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的時刻發來撒副駕駛
- 使命
- 高梧淵
- 1289字
- 2014-02-20 16:20:24
班超向大家招了招手,掌聲停。
班超說:“首先在龜茲做一個示范基地,開渠引水;再就是大面積的拓荒造田。除保證廣大人民滿足吃和用的糧食以外,還要有大量的籌備糧,另外,還要大面積地種植各種經濟作物,滿足生活之需要。我明天就帶人下去,到各地去看一看,實地摸一摸底,實際的情況會有所不同,應該具體地對待。下一步的工作部署就是這樣,希望參會人員回去后,盡快地落實到位。散會后,我會與大家分別的座談,你們如有好的方案和建議一定向我提出來,我會參考并積極地采納。今天的會議就開到了這里吧,散會!”
整個會場,在雷鳴般的掌聲中結束了。
幾天后,三十六國分別推選出了進京參加學習培訓的人員,他們都按時來到了龜茲它亁城。這個參加技術培訓的團隊一共有二百多人組成。培訓時間為三個月,除理論學習外,還要帶他們到實地考察參觀。
田慮負責帶隊,他將學員們集結在了一起。
臨走前,田慮對他們這次進京學習應注意的事項進行了詳細地講解和安排。然后,帶領著這支團隊開始東進洛陽。
西域各民族的學員到京城洛陽后,深受漢朝政府的重視。
培訓班安排在京都最高學府洛陽太學里面,特聘全國知名度較高的專家和教授來授課,學習培訓期間的一切費用都有政府來承擔。
學員們在學習培訓期間不但伙食標準很高,而且授課的教師們也是全國一流的。可見,東漢政府對這批學員培訓地重視程度。
這次培訓設置的課程有農業生產方面的,有水利工程方面的,有機械制造方面的,還有經濟貿易方面的。可以說是規模最大,最實用最廣泛的一次培訓。不但有理論的學習,而且有實踐活動。這次培訓活動很有現實意義,對西域的綜合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提升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將中原已經很成熟的生產技術結合西域的具體情況來講授,是一個很實用的培訓方式。
三個月的學習很快地結束了,西域的學員們收獲很大,他們在中原真真大開了眼界。
不但在內地學到了豐富的知識和技能,也了解到了漢民族文化的地博大精深。他們身負重任,回到西域后要帶領當地的人民以新的生產模式走向富裕的康莊大道。
西域與內地相比是相當落后的,絲綢之路的開通,使中原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以及先進的生產技術能夠快速地傳播到西域各國,大大地加快了西域各民族快速致富的步伐。此舉,可謂是班超對西域人民的又一巨大貢獻。
漢政府不但讓西域人民來學習先進的農業技術,還組織了一批專家指導團派到西域各地親臨指導,將實踐經驗一一地傳授給他們。具體地將打井技術,各類冶金鑄造技術,紡織技術,造紙技術等等都毫不保留地手把手地教給他們。給西域各民族指出了一條光明大道,讓他們有了幸福而美好的前程。
很快,西域人民在漢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開始了前所未有的農業生產的改革大潮。各地人們開始嘗試著在當地打水井,在漢水利專家的指導下,奇跡般地出現了一眼又一眼的水井。內地的打鐵技術很快地也流行開來,造出了一系列的耕地用的鐵犁、鐵耙等等農耕機具。絲綢紡織技術也在西域各地蔓延開來,造紙技術也將普遍的使用。這些技術實在讓西域各民族直接得到了實惠,讓他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大幅度地提高。就這樣,西域各族人們在班超的帶領下,一場民族大改革如火如荼地轟轟烈烈地在西域各地展開了。
預知后事,請看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