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寇準謀國/元昊建西夏
- 讀《中華上下五千年》筆記
- 楚江夢
- 3052字
- 2010-09-19 10:53:41
寇準謀國:
燕云十六州是中原的天然屏障,直接關系著中原的安危。中原王朝從后周柴榮開始,就開始與遼爭奪燕云。趙匡胤建立北宋后,國力無法與遼抗衡,就采取了先南后北的方針。他曾積極儲存錢帛,準備或以贖回的方式收回,或用這筆錢作軍費,以武力攻取燕云。其弟宋太宗趙光義統一北漢后,就親征伐遼,要乘勝收復燕云。宋軍初戰時極為順利,一直打到幽州,但遼軍苦守堅城,幽州久攻不下。太宗率軍在高粱河與遼國援軍展開激戰,結果在遼援軍的夾擊下大敗。太宗身中兩箭,匆忙乘驢車逃走。幾年后,太宗趁遼國圣宗幼小、母后蕭太后專政的機會,兵分3路北伐遼國。但由于東路軍不顧進兵計劃,貪功冒進,宋軍大敗。
宋太宗兩次伐遼失敗,朝廷內外談遼變色,宋政府采取妥協退讓政策,在河北沿邊的平原上廣修河渠池塘,廣植水稻和柳、榆林,阻擋遼國的鐵騎。宋真宗即位后對遼更是以和為貴。遼軍見宋朝軟弱可欺,就不斷遣兵南下,威脅宋廷。只是由于大將楊延昭等人奮起抵抗,遼軍才無法長驅直入。
1004年,遼國再次南侵。遼圣宗及蕭太后親披甲胄,督軍30萬,大規模南下,深入宋境內地,直抵澶州北城,離北宋首都東京只有一河之隔。
告急的消息不斷地傳到已經當了宰相的寇準那里,一個晚上竟來了5次。寇準不慌不忙,只說聲:“知道了”,照樣喝酒下棋。宋真宗慌忙把寇準叫來,問:“大兵壓境,怎么辦?”
寇準說:“這好辦,只要5天時間就夠了。”沒等真宗再發問,寇準接著說:“現在只有陛下親自出征,才能長我軍士氣,滅敵人微風,我們就一定能打敗強敵!”站在旁邊的一些大臣聽后都慌了,怕寇準也讓自己上前線,都想趕快走開。
宋真宗也是個膽小鬼,聽了寇準的話,臉都嚇白了,就想回皇宮躲起來。寇準鄭重地說:“您這一走,國家的事沒人決斷,不是壞了大事了嗎?請您三思!”在寇準的堅持下,宋真宗才平靜下來,商量起親征的事。
過了幾天,遼軍的前鋒已經打到了澶州(今HEN省),情況萬分緊急。同平章事王欽若趁機勸真宗遷都避敵,寇準據理力爭,真宗才答應親征。
宋真宗和寇準帶領人馬離開東京往北,來到韋城(今HEN省內)時,聽說遼國兵馬十分兇猛,宋真宗害怕了。有的大臣趁機再向他提出到南方去的事。
宋真宗派人把寇準找來,問他:“有人勸我到南方去避風險,你看怎么樣?”寇準心中生氣,可還是耐心地說:“您千萬別聽那些懦弱無知的人的話。前方的將士日夜盼您呢!他們知道您親征,就會勇氣百倍,您要是先走了,軍心就會動搖,就在打敗仗。敵人在后面緊緊追趕,就是想逃到南方也是不可能的了!”宋真宗聽了,還是下不了決心,皺著眉頭,一聲不吭,停了一會,他讓寇準出去。
寇準剛出來,遇到將軍高瓊,連忙對他說:“將軍這次打算如何為國出力呢?”
高瓊說:“我是一個武人,愿意為國戰死!”
“好,你跟我來!”寇準說。
寇準帶著高瓊又來到宋真宗面前,說:“我對您說的,您要是不信,就再問高瓊好了!”接著,他又把反對遷都和主張親征的事說了一遍。
高瓊聽了,連聲對宋真宗說:“宰相說得非常對,您應該聽他的。只要您到澶州去,將士們就會拼死殺敵,一定會打敗遼軍!”
寇準激動地接過話,“陛下,機不可失,眼下正是打敗遼軍的好機會,您應該立即出征!”宋真宗讓寇準說得也露出笑容,抬頭看了看站在旁邊的衛官王應昌。王應昌緊緊握住掛在腰上的寶劍,說:“陛下親征,一定成功,假如停止前進,敵人更加猖狂!”寇準和兩員武將抗敵的堅決態度感染了宋真宗,他這才下了決心去澶州親征。
宋真宗親征的消息傳到前線,宋軍將士士氣大振。當遼軍攻打澶州城的時候,宋軍拼死抵抗,威虎軍頭張瑰眼疾手快,一箭射死了遼軍統帥蕭撻凜。遼軍見統帥未戰而死,頓時士氣低落。遼軍見形勢不利便主動提出和談。而真宗本無抵抗之心,急忙答應與遼議和。他不顧寇準等人的反對,派使臣曹利用前生和談,告訴曹利用哪怕賠百萬白銀也行。寇準不得已,告訴曹利用超過30萬就殺了他。經過幾次討價還價,雙方達成協議:宋遼約為兄弟之國,宋帝尊遼蕭太后為叔母,遼主稱宋帝為兄;宋朝每年交給遼朝絹20萬匹、銀10萬兩等。因議和地點在澶州城下,故稱“澶淵之盟”。
澶淵之盟是在宋朝軍事有利的條件下訂立的屈辱性條約。它開了賠款的先例,成了宋朝財政的重負和民眾的重壓。但澶淵之盟結束了宋遼之間的戰爭,使邊境相對穩定,宋遼兩國由此保持了上百年的和平局面。
————————————————————————————————
元昊建西夏:
宋真宗一味地妥協求和,這種做法雖然安下了遼國那一頭,但西北邊境的黨項族(古代少數民族之一)貴族卻趁機侵犯宋朝邊境,提出無理要求。宋真宗疲于應付,只好妥協退讓,封黨項族首領李繼遷為夏州刺史、定難軍節度使。1004年,李繼遷死后,又封他的兒子李德明為西平王,每年送去大批銀絹,以示安撫。
李德明的兒子元昊是個雄心勃勃的人。他精通漢文和佛學,多次打敗吐蕃、回鶻等部落,勢力范圍不斷擴大。他勸說李德明不要再向宋朝稱臣。李德明不肯接受他的意見。
李德明死后,李元昊繼承了西平王的爵位,才按照自己的主張,設置官職,整頓軍隊,準備脫離朝的控制,自立門戶。
1038年,元昊正式宣布即位稱帝,國號大夏,建都興慶(今寧夏回族自治區YC市)。因為它在宋朝的西北,歷史上叫做西夏。
元昊稱帝以后,派使者要求宋朝承認。那時候,宋真宗已經死去,在位的是他的兒子趙禎,即宋仁宗。宋朝君臣討論的結果,認為這是元昊反宋的表示,就下令削去元昊西平王的爵位,斷絕貿易往來。還在邊境關卡上張榜懸賞捉拿無昊。元昊被激怒了,就決定大舉進攻。
那時候,在西北駐防的宋軍兵士有三四十萬,但是這些兵士分散在24個州的幾百個堡壘里,而且各州人馬都直接由朝廷指揮,彼此之間沒有作戰配合。西夏的騎兵卻是統一指揮,機動靈活,所以常常打敗宋軍。
一年后,西夏軍向延州進攻,宋軍又打了一個大敗仗。宋仁宗十分生氣,把延州知州范雍革了職,另派大臣韓琦和范仲淹到陜西指揮抗擊西夏。
范仲淹到了延州,改革邊境上的軍事制度。他把延州1.6萬人馬分為6路,由6名將領率領,日夜操練,宋軍的戰斗力顯著提高。西夏將士看到宋軍防守嚴密,不敢進犯延州。
1041年2月,西夏軍由元昊親自率領,向渭州進犯,韓琦集中所有人馬布防,還選了1.8萬名勇士,由任福率領出擊。
任福帶了幾千騎兵迎擊西夏兵,兩軍相遇,雙方打了一陣,西夏軍丟下戰馬、駱駝就逃。任福派人偵察,聽說前面只有少量的兵敵,就在后面緊緊追趕。
任福帶著宋軍向西進兵,到了六盤山下,連西夏軍的影子都沒看見。只見路邊有幾只銀泥盒子,封得很嚴實,兵士們走上前去,端起銀泥盒子聽了一下,有一種跳動的聲音從里面發出。兵士報告任福,任福吩咐兵士打開盒子。只見里面接連飛出了100多只鴿子,在宋軍的頭上飛翔盤旋。
原來,西夏軍采取了誘敵戰術。在六盤山下,元昊帶了10萬精兵,早已布置好埋伏,只等那鴿子飛起,四面的西夏軍就一齊殺出,將宋軍緊緊圍在中央,宋軍奮力突圍。從早晨一直打到中午,大批的西夏軍不斷從兩邊殺出。宋軍邊打邊退,傷亡不斷增加。
任福身上中了10多支箭,兵士勸任福逃脫。任福說:“我身為大將,兵敗至此,只有以死報國。”他又沖了上去,死在西夏軍刀下。
這一仗,宋軍死傷慘重,無昊獲得大勝。韓琦聽到這個消息,非常難過,上書朝廷自請處分。宋仁宗撤了韓琦的職。范仲淹雖然沒有直接指揮這場戰爭,但是被人誣告,也降了職。
從這以后,宋夏多次交兵,宋軍連連損兵折將,宋仁宗不得不重新起用韓琦、范仲淹指揮邊境的防守。兩人同心協力,愛撫士卒,軍紀嚴明,西夏才敢再進犯。