
甘泉宮的初晨起身慢悠悠的踱步到河邊,河水依舊波光淋漓,可是她的心卻清揚不起來,如果她沒有記錯,這個韓非不久就會死在這大秦日益顯赫的二位高官之中,那就是,李斯,趙高!
一切似乎剛要平靜下來,又平地驚雷。
章臺宮門口近日停放了27具尸身,在這愈發炎熱的天氣中,已經開始釋放一種惡臭,這些尸身都是諫官,因嬴政囚禁生母而諫言的諫官。
“諫言官上諫君王下諫臣子,歷代君王對諫言官都是尊敬有加,這樣才能廣開言路,大王對太后穢亂后宮的事情深惡痛絕,這些言官頂風而上,后果自然不得善終”
初晨放下醫術,遣走神醫夏無且。看著他略微佝僂的背影心里有些酸痛,幼時一見這神醫是何等的意氣風發,怎么多年之后竟然這般蒼老不堪呢?關鍵的問題是他現在也是無根之人,這根是多年之前被閹割還是在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