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火災(四更)
- 菩提塵,皇后逃了!
- 林花靜語
- 1003字
- 2014-01-09 14:54:11
去世
重熙二十四年(1055年)七月二十六日,遼興宗到秋山,停駐在南崖北部的峪口時病重。八月初二日,遼興宗病危,召見其子燕趙國王耶律洪基,曉諭他治國的綱要。[10]八月初四日,遼興宗在行宮去世,時年四十歲。遺詔由耶律洪基繼承帝位。
清寧元年(1055年)十月十六日,上謚號為神圣孝章皇帝,廟號興宗。[11]十一月初十日,將遼興宗安葬于慶陵。[12]
2為政舉措
編輯
政治
遼興宗在位時,遼國國勢已日益衰落。而有遼興宗一朝,奸佞當權,政治腐敗,百姓困苦,軍隊衰弱。面對日益衰落的國勢,遼興宗連年征戰,多次征伐西夏;逼迫宋朝多交納歲幣,反而使遼國內部百姓怨聲載道,民不聊生。遼興宗還信奉佛教,窮途奢極。遼興宗曾與其弟耶律重元賭博,一連輸了幾個城池。他對自己的弟弟耶律重元非常感激,一次酒醉時答應百年之后傳位給耶律重元,其子耶律洪基(后來的遼道宗)也未曾封為皇太子,只封為天下兵馬大元帥而已。種下了遼道宗繼位后,耶律重元父子企圖謀奪帝位的惡果。遼興宗曾經寫信給宋政府,提議自稱北朝,仿南北朝的先例。宋臣梁適認為“夷狄之有君,不若華夏之無。”宋朝政府拒絕了遼朝政府的提法。[13]
軍事
遼夏第一次賀蘭山之戰
重熙十三年(1044年),西夏軍在賀蘭山北地區擊破遼軍進攻的反擊戰。西夏自李元昊稱帝后,日益強盛,由附遼(時復稱契丹)抗宋發展至與遼、宋抗衡,招納遼西南境內的黨項、呆兒諸族部落,并出兵支援他們抗拒遼軍。遼興宗遂決意進擊西夏。
同年九月十四日,遼軍在九十九泉(今內蒙古卓資北)會集,遼興宗命皇太弟耶律重元、北院樞密使蕭惠率領先鋒部隊西征西夏。[14]
十月初,遼興宗親領騎兵10萬渡黃河至金肅城(今內蒙古準格爾旗西北),分兵三路向西夏進攻:北院樞密使蕭惠率主力6萬出北路,進兵賀蘭山北;皇太弟耶律重元率兵七千出南路策應;中路由東京留守蕭孝友統領,隨護宗真行營。面對遼軍大舉進攻,李元昊將主力左廂軍秘密部署在賀蘭山北,以逸待勞,伺機破敵;另以部分兵力在河套地區鉗制疲敝遼軍,創造戰機。遼軍西入夏境四百里未遇抵抗,遂在得勝寺附近設營待機,其北路軍的前鋒兵力在賀蘭山北與夏左廂軍接戰。李元昊見遼國后續兵力不斷增多,一面據險抵抗,一面偽裝求和,示弱以驕縱遼軍。為了拖延時間,消耗遼軍糧秣,夏軍先后三次撤退,共約百里,每次撤退盡燒戰地牧草。十月二十四,遼軍跟蹤夏軍進至河曲,糧草已消耗殆盡。蕭惠為求速勝,連夜發起進攻。李元昊卻已在河西設置拒馬,部署兵力,做好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