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卷一 023 月當聽,月度銀墻(二)
- 離凰
- 琴簫天影
- 936字
- 2011-03-10 14:41:10
從這句詞的本身來看,這是一句很普通的《詠鶴》詞,詞意本身并不復雜,如果不是詩詞本身藏有玄機,那就要看它的出處和在詩集里的排序,竹垞公的分析很有見地。
這是《詩經?小雅》中的《鶴鳴》,《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其中“風”是指土風、風謠,共160篇,是《詩經》中的核心內容,主要反映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習性;“雅”是正聲雅樂,即貴族享宴或諸侯朝會時的樂歌,按音樂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詩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頌”是祭祀樂歌,共40篇……
“《鶴鳴》是排在《小雅》的第7篇,‘7’?這個數字會不會有什么特殊的意思呢?”竹垞公起身反復思考。
“‘7’用北方話念‘期’,用江南話念‘切’,廣東話念‘恰’……沒什么特別?”容若起身反復躲著腳步。
“用英語念‘審文’,用日語念‘吶吶’,用法語念……”孜言學著容若的樣子,自言自語的念著。
“等等,”容若猛的轉身,“你剛說什么?”
“日語念‘吶吶’?”
“前一句?”
“英語念‘審文’”
“‘審文’……‘審文’……”容若反復的念著,“難道是叫我們找到《詩經》詳細‘審文’?對了,找到《詩經》的文本,仔細查閱不就可以真相大白?”
“對,關鍵是先找到文本。”竹垞公也同意這個意見。“可是送信人怎么會懂‘英吉利語’”?”
容若決定暫時不去考慮這個問題,找到文本才是重中之重,藏有線索的《詩經》極有可能就藏在蘇州知府府上,他要盡快起程去蘇州。“賢弟不也會用‘英吉利語’嗎?”
孜言只是下意識的脫口而出,沒想到會給自己惹禍,吱吱嗚嗚推說父親于總督曾今在廣東做過官,南邊時常和洋人打交道,學得幾句。
竹垞公見兩人輕松的神情,知道最棘手的問題已經解了,忙叫人幫忙安排客房。天色漸晚,加上長途跋涉,還是先行歇息為好。
這一晚,容若和孜言可沒閑著,管家趁著送茶水檔兒,告訴孜言“朱府”的幾條規矩,其中有兩點讓孜言更生疑慮:這第一嘛,竹垞公體恤下人,天黑后,就不讓再干活,所有的人都回自己的屋子,不允許在府里逛游;第二嘛,所有的書籍都有‘尚書善’統一保管,當天看得書必須當天還給‘尚書善’,不能私藏……
孜言心里很是疑問,就算現代學院里的“圖書館”借了書,也最多是刷卡記天數,不會要求當天歸還的。一切一切跡象表明朱府暗藏機密,說不定就和“漕銀案”有關,孜言決定要去探個虛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