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出戰東周
- 大秦帝國之嬴政傳奇
- 落日初晨
- 3151字
- 2014-03-02 17:48:48
呂不韋告退出去,莊襄王無限愛憐的看著趙姬,鄭重的說道
“趙姬,本王自小質于趙國,不被重視,長期受人壓迫以至于性格膽小怯懦,是非我愿。如今雖然登基,卻沒有多少治國之能,幸好有你和丞相在我身邊,以后你一定要多多的指點本王,多為我出謀劃策”
趙姬一見莊襄王在國家大事上如此重視自己,心中非常動容,自己早已經不再年輕,可是莊襄王還是如此眷顧自己,著實是有情有義。
“大王,你就放心吧,臣妾但有一用之處,一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說完,二人無限柔情的抱在一起。
呂不韋出來之后,遠遠的見兩個孩子正在玩丟石子的游戲,呂不韋一眼就看出來那是嬴政,見此呂不韋大為惱火,快步走到嬴政面前,厲聲問道
“政兒,今天該溫習的書看過沒有?”
嬴政陪著成橋玩的正起勁兒,聽到這樣嚴厲的質問心中拱起一竄火,可是礙于呂不韋的身份沒有發作,只是無聲的搖搖頭
“那么我給你留的文章你寫了沒有?”嬴政仍舊是搖頭。呂不韋頓時火冒三丈,指著嬴政的額頭厲聲斥責
“混賬小子,書你不看,文章你不寫,你到底想干什么,你將來是要繼承君位的,可現在竟然如此的玩物喪志,不思進取,難道你想要做一個亡國之君嗎?我告訴你,如果你以后還這般的冥頑不靈,我就稟告你的父親把你貶入民間,一世不準返回王宮”
呂不韋說罷拂袖而去。直到呂不韋走遠,嬴政才抬起頭,看著呂不韋遠去的背影,一聲冷哼,
“早晚有一天,我會自己獨立,不必聽任何人的臉色”
一邊的成橋早已經嚇的哆哆嗦嗦,
“哥哥,他為什么對你這么兇啊”
“我也不知道,父王說了要我凡事聽他的,母后也是這么說。可是我不喜歡他。他總是對我疾言厲色,不尊重我,我是大秦的太子,他只不過是一個趨炎附勢巴結我父王一心謀取自己富貴的狡詐之徒,總有一天,我一定要滅了他”
“可是哥哥,你為什么不告訴他你其實早已經讀完了書簡,寫完了文章,是我纏著你陪我玩的,這樣你就不會被他斥責了”
“哼,我不愿意向他解釋,好像我很怕他是的,走,我們繼續玩,不必理會他,”
成橋仍是心有余悸,可是看著哥哥一副沒有事情的樣子,他也就放心了,不知道為什么,他就是相信哥哥說的每一句話。
次日一早,呂不韋率領大軍出發,莊襄王率文武百官把酒壯行,子傒等人心中暗笑譏諷
“一個商人,還妄想帶兵打仗,他若成事豈不是三歲孩子都可以上戰場了嗎?”
“到時候還得丟盔卸甲,讓我等收拾爛攤子”
“豈止啊,我看到時候他真的要血見秦廷了”
呂不韋壯志昂揚的出發,不消幾日已經到了秦周交界之處,而蒙驁所率領的五萬攻韓兵馬也到此匯合,以備東進。
扎營駐寨之后,呂不韋與蒙驁共至軍中商議對策,呂不韋先恭賀蒙驁奪下城池之功,而后才詢問對敵之策。
蒙驁對呂不韋的恭賀并不來電,見他詢問對敵之策,也不殷勤,只是冷淡的道
“東周雖然國小弱衰,兵寡將弱,不足為患,但其后卻有六國做后盾,據我所知其總數不下20萬,而丞相與我的兵馬也只有十萬,恐怕無法與其抗衡”
蒙驁并沒有將自己的退敵之策說出來,反而一直嫌兵力不足,將難題白在呂不韋面前,予以故意刁難。
呂不韋心里明白,蒙驁是故意為難自己,懷疑自己無將才,索性將自己的退敵之計說個明白
“蒙將軍,東周雖然敢以卵擊石,無非是認為我國兩度國君新立,國內大亂,六國定想借機分一杯羹,所以才會一呼百應,所謂利聚而在一起。自蘇秦以來,六國便再未實現過合縱之勢,此次六國雖然聯手,兵力過20萬,卻相互牽制,否則以其20萬的兵力早已經動兵犯境,為何又巡于此地而不前呢?六國征戰,糧草必定供應不急,我們先按兵不動,數日之后再發一篇檄文,到時候自然會解兵而去,攻取東周也是易如反掌了”
蒙驁靜靜的聽著呂不韋的分析,心里對與呂不韋關于局勢的明朗分析而欽佩不已,想自己戎馬多年的結論也不過如此,他一個從未在戰場上流過血的商人竟然有如此見解,和原先自己所理解的一身銅臭的商人完全不符。
“末將對于丞相的分析完全贊同,不過末將只知舞刀弄槍,這檄文還要請丞相捉刀而行了”蒙驁對呂不韋的想法有了改觀,言語客氣了起來。呂不韋點頭稱是,道
“這是自然。只不過誰去宣告檄文還得將軍費心,何人能抬我威風還得勞煩將軍,還有,我尊大王旨意帶太子前來磨練,此次宣告檄文之事,將太子一并帶著,喬裝打扮一下”
“是,末將遵旨”
十日之后,六國君主眼見秦軍駐扎在邊境,沒有什么動靜,又得知軍中糧草不多,后繼又遙遙無期,心中甚為著急,便都到東周君帳中商議對策,其實按照他們的想法,只是想趁著此次來個渾水摸魚,不想便宜被人占了去,他們可不想與秦軍交鋒。
眾人正在你一言我一語的商議著,忽聽軍兵來報說有秦使覲見,眾人一驚,忙讓其進來。
秦使不亢不卑的走進來,端莊大氣,身后跟著一個手持檄文的少年,虎目掃視在場每一人,不緊不慢,小小年紀一股子霸氣外揚,氣場竟然遠遠的超過了來使。
使者轉身對著手持檄文的少年略一點頭,少年昂首挺胸走上前去,掃視了一下正好奇打量自己的眾君主,打開了檄文,清朗響亮的聲音開始響徹大殿
“文呈東周君以及各國君主足下:東周者,乃周室余脈,姬家后裔,我主感念周軍昔年賜姓之功,許東周君與洛邑以安身立命,怎知東周君以怨報德,趁我國二君新喪,糾集六國之師,意欲再起烽煙。為保萬民于安樂,我主定要揮師東進,不日將掃平東周小國,爾輩六國諸侯,如甘冒以卵擊石之虞,自可為東周君之前驅,待我金戈鐵馬平定東周小國,定將而國也夷為平地!”
東周君聽完少年使者語含輕蔑的讀罷檄文已是氣的瑟瑟發抖,六國君主也是憤恨難平,齊王重重的拍了一下桌子,指著少年秦使破口大罵
“爾等蠻夷之邦實在是欺人太甚,竟敢以十萬兵力來對抗我20萬聯兵,真乃是螳臂當車不自量力!回去告訴你們的統帥,我們即刻就揮師西進,馬踏聯營,讓他趕緊給自己找口棺材,快滾!”
二位使者不語,相對看一眼,隨即年長使者淡然道
“如此,告退··”
齊王建沒有理會他們,繼續道
“與其在此地和秦軍進行徒勞無益的對峙,不如領兵出去殺個痛快,他們只有十萬,而我們有20萬,我們戳力同心,共同西進,定能讓一向驕傲自大的秦國一戰俯首稱臣,我們先回去準備兵馬,一個時辰之后,我們擂鼓進擊!”
走到門口的使者眉頭緊鎖,少年使者則是不屑了漏出一抹輕蔑的笑。
“太子似乎不緊張聯兵的進攻?如果他們聯兵攻打,我大秦雖然不懼怕,可也要有不少的損失”
那位氣勢驚了東周君何六國君主的少年使者正是嬴政,嬴政看著這位期許軒昂的將軍,他是蒙驁手下的一員大將,叫樊於期,也是驍勇善戰之輩。
“將軍多慮了,六國斷不會聯軍。可笑六國之君,明明想不戰而退,保全自己,卻偏偏要裝腔作勢的說漂亮話,真是可笑,實在可笑啊!”樊於期被嬴政如此確定的決心驚的心一震,忙問道
“太子如何如此肯定?”
“將軍,只顧著聽他們的義憤填膺,卻沒有發現齊王建在慷慨辱罵我等的時候眸中確是驚悚懼怕嗎?”
樊於期思索了一下,果然贊同的點點頭,不禁佩服起這位少年太子,
“據聞東周君愚鈍魯莽,缺乏深謀遠慮,六國雖然說得是漂亮的托詞,只怕他會信以為真,依照太子之意,我們該怎么辦呢?”
“很簡單,我們就派出4萬兵馬迎擊東周,其余六萬將士為上陣搏殺的兵士吶喊助威,如此,不費吹灰之力,我等則與帳前共飲,坐看東周的滅忙!”
二人相視一笑,遠遠的看著此刻已經從東周君帳中出來了六國君主,紛紛往不同的方向走去,仿若這不牢固的聯軍,注定是分解而散。
東周君果然在約定的一個時辰之后來到了戰場,可是卻沒有一個聯兵的影子,難道是自己來早了?望著不遠處氣勢磅礴的秦軍兵營,自己這點兵力實在是少得可憐,可是這已經是他的舉國之兵了。
“報····大王,小人奉命聯絡齊君,誰知他已經率領自己的部下回齊國了”
“報····大王,大事不好啦”
“報····大王,大事不好啦”
······這一聲聲急報仿佛是一聲聲喪號,讓東周君在馬上如坐針氈。
“燕王率領部下回國”
“韓王率領部下回國”
“趙王率領部下回國”
“齊王率領部下回國”
“魏王率領部下回國”
“楚王率領部下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