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卷一 027 月當聽,月度銀墻(六)
書名: 離凰作者名: 琴簫天影本章字數: 1215字更新時間: 2011-03-10 14:41:10
容若朝堂前左案上坐著的于總督點點頭,跨前一步踏于公堂之內,聲如洪鐘。“李大人,廖知縣‘留漕’乃是分給百姓填飽肚子,做為‘賑饑’之用,并無私吞之舉,我們在座的吳縣百姓,皆可作證。”人群在容若的帶領下竊竊私語。
容若接著說“廖知縣愛民如子,執法如山;他心里眼里,關心的只有百姓的饑寒,人民的困苦;我想,如果他要是想著頭上的那頂烏紗帽,怕是下不了這份決心做不出這種決定的。因為在他眼里,老百姓的肚皮,比官府的通知、規定甚至法律更加重要!”
“說的好,”人群之中早有附和。“廖大人是好官,你們不能冤枉他,放了廖大人……”
得到了大家的響應,容若凝氣聚聲,“江南的百姓交賦稅時,通常要多收火耗,廖大人體恤民情,通常每五戶或十戶為一單位列成一單,單上注明田畝數、應納銀、米數和期限,發給納稅戶,盡量減少火耗的征收,他這么做使得稅賦公開、政策透明,受到老百姓的熱烈歡迎。百姓在繳納谷物時,廖大人明令禁止官吏,踢掉超出斛壁的那部分谷粒,做為糧食運輸中的損耗。試問,這樣一位體恤愛民、剛正不阿的父母官怎么會私吞‘漕銀’。”
“對!廖大人留著朝廷的糧食,是為了我們吳縣百姓的溫飽,遇到朝廷的糧食不夠分,他更是自己借貸買米,來賑濟災民。他所作的一切全是為了我們呀,知府大人,像廖大人這樣的大清官,你可別冤枉了他呀!”人群里符合聲一浪高過一浪。
“廖大人冤枉,放了廖大人,……”人群雷動,喊聲震天,廖翼亨在百姓的呼喊聲中,默默的閉上眼睛,一滴淚從眼眶滑落。
想來自己祖祖輩輩生長在大山里的客家人,從小聰明好學,文思敏銳,后來高中舉人。在苦等了18年之后,終于走出了大山,來到了魚米之鄉的太湖吳縣上任。“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得到一任的官職,談不上什么榮耀,為百姓而丟掉烏紗帽,也算不上什么恥辱,百姓的安樂全靠地方“父母官”。不求別的,但求無愧于心!想到這里,廖知縣含淚回頭望了望義正言辭的容若,又望望高呼冤枉的百姓,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肅靜!哪里來的刁民,敢來咆哮公堂?拖下去,打二十大板!”李知府抽出卓案上的紅簽,“啪”的扔在地上。
“我乃新科舉人,誰敢動我?”容若揚著頭帽子上的功名玉牌閃亮耀眼。
“哼,新科舉人?我以為新科舉人都是足智多謀?沒想到你卻是自作聰明!”李知府冷哼一聲,“你這是在幫他洗脫罪名?你帶著一幫百姓來堂上鳴鼓喊冤,其實質卻是在為廖大人‘私留漕糧’、‘私改法令’增添人證,這樣一來更加證明廖翼亨‘私吞漕銀’證據確鑿。”隨后,又轉向廖翼亨笑著道:“廖大人,你不認也不行,已經有幫你認了……呵呵。”李知府果然不好對付。
“李大人,這狂生口出狂言擾亂公堂,他功名在身不能用刑,照本官所見應該暫行收監,上報朝廷再處置不晚。”于總督挑挑眉,望著李知府。
于總督此言符合朝綱條律,李知府雖不知道他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但現在先行收監也好。再說所有的細節都早以打點好,不怕會橫生變數。
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