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3章 沈括出使/《資治通鑒》

沈括出使:



自從宋真宗以后,宋朝每年給遼國送大量銀絹,以此來維持與遼國邊境的穩定局面,但是遼國欺負宋朝軟弱,想進一步侵占宋朝土地。1075年,遼國派大臣蕭禧到東京,要求重新劃定邊界。

宋神宗派大臣跟蕭禧談判。在談判的幾天之中,雙方爭論不休,沒有任何結果。蕭禧一口咬定說黃嵬山(在今山西原平西南)一帶30里地方應該屬于遼國。宋神宗派去談判的大臣對那里的地理不了解,明知蕭禧提出的要求沒有道理,也沒法駁他。宋神宗就另派沈括去和蕭禧談判。

沈括(1031年~1095年),字存中,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是北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也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卓越的科學家。

沈括自由勤奮好學,14歲就讀完了家中所有藏書。少年時代的沈括隨其父沈周四處宦游,增長了許多見識。沈括12歲時,沈周在泉州為他延請老師,對他進行專門輔導。18歲時,沈括在南京學習醫藥學,并產生濃厚興趣。1051年,沈周在杭州去世。沈括守孝3年期滿,以父蔭做了海州沭陽縣主簿,開始步入仕途。以后歷任東海、寧國、宛丘等縣縣令。

治平元年(1064年),沈括考中進士,被任命為揚州司理參軍。治平三年(1066年),沈括入京,任職昭文館編校,致力于天文歷算的研究。熙寧五年(1072年),兼任提舉司天監,職掌觀測天象。這段時間,他修訂新歷,創制天文儀器。

沈括入仕后成為王安石變法的忠實支持者,是變法的骨干。沈括不但辦事認真細致,而且對地理也十分精通。他先到樞密院,從檔案資料中查清楚了過去議定邊界的文件,證明那塊土地應該是屬于宋朝的,隨后抽宋神宗作了報告。宋神宗聽了很高興。后來沈括畫成地圖送給蕭禧,蕭禧才沒有話說。

宋神宗又派沈括到上京(遼國的京城,在今NMG自治區BLZQ南)出使。沈括首先收集了許多地理資料,并且叫隨從的官員把資料背熟。到了上京,遼國派宰相楊益戒跟沈括談判邊界。對于遼方提出的問題,沈括和官員們都對答如流,有憑有據。

遼國官員無法說服沈括,又怕鬧僵了,對他們也沒有什么好處,只好放棄了他們的無理要求。

沈括帶著隨員從遼國回來的路上,每經過一個地方,便把那里的大山河流、險要關口,畫成地圖,還調查了當地的風俗人情。回到東京以后,他把這些資料整理起來獻給宋神宗。宋神宗贊揚沈括辦事得力,拜他為翰林學士。

沈括十分重視地形勘察,為宋朝邊境減少摩擦作出了重要貢獻。有一次,宋神宗派他到定州(今河南定縣)去巡視。他假借打獵的名義,花了20多天的時間,詳細考察了定州邊境的地形,還用木屑和融化的蠟捏制成一個立體模型。回到定州后,沈括讓木工用木板根據他制成的模型,雕刻出木制的模型,獻給宋神宗。

宋神宗對沈括畫的地圖和制作的地圖模型很感興趣。第二年,就叫沈括做全國地圖的編制工作。12年后,沈括終于完成了當時最準確的一本全國地圖—《天下郡國圖》。

沈括不但在地理研究上成就突出,而且是個研究興趣非常廣泛的科學家。他曾經為了確定北極星的位置,一連3個月在夜里用渾天儀觀察,終于計算出北極星的確切位置。

沈括晚年時,在潤州(今江蘇鎮江)的夢溪園閑居。在那里,他把一生研究的成果都記載下來,寫成了一三筆記體著作《夢溪筆談》。《夢溪筆談》共26卷,分為故事、辯證、樂律、象數、人事、官政、權智、藝文、書畫、技藝、器用、神奇、異事、謬誤、譏謔、雜志、藥議17個門類共609條,內容涉及天文學、數學、地理、地質、物理、生物、醫學和藥學、軍事、文學、史學、考古及音樂等諸多學科。

《夢溪筆談》是中國科學技術史上的重要文獻、百科全書式的著作,其杰出成就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天文歷法方面。作者改造了渾儀、浮漏、圭表等天文儀器,并利用改進的儀器,連續觀測3個月,繪制星圖200余幅,得出了極星離天極3°有余的結論;利用改進后的浮漏,進行10余年的測量,第一次從理論上推導出冬至日長度“百刻而有余”、夏至日長度“不及百刻”的結論。另外,書中還記載了作者首創的“十二氣歷”。

在數學方面。記載了作者首創的隙積術和繪圓術,開辟了我國傳統數學新的研究方向。

在地質地理方面。記有指南針發明和應用以及地球偏角的發現等重要事件;記述有作者關于球面鏡成像的實驗;還記述有演示月亮盈虧的模擬實驗以及演示聲音共振的實驗等。

在化學方面。記載有利用鋼鐵離子置換反應;記載有濕法治銅方法“膽銅法”,以及灌鋼法和冷鍛鐵甲法。

在醫藥學方面。記述有人體解剖生理學,還論述了人體新陳代謝的原理。也記述有大量植物、礦物藥物的特征、性味和功效等。

沈括是一位學識淵博和成就卓越的自然科學家。日本數學家三上義夫稱贊沈括說:“沈括這樣的人物,只有在中國才會出現。”英國著名科技史家李約瑟也認為沈括是“中國科學史上最奇特的人物”,而《夢溪筆談》是“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



《資治通鑒》:



王安石雖然罷了相,宋神宗還是把他定下的新法推行了將近10年。1085年,宋神宗病死,年僅10歲的太子趙煦即位,這就是宋哲宗。哲宗年幼,他祖母高太后臨朝聽政。高太后一向反對新法,她臨朝后,便把反對新法最強烈的司馬光召到京城擔任宰相。

司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實,北宋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人。他父親司馬池,官任天章閣(皇帝藏書閣)侍制(皇帝顧問)。司馬池為人正直、清廉,這對司馬光有深刻的影響,時人贊譽司馬光是“腳踏實地的人”。司馬光自幼酷愛史學。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司馬光中進士,歷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任天章閣待制兼侍講、龍圖閣直學士、翰林學士、御史中丞等職。

司馬光在當時的大臣中,名望最高。他的名聲,從他幼小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傳開了。他7歲那年,就開始專心讀書。他不但用功讀書,而且很機靈。有一次,他和小伙伴們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不小心掉進去了。缸大水深,眼看孩子快要沒頂了。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一面哭喊,一面往外跑,找大人來救。司馬光不慌不忙,從地上搬起一塊大石頭,使盡力氣朝水缸砸去。缸被砸破了,水從缸里流了出來,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脫險了。這件偶然的事,讓幼小的司馬光出了名。

宋神宗在位的時候,司馬光擔任翰林學士。司馬光和王安石本來是交往密切的好朋友,后來王安石主張改革,司馬光不贊同,兩個人就談不到一塊兒去了。

王安石做了宰相后,提出的一件件改革措施,司馬光全都反對。

原來,司馬光很喜歡研究歷史,他認為治理國家的人,一定要通曉從古以來的歷史,從歷史中吸取興盛、衰亡的經驗教訓。他又覺得,從上古到五代,歷史書實在繁雜無序,做皇帝的人沒有那么多精力去看。于是,他很早就動手編寫一本從戰國到五代的史書。宋英宗在位之時,他把一部分稿子獻給朝廷。宋英宗覺得這是本對鞏固王朝很有好處的書,十分贊賞這項工作,就專門為他設立了一個編寫機構,叫他繼續編下去。

宋神宗即位以后,司馬光又把編好的一部分稿子獻給宋神宗。宋神宗不欣賞司馬光的政治主張,但是對司馬光編書卻十分支持。他把自己年輕時收藏的2400卷書都送給了司馬光,讓他好好完成這部著作,還親自為這本書起了個書名,叫《資治通鑒》(“資治”就是能幫助皇帝治理天下的意思)。

司馬光一共花了19年時間才完成這部著作。《資治通鑒》是中國最著名的編年體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顯德六年(959年),記載了包括周、秦、漢、魏、晉、宋、齊、梁、陳、隋、唐、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在內的16個朝代的1362年的歷史。分為294卷,共計300多萬字,另外《目錄》30卷,《考異》30卷,其中《周紀》5卷,《秦記》3卷,《漢紀》60卷,《魏紀》10卷,《晉紀》40卷,《宋紀》16卷,《齊紀》10卷,《梁紀》22卷,《陳紀》10卷,《隋紀》8卷,《唐紀》81卷,《后梁紀》6卷,《后唐紀》8卷,《后晉紀》6卷,《后漢紀》4卷,《后周紀》5卷。

司馬光是為了鞏固當時的封建政權才編寫《資治通鑒》的,這就決定了此書的內容主要是政治史。他把歷史上的君主依據他們的才能分為五類:第一類是創業之君,比如漢高祖、漢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等;第二類是守成之君,如漢文帝和漢景帝;第三類是中興之帝,如漢宣帝;第四類是陵夷之君,如西漢的元帝、成帝,東漢的桓帝、靈帝;第五類是亂亡之君,如陳后主、隋煬帝。在司馬光看來,最壞的是那些亂亡之君,他們“心不入德義,性不受法則,舍道以趨惡,棄禮以縱欲,讒諂者用,正直者誅,荒淫無厭,刑殺無度,神怒不顧,民怨不知”,像陳后主、隋煬帝等就是最典型的例證。對于亂亡之君,《通鑒》都作了一定程度的揭露和譴責,以為后世君主鑒戒。

高太后臨朝聽政后,把司馬光召回朝廷。這時的司馬光已經是又老又病了,但是他反對王安石新法的思想卻毫不放松。他一當上宰相,第一件大事就是把新法的思想廢除掉。王安石聽到廢除新法的消息,十分生氣,不久就郁郁而終。而司馬光的病也越來越重,在同年九月也死去了。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埔区| 旺苍县| 绥阳县| 乌鲁木齐县| 邵东县| 宽甸| 涞源县| 定襄县| 饶阳县| 清水河县| 扎鲁特旗| 闻喜县| 潼关县| 庆元县| 东乡| 门源| 华安县| 体育| 玉林市| 辽源市| 曲水县| 沂源县| 布拖县| 温州市| 沾益县| 博野县| 鹰潭市| 肃宁县| 营山县| 金山区| 清镇市| 锦州市| 会昌县| 饶平县| 噶尔县| 铁岭县| 全南县| 南岸区| 合水县| 密云县| 凤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